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煩安倍?日本天皇或明年退位

文/光明日報駐東京記者 張冠楠

日本參院全體會議日前表決通過了實現天皇退位的特例法, 該法案此前已在眾議院獲得通過, 由此, 天皇退位的特例法正式成為法律。 根據該法案, 日本政府擬在2018年底讓目前在位的明仁天皇退位、新天皇即位。 屆時, 明仁天皇將成為日本皇室自1817年以來第一位生前退位的天皇。

1989年即位的明仁天皇是日本第125任天皇, 今年已經83歲高齡。 儘管明仁天皇去年表達退位意願時, 自稱是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再繼續進行出訪、慰問地震受災地等公務行為, 但此間輿論認為, 天皇執意退位, 與其和安倍在歷史認知和修憲等問題上的分歧有關。

與安倍歷史觀相悖

在歷史問題上, 明仁天皇與安倍這一歷史修正主義者的認識大不相同, 其在多個場合都表示日本要深刻反省歷史。 在二戰勝利70周年的2015年, 明仁天皇曾表示, 日本應借機反思戰爭歷史,

思考今後的發展走向, 並不斷使用清晰的語言來表達對這場戰爭的感想, 這其中不乏警示安倍的意味。

反觀安倍, 自其2012年再任首相以來, 已連續數年在“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致辭中未提及歷代日本首相堅持的有關戰爭“加害”(于亞洲人民)和“反省”(自身戰爭罪責)的表述。

不僅如此, 2013年, 安倍悍然參拜供奉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 這是自2006年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之後, 日本首相再次參拜靖國神社。 每年靖國神社的春秋例行大祭, 安倍還會向靖國神社供奉祭品。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明仁天皇迄今已在位29年, 期間儘管國內保守勢力要求天皇參拜靖國神社的聲音從未中斷, 但他卻始終不曾踏入靖國神社半步。

和平憲法的忠實守護者

在修憲問題上, 兩人對戰後日本的和平憲法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日本輿論認為, 明仁天皇是最忠實的“護憲派”, 而安倍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修憲派”。 2012年自民黨公佈“日本國憲法修正草案”, 刪除了憲法第九條中“不擁有武力,

不擁有交戰權”的詞句, 這對一直主張要深刻反省戰爭的明仁是很大衝擊。

同時, 儘管戰敗後裕仁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宣告天皇並非神, 但在日本國民心中, 天皇仍有著極高的地位和特殊意義。 日本的右翼分子經常把天皇當作招魂的旗幟,

企圖將天皇再度“神化”, 安倍再次執政後也一直希望利用天皇獲得支援。 有分析指出, 這些都是促使天皇退位的誘因。

何時退位仍存爭議

針對此次特例法本身以及天皇具體退位的時間, 日本政府內還存在很大的分歧。 一方面, 明仁天皇想讓天皇退位制度永久化, 而以安倍為首的保守勢力堅持特別法案只適用于明仁天皇這一代, 企圖再度將天皇神化、利用天皇權威修改憲法。

另一方面, 2018年是日本政壇重要的一年, 執政的自民黨將在2018年迎來總裁選舉, 本屆眾議院也將於2018年底到期。 因此, 日本國內認為天皇退位的具體日期將影響日本政壇今後的排程。 同時, 由於秋冬季皇室活動密集, 負責皇室事務的宮內廳希望退位和即位能在春季進行。 因此,天皇退位的具體時間也有待商榷。

因此,天皇退位的具體時間也有待商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