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以音樂產品為例:談如何才能做出好產品

說到好產品,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定義。 有人認為, 滿足客戶需求的就是好產品;有人認為, 符合市場需要的就是好產品;有人認為, 能盈利的就是好產品, 在每個人心中對好產品的定義都不相同。

那麼, 什麼才是好產品呢?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聽歌軟體, 音樂APP已經成為我們手機上必裝APP之一。 QQ音樂、網易雲音樂、百度音樂、蝦米音樂作為目前市場上主流的4款音樂APP, 就如同金庸筆下的“東邪、西毒、南帝、北丐”, 各有優勢。 那我們來分析下這四家音樂產品, 看下優秀的音樂平臺是如何做到產品功能與內容的挖掘與深耕的。

音樂界的華山論劍開場

(此處應有鑼聲……)

出場人物:

QQ音樂,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音樂產品。

百度音樂, 太合音樂音樂產品。

蝦米音樂, 阿裡公司音樂產品。

網易雲音樂, 網易公司音樂產品。

第一場:誰更懂用戶

說到懂用戶, 就要談用戶想要什麼?

曬乾貨之前, 先來看看市場上, 這四款主流音樂APP的曲庫量。 音樂產品首先要有音樂吧, 大量的正版音樂是音樂產品的基礎, 也是產品的核心。

從網上查到的公開資料來看, 目前QQ音樂以1700萬的版權數量位居行業第一, 百度音樂和網易雲音樂以1000萬的數量緊隨其後, 不過必須說明的是, 網易雲音樂的千萬曲庫中, 有150萬首是從QQ音樂轉授得來的。 蝦米音樂以300萬的數量墊底, QQ音樂版權數量足有蝦米音樂的5倍還多。

亮完兵器, 真正的比武開始……

快速而高效的音樂搜索方式, 多數產品都是用文字的形式進行搜索, 打字太麻煩。 對於音樂來說, 可以把它拆分成歌名、歌詞、歌譜, 如果是聲音搜索是否可以按這三方面進行搜索?讓使用者說,

讓產品聽;讓使用者唱, 讓產品聽;讓使用者哼, 讓產品聽, 這樣的搜索方式難度太高, 不敢想像。

另外, 對於產品來說, 是否可以讓產品主動向使用者“毛遂自薦”好音樂。 通過分析使用者、音樂的基礎資料, 帶入分析模型後告之使用者, 你現在就想聽這個, 而且要精准、到位, 做到比用戶還懂用戶, 也是不可想像的難度。

聲音搜索

評測目的:分析四款音樂產品的語音搜索能力。

分析方式:聲音搜索。

期望結果:能識別聲音並回饋搜索結果。

QQ音樂

評測分析:從上圖可以看出, QQ音樂具有“語音搜歌”、“哼歌識別”、“聽歌識曲”的能力。

百度音樂

評測分析:從搜索框上可以看出, 百度音樂具備語音搜索能力。

蝦米音樂

評測分析:從上圖紅框部分可以看出, 蝦米音樂具備“歌詞搜索”及“聽歌識曲”的能力。

網易雲音樂

評測分析:從上圖藍框部分可以看出,網易雲音樂具備“聽歌識曲”的能力。

評測結論:四款APP都具備語音搜索能力,只是相比其他三家APP,QQ音樂語音搜索上,更細化,相對用戶來說,更細膩,這樣使用者可以有多重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音樂。

向使用者“毛遂自薦”好音樂的能力

說在前面:對於個性化推薦,需要基礎資料(使用者資料+音樂資料)和分析模型。對於模型分析,各家產品都是保密的無法分析,在此只能分析產品的基礎資料。而對於音樂資料在上面會單獨進行分析,在此就不分析音樂資料了,只分析使用者基礎資料。

評測目的:分析四款音樂產品的基礎資料。

分析方式:從使用者資料來源進行分析,得出使用者基礎資料量。

期望結果:得出使用者資料體量。

QQ音樂

QQ音樂登錄頁

QQ音樂發現頁及個人資料頁

評測分析:從這個頁面上可以看到QQ音樂的 “好友們都在聽什麼歌”,這裡的好友就是QQ好友,登錄產品後就把QQ與QQ音樂的使用者資訊進行了關聯,並共用了使用者資料,只有這樣才能看到好友所聽的歌曲。

百度音樂

百度登錄頁

蝦米音樂

蝦米音樂登錄頁

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登錄頁

評測分析:網易雲音樂使用者來源於直接註冊使用者、網易郵箱用戶。

第二場:有內容

音樂自媒體資料為音樂平臺的新興事物,在當今人人都是自媒體時代,音樂自媒體不可以不重視。而且,文字+音樂的形式更容易突出音樂及音樂背後的故事,更容易讓使用者理解音樂,昇華音樂。

音樂自媒體

說在前面:對於音樂產品來說,音樂自媒體應該更多的聚焦於音樂本身,而不能讓自媒體形式過於發散,脫離了音樂本質,自媒體要圍繞著音樂主題展開,內容多是優勢,但內容雜就是劣勢。

評測目的: 音樂自媒體做到與音樂的完美結合,用文字來詮釋音樂,音樂來詮釋情感,昇華音樂價值。

分析方式:自媒體入口是否在重要位置,自媒體內容是否圍繞著音樂本身。

期望結果:入口突出,內容緊扣音樂。

QQ音樂

評測分析:QQ音樂推出的音樂號,也是近期QQ音樂改版主打的重頭戲。單看位置上,就可以看出QQ音樂對於音樂號的重視程度,首先,打開一級菜單的發現欄目就直接進入“音樂號”。QQ音樂把音樂自媒體放在了一級欄目發現下,可見對它的重視程度。其次,不管是從設計上(主頁面視覺很有質感,讓人很有點進去的欲望)還是內容上(主要是圍繞音樂內容和故事,讓音樂內容更聚合)。再者,從輸出內容上,也都是專業的音樂機構及音樂自媒體,比如樂童音樂、摩登天空、著調、鄧柯等。

百度音樂

評測分析:在音樂欄目下,向下劃動有專欄欄目,這個欄目雖然在介紹音樂及其音樂故事,但當打開所有專欄文章後會發現,所有文章的編輯人都是“吃瓜小編”,這說明百度音樂並不是自媒體方式,所有內容都是平臺發佈的。

蝦米音樂

評測分析:在蝦米APP首頁下,向下劃動頁面在頁面中部會有音樂專欄欄目,圖左側,這就是蝦米的音樂自媒體。點擊音樂專欄的“更多”會打開蝦米的音樂專欄頁面,見圖右側。從右圖可以看出蝦米音樂的自媒體多以”八卦“形式為主,與音樂產品主題有所偏離。

網易雲音樂

評測分析:網易雲音樂的音樂自媒體在“個性化推薦”二級欄目下,向下劃動頁面會找到”精選專欄“。雲音樂的自媒體欄目屬於三級欄目,說明雲音樂對音樂自媒體的重視度不高,從內容看,明星八卦和段子也是夾雜其中,不是單純圍繞音樂的內容。

評測結論:從四款APP在音樂內容上的對比情況來看,QQ音樂入口最明顯,與音樂緊密性高。其他三家目前來看,無論從位置還是內容,更像是平臺的一個“調劑品”,有但不是那麼重要。

對於音樂號來說,必須多說一嘴,從以上的對比可以發現,QQ音樂的音樂號輸出的音樂內容在加深使用者對音樂思考的同時,也在幫助用戶正視自己內心真正的精神需求,這也許就是專業的力量吧。

第三場:有“顏值”

這裡的“顏值”指的是產品的視覺設計,這是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我們都喜歡曬美圖、秀美顏。不論是人還是產品,都不能忽略“顏值”的價值。一款好產品,視覺設計也要簡潔、清晰,不要濃妝豔抹。

視覺設計

說在前面:統一的色彩與風格,容易讓人形成統一印象,從而形成品牌效應。

評測目的:分析四款產品的色彩風格。

分析方式:分析產品介面。

期望結果:色彩使用及風格統一。

QQ音樂

評測分析:QQ音樂,採用綠色系,整體設計年輕活潑、先鋒而前衛,從音樂號介面上也可以看出,設計很大膽。綠色也很醒目,讓人感覺清新,舒服。

百度音樂

評測分析:百度音樂,採用藍色系,各版塊分隔明顯,中規中矩,與百度這種科技型公司風格很相似。人的視覺神經對紅色、黃色、綠色印象最深,紅綠燈也是採用了這樣的顏色設計,所以,藍色風格給人的衝擊力略差於其它三種顏色。

蝦米音樂

評測分析:蝦米音樂,採用橙色風格,橙色代表華麗而快樂。缺陷是,蝦米音樂把功能表列放在了頁面下方,並且導航條採用了灰色,致使弱化了產品的品牌顏色,再加上頁面上的各種圖片顏色,壓制了主色系,從而弱化了用戶對蝦米的品牌認知。

網易雲音樂

評測分析:網易雲音樂,採用紅色系,紅色給人的視覺衝擊力較強,是容易讓人記住的顏色。

評測結論:目前來說QQ音樂、百度音樂、網易雲音樂採取的色彩感都比較強,比較有衝擊力。不過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綠色是最有好感的,最親近的顏色,綠色總是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加之介面清新簡潔,質感和逼格滿滿。網易雲音樂的大紅色,百度音樂的藍色給人的衝擊感略差一點。蝦米顏色色彩感相對來說更弱一些。

對於聽音樂有個性化需求的使用者,QQ音樂推出的百變播放機皮膚也值得安利,如下圖,使用者可根據個人喜好和興趣自行選擇播放機類型,這種做法能夠迎合年輕用戶的喜好,而其他平臺是沒有這個功能的。

總結:

什麼才是好產品?能解決使用者需求的、被使用者所需要,能提供優質內容,懂人性、有情感、有文化、有顏值,懂商業的產品就是好產品。當今,產品之爭更多的是內容之爭,在做好產品的同時,也要把精力放在產品內容的深挖與發掘上,要做到內容的“去偽存真”,拋棄離題太遠的,弱化主題的內容,才能更好的突出產品本身。

評測分析:從上圖藍框部分可以看出,網易雲音樂具備“聽歌識曲”的能力。

評測結論:四款APP都具備語音搜索能力,只是相比其他三家APP,QQ音樂語音搜索上,更細化,相對用戶來說,更細膩,這樣使用者可以有多重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音樂。

向使用者“毛遂自薦”好音樂的能力

說在前面:對於個性化推薦,需要基礎資料(使用者資料+音樂資料)和分析模型。對於模型分析,各家產品都是保密的無法分析,在此只能分析產品的基礎資料。而對於音樂資料在上面會單獨進行分析,在此就不分析音樂資料了,只分析使用者基礎資料。

評測目的:分析四款音樂產品的基礎資料。

分析方式:從使用者資料來源進行分析,得出使用者基礎資料量。

期望結果:得出使用者資料體量。

QQ音樂

QQ音樂登錄頁

QQ音樂發現頁及個人資料頁

評測分析:從這個頁面上可以看到QQ音樂的 “好友們都在聽什麼歌”,這裡的好友就是QQ好友,登錄產品後就把QQ與QQ音樂的使用者資訊進行了關聯,並共用了使用者資料,只有這樣才能看到好友所聽的歌曲。

百度音樂

百度登錄頁

蝦米音樂

蝦米音樂登錄頁

網易雲音樂

網易雲音樂登錄頁

評測分析:網易雲音樂使用者來源於直接註冊使用者、網易郵箱用戶。

第二場:有內容

音樂自媒體資料為音樂平臺的新興事物,在當今人人都是自媒體時代,音樂自媒體不可以不重視。而且,文字+音樂的形式更容易突出音樂及音樂背後的故事,更容易讓使用者理解音樂,昇華音樂。

音樂自媒體

說在前面:對於音樂產品來說,音樂自媒體應該更多的聚焦於音樂本身,而不能讓自媒體形式過於發散,脫離了音樂本質,自媒體要圍繞著音樂主題展開,內容多是優勢,但內容雜就是劣勢。

評測目的: 音樂自媒體做到與音樂的完美結合,用文字來詮釋音樂,音樂來詮釋情感,昇華音樂價值。

分析方式:自媒體入口是否在重要位置,自媒體內容是否圍繞著音樂本身。

期望結果:入口突出,內容緊扣音樂。

QQ音樂

評測分析:QQ音樂推出的音樂號,也是近期QQ音樂改版主打的重頭戲。單看位置上,就可以看出QQ音樂對於音樂號的重視程度,首先,打開一級菜單的發現欄目就直接進入“音樂號”。QQ音樂把音樂自媒體放在了一級欄目發現下,可見對它的重視程度。其次,不管是從設計上(主頁面視覺很有質感,讓人很有點進去的欲望)還是內容上(主要是圍繞音樂內容和故事,讓音樂內容更聚合)。再者,從輸出內容上,也都是專業的音樂機構及音樂自媒體,比如樂童音樂、摩登天空、著調、鄧柯等。

百度音樂

評測分析:在音樂欄目下,向下劃動有專欄欄目,這個欄目雖然在介紹音樂及其音樂故事,但當打開所有專欄文章後會發現,所有文章的編輯人都是“吃瓜小編”,這說明百度音樂並不是自媒體方式,所有內容都是平臺發佈的。

蝦米音樂

評測分析:在蝦米APP首頁下,向下劃動頁面在頁面中部會有音樂專欄欄目,圖左側,這就是蝦米的音樂自媒體。點擊音樂專欄的“更多”會打開蝦米的音樂專欄頁面,見圖右側。從右圖可以看出蝦米音樂的自媒體多以”八卦“形式為主,與音樂產品主題有所偏離。

網易雲音樂

評測分析:網易雲音樂的音樂自媒體在“個性化推薦”二級欄目下,向下劃動頁面會找到”精選專欄“。雲音樂的自媒體欄目屬於三級欄目,說明雲音樂對音樂自媒體的重視度不高,從內容看,明星八卦和段子也是夾雜其中,不是單純圍繞音樂的內容。

評測結論:從四款APP在音樂內容上的對比情況來看,QQ音樂入口最明顯,與音樂緊密性高。其他三家目前來看,無論從位置還是內容,更像是平臺的一個“調劑品”,有但不是那麼重要。

對於音樂號來說,必須多說一嘴,從以上的對比可以發現,QQ音樂的音樂號輸出的音樂內容在加深使用者對音樂思考的同時,也在幫助用戶正視自己內心真正的精神需求,這也許就是專業的力量吧。

第三場:有“顏值”

這裡的“顏值”指的是產品的視覺設計,這是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我們都喜歡曬美圖、秀美顏。不論是人還是產品,都不能忽略“顏值”的價值。一款好產品,視覺設計也要簡潔、清晰,不要濃妝豔抹。

視覺設計

說在前面:統一的色彩與風格,容易讓人形成統一印象,從而形成品牌效應。

評測目的:分析四款產品的色彩風格。

分析方式:分析產品介面。

期望結果:色彩使用及風格統一。

QQ音樂

評測分析:QQ音樂,採用綠色系,整體設計年輕活潑、先鋒而前衛,從音樂號介面上也可以看出,設計很大膽。綠色也很醒目,讓人感覺清新,舒服。

百度音樂

評測分析:百度音樂,採用藍色系,各版塊分隔明顯,中規中矩,與百度這種科技型公司風格很相似。人的視覺神經對紅色、黃色、綠色印象最深,紅綠燈也是採用了這樣的顏色設計,所以,藍色風格給人的衝擊力略差於其它三種顏色。

蝦米音樂

評測分析:蝦米音樂,採用橙色風格,橙色代表華麗而快樂。缺陷是,蝦米音樂把功能表列放在了頁面下方,並且導航條採用了灰色,致使弱化了產品的品牌顏色,再加上頁面上的各種圖片顏色,壓制了主色系,從而弱化了用戶對蝦米的品牌認知。

網易雲音樂

評測分析:網易雲音樂,採用紅色系,紅色給人的視覺衝擊力較強,是容易讓人記住的顏色。

評測結論:目前來說QQ音樂、百度音樂、網易雲音樂採取的色彩感都比較強,比較有衝擊力。不過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綠色是最有好感的,最親近的顏色,綠色總是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加之介面清新簡潔,質感和逼格滿滿。網易雲音樂的大紅色,百度音樂的藍色給人的衝擊感略差一點。蝦米顏色色彩感相對來說更弱一些。

對於聽音樂有個性化需求的使用者,QQ音樂推出的百變播放機皮膚也值得安利,如下圖,使用者可根據個人喜好和興趣自行選擇播放機類型,這種做法能夠迎合年輕用戶的喜好,而其他平臺是沒有這個功能的。

總結:

什麼才是好產品?能解決使用者需求的、被使用者所需要,能提供優質內容,懂人性、有情感、有文化、有顏值,懂商業的產品就是好產品。當今,產品之爭更多的是內容之爭,在做好產品的同時,也要把精力放在產品內容的深挖與發掘上,要做到內容的“去偽存真”,拋棄離題太遠的,弱化主題的內容,才能更好的突出產品本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