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者不惑 行者無疆——記東北師範大學校長、省科協副主席劉益春

百度劉益春, 你會得到很多資訊:全國人大代表, 吉林省科協副主席,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 首屆吉林省傑出青年, 吉林省首批拔尖創新人才, 東北師範大學校長, 博士生導師……

榮譽意味著責任, 責任意味著擔當, 劉益春的日常註定很繁忙。 同很多科研工作者一樣, 在劉益春的眼裡, 根本就沒有節假日休息的說法, 平時做行政工作、教學育人, 一有時間他就泡進實驗室, 沉浸在未知的世界裡。 “對於我來說, 做科研首先是興趣, 再就是長期的習慣。

”劉益春說。 興趣給了劉益春無窮的動力, 他長期從事寬禁帶半導體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工作, 在科研的道路上耕耘不輟, 並且越走越遠。 他目前已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863”課題、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教育部重大專案培育等課題12項。 他的許多發明在業界仍然保持著領先水準, 其發明的熱氧化Zn3N2單晶薄膜製備p型ZnO的方法, 成功製備出p型ZnO薄膜, 該方法已被國際公認為製備p-ZnO的方法之一;利用微腔的光增益效應和納米結構的量子限制效應, 獲得了在高溫下仍具有高效紫外發射的納米薄片材料, 深入研究了材料的結構與高壓相變行為, 為進一步研製高溫光電子器件奠定了基礎……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第六屆國家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

“在寬禁帶半導體當中, P型摻雜是世界性難題, 比如在氧化鋅當中, 往裡摻氮, 大家公認的摻氮是很有效的, 但是摻不進去, 因為氮的活性遠遠小於氧的活性, 那麼氮要想替代氧就十分困難。 怎麼辦?我們提出了一個思想, 就是逆向思維。 我們沒有做氧化鋅, 我們做的是氮化鋅, 然後用氧替代氮, 就使得這件事情變得非常容易。 這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創新, 但確實解決了一個困難的問題。 ”劉益春說。 在劉益春看來, 進行科學研究, 最重要的是實踐和創新。 他的成果中,

其中有一項就是經過15年的努力才取得的, 而一個實驗做幾百次, 甚至是上千次, 這在科研過程中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從事科學研究是劉益春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而做好大學的管理者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 師範大學作為培養教師的母機, 培養什麼樣的教師、怎樣培養教師、為誰培養教師一直是劉益春思考的問題。 劉益春出任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後, 他提出“創造的教育”的辦學理念。 “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新時期師範大學辦學目標定位調整的重要依據, 師範大學應始終致力於在培養卓越教師和未來教育家上有新作為, 在破解教師教育和基礎教育領域重大熱點難點問題上有新突破,

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師範大學辦學模式上有新舉措。 ”劉益春說。

中國有13億多人口, 其中基礎教育階段學生1.4億左右, 基礎教育的成敗關係到創新型國家的可持續建設與發展;中國有1000多萬中小學教師, 其中有300萬左右鄉村教師, 教師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具有倍增效應, 教師隊伍的整體水準關係到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力和素質。 劉益春說:“率先提出‘創造的教育’理念, 其目的是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習慣的優秀師資, 並以此輻射和引領我國教師教育的健康發展。 其內涵是宣導注重過程的探究教育, 激發基於興趣的內生動力, 養成批判反思的思維習慣, 塑造卓越擔當的人生品格,

構建協同開放的育人模式, 凝鑄張揚個性的校園文化。 在這種教育理念下, 希望我們培養出的學生有能力、會創造。 ”

主持各種學術會議和工作會議, 處理一些比較細雜的行政事務, 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搞科研, 這幾乎構成了劉益春生活的全部。 上一次與家人旅遊是什麼時候?上一次看的是什麼電影?這些事情對於劉益春來說, 似乎都已經是非常遙遠的事情了。 由於工作繁忙, 以至於他最喜歡的羽毛球, 每個月能打上一次就已經很不錯了。 “在別人看來, 這種生活很枯燥, 但是對於真正喜歡的人來說, 其實充滿了樂趣。 ”劉益春說。 在劉益春的眼中, 電腦上密密麻麻的電腦程式設計語言、海量的資料, 都蘊含著物理規律, 這些物理規律指引著他去探索未知。他如同行者,在充滿魅力和奧秘的未知道路上,執著前行並樂此不疲。

吉林日報記者 李曉靜

這些物理規律指引著他去探索未知。他如同行者,在充滿魅力和奧秘的未知道路上,執著前行並樂此不疲。

吉林日報記者 李曉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