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鷸蚌相爭”時,退一步就能海闊天空嗎

一隻河蚌從水裡出來曬太陽, 鷸飛來啄它的肉, 河蚌馬上閉攏, 夾住了鷸的嘴。 雙方誰也不肯退讓, 最終漁人把它倆一起捉走了。 語文課上學的《鷸蚌相爭》, 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教科書和互聯網上常借此告誡我們做事要權衡得失、懂得退讓, 如果對立的雙方僵持不下, 結果會兩敗俱傷, 讓協力廠商得利。

當然, 這樣的道理是被大多數人贊同的。 但是, “鷸蚌相爭”時, 退一步就能海闊天空嗎?如果河蚌先松了嘴, 它會不會仍然面對死亡?“退一步”和“自保”究竟哪個更重要?

班裡的一場激辯由此開始。

我們形成了正反兩方。

“童話說”支持方所持的觀點是“退一步海闊天空”, 而我所在的“政治說”支援方卻與前者相悖, 我們認為自保更重要。

當漁夫走來準備擒住鷸蚌時, 河蚌先松嘴, 給鷸以自由, 二者就都能逃脫了——“童話說”一方認為, 退一步, 是二者皆能存活的前提。

我方針對“蚌先松嘴”這一設想進行推測——鷸蚌雙方實力懸殊, 河蚌不具進攻能力, 鷸卻攻防兼備, 這是一場實力不對稱的戰爭, 若蚌松了嘴, 想必鷸會一口吞掉蚌;漁夫到達前, 鷸或許會對蚌造成一定傷害;若推測成立, 河蚌豈能存活下來?設想, 如果又有一隻、兩隻、100只甚至上萬隻蚌遇此困境, 它們要是都追求“退一步”, 那或許早已滅絕了。

面對我們提出的推測, 對方反駁道:“如果河蚌松嘴,

鷸有可能放過它而選擇逃生。 也就是說, 蚌有50%可能性活下來。 面對當時的窘境, 對鷸來說, 這是最好的策略。 ”

我們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予以“回擊”:鷸與漁夫皆為入侵者, 一個想把蚌生吃, 一個想把蚌熟吃。 他們抱有共同的目的——入侵。 因此誓死自保就成了蚌的當務之急。 這就像兩艘潛艇海戰, 潛艇A射出魚雷主動出擊, 潛艇B釋放干擾彈自保, 只有B先活下來, 才能應對遠處其他的潛艇。

若上升至政治層面, “鷸蚌相爭”類似一個國家向另一個國家發起侵略戰爭, 被入侵的國家難道不採取防禦措施嗎?面對國家興亡, 還要追求“退一步海闊天空”嗎?當更加強大的第三國出現, 想同時吞併兩國時, 最初的受害國退一步就可以解決問題嗎?

激辯在下課的鈴聲“闖”入教室時結束了。 辯論雙方都有各自的道理。 但這場辯論不分輸贏, 無關對錯, 更多的是讓我們在交流中, 對事物有了新的看法和收穫, 鍛煉了辯證的思考方式。

(作者系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

責編:賈志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