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青島美爆了的13個村,有時間一定要去看看!

厭倦了城市的車水馬龍

也不想在景區裡看著千篇一律的風景

逃脫市區的擁擠人流

去青島周邊這麼多村子都美爆了

沒有藉口, 這個小長假就去

長阡溝村

長阡溝村北依藏馬山, 南靠陡崖子水庫, 地處丘陵, 5個自然村散落在藏馬山的山谷間, 據傳, 清朝乾隆年間臧姓從琅琊台遷此立村, 因此處地處狹長山溝, 故名長阡溝。

山巒跌宕俊秀, 湖光山色, 田園牧歌, 生態植被豐實,

自然資源優勢明顯, 加之氣候宜人, 區位適中, 有“東有嶗山, 西有藏馬”之稱。 有人將長阡溝村的美景譽為“青島的九寨溝”。

長阡溝像極了一位美麗的姑娘, 正在綻放著人生中最美的花樣年華。 “春觀百花夏賞水, 秋觀紅葉冬賞雪”是對小村的精闢詮釋。 2014年, 長阡溝村入選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膠南市藏南鎮(膠南市區沿204國道前行至藏南鎮政府, 沿芙蓉路向西北方向行進7公里即到)

雕龍嘴村

這是一個古樸寧靜的小漁村, 依山傍海, 風景秀麗。

當地村民種茶捕魚、養殖海參, 幾十年來一直保持著原生態的生活方式。

它的美不是高調、醒目的, 雕龍嘴的美需要仔細品味, 慢慢感受。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

玉皇廟村

膠州玉皇廟村因村東供奉玉皇大帝廟而得名,遠有碧溝河、王母井、韓通道等美麗的傳說,近有“喬老縣長”組織民兵英勇抗敵的故事為後人傳頌。

是一個孕育著璀璨的地域文化和富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村莊,同時也是山東省級旅遊特色村。

膠州玉皇廟村清代時期水源充沛,建築風格以徽派為主。

從2013年起,當地有關部門投資80萬對200戶村民房屋按照“老膠州”徽派建築風格進行統一修復,初步形成了古樸典雅、風格獨特的鄉村生態旅遊特色村貌。

地址:山東青島膠州市膠北鎮玉皇廟村

西三都河村

在萊西市薑山鎮最西南端,有一處至今古貌猶存的明清古村落—西三都河村。

村莊南頭有一株樹齡600多年的黑檀古樹,遠遠望去,粗大樹幹上的樹冠像一柄碩大無比的巨傘,庇護著古村落的芸芸眾生。

古村落大街兩旁,保留著至今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民居。

現西三都河古建築風貌猶存,共有古建築房屋221間,以清朝中後期建築為主,距今約220多年。

2014年,西三都河村被授予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稱號。

地址:萊西市薑山鎮西三都河村

鳳凰村

山東省青島市金口鎮以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因此得名鳳凰山,山下村落亦因此而得名鳳凰村。

據鳳凰村《房氏族譜》記載,明、清時期這裡曾出過七品以上官員28人、太學生46人。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社會,一個沿海偏遠的小村落,居然走出了如此之多的人才,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至今,這裡依然保存著55餘處明清代建築,一個個古老的大木門、一條條幽深的青石小巷、一跺跺雕刻著精美圖案的照壁牆、連同在月色中流淌著的一個個動人的傳說、故事,仿佛一幅經典懷舊的老照片,吸引著無數遊人紛至遝來。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金口鎮鳳凰村

雄崖所村

雄崖所建於1402年,是鼇山衛通轄的守禦千戶所,當時稱為“雄崖守禦千戶所”,簡稱“雄崖所”,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古城為正方形,城有四門,各門都有門樓。現在雄崖所的城牆已全部頹塌,村中的東西、南北兩條大街是當年所城的主要街道,所城的東西兩門已無跡可尋,南西兩門保留尚好。

雄崖所南大門

雄崖所十字大街

雄崖所東臨大海,西扼群峰,因其東北之白馬島上有一赭色雄偉斷崖而得名“雄崖”。這裡隔海與海陽、萊陽咫尺相望,有雞鳴三縣之美譽。

地址:雄崖所位於即墨市東北方向約45公里處,地處豐城鎮北7公里處的海濱。

青山村

青山村的房屋臨海依山而建,這是一處典型的依山傍海、風光旖旎的山村。

青山、村落、漁港、海洋、海島相互映襯,高低錯落,形成了一道優美的漁村風情,構成了一幅壯麗的山、海、天畫卷。

站在高處遠眺,雲霧在奇峰怪石間變幻,恍若仙境。

地址:位於嶗山最東南端,地處嶗山風景區核心景區太清遊覽區內

畢家上流村

畢家上流社區大概有500多年歷史,村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姓畢,還有幾戶徐姓、姜姓、閻姓的人家。據《畢氏族譜》記載 ,明朝成化年間,畢氏二世祖“理”,由山西雲中遷此建村,因村建于李村河上游處,故冠畢姓全稱“畢家上流”;又因被群山環繞,身處三河發源地,也稱“三河源”。

山村,包裹在濃得化不開的綠意中。行走,千奇百怪的瓜果懸在頭頂,在這裡,能夠勾起我們對鄉村的依戀、記憶、牽掛,那山那水、那田那丘……每一樣都讓人魂牽夢繞。

這是李滄區畢家上流社區百果山森林公園的一角,在很多畢家上流村民眼裡,百果山是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她,因世園會得以保留,因世園會得以揚名。 一處幾乎與世隔絕的偏僻小山溝,在大都市的氛圍裡更彰顯了原始村落的質樸與珍貴。

地址:青島市李滄區世園街道畢家上流社區

棉花社區

在青島嶗山深處,有一處美麗的村落,叫棉花村。依山傍水的小村落遍植果樹,水土的原因,這裡的櫻桃、杏子特別甜美。春季花開遍野,夏秋果實累累,景色宜人,農家宴衛生乾淨口味十足。

這裡可不是因為盛產“棉花”而得名的,因該村處於山花綿延的山澗之中,古時名為“綿花”,後演化為“棉花村”。

2015年,棉花社區入選農業部“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街道駐地東約10公里

九上溝

九上溝生態園地處鐵橛山下,是有名的老區,地形優美,林深谷秀。

春天的九上溝,櫻桃、杏樹,花潮湧動,芬芳四溢,儼然一幅“濃塗淡抹總相宜”的水彩畫。

百年老樹,虯枝盤曲,蔚為壯觀。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膠南鐵山街鎮境西5公里鐵橛山下

魚鳴嘴

魚鳴嘴呈狹長月牙形拱衛著青島,是青島的“海上門戶”。

它的最南端,陸地終端的海岬,是一個叫魚鳴嘴的漁村。此名因陸地尖尖地插入黃海深處,狀似魚嘴,故得名。

該村三面環海,舉目四望,片片白帆。西南風盛行的季節,大海波浪翻滾,驚濤拍岸,浪花潔白似雪,勢如萬馬奔騰,其景頗為壯觀,有“魚嘴雪浪”之稱。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薛家島的一個海灣

金口村

據傳,明末,漁民金姓父女最早在此泊舟避風,故稱金家口,簡稱金口。明朝後期,金口只是一個小漁港,後逐漸停泊商船。據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天后宮廟田碑記》所載,當時金口已成為商港。

金口天后宮就坐落在該村,其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廟產雄厚、歷史悠久、在全國沿海地區的天后宮中屬上乘而聞名遐邇。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金口鎮

韓家民俗村

青島韓家民俗村位於膠州灣北部,青島高新區南端,坐落于古漁場和古鹽場遺址之上。

韓家民俗村是中國海鹽生產的發源地,天賜漁場。千百年來,男人航海、捕魚、曬鹽、經商,女人織網、種田、理家,創造了美麗的傳說和文化。

民俗村以漁、鹽、耕、讀為主題,自2004年開發建設,已建成民俗園林、民俗大酒店、民俗博物館、古船博物館、古帆船隊、民俗禮儀、民俗歌舞表演等項目,是山東最大的以海洋漁業、鹽業、商業習俗、風土人情和集旅遊、休閒、餐飲、娛樂為一體旅遊勝地。

地址:青島城陽區紅島街道後韓家村東(可乘924路公車到韓家民俗村站下車即可)

這麼多美景你都去過了嗎?

還窩在城市的混凝土中嗎?

這個週末去鄉村吧,感受一份不一樣的風景!

玉皇廟村

膠州玉皇廟村因村東供奉玉皇大帝廟而得名,遠有碧溝河、王母井、韓通道等美麗的傳說,近有“喬老縣長”組織民兵英勇抗敵的故事為後人傳頌。

是一個孕育著璀璨的地域文化和富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村莊,同時也是山東省級旅遊特色村。

膠州玉皇廟村清代時期水源充沛,建築風格以徽派為主。

從2013年起,當地有關部門投資80萬對200戶村民房屋按照“老膠州”徽派建築風格進行統一修復,初步形成了古樸典雅、風格獨特的鄉村生態旅遊特色村貌。

地址:山東青島膠州市膠北鎮玉皇廟村

西三都河村

在萊西市薑山鎮最西南端,有一處至今古貌猶存的明清古村落—西三都河村。

村莊南頭有一株樹齡600多年的黑檀古樹,遠遠望去,粗大樹幹上的樹冠像一柄碩大無比的巨傘,庇護著古村落的芸芸眾生。

古村落大街兩旁,保留著至今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民居。

現西三都河古建築風貌猶存,共有古建築房屋221間,以清朝中後期建築為主,距今約220多年。

2014年,西三都河村被授予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稱號。

地址:萊西市薑山鎮西三都河村

鳳凰村

山東省青島市金口鎮以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因此得名鳳凰山,山下村落亦因此而得名鳳凰村。

據鳳凰村《房氏族譜》記載,明、清時期這裡曾出過七品以上官員28人、太學生46人。在“學而優則仕”的封建社會,一個沿海偏遠的小村落,居然走出了如此之多的人才,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至今,這裡依然保存著55餘處明清代建築,一個個古老的大木門、一條條幽深的青石小巷、一跺跺雕刻著精美圖案的照壁牆、連同在月色中流淌著的一個個動人的傳說、故事,仿佛一幅經典懷舊的老照片,吸引著無數遊人紛至遝來。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金口鎮鳳凰村

雄崖所村

雄崖所建於1402年,是鼇山衛通轄的守禦千戶所,當時稱為“雄崖守禦千戶所”,簡稱“雄崖所”,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古城為正方形,城有四門,各門都有門樓。現在雄崖所的城牆已全部頹塌,村中的東西、南北兩條大街是當年所城的主要街道,所城的東西兩門已無跡可尋,南西兩門保留尚好。

雄崖所南大門

雄崖所十字大街

雄崖所東臨大海,西扼群峰,因其東北之白馬島上有一赭色雄偉斷崖而得名“雄崖”。這裡隔海與海陽、萊陽咫尺相望,有雞鳴三縣之美譽。

地址:雄崖所位於即墨市東北方向約45公里處,地處豐城鎮北7公里處的海濱。

青山村

青山村的房屋臨海依山而建,這是一處典型的依山傍海、風光旖旎的山村。

青山、村落、漁港、海洋、海島相互映襯,高低錯落,形成了一道優美的漁村風情,構成了一幅壯麗的山、海、天畫卷。

站在高處遠眺,雲霧在奇峰怪石間變幻,恍若仙境。

地址:位於嶗山最東南端,地處嶗山風景區核心景區太清遊覽區內

畢家上流村

畢家上流社區大概有500多年歷史,村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姓畢,還有幾戶徐姓、姜姓、閻姓的人家。據《畢氏族譜》記載 ,明朝成化年間,畢氏二世祖“理”,由山西雲中遷此建村,因村建于李村河上游處,故冠畢姓全稱“畢家上流”;又因被群山環繞,身處三河發源地,也稱“三河源”。

山村,包裹在濃得化不開的綠意中。行走,千奇百怪的瓜果懸在頭頂,在這裡,能夠勾起我們對鄉村的依戀、記憶、牽掛,那山那水、那田那丘……每一樣都讓人魂牽夢繞。

這是李滄區畢家上流社區百果山森林公園的一角,在很多畢家上流村民眼裡,百果山是一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她,因世園會得以保留,因世園會得以揚名。 一處幾乎與世隔絕的偏僻小山溝,在大都市的氛圍裡更彰顯了原始村落的質樸與珍貴。

地址:青島市李滄區世園街道畢家上流社區

棉花社區

在青島嶗山深處,有一處美麗的村落,叫棉花村。依山傍水的小村落遍植果樹,水土的原因,這裡的櫻桃、杏子特別甜美。春季花開遍野,夏秋果實累累,景色宜人,農家宴衛生乾淨口味十足。

這裡可不是因為盛產“棉花”而得名的,因該村處於山花綿延的山澗之中,古時名為“綿花”,後演化為“棉花村”。

2015年,棉花社區入選農業部“中國最美休閒鄉村”。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街道駐地東約10公里

九上溝

九上溝生態園地處鐵橛山下,是有名的老區,地形優美,林深谷秀。

春天的九上溝,櫻桃、杏樹,花潮湧動,芬芳四溢,儼然一幅“濃塗淡抹總相宜”的水彩畫。

百年老樹,虯枝盤曲,蔚為壯觀。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膠南鐵山街鎮境西5公里鐵橛山下

魚鳴嘴

魚鳴嘴呈狹長月牙形拱衛著青島,是青島的“海上門戶”。

它的最南端,陸地終端的海岬,是一個叫魚鳴嘴的漁村。此名因陸地尖尖地插入黃海深處,狀似魚嘴,故得名。

該村三面環海,舉目四望,片片白帆。西南風盛行的季節,大海波浪翻滾,驚濤拍岸,浪花潔白似雪,勢如萬馬奔騰,其景頗為壯觀,有“魚嘴雪浪”之稱。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薛家島的一個海灣

金口村

據傳,明末,漁民金姓父女最早在此泊舟避風,故稱金家口,簡稱金口。明朝後期,金口只是一個小漁港,後逐漸停泊商船。據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天后宮廟田碑記》所載,當時金口已成為商港。

金口天后宮就坐落在該村,其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廟產雄厚、歷史悠久、在全國沿海地區的天后宮中屬上乘而聞名遐邇。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市金口鎮

韓家民俗村

青島韓家民俗村位於膠州灣北部,青島高新區南端,坐落于古漁場和古鹽場遺址之上。

韓家民俗村是中國海鹽生產的發源地,天賜漁場。千百年來,男人航海、捕魚、曬鹽、經商,女人織網、種田、理家,創造了美麗的傳說和文化。

民俗村以漁、鹽、耕、讀為主題,自2004年開發建設,已建成民俗園林、民俗大酒店、民俗博物館、古船博物館、古帆船隊、民俗禮儀、民俗歌舞表演等項目,是山東最大的以海洋漁業、鹽業、商業習俗、風土人情和集旅遊、休閒、餐飲、娛樂為一體旅遊勝地。

地址:青島城陽區紅島街道後韓家村東(可乘924路公車到韓家民俗村站下車即可)

這麼多美景你都去過了嗎?

還窩在城市的混凝土中嗎?

這個週末去鄉村吧,感受一份不一樣的風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