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鈦媒體小分隊親歷 CES Asia 2017:VR降溫、智能家居方興未艾

CES Asia 2017

CES 向來是國際廠商向消費者傳遞未來生活方式的視窗, 同時這也成為了更大中小企業發佈新品的絕佳時機。

當 CES 由美國的拉斯維加斯開拓到上海,

面對這個世界級的展臺, 亞洲企業們蜂擁而至。 CES Asia 2017 熱度尚未消散, 未來科技生活方式已經被推到我們眼前了, 這一次它展示給我們的是怎樣一個未來?

鈦媒體作為本屆 CES Asia 2017 的媒體合作夥伴, 首次把著名生活方式和極客品牌“鈦空艙”搬到了這屆 CES Asia 的現場, 同時我們的互動體驗、直播及汽車館報導小分隊在現場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報導。

創新不多, 但更貼近生活

最初 CES 是作為電子消費品交易場所存在的, 而當時最受熱捧的產品自然是磁帶, 收音機以及電視這一類電子產品。 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 自從展會成立之初, 就從不缺少噱頭。 在產品匱乏的上世紀 60 年代, 特技表演成為當時吸引觀眾前來看展的重要方面。

就一場電子消費展而言, 最吸引人的應該是電子產品, 然而今年的電子消費展上, 並沒有太多亮眼的產品。 相反, 這些產品卻足夠貼近消費者, 就好像逐年“進化”起來的智慧手機一樣。

今年的 CES 中, 展臺上出場率最高的要屬“智慧家居”, 各大傳統的家電廠商都不忘了展示自己的智慧家電系統。

比如海爾, 它展示了它的優家生態、智慧社區、智慧廚房、智慧臥室和智慧浴室等幾大方面。 在海爾優家的生態中, 海爾提供了一整套的產品, 從底層的晶片、模組到 UHomeOS 作業系統, 再到涵蓋臥室、浴室、客廳、安防、社區等幾個場景的終端產品, 如智慧冰箱、智慧燈、智慧馬桶、智慧音箱、智慧門鎖、攝像頭、閘道等等, 海爾欲建立一個智慧家居“生態帝國”。 據海爾資料顯示, 目前接入海爾生態系統的設備已超五千萬台。

海爾智慧家庭生態系統

而有軍工背景的長虹也悄然佈局了智慧家居, 目前長虹的產品主要有智慧電視、冰箱、空調、窗簾、門鎖、智慧燈等十幾個產品, 自建軟體平臺和雲平臺, 採用獨立私有標準, 將家電和服務都集成在電視螢幕上, 目前可通過遙控器語音控制。

蘇甯“智慧生活”展區

蘇甯的智慧家居以及蘇寧美國矽谷研究院團隊, 在展會上展示了“蘇甯全屋智慧”中的智慧窗簾、智慧櫃機香薰空調、智慧燈光控制、智慧安防攝像頭、tango、AR Hololens 等智慧產品, 向使用者展示了他們的 “智慧生活”解決方案。

除了傳統的家電企業, 蘇寧京東這樣的電商品牌之外, 還有中國移動這樣的運營商, 哈曼卡頓這樣的硬體廠商的入局, 當然其中也不乏各種方案廠商。

現在家電廠商面臨的最大問題在於有硬體, 但缺乏互聯網“基因”。當然也不可否認的是,冒進“突入智慧家居蠻荒之地”對於大型企業而言,是在太過於冒險。現在“智慧家居”的未來逐漸迫近,也是再不上車也許就晚了。

而對於電商和運營商而言,他們擁有大量的資料,在打造開放平臺上面天然擁有優勢,但硬體製造上面卻不佔優勢。然而,亞馬遜在 Echo 智慧音箱上的成功,引來了諸多不涉及到硬體製造的平臺商競相模仿,比如京東。同時也引起了一批非家電硬體製造商的覬覦:蘋果在剛過去的 WWDC 上發佈的 HomePod,顯然就是沖著智慧家居去的。

京東智慧

從這屆展會上來看,現在的智慧家居已經開始初具雛形,至少不是所謂的使用 App 控制設備開關這麼簡單的作用,現在智慧音箱已經成為了家庭交互的中心。目前在智慧硬體方面已經沒有太大問題了,缺少的是一個能承載它們的平臺。這是所有的廠商所努力的方向,都在試圖將使用者的資料留在自己的平臺內。問題在於如何在未來幾年內打造出擁有一定使用者量的資料平臺,或者制定出一套業界公認的標準。智慧家居開始逐漸進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了。

VR 熱度下降,AR 熱度上升

過去兩年裡,VR 作為展會上最為熱門的硬體,排隊等待體驗的用戶總是最多的,今年也不例外。與往年不同的是,這回參展的廠商並不向過去那麼多——至少沒有單獨為 VR 廠商單獨開闢出一個場館,他們“大隱隱於世”散佈在各個場館中。其中,既有如同歌爾聲學這樣的製造商,也有諸如和輝光電這樣的 AMOLED 螢幕提供商,更有如蟻視,大朋,Pico 等等這樣的 VR 設備商。

NOLO 追蹤套件

當然,這些 VR 設備已經不像去年那樣,僅僅是 Demo 的程度,大多數已經有了相當多的 VR 內容。消費級別的 VR 設備已經有了許多相適配的遊戲,同時也有將 VR 設備運用到具體行業的案例。不過,展區上熱度更高的則是 AR 類型產品。

目前大多數的 AR 類產品採用的都是類似於 Google Glass 棱鏡式設計,這種設計方案最大的優勢在於價格便宜,便於普及,其劣勢也很明顯,顯示效果差,並且 FOV 較小。當然 CES 上亮相的主要是半反半透反射,或者升級版本的自由曲面棱鏡,少數的光波導方案和全場唯一一家採用 Video See Through 方案。

棱鏡式 AR 眼鏡

相較於過去,這次的 AR 產品總算有了合理的產品形態了,至少不再是單目顯示,同時也朝著“小而美”的形態邁進了。它們大都擁有眼鏡一樣的外觀,同時也能將圖像展示在眼前。

對於初次體驗者而言,這種“前所未見”的顯示方式確實很有吸引力。有些廠商也會打著“吊打 HoloLens ”的口號,宣稱自己的 FOV 要遠大於 30° FOV 的 HoloLens。單論顯示方面,確實很多方案要比 HoloLens 好太多 定位技術,無需任何標記點,即可識別現實中的物體,同時體驗者還能通過手勢進行控制和交互,目前 HoloLens 上已經有了很多可用的應用和遊戲。展會上的所有 AR 設備沒有一個能夠達到這一點,有些僅僅能播放視頻圖片,有些借助一些標記點能夠勉強實現空間中定位。不過,誰會為了使用 AR 設備而在家裡貼滿標記呢?目前而言,展會上的這些設備給鈦媒體記者帶來了驚喜,同時也有一些 AR 設備也已經有了工業上的應用,比如家裝等,但距離真正滲透到普通消費者生活中,甚至成為下一代個人計算設備,還需要很長一段路。

CES 上出現的機器人

“上天下海”,哪都能見到的無人機

除了智慧家居,VR/AR 之外,各類趣味外設也是這屆展會的一個亮點。比如一款名為 AirSelfie 的無人機。它小巧至極,甚至能放在手機殼裡,重量只有 61g,相當輕巧。飛行高度最高可達垂直 20m。AirSelfie 內置 500 萬圖元的攝像頭,最高支援 1080p/30fps 的錄影。AirSelfie 通過 wifi 和手機相連,利用手機的重力感應裝置進行操控,起飛時只要將飛機托在掌心,輕輕一拋即可,機身下方設計有視覺感應系統,可以保持定點定高的穩定懸停。

不過由於體積太小,內置電池容量實在有限,AirSelfie 的續航時間只有可憐的 3 分鐘,它的充電是通過手機殼來進行的,隨機標配的 iPhone 7 Plus 手機殼,內置電池,既可以延長手機的續航時間,也可以為 AirSelfie 充電。

AirSelfie

CES 上還出現了水下“無人機”——FiFish P4。它採用了 1 英寸 162° 超廣角水下鏡頭,這種設計適合光線幽暗的海水下攝影拍照。FiFish P4 可下潛達 100m,續航最大能到 4 小時,度能到 3 節

但缺乏互聯網“基因”。當然也不可否認的是,冒進“突入智慧家居蠻荒之地”對於大型企業而言,是在太過於冒險。現在“智慧家居”的未來逐漸迫近,也是再不上車也許就晚了。

而對於電商和運營商而言,他們擁有大量的資料,在打造開放平臺上面天然擁有優勢,但硬體製造上面卻不佔優勢。然而,亞馬遜在 Echo 智慧音箱上的成功,引來了諸多不涉及到硬體製造的平臺商競相模仿,比如京東。同時也引起了一批非家電硬體製造商的覬覦:蘋果在剛過去的 WWDC 上發佈的 HomePod,顯然就是沖著智慧家居去的。

京東智慧

從這屆展會上來看,現在的智慧家居已經開始初具雛形,至少不是所謂的使用 App 控制設備開關這麼簡單的作用,現在智慧音箱已經成為了家庭交互的中心。目前在智慧硬體方面已經沒有太大問題了,缺少的是一個能承載它們的平臺。這是所有的廠商所努力的方向,都在試圖將使用者的資料留在自己的平臺內。問題在於如何在未來幾年內打造出擁有一定使用者量的資料平臺,或者制定出一套業界公認的標準。智慧家居開始逐漸進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了。

VR 熱度下降,AR 熱度上升

過去兩年裡,VR 作為展會上最為熱門的硬體,排隊等待體驗的用戶總是最多的,今年也不例外。與往年不同的是,這回參展的廠商並不向過去那麼多——至少沒有單獨為 VR 廠商單獨開闢出一個場館,他們“大隱隱於世”散佈在各個場館中。其中,既有如同歌爾聲學這樣的製造商,也有諸如和輝光電這樣的 AMOLED 螢幕提供商,更有如蟻視,大朋,Pico 等等這樣的 VR 設備商。

NOLO 追蹤套件

當然,這些 VR 設備已經不像去年那樣,僅僅是 Demo 的程度,大多數已經有了相當多的 VR 內容。消費級別的 VR 設備已經有了許多相適配的遊戲,同時也有將 VR 設備運用到具體行業的案例。不過,展區上熱度更高的則是 AR 類型產品。

目前大多數的 AR 類產品採用的都是類似於 Google Glass 棱鏡式設計,這種設計方案最大的優勢在於價格便宜,便於普及,其劣勢也很明顯,顯示效果差,並且 FOV 較小。當然 CES 上亮相的主要是半反半透反射,或者升級版本的自由曲面棱鏡,少數的光波導方案和全場唯一一家採用 Video See Through 方案。

棱鏡式 AR 眼鏡

相較於過去,這次的 AR 產品總算有了合理的產品形態了,至少不再是單目顯示,同時也朝著“小而美”的形態邁進了。它們大都擁有眼鏡一樣的外觀,同時也能將圖像展示在眼前。

對於初次體驗者而言,這種“前所未見”的顯示方式確實很有吸引力。有些廠商也會打著“吊打 HoloLens ”的口號,宣稱自己的 FOV 要遠大於 30° FOV 的 HoloLens。單論顯示方面,確實很多方案要比 HoloLens 好太多 定位技術,無需任何標記點,即可識別現實中的物體,同時體驗者還能通過手勢進行控制和交互,目前 HoloLens 上已經有了很多可用的應用和遊戲。展會上的所有 AR 設備沒有一個能夠達到這一點,有些僅僅能播放視頻圖片,有些借助一些標記點能夠勉強實現空間中定位。不過,誰會為了使用 AR 設備而在家裡貼滿標記呢?目前而言,展會上的這些設備給鈦媒體記者帶來了驚喜,同時也有一些 AR 設備也已經有了工業上的應用,比如家裝等,但距離真正滲透到普通消費者生活中,甚至成為下一代個人計算設備,還需要很長一段路。

CES 上出現的機器人

“上天下海”,哪都能見到的無人機

除了智慧家居,VR/AR 之外,各類趣味外設也是這屆展會的一個亮點。比如一款名為 AirSelfie 的無人機。它小巧至極,甚至能放在手機殼裡,重量只有 61g,相當輕巧。飛行高度最高可達垂直 20m。AirSelfie 內置 500 萬圖元的攝像頭,最高支援 1080p/30fps 的錄影。AirSelfie 通過 wifi 和手機相連,利用手機的重力感應裝置進行操控,起飛時只要將飛機托在掌心,輕輕一拋即可,機身下方設計有視覺感應系統,可以保持定點定高的穩定懸停。

不過由於體積太小,內置電池容量實在有限,AirSelfie 的續航時間只有可憐的 3 分鐘,它的充電是通過手機殼來進行的,隨機標配的 iPhone 7 Plus 手機殼,內置電池,既可以延長手機的續航時間,也可以為 AirSelfie 充電。

AirSelfie

CES 上還出現了水下“無人機”——FiFish P4。它採用了 1 英寸 162° 超廣角水下鏡頭,這種設計適合光線幽暗的海水下攝影拍照。FiFish P4 可下潛達 100m,續航最大能到 4 小時,度能到 3 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