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劉道玉:中國足球的病根在教育

從小就缺失了冒險精神、團隊精神和創造精神, 這是我國足球運動員的致命傷, 絕不是靠請洋教練和加大經費投入可以奏效的。

編者按:6月13日, 中國男足在世界盃亞預賽關鍵的一場小組賽中, 補時階段被敘利亞2:2逼平, 出線機會渺茫。 球迷們在失望之餘, 紛紛對中國足球的現狀進行討論和熱議。 關於中國足球, 2017年6月10日下午, 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在出席由武昌漢街文華書城舉辦的他所著的新書《珞珈野火集》的讀者分享會上, 曾擲地有聲地說:“我寫過一篇文章, 中國足球的病根在教育, 教育不改, 中國足球永遠沒有希望!”(劉老發言的精彩片段及相關視頻, 見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談與武大深深的情結以及新書為何命名為《珞珈野火集》, 劉道玉:為什麽現在大師難出?不當武大校長後仍一直關注教育

距該文發表七年後, 重溫劉道玉先生這位老教育工作者,

同時也是一個足球愛好者的這篇文章, 相信對我們如何看待中國男足在本屆世界盃亞預賽上的表現, 思考中國足球的未來會有所啟迪和幫助。

2017年6月10日, 劉道玉在新書《珞珈野火集》讀者分享會上談對中國教育的看法

過去, 我很少觀看足球比賽,

看世界盃是從2002年的日韓世界盃開始, 第二次是2006年德國的世界盃, 此後對足球的喜愛與日俱增。 總的來說, 我看足球比賽上癮是因為與我研究創造教育有關, 觀看過程中, 不僅欣賞到足球運動員的精湛球藝, 還欣賞到足球競賽中的創造之美。

毫不誇張地說, 足球之美無處不在。 首先是球衣之美, 每個國家都有傳統的隊服, 如義大利隊的藍色之美, 德國隊的白色之美, 巴西隊的黃綠色之美, 荷蘭隊的橙色之美, 阿根廷隊的豎條相間淡藍白之美, 等等;其次是賽場上展示的球藝之美, 如傳球、盤球、接球、鏟球、搶斷、射門等, 都給人以美妙的感覺, 特別是那些倒掛金鉤的射門, 或是側身騰空魚躍式的撲救, 更是美不勝收;再次是勝利的喜悅之美,

在賽場上無論是進球後的喜悅或是終場的勝利, 球員們抑制不住內心的高興, 有的連翻幾個跟頭, 有的跪在草地上仰天大叫, 有的脫下球衣投入空中, 等等;最後是球迷們的臉譜、衣服和啦啦隊的工具, 五彩繽紛, 令人陶醉。 無論哪一種美, 都是人們創造性的體現, 也都是創造之美。 據我觀察, 中國人與西方人看足球的最大差別是, 大多數中國人是看熱鬧, 而西方人是欣賞足球所展現的創造之美, 這是雙方在精神生活上的差距。

但在欣賞本屆世界盃之美的同時, 我不能不為我國足球的落後感到悲哀, 並思考著我國足球衰敗的原因。 中國只在2002年進過一次世界盃的決賽圈, 但那是因為日本和韓國作為東道主讓出了一個名額,

中國撿了個便宜。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 中國獲得了51塊金牌, 居世界第一位, 顯示我國已是體育大國, 許多項目已進入世界先進之列。 可是, 為什麼一個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 足球居然進不了32強, 在世界排名也在70名以後?有人說是認識問題, 或是投入不足, 或是教練水準不高等。 這些問題不能說沒有, 但絕不是關鍵。 以我之見, 關鍵在於“三個功夫”不足和“三個精神”的缺失。 什麼是三個功夫呢?據我觀察, 足球主要是依靠三個功夫, 即腳上的功夫、腿上的功夫和頭上的功夫。 足球之所以稱為足球, 顯而易見的主要是靠腳上的功夫;腿上的功夫, 集中的反映在奔跑的速度, 一場球賽下來, 一個運動員要奔跑萬米以上的距離, 速度就是決定的因素;頭上的功夫,不僅僅是頂球、用頭射門,更重要的是足球運動員每一個動作,都是由大腦指揮的,都來源於大腦的創意靈感。

一定程度上,足球運動體現了一個民族或國家的國民性,那些足球強盛的國家,無疑都具有發展足球所需要的“三個精神”,即冒險精神、團隊精神和創造精神。雖然足球功夫對足球隊的水準有重要影響,但在競賽中決定勝負的是這“三個精神”。

近一二十年以來,我國依靠體育訓練的“舉國體制”,使乒乓球、女子排球、羽毛球、跳水、舉重等項目迅速崛起,為國家贏得了很多榮譽。但是,為什麼“舉國體制”對我國足球訓練不靈?很顯然,這些強勢項目對運動員的要求和訓練方法與足球是完全不同的,前面那些項目主要是個人或少數幾個人的競賽,依賴的是嫺熟的技巧、高強度的訓練和精心調教,而這些方法對足球訓練基本不適合,足球更多依賴於“三個精神”。就拿足球與排球和籃球比較,足球隊員幾乎是籃、排球的2倍,而且足球場的面積是籃球場的17倍、排球場的44倍,更不用說一個小小的乒乓球台了。因此,與我國強勢球類比較,足球涉及人數更多、場面更大、運動更劇烈和危險更大,也就需要冒險精神、團隊精神和創造精神。僅就創造精神而言,可以說足球運動員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由創造性的靈感來指揮的,如每次傳球、鏟球、射門和撲救,都不可能是按照計畫進行的,不可能像排球由隊長背後的手勢來指揮那樣。

對於我國足球落後的原因,包括足球業內的專家們從多方面進行過分析,可是幾乎沒有人認識到這是由教育造成的。為什麼?因為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和學校的應試教育,都是高度功利主義的教育。我敢說,中國的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保守落後的,寵愛和棒喝是兩種基本的教育方式,古今釀成的悲劇不計其數。這兩種教育方式共同的思想基礎,就是高度強化了的功利主義,把天真無邪的兒童自幼引入到功利主義的泥潭。

據說,世界上猶太人和華人是最重視家庭教育的,可猶太人是採取“獅子育兒法”,而中國人卻是把孩子噙在嘴裡還怕傷著了。在父母眼裡,子女就是他們的私有財產,可以打罵,包辦代替,剝奪他們童趣、志趣和應有的選擇權利。在獨生子女占主導的情況下,90年代以後溺愛教育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父母陪讀、陪考,專車接送,甚至到了研究生階段還有家長陪讀的。在這種寵溺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由於望子成龍心切,少有家長冒著風險自願讓孩子去踢足球的。我國註冊的足球運動員只有2萬多人,而德國有2700萬(占全國人口的1/3),更不用說南美達到“街上足球”那樣的普及程度了。

我國基礎教育中的應試教育,也是最頑固的,它沿襲了科舉制教育的理念和教學方法,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從啟蒙教育開始,要求學生正襟危坐,循規蹈矩,從而抹殺了學生的天性和個性。教學中,實行灌輸和背誦,頻繁地考試,以追求高分為目的,從而泯滅了學生的好奇心和靈感,導致大多數國人缺失創造精神,而且這一切從兒童時期就造成了。

儘管我國足球訓練也是從少年開始,但由於上述原因,他們從小就缺失了冒險精神、團隊精神和創造精神。這是我國足球運動員的致命傷,絕不是靠請洋教練和加大經費投入可以奏效的。這三個精神的缺失,不僅關係到我國足球的振興,也影響著我國未來能否躋身世界先進科學之林。對於我國教育的現狀,再不能熟視無睹了,每一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猛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陳舊的教育方式,著力培育“三個精神”,且須從幼兒抓起。只有當“三個精神”占我國國民素質的主導地位,我們才會擁有高素質的人才,我國也才能從低品質的“製造大國”轉變為“創造大國”。

對於中國足球隊什麼時候進入世界盃,人們不免憂心忡忡,有人說中國足球翻身至少需要20年甚至50年,有人悲觀地認為100年也沒有希望。我既不樂觀也不悲觀——認為可能需要一代到兩代人。在漢語裡,世與代是相同的概念,一世就是一代人,一般指30年左右。中國足球的出路在哪裡?肯定地說在教育改革,實施順應自然和人性的自然主義教育,鼓勵少年兒童敢於冒險,培養他們求異、求變的個性,使他們的好奇心、想像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只有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經過持久的努力,才能培育富有“三個精神”的青少年。這就是發展我國足球運動的基礎,也是振興中國足球的希望!

本文責任編輯:熊文傑

速度就是決定的因素;頭上的功夫,不僅僅是頂球、用頭射門,更重要的是足球運動員每一個動作,都是由大腦指揮的,都來源於大腦的創意靈感。

一定程度上,足球運動體現了一個民族或國家的國民性,那些足球強盛的國家,無疑都具有發展足球所需要的“三個精神”,即冒險精神、團隊精神和創造精神。雖然足球功夫對足球隊的水準有重要影響,但在競賽中決定勝負的是這“三個精神”。

近一二十年以來,我國依靠體育訓練的“舉國體制”,使乒乓球、女子排球、羽毛球、跳水、舉重等項目迅速崛起,為國家贏得了很多榮譽。但是,為什麼“舉國體制”對我國足球訓練不靈?很顯然,這些強勢項目對運動員的要求和訓練方法與足球是完全不同的,前面那些項目主要是個人或少數幾個人的競賽,依賴的是嫺熟的技巧、高強度的訓練和精心調教,而這些方法對足球訓練基本不適合,足球更多依賴於“三個精神”。就拿足球與排球和籃球比較,足球隊員幾乎是籃、排球的2倍,而且足球場的面積是籃球場的17倍、排球場的44倍,更不用說一個小小的乒乓球台了。因此,與我國強勢球類比較,足球涉及人數更多、場面更大、運動更劇烈和危險更大,也就需要冒險精神、團隊精神和創造精神。僅就創造精神而言,可以說足球運動員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由創造性的靈感來指揮的,如每次傳球、鏟球、射門和撲救,都不可能是按照計畫進行的,不可能像排球由隊長背後的手勢來指揮那樣。

對於我國足球落後的原因,包括足球業內的專家們從多方面進行過分析,可是幾乎沒有人認識到這是由教育造成的。為什麼?因為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和學校的應試教育,都是高度功利主義的教育。我敢說,中國的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保守落後的,寵愛和棒喝是兩種基本的教育方式,古今釀成的悲劇不計其數。這兩種教育方式共同的思想基礎,就是高度強化了的功利主義,把天真無邪的兒童自幼引入到功利主義的泥潭。

據說,世界上猶太人和華人是最重視家庭教育的,可猶太人是採取“獅子育兒法”,而中國人卻是把孩子噙在嘴裡還怕傷著了。在父母眼裡,子女就是他們的私有財產,可以打罵,包辦代替,剝奪他們童趣、志趣和應有的選擇權利。在獨生子女占主導的情況下,90年代以後溺愛教育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父母陪讀、陪考,專車接送,甚至到了研究生階段還有家長陪讀的。在這種寵溺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由於望子成龍心切,少有家長冒著風險自願讓孩子去踢足球的。我國註冊的足球運動員只有2萬多人,而德國有2700萬(占全國人口的1/3),更不用說南美達到“街上足球”那樣的普及程度了。

我國基礎教育中的應試教育,也是最頑固的,它沿襲了科舉制教育的理念和教學方法,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從啟蒙教育開始,要求學生正襟危坐,循規蹈矩,從而抹殺了學生的天性和個性。教學中,實行灌輸和背誦,頻繁地考試,以追求高分為目的,從而泯滅了學生的好奇心和靈感,導致大多數國人缺失創造精神,而且這一切從兒童時期就造成了。

儘管我國足球訓練也是從少年開始,但由於上述原因,他們從小就缺失了冒險精神、團隊精神和創造精神。這是我國足球運動員的致命傷,絕不是靠請洋教練和加大經費投入可以奏效的。這三個精神的缺失,不僅關係到我國足球的振興,也影響著我國未來能否躋身世界先進科學之林。對於我國教育的現狀,再不能熟視無睹了,每一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猛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陳舊的教育方式,著力培育“三個精神”,且須從幼兒抓起。只有當“三個精神”占我國國民素質的主導地位,我們才會擁有高素質的人才,我國也才能從低品質的“製造大國”轉變為“創造大國”。

對於中國足球隊什麼時候進入世界盃,人們不免憂心忡忡,有人說中國足球翻身至少需要20年甚至50年,有人悲觀地認為100年也沒有希望。我既不樂觀也不悲觀——認為可能需要一代到兩代人。在漢語裡,世與代是相同的概念,一世就是一代人,一般指30年左右。中國足球的出路在哪裡?肯定地說在教育改革,實施順應自然和人性的自然主義教育,鼓勵少年兒童敢於冒險,培養他們求異、求變的個性,使他們的好奇心、想像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只有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經過持久的努力,才能培育富有“三個精神”的青少年。這就是發展我國足球運動的基礎,也是振興中國足球的希望!

本文責任編輯:熊文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