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趁Uber總裁危機,馬雲又出大手筆,與軟銀共同投資15億美元,為東南亞6億人口再造一個“滴滴打車”!

近期Uber開啟作死模式

據悉目前Uber 總裁卡蘭尼克以休假名義, 宣佈將無限期離開公司。 這位過去在公司內部擁有絕對權力的霸道總裁, 最終還是幹不過公司董事會, 被迫“出局”。 在CEO成功幹掉自己後, 元氣大傷的Uber也許還需要較長的一段恢復期。 這無疑讓很多競爭對手看到了機會!

Uber在東南亞的最大競爭對手Grab?

東南亞是Grab與Uber拼殺的主戰場。 這裡擁有6億人口, 移動專車也將是一個發展前景廣闊的市場。 而在2013年1月, Uber就低調進入東南亞市場, 而且是以高檔車為主。 2014年開始進入大眾市場。 在2014年7月進行了14億美金的融資之後, Uber開始進燒錢快車道。 Uber想通過各種補貼積累用戶。 但似乎有很多水土不服, 之後Uber也陸續在東南亞上線了摩托叫車服務Uber Moto、拼車服務Uber Pool和送餐服務Uber Eats, 很快在東南亞多個國家站穩腳跟。 然而, 由於Uber的重心轉移, 其競爭對手Grab目前在整個東南亞共用出行市場上佔據了大約70%的份額。

在拼車、順風車的細分市場上, Grab所占市場份額甚至達到了95%-97%。 Grab打車字去年9月融資7.5億美金後, 創下了當時東南亞創業公司的記錄, 估值30億美元, 可以說轟動一時。 而Grab的CEO陳炳耀也表示, Grab可以像中國的滴滴一樣打敗Uber。

馬雲出手, 再造“滴滴”,
馬化騰插腳

雖然Grab在東南亞的本土優勢讓其迅速崛起, 當面對估值600多億美元的Uber時仍然很有壓力。 而馬雲近期也和軟銀共同投資15億美元, 為Grab儲糧, 致力於打造中國版“滴滴”。 而在東南亞, Grab的另一競爭對手Go-Jek也獲得騰訊投資, 推廣自主支付服務。 可以說馬雲與馬化騰最後競爭的還是各自的移動支付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