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定位智慧高精度機械臂,芯合科技想為工業4.0用戶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調查顯示, 在中國機器人年銷售量已從2008年的8000台升至2015年的75000台。 而漢德資本的公告中也表示, 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2015年的產值為360億美元, 預計從目前到2022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2%, 而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4%的中國市場將成為全球機器人市場最大的增長動力。

芯合科技, 成立於2015年, 公司以驅動控制、伺服系統為核心技術, 相繼研發了智慧服務型機器人和工業機械臂產品。 據悉, 其控制系統原始程式碼開源化彌補了傳統設備、進口設備的弊端, 可用於國內外服務型機器人、工業類機器人之中,

並且具有獨有誤差補償回饋控制數學模型。

作為公司創始人, 王相偉畢業于山東大學, 自2008年以來便一直從事機器人行業。 基於此前經驗的積累, 以及對行業的理解。 在早期階段, 芯合科技主要提供舵機、驅動器核心零部件產品, 同時也生產用於院校科研的服務機器人整機產品, 但鑒於整個服務機器人市場還不是很成熟, 產品整體銷量也會受到影響。

為此,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 公司在定位上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目前, 芯合科技主要以自主研發的智動機械臂為突破點, 為工業4.0用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現階段公司主打產品為一款高精度的智動機械臂, 已反覆運算到第三代產品, 主要應用於切割、焊接、噴塗等高精度需求領域。

據瞭解, 該款智動機械臂產品最大工作半徑1300mm, 負載範圍 3KG-15 KG, 重複定位精度 +-0.01mm, 其核心技術主要體現在擁有複雜的軌跡規劃、自我感知狀態 、提前預警、雲端檢測控制、二次開發程式設計等功能。

事實上, 提及工業機器人、機械臂, 傳統四大家族ABB、Kuka、Fanuc、Yaskwa 等國外老牌廠商仍然佔據著主要的壟斷地位, 其產品特點往往是體積大、重載荷, 適用於汽車製造等領域, 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便是成本太高。 而國內類似的初創公司有若貝特、珞石科技、弈貓科技等。 相比之下, 王相偉表示, 芯合科技是以驅動控制、伺服系統為核心, 公司產品定位是高精度市場, 且自主研發的智慧高精度的驅動、控制演算法, 在產品智慧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特性。

據王相偉介紹, 該款智動機械臂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其一是高性價比, 在完成任務的前提下, 可以為用戶節省1/3到1/ 2的成本;而之所以能實現這點, 王相偉表示, 芯合通過自主研發的“HPI 驅動控制系統” 做到動量控制, 可以極大程度節省用戶的投入成本, 並降低機械臂對周邊配套的要求。 其二是智慧化, 通過芯合智動模組組成的機械臂, 每個關節都包含了多感測器融合, 可以自我感知狀態, 能夠實現輸出量的控制並實現最優路徑規劃, 這不僅可以提高精度, 也可以一定程度減少磨損、提升壽命。

至於如何將產品推向市場, 王相偉則表示, 現階段芯合科技主要以公司自有商務團隊進行拓展, 同時也在跟山東、河北等地的管道代理上展開合作。

據悉, 公司已在汽車及3C領域獲得部分客戶的訂單, 預計今年產品會陸續進入量產階段。 而作為硬體研發商, 芯合科技採取的也是典型的研、產、銷模式, 目前公司主要以工業機械臂整機銷售及服務為收入來源, 三代產品基礎售價為10萬;舵機、驅動器則以套件方式面向集成商銷售;在服務機器人領域, 則區別以往由自身生產終端產品, 轉向以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為主。

據悉, 芯合科技已於2016年獲得西科天使、北京創客共贏中心500萬天使輪投資, 目前公司正處於A輪融資階段, 未來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方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