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修傘人——楊慶鳴

太湖詩刊 第269期

弘揚太湖文化

讓世界 讀懂江南

❂ 【作者簡介】

楊慶鳴, 現為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無錫市作家協會理事。

已出版文學作品《一得集》(世界知識出版社》、《相知錄》(合著)(中央文獻出版社)、《耕讀草堂漫筆》(文匯出版社)、《湖邊散記》(中國文聯出版社)。 達40余萬字, 其作品多次獲獎。

修傘人

文/楊慶鳴

春節前的一天, 下午4時半, 天氣陰沉沉, 社區門口出現一位修傘師傅。

我想起家裡還有幾把壞傘, 不妨拿去修修。 到了家裡, 捧起一大堆壞傘, 居然有11把, 不過都是小毛小病, 類似“傷風、感冒”, 不是傘骨斷了, 就是開啟不靈;不是脫線, 就是支撐架散了。 全部修好, 共50元, 平均每把修理費4.5元左右, 修費尚屬合理。

江南雨多, 人們常常走到半路, 突然下起了雨, 順便去便利店買把傘, 家裡的傘就是這樣多起來的。 修傘師傅名叫許成祥, 是南長民生服務熱線2015年度“明星商家”, 平時經常騎輛自行車在金匱苑、新江南、曹張新世紀、南洋花園、蘆莊一區、太湖花園、五星家園、清揚路招商銀行專業定點修傘。 週一至周日挨著過來, 許師傅風餐露宿, 挎著一個帆布包, 裡面鼓鼓囊囊的包裡全是傘鼓子、窩釘鉗、獨牙鉗, 罐罐盒盒放些修理配件和工具,

修傘速度快, 品質好。 “遮陽傘”、“天堂傘”、“全自動”、“鈦合金”、“鋼骨防風”、“極輕”、“防紫外線”、“花紋短柄傘”, 到他手裡, 三下五除二, 很快就修舊如新, “ 官複原樣”了。 許師傅年齡看上去50出頭, 或以前幹過機電、鉗工、車工、維修類的活。 手巧心細, 傘面與傘骨脫線, 還要像女子一樣縫上幾針針線活, 熟練程度不亞于繡花姑娘。 在我心目中, 他是“一部自行車修天下傘”的老師傅, 薄利經營, 卻方便了百姓, 他與走街串巷的挑貨郎、磨剪刀、 彈棉花、爆炒米、賣 甜酒釀的人一樣, 靠誠實苦幹而生存, 手氣旺 、手藝精。 他邊修邊說:“用傘, 開、收傘要注意輕重, 能讓傘的壽命延長幾年” , “傘布打開後, 要用力推到頂, 避免突然用力, 損傷傘骨”, “收傘要收起傘骨,
拍平, 收一半傘柄, 整理好傘布後, 再收到底”, “開收傘不能旋轉 , 否則傘骨會扭歪, 容易壞。 ”啊, 一把傘使用居然有這麼多技巧, 平時不注意, 傘卻易損啊。

我聽過一則故事:過去有位修傘人, 到人家修傘, 修畢, 向主人說明想在他家吃晚飯及借宿。 主人想修傘糊口也不容易, 答應他留下來。 第二天, 吃過早飯, 臨行前, 要給主人飯錢, 主人沒要, 說修傘的工錢就算是飯錢了。 這時, 修傘人打開包袱, 裡麵包的是一床棉絮, 並對主人說:“夏天到了, 棉絮用不上了, 帶著也不方便, 先暫 時存在您家, 秋天的時候, 我再回來取。 ”主人對他說:“那我先幫你曬好收著, 記得一定要回來取啊。 ”修傘人走後, 主人把被子曬了又曬, 放進箱子裡, 並塞上衛生球,

生怕修傘人來取棉絮時發黴或長蟲。

秋天到了, 天氣轉涼, 主人常念叨修傘人該來取棉絮了。 但是, 一年、二年、三年……修傘人卻沒有來。 主人想:為什麼不來取棉絮呢?他是不是在路上遇到什麼難事了?他是不是找不到地方了?他沒有棉絮冬天怎麼過啊?當時怎麼沒有問他家的地址?他不來也不好給他寄回去啊。

修傘人沒有來取棉絮,一直是個迷。後來,主人慢慢明白了修傘人的心意。其實,是主人不收飯錢,用棉絮以表示感謝之意。

看到門口修傘師傅,想起修傘人,讓我懷念過去年代的人際關係,人與人是那麼純粹,相互沒有戒備,只有信任。如果有朝一日我周遊在世界的路上,會向陌生人借宿嗎?會有人容留我這個陌路人嗎?

過去和現在是時間上的兩個腳印。過去的油紙傘 溫情、純粹,現在的折疊傘輕巧、方便,修傘人總是用心去寫下屬于自己鄭重的一頁,給我留下了故事和記憶。

閒話吃粥

文/ 楊慶鳴

吃粥,人人歡喜。我猶喜白粥,用新米煮成的白粥,又香又稠,白得透綠,用自醃的雪菜、醃菜和白蘿蔔,白蘿蔔略放點醬油和飄香的麻油搭粥,能吃上二碗,這樣吃粥,是“黃金搭檔”。農村有說:“新米粥,醬蘿蔔,郎中先生看見得得哭。”意思是說這樣的吃粥,有益身體健康,醫生就清閒無事了。

最懷念臘月初八老祖母燒的“臘八粥”,那是用新米加花生、黃豆、茨菰、豌豆、核桃肉、白蘿蔔和青菜,燒的臘八粥酥香,淡咸適中,滿屋芳香,乃是養生又享受。用新鮮的大米熬粥,淳香,意味著一種平和,一種期待,一種溫存,一種寡欲清心的悠閒和逍遙,身體不適和發熱時,食之,遠勝筵席上的山珍海味和大魚大肉。

《紅樓夢》中,薛寶釵就建議林黛玉食粥,不過是燕窩粥,黛玉如花似玉,弱不禁風,一說是“相思病”,一說是肺結核,夜間常吐血、發燒,用燕窩粥食療,滋陰補氣,強壯身體,故寶玉一廂情願、樂觀地說:“只要天天吃慣了,吃上二、三年就好了。”可見,寶玉說法代表榮國府從賈母、鳳姐到丫鬟紫鵑上上下下的一致看法,食燕窩粥既是精緻飯食,又是治病的替代。

記得上世紀的1981年,我去廣州出差,路見街店有帶魚 粥,每碗5角,有點稀奇,便喝了一碗,腥味十足,再加上半生不熟的花生,簡直難吃煞了。其實是很新潮的粵式海鮮粥,我算是“洋盤的搭”了。現在粵式砂鍋粥店開遍各地,深受消費者歡迎,原因是粵式海鮮粥營養成分好,其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含量豐富,對人體有利。

吃粥養生,宋代陸遊有詩雲:“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眼前,我得寵上平易法,只得食粥致神仙。”清代也有將粥分上、中、下之品,共百種之多。上品粥有百合粥、蓮肉粥、藕粥、核桃粥、燕窩粥、芡實粥、鹿尾粥、姜粥、栗粥、扁豆粥、綠豆粥等36種,並對選材、擇水、煎煮、火候等技法和調養等都有一定的講究,故吃粥不是我的僻情,更是以前和現在大多數人的青睞。吃粥是一種文化,現臺灣、福州、廣州、無錫等地還有粥文化研究會,有研究"粥文化”的刋物,很有品味。

過去僧人清貧吃粥,是耐得住寂寞。現在我們條件好了,吃粥不是為了養生,卻是一道風景了。北宋范仲淹“劃粥而食”勵志成才,曹雪芹清貧食粥而成就《紅樓夢》巨著,窮而達觀是俊士的一種風度,一種品格。我端上一碗大米熬制的熱氣騰騰的白粥,仿佛看到了田疇中翻滾的稻浪,仿佛聽到了農夫發出的號子聲,仿佛聞到了滿山遍野的植物芬芳,這些都是一碗粥的精魄,喝之,能品出人間清歡和恬淡,隱藏在心間的奢望、貪婪不知不覺地在清心寡欲中流逝而去。

(圖片來自網路)

太湖詩刊

往期回顧

太湖詩刊顧問:

周解清、浦學坤、葉延濱、金山、黃東成、安娟英。

主編:楊紅,筆名:冰火。音樂人、詩人、詞曲作家。

主編:山林,製片人、編導、詩人。

執行主編:葛瑞文

編委:兔漂 YOYO

taihushikan@163.com1226431780@qq.com

投稿郵箱

歡迎來稿

您的作品可能會同時發佈在

《太湖詩刊》的多家媒體平臺

今日頭條

百度百家

天天快報

騰訊新聞

網易新聞

搜狐新聞

一點資訊

鳳凰新聞

歡迎加入太湖詩刊

長按上方二維碼

可免費訂閱《太湖詩刊》

修傘人沒有來取棉絮,一直是個迷。後來,主人慢慢明白了修傘人的心意。其實,是主人不收飯錢,用棉絮以表示感謝之意。

看到門口修傘師傅,想起修傘人,讓我懷念過去年代的人際關係,人與人是那麼純粹,相互沒有戒備,只有信任。如果有朝一日我周遊在世界的路上,會向陌生人借宿嗎?會有人容留我這個陌路人嗎?

過去和現在是時間上的兩個腳印。過去的油紙傘 溫情、純粹,現在的折疊傘輕巧、方便,修傘人總是用心去寫下屬于自己鄭重的一頁,給我留下了故事和記憶。

閒話吃粥

文/ 楊慶鳴

吃粥,人人歡喜。我猶喜白粥,用新米煮成的白粥,又香又稠,白得透綠,用自醃的雪菜、醃菜和白蘿蔔,白蘿蔔略放點醬油和飄香的麻油搭粥,能吃上二碗,這樣吃粥,是“黃金搭檔”。農村有說:“新米粥,醬蘿蔔,郎中先生看見得得哭。”意思是說這樣的吃粥,有益身體健康,醫生就清閒無事了。

最懷念臘月初八老祖母燒的“臘八粥”,那是用新米加花生、黃豆、茨菰、豌豆、核桃肉、白蘿蔔和青菜,燒的臘八粥酥香,淡咸適中,滿屋芳香,乃是養生又享受。用新鮮的大米熬粥,淳香,意味著一種平和,一種期待,一種溫存,一種寡欲清心的悠閒和逍遙,身體不適和發熱時,食之,遠勝筵席上的山珍海味和大魚大肉。

《紅樓夢》中,薛寶釵就建議林黛玉食粥,不過是燕窩粥,黛玉如花似玉,弱不禁風,一說是“相思病”,一說是肺結核,夜間常吐血、發燒,用燕窩粥食療,滋陰補氣,強壯身體,故寶玉一廂情願、樂觀地說:“只要天天吃慣了,吃上二、三年就好了。”可見,寶玉說法代表榮國府從賈母、鳳姐到丫鬟紫鵑上上下下的一致看法,食燕窩粥既是精緻飯食,又是治病的替代。

記得上世紀的1981年,我去廣州出差,路見街店有帶魚 粥,每碗5角,有點稀奇,便喝了一碗,腥味十足,再加上半生不熟的花生,簡直難吃煞了。其實是很新潮的粵式海鮮粥,我算是“洋盤的搭”了。現在粵式砂鍋粥店開遍各地,深受消費者歡迎,原因是粵式海鮮粥營養成分好,其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含量豐富,對人體有利。

吃粥養生,宋代陸遊有詩雲:“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眼前,我得寵上平易法,只得食粥致神仙。”清代也有將粥分上、中、下之品,共百種之多。上品粥有百合粥、蓮肉粥、藕粥、核桃粥、燕窩粥、芡實粥、鹿尾粥、姜粥、栗粥、扁豆粥、綠豆粥等36種,並對選材、擇水、煎煮、火候等技法和調養等都有一定的講究,故吃粥不是我的僻情,更是以前和現在大多數人的青睞。吃粥是一種文化,現臺灣、福州、廣州、無錫等地還有粥文化研究會,有研究"粥文化”的刋物,很有品味。

過去僧人清貧吃粥,是耐得住寂寞。現在我們條件好了,吃粥不是為了養生,卻是一道風景了。北宋范仲淹“劃粥而食”勵志成才,曹雪芹清貧食粥而成就《紅樓夢》巨著,窮而達觀是俊士的一種風度,一種品格。我端上一碗大米熬制的熱氣騰騰的白粥,仿佛看到了田疇中翻滾的稻浪,仿佛聽到了農夫發出的號子聲,仿佛聞到了滿山遍野的植物芬芳,這些都是一碗粥的精魄,喝之,能品出人間清歡和恬淡,隱藏在心間的奢望、貪婪不知不覺地在清心寡欲中流逝而去。

(圖片來自網路)

太湖詩刊

往期回顧

太湖詩刊顧問:

周解清、浦學坤、葉延濱、金山、黃東成、安娟英。

主編:楊紅,筆名:冰火。音樂人、詩人、詞曲作家。

主編:山林,製片人、編導、詩人。

執行主編:葛瑞文

編委:兔漂 YOYO

taihushikan@163.com1226431780@qq.com

投稿郵箱

歡迎來稿

您的作品可能會同時發佈在

《太湖詩刊》的多家媒體平臺

今日頭條

百度百家

天天快報

騰訊新聞

網易新聞

搜狐新聞

一點資訊

鳳凰新聞

歡迎加入太湖詩刊

長按上方二維碼

可免費訂閱《太湖詩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