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甯陝縣筒車灣鎮 深化黨建扶貧模式助力脫貧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 寧陝縣筒車灣鎮堅持“圍繞脫貧抓黨建, 抓好黨建促脫貧”。 鎮黨委針對各村實際, 分類施策、因村因戶, 積極探索“黨支部+X(農業園區、龍頭企業、旅遊景區、合作組織、黨員幹部)+貧困戶”党建扶貧模式, 把特色產業鏈與脫貧致富鏈緊密聯結, 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全社會各領域、各經濟組織在推進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 取得了“黨建落地生根、貧困摘帽拔根”的成效。

黨員帶動群眾發展產業

“我們率先組織11戶農家樂, 成立了農家樂協會, 並擔任理事長。 農家樂協會統一制定宣傳、價格,

分配遊客。 成立農家樂協會後, 我們又相繼成立了油牡丹專業合作社、互助資金協會等2個合作社、3個協會。 ”七裡村黨支部書記唐萬春說, 七裡村黨支部通過讓支部委員會成員擔任協會、合作社理事長或監事長, 讓黨員在經濟合作組織中發揮引領作用, 帶動群眾發展產業。

七裡村以發展鄉村農家樂為切入點, 以黨支部為核心, 按照黨支部引領、黨員帶路、能人探路、貧困戶收益的方式, 逐步探索實施“黨支部+鄉村旅遊+貧困戶”党建模式, 積極推動村級組織與社會資本、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相融合, 最大限度地發揮黨支部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 助推脫貧致富步伐。

給錢給物 不如給一個致富門路

在支部的帶動下, 先後有10余名黨員、能人大戶、優秀巾幗等開辦了農家樂,

村支部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為貧困戶提供餐飲技術培訓、服務等級提升等一條龍服務機制, 帶動貧困戶發展有機大米、特色蔬菜、土特產品等項目, 年戶均增收600元。 現在, 全村發展農家樂14戶, 28戶貧困戶為其農家樂提供無公害農產品。

隨著農家樂產業規模擴大, 村支書、黨員牽頭成立了農家樂協會, 入社人員也不斷增多。 各類協會、合作社加入村黨組織黨員14名, 黨支部努力使一批黨員致富能手成為合作社中的骨幹。 同時, 不斷加大黨員幹部與社員的結對幫扶, 實現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黨建、經濟工作的深度融合、互惠共贏。

抓載體, 推進貧困戶土地流轉。 發揮黨支部職能, 開展幫扶活動,

推進貧困戶土地流轉。 合作社將32戶貧困戶土地以每畝400元的標準進行租賃, 用於100畝油用牡丹基地建設, 使每戶貧困戶有了穩定的增收來源, 又解放了勞動力, 解除了貧困戶外出打工致富的後顧之憂。 去年, 栽種200畝桃樹, 採用“群眾出土地, 政府供應樹苗”的栽種模式, 政府負責規劃設計和栽種技術指導, 農戶負責日常管理, 果園收益歸農戶所有;同時加大林下經濟的發展力度, 發展林下豬苓、天麻、養蜂和特色中藥材, 帶動貧困戶46戶161人。

“給錢給物, 不如給一個致富門路;幫錢幫物, 不如幫一個好支部。 ‘黨支部+X+貧困戶’增強了扶貧成效, 抓實了基層黨組織建設, 加快了農村經濟發展, 促進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鎮黨委書記賀海寧說,

下一步將繼續深化“黨支部+X+貧困戶”党建扶貧模式, 豐富“X”內涵, 擴展“+”連結的範圍, 提高基層黨組織水準, 為全面如期脫貧增添了強大動力。

本報記者駱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