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君誠學校中方校長,北京五中原校長尚金華:追求小而精的學校

主題

雙語學校和普通學校到底區別在哪?

尚金華

君誠學校中方校長, 北京五中原校長

PART 1

剛才主持人談到了狀元是可遇不可求,

不是刻意追來的。 但是我感覺中方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 是一種殊途同歸的教育, 各有自己的優勢、各有自己的特點。 到君誠學校一個月以來, 我是惡補關於國際學校管理的一些理念和國際學校教育教學的一些特點, 以及課程體系的構成。

要說君誠學校, 首先要說我們的總校長張愛君女士。 君誠學校有很多和其他學校不一樣的地方, 首先就是學校的投資人以及總校長是一個人, 沒有董事會, 學校的管理很直接、很便捷。 再一點, 張愛君女士一輩子從事教育工作, 我們兩個曾經在十幾歲的時候是同班同學, 其中也包括剛才鈕校長的夫人, 我們都是同班同學。

我們兩個走的路不一樣, 她從原來的一六六中語文教師的崗位上,

最後出國留學, 留學以後自己回來從事對外的漢語教育, 然後自己獨立創業, 用最初的一點點的積累, 租校舍, 辦國際教育。 後來又蓋房子, 把我們現在的君誠學校由一座樓已經建成了有五座樓的建築教育的組團, 具備了較好的辦學條件。

張校長也是親力親為, 從學校的各項管理到學校的各項工作的推進, 都是由她來親自指揮的。 現在她希望能夠組成一個強大的教育管理集團, 所以今年又專門聘請了有20多年美國學校管理經驗的美方校長, 聘請了學術校長, 當然她也很早就希望我退休以後能加盟君誠, 這樣就構成了君誠未來發展的新的領導和管理團隊。

剛才李錳老師也談到了國際教育、雙語教育的學校規模是不大的,

我們張校長也追求的是一種小而精, 所以在學校的管理上要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特點, 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PART 2

我說一下到了君誠學校的感受吧。 君誠一個是浸潤式的國際雙語教育, 一個是結合對我們公立學校現在進行的教育綜合改革的一些體驗, 通過熱詞談現在的課改。

先說浸潤式的國際教育, 一個是語言的浸潤, 一個是課程的浸潤, 一個是活動的浸潤, 一個是環境的浸潤。 “浸潤”這個詞就是給我們孩子一種學習的氛圍的感受, 過去用的詞是“浸泡”, 有的學校用的詞是“浸潤”。

首先是語言浸潤。 我們現在全部是由外籍教師來擔任班主任, 比如每個教室跟美方的學校環境是一樣的,

教師坐在辦公室裡負責每天從接學生下班車一直到給孩子送走這個全過程, 老師是不離開學生的。 老師的語言環境對孩子來說養成一種英文講話的習慣。

第二是課程浸潤。 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全英文的教材, 是美國正規管道, 由我們官方正式引進的教材。 中學主要開設了中文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的學科, 包括音體美的課程, 也是採用英文授課。

第三是活動浸潤。 我們開展了一些學生的課程, 比如美式橄欖球、棒球、壘球, 也是和西方的體育課程以及其他的課程相關聯。 再就是學校組織了大量的活動, 包括萬聖節、耶誕節、體育節以及學生的一些社團的展示活動, 在活動當中, 學生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第四是環境浸潤。 我也看過一些國際學校, 在環境設置上還是充滿了國際氣息, 使孩子們在北京的學校裡也能感受到西方教學環境的感染。 我們學校現在幾棟樓的內外也全部聘請了具有在國外參與學校設計的設計大師, 對學校環境進行佈設。

下面我介紹一下關於去年年初北京在教育綜合改革之後, 媒體上出現的幾個熱詞。 這幾個熱詞, 一個是學前教育玩起來, 一個是小學教育慢下來, 一個是初中教育寬起來, 一個是高中教育活起來, 最後一個是大學教育新起來。

從2007年開始的教育綜合改革, 推進了若干年。 我覺得我們的教育是很有特點的。 從這幾個熱詞說起來, 100多年前最早引進西方教育體系的是引進竇爾敦教學法, 這個教學法最早引進的就是東城區的一六六中。從那時候開始,數學以及理科體系正式納入了我們的中國的教學體系。

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後,基本上要廢止這一套教學體系,這一套教學體制廢止以後全盤西化,從教材到評分制、到教學大綱以及學科分類,甚至包括評分標準,像5分、100分這種標準,全部是從蘇聯引進的。引進之後,我們整個教學體系延續這麼多年,儘管文革提出了一些課程改革的想法和措施,但是恢復高考以後,從總的體系上沒有根本的變化。

這個變化實際上是在這次我們新課改當中發生的,我覺得是一種革命性的變化。這次變革當中,在學生的學業水準的測試、在教學和教材、在現在對於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及術科及技術課程分佈上,和過去有相當大的變化。

從最近一段時間來,為了擺脫持久的一直淡化不下來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教育完全變成了選拔人才的唯一的功能和手段,所以使得我們的教育變形,許多家長也開始從幼稚園開始,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從幼稚園開始,孩子們就要參加各種班,使得孩子們快樂的童年消失了。

這次課程改革,這幾個熱詞充分反映了這樣一種思想,從最近大家看初三年級考試的改革,以及我們錄取的改革的變化,包括五中分校那邊,過去全部是收擇優錄取的學生,收有特長的學生,現在是減少特長生。五中高中這部分的學生過去全部是擇優,現在變成了在普通校裡邊只能錄50%,原來基礎教育就是初中階段沒有接受好的優質學校教育的,錄取大部分,學校分數線出現了五個分數線,包括住宿的、收郊區的。

一方面推進了學生的教育均衡發展,使得學校的距離變得越來越短,也由此而生幾個教育集團。比如一中現在就屬於五中,要收它10%的學生。甚至有的學校現在已經跟小學就近建立了聯盟,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這些學生全部進某某優質中學,所以打亂了這種格局。我覺得家長選擇私立學校有的不得已而為之,選擇國際學校也成了我們家長的一些出路。

以往我們容易看到的是孩子的不足,因為我們學校的選拔和評價機制,決定了孩子、家長和老師的思維。這種思維是總是在跟別的孩子比,比來比去,那個結論就變得非常突出,“差一分就差一操場”,“千萬別丟分”。但是最後的結果仍然是,我們認為考到國外最優秀的大學,考到北大、清華,再降一個格,考到211大學,所謂的一本的學校。

那往上怎麼去比,都是失敗者,這個比法永遠都是失敗者。你考了一類本科,還有重點大學,重點大學上面還有北大、清華,北大、清華考上了,還有哪個專業更優秀、哪個專業更熱門、哪個專業將來更有發展,總是在比。

到了君誠後我就發現,注意捕捉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剛才有的校長也談到,按分數,現在公立學校國際部在分數上比拼,上君誠的孩子分數上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我們的關注點是,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讓他的閃光點放大,閃光點放大了,未必會比你會落後。我們就是要讓每個孩子借助自己的優勢走向成功。

家裡群提問

主持人:據我觀察孩子在英文環境裡會更傾向于英文交流和思考,我想請問一下君誠學校的小學畢業生的中文水準怎麼樣?跟公立學校的同齡級孩子比較的話。

尚金華:我一直在中學教學,最近紮在小學老師堆裡,中文組我深入做了一些瞭解,把他們的教學大綱以及教材做了深入的瞭解。在交流過程當中,感覺同質同步,我們現在在小學階段還是保證了每天一節中文的語文課,每天一節中文的數學課,這個數量就是在語文和數學中文的教材和能力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最近我們也有一個孩子的家長跟我說,因為家裡的經濟鏈斷了,所以孩子再繼續上有困難,就跟我們中文組教語文、數學的老師,共同商討他去對接什麼樣的公立的中學,我們老師也對他進行了一些測試,孩子、家長也感覺對接到中學沒有問題。

大咖演講文字詳細版

請點擊今日“學習公社”推送的(2-6)條

看完整版視頻請點擊這裡

第二條

北京二中校長鈕小樺:請家長多關注“無用之學”

第三條

北京世青國際學校校長助理李錳:國際學校仍是小眾之路

第四條

君誠學校中方校長,北京五中原校長尚金華:追求小而精的學校

第五條

《我在美國當老師》作者林傑:擇校其實風險很大

第六條

國際學校家長楊莉:我是怎樣給兩個孩子挑學校的

這個教學法最早引進的就是東城區的一六六中。從那時候開始,數學以及理科體系正式納入了我們的中國的教學體系。

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後,基本上要廢止這一套教學體系,這一套教學體制廢止以後全盤西化,從教材到評分制、到教學大綱以及學科分類,甚至包括評分標準,像5分、100分這種標準,全部是從蘇聯引進的。引進之後,我們整個教學體系延續這麼多年,儘管文革提出了一些課程改革的想法和措施,但是恢復高考以後,從總的體系上沒有根本的變化。

這個變化實際上是在這次我們新課改當中發生的,我覺得是一種革命性的變化。這次變革當中,在學生的學業水準的測試、在教學和教材、在現在對於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及術科及技術課程分佈上,和過去有相當大的變化。

從最近一段時間來,為了擺脫持久的一直淡化不下來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教育完全變成了選拔人才的唯一的功能和手段,所以使得我們的教育變形,許多家長也開始從幼稚園開始,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從幼稚園開始,孩子們就要參加各種班,使得孩子們快樂的童年消失了。

這次課程改革,這幾個熱詞充分反映了這樣一種思想,從最近大家看初三年級考試的改革,以及我們錄取的改革的變化,包括五中分校那邊,過去全部是收擇優錄取的學生,收有特長的學生,現在是減少特長生。五中高中這部分的學生過去全部是擇優,現在變成了在普通校裡邊只能錄50%,原來基礎教育就是初中階段沒有接受好的優質學校教育的,錄取大部分,學校分數線出現了五個分數線,包括住宿的、收郊區的。

一方面推進了學生的教育均衡發展,使得學校的距離變得越來越短,也由此而生幾個教育集團。比如一中現在就屬於五中,要收它10%的學生。甚至有的學校現在已經跟小學就近建立了聯盟,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這些學生全部進某某優質中學,所以打亂了這種格局。我覺得家長選擇私立學校有的不得已而為之,選擇國際學校也成了我們家長的一些出路。

以往我們容易看到的是孩子的不足,因為我們學校的選拔和評價機制,決定了孩子、家長和老師的思維。這種思維是總是在跟別的孩子比,比來比去,那個結論就變得非常突出,“差一分就差一操場”,“千萬別丟分”。但是最後的結果仍然是,我們認為考到國外最優秀的大學,考到北大、清華,再降一個格,考到211大學,所謂的一本的學校。

那往上怎麼去比,都是失敗者,這個比法永遠都是失敗者。你考了一類本科,還有重點大學,重點大學上面還有北大、清華,北大、清華考上了,還有哪個專業更優秀、哪個專業更熱門、哪個專業將來更有發展,總是在比。

到了君誠後我就發現,注意捕捉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剛才有的校長也談到,按分數,現在公立學校國際部在分數上比拼,上君誠的孩子分數上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我們的關注點是,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讓他的閃光點放大,閃光點放大了,未必會比你會落後。我們就是要讓每個孩子借助自己的優勢走向成功。

家裡群提問

主持人:據我觀察孩子在英文環境裡會更傾向于英文交流和思考,我想請問一下君誠學校的小學畢業生的中文水準怎麼樣?跟公立學校的同齡級孩子比較的話。

尚金華:我一直在中學教學,最近紮在小學老師堆裡,中文組我深入做了一些瞭解,把他們的教學大綱以及教材做了深入的瞭解。在交流過程當中,感覺同質同步,我們現在在小學階段還是保證了每天一節中文的語文課,每天一節中文的數學課,這個數量就是在語文和數學中文的教材和能力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最近我們也有一個孩子的家長跟我說,因為家裡的經濟鏈斷了,所以孩子再繼續上有困難,就跟我們中文組教語文、數學的老師,共同商討他去對接什麼樣的公立的中學,我們老師也對他進行了一些測試,孩子、家長也感覺對接到中學沒有問題。

大咖演講文字詳細版

請點擊今日“學習公社”推送的(2-6)條

看完整版視頻請點擊這裡

第二條

北京二中校長鈕小樺:請家長多關注“無用之學”

第三條

北京世青國際學校校長助理李錳:國際學校仍是小眾之路

第四條

君誠學校中方校長,北京五中原校長尚金華:追求小而精的學校

第五條

《我在美國當老師》作者林傑:擇校其實風險很大

第六條

國際學校家長楊莉:我是怎樣給兩個孩子挑學校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