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福建為什麼受到全國關注?16家境內外媒體都在問這個問題……

9日, 福建省全國人大代表張志南、鄭新聰、林寶金、郭軍、張玉珍、謝智波在福建代表團駐地接受媒體集中採訪。

來了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大公報、香港商報等16家境內外媒體記者。

現場爭相提問, 氣氛熱烈。 提問的主題是:生態省建設。

大家問了許多相關的問題。 其中:

“河長制”是各家媒體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

李克強總理5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就說了, 要全面推行河長制。

去年12月, 中辦、國辦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 河長制開始作為國家政策, 在國家層面出臺舉措,

部署地方貫徹落實。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去年12月12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 請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先生等介紹《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有關情況, 並答記者問。

福建的河長制先行一步, 從2014年起, 就在全省重要流域探索推行河長制。 今年又有大動作。

因而福建的河長製成為記者的關注焦點。

推行河長制將給我省流域水環境治理帶來的益處?

如何推進河長制實施?

上下游如何開展合作提升河流水環境?

健全完善河長制的重要意義?

張志南、鄭新聰、林寶金、郭軍代表就方面回答了媒體記者關心的問題。 他們還介紹了福建省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相關情況。

張玉珍、謝智波代表還就記者們關心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和提升環境品質等問題接受了採訪。

全國人大代表 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張志南:

全面推行河長制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福建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流域保護管理工作。 從2014年起, 我省就在重要流域探索推行河長制, 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3月1日起, 全省動員、全面部署、全力推行河長制, 以更高的要求、更嚴的標準、更實的舉措落實《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 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省長擔任總河長, 市縣鄉河長由黨委或政府主要領導擔任

推行河長制後, 我省管水治河的機制更活、考核更嚴, 省長擔任總河長, 市縣鄉河長由黨委或政府主要領導擔任, 切實做到每條河流都有專人負責、有監測設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水生態環境更好, 12條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比例為96.5%, 比全國平均水準高26個百分點;愛水護水氛圍更濃,

生態治水理念深入人心。 下一步, 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聚焦關鍵節點, 抓好落地落實, 讓八閩大地的每一條大河小溪水體更綠、川流不息, 煥發生機活力、富有詩情畫意、留住鄉愁記憶。

生態文明試驗區今年17項重點改革任務全面啟動

去年, 福建省全力統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對改革實驗任務實行“一月一檢查、一季一督查”, 推動工作落實。 目前,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2016年“15+3”重點改革任務已全面落實, 今年17項重點改革任務已全面啟動, 全省生態環境品質進一步改善, 生態紅利進一步釋放, 綠色發展勢頭進一步加快, 大環保工作格局進一步形成,生態產品市場機制進一步健全,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開局良好。接下來,我們將把中央頂層設計和福建地方實踐結合起來,全力以赴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努力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

作為黨委書記 既“掛帥”又“出征”

泉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今年2月底出臺《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市河長辦掛牌成立,從3月1日起全面實施。我們建立了責任到人的四級河長體系,由市長出任河長,各條河流都有一位副市長擔任副河長和流域長,流域途經的縣、鄉均分段設立河段長,村級還設立了河道專管員。作為黨委書記,要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第一責任人”責任,既“掛帥”,又“出征”,深入具體抓研究部署、督促落實等工作。

泉州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十分重視生態建設,堅決守住環保這條底線,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是福建省兩個獲得國家生態市的地區之一。

我們主要抓四方面工作:

一是存量轉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符合環境和生態建設要求的堅決“出清”。

二是增量優選。發展高新積體電路產業、精細迴圈化工和智慧裝備製造業。

三是專項整治。抓住水環境治理這個“牛鼻子”,從2013年開始在全市開展跨境流域整治,累計投入18.5億元,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成率100%。

四是機制創新。2005年起從下游受益縣(市、區)依據取水量比例籌集補償資金,用於上游地區生態環境建設。

當前,我們正在加快環境修復,採取強硬措施,實施專項治理。在福建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進程中,我們一定會主動擔當作為,作出泉州應有的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

創新機制 把木蘭溪打造成亮麗風景線

木蘭溪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橫貫莆田全境。莆田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母親河的保護,正按照省裡的部署要求,大力推進河長制工作,由市長擔任河長,相關的副市長擔任副河長,具體的運行機制正進一步完善。

與南平市閩江保護成功做法一樣,我們採取上下游聯動、左右岸統籌、水岸協同,多措並舉全流域保護,大力提升木蘭溪水質。

——上下游聯動即通過建立責任制,對上中下游不同的河段採取不同的措施,上游地區通過封山育林、退果還林、涵養水源等加強木蘭溪源頭的保護;在中游的工業農業生活集中區,全面實施工業重大污染源嚴控、納汙進管、取締規模化畜禽養殖;在下游河網地區,通過加大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溝通河湖、水暢其流,增加生態多樣性。

——左右岸統籌即以流域水系為單元,通過左右岸的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統籌考慮防洪、生態、景觀等治理工作。

——水岸協同即把水上和岸上的保潔工作,統一劃給城市行政管理執法局統一推進,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大管河治河機制體制的創新力度,著力優化下游補償上游的生態補償等措施,完善自下而上的責任體系和問效追責體系,實行更嚴格的源頭保護,把木蘭溪建設成美麗莆田的一條亮麗風景線。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郭軍:

“真空”地帶管起來

“河長制”的推行,改變了以往部門、區域之間“九龍治水”各管一段的管理割裂局面。福建從2014年起,就在重要流域探索推行河長制,取得了初步成效,福建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工作並不是從零開始,是有一定基礎的。推行河長制最關鍵的作用是建立健全了治水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主要任務、組織形式和工作機制。從省一級到市縣鄉村,都有專人管水治河。職責明確、協調順暢、運作高效的工作機制,將形成治水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這樣就把河流水系流域管理中的“真空”地帶管起來了,沒有了管理的死角,補齊這個短板,相信水流域環境治理工作也將越來越好。

新聞多看點

什麼是河長?誰是河長?

在福建省,河長由省長、市長、縣長、鄉長們擔任。

《福建省“河長制”實施方案》要求省、市、縣、鄉四級要全面建立由政府領導擔任河長、河段長,其中閩江、九龍江、敖江等跨設區市的重要河流由省領導擔任河長,流域內市、縣(區)、鄉(鎮)政府領導擔任轄區內河段的河段長,同時明確聯繫部門和責任主體。

分段而治、各盡其責,是河長制的核心思路。福建各地按照“一河一策”原則,分析各流域突出環境問題的成因,因地制宜地研究綜合整治方案,精准化治理。

河長們通過狠抓專案帶動水污染治理。科學設定重點專案庫,把有限資金集中使用在治理專案上,有效避免了“撒胡椒麵”式的資金使用方式。

3月1日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長制,省長于偉國這樣說: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是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事關福建長遠發展和子孫後代根本利益。3月1日起全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全省各級各部門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切實做到有專人負責、有監測設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讓八閩大地的每一條大河小溪水體更綠、川流不息,煥發生機活力、富有詩情畫意、留住鄉愁記憶。

一是組織體系要全覆蓋;二是保護管理要全域化;三是履職盡責要全週期;四是問題整治要全方位;五是社會力量要全動員;六是考核問責要全過程。

河長制,讓居民們享受了水清岸綠的治理成果,有效地保障了水生態安全,形成了許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河長制在福建推進的過程:

2009年

大田縣就在我省率先探索河長制,讓河長“包河治水”。經過168名河長多年來的共同努力,曾經困擾著大田縣大大小小194條河流的亂占亂建、亂排亂倒、亂采砂、亂截流等問題逐漸好轉,全縣河流徹底變了模樣。

2014年初

我省提出了在全省全面實施河長制的構想,隨後陸續出臺了《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重要流域保護管理切實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見》《福建省河長制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檔,要求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長治河模式,省、市、縣、鄉四級設置由政府領導擔任河長、河段長,並確定其為河流保護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從此,福建的水資源管理從過去的“九龍治水”邁向“包河治水”新階段,使行政資源的調配更為順暢,也使治水的保障力度空前提升。

2015年

福建出臺《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工作方案》,成為全國第一個推出省級“水十條”的省份。短短兩個月後,福建再次推出了更細化的“水十條”。當年,閩江、九龍江、敖江流域年度計畫重點項目共完成或基本完成146項,完成投資額約17.4億元。

2016年

福建又率先實施最嚴格的河長考核制度,將各地市流域突出問題的解決納入環保目標責任書進行考核,推進黨政同責,督企更督政,同時出臺了《福建省地表水水質考核辦法(試行)》,從2016年2月下旬起,福建省環保廳組織9個督查組,會同屬地環保部門對各小流域進行督查,瞭解監測小流域水質狀況,嚴肅查處影響水質的各類環境問題。

福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河湖保護與管理機制:

漳州市針對轄區內水質不穩定的問題,提出“三鐵治水”,即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紀律,因地施策,強化流域保護“一崗雙責”和水環境整治。薌城區從減少農村面源污染入手,建立標準化無公害基地;龍文區強化制度約束,實施生豬禁養;華安縣加強生態整治,嚴禁在沿江兩側一面山開礦,取締關閉沿江採石。

三明市開展“水質競賽”,每個縣(市、區)每年評出1條最美河流和1條最差河流,實行獎懲、以賽促治。

龍岩市要求各級河長和聯繫部門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河道巡查,做好書面巡查記錄和情況通報,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南平市建立河長和市直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處理流域保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福州市還通過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率先在全省民間公益組織中啟動招募4名百姓河長。通過專業培訓後,他們能更加科學全面地收集更多關於河流的資訊,對官方的河流治理措施形成積極有效的回饋,並能以友鄰的身份,帶動身邊更多居民參與到河流保護中,以更加親和的方式開展河流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形成“治水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行動者”的良好氛圍。

領導說了!

你1次或點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1毛!

大環保工作格局進一步形成,生態產品市場機制進一步健全,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開局良好。接下來,我們將把中央頂層設計和福建地方實踐結合起來,全力以赴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努力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

作為黨委書記 既“掛帥”又“出征”

泉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今年2月底出臺《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市河長辦掛牌成立,從3月1日起全面實施。我們建立了責任到人的四級河長體系,由市長出任河長,各條河流都有一位副市長擔任副河長和流域長,流域途經的縣、鄉均分段設立河段長,村級還設立了河道專管員。作為黨委書記,要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第一責任人”責任,既“掛帥”,又“出征”,深入具體抓研究部署、督促落實等工作。

泉州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十分重視生態建設,堅決守住環保這條底線,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是福建省兩個獲得國家生態市的地區之一。

我們主要抓四方面工作:

一是存量轉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符合環境和生態建設要求的堅決“出清”。

二是增量優選。發展高新積體電路產業、精細迴圈化工和智慧裝備製造業。

三是專項整治。抓住水環境治理這個“牛鼻子”,從2013年開始在全市開展跨境流域整治,累計投入18.5億元,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成率100%。

四是機制創新。2005年起從下游受益縣(市、區)依據取水量比例籌集補償資金,用於上游地區生態環境建設。

當前,我們正在加快環境修復,採取強硬措施,實施專項治理。在福建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進程中,我們一定會主動擔當作為,作出泉州應有的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

創新機制 把木蘭溪打造成亮麗風景線

木蘭溪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橫貫莆田全境。莆田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母親河的保護,正按照省裡的部署要求,大力推進河長制工作,由市長擔任河長,相關的副市長擔任副河長,具體的運行機制正進一步完善。

與南平市閩江保護成功做法一樣,我們採取上下游聯動、左右岸統籌、水岸協同,多措並舉全流域保護,大力提升木蘭溪水質。

——上下游聯動即通過建立責任制,對上中下游不同的河段採取不同的措施,上游地區通過封山育林、退果還林、涵養水源等加強木蘭溪源頭的保護;在中游的工業農業生活集中區,全面實施工業重大污染源嚴控、納汙進管、取締規模化畜禽養殖;在下游河網地區,通過加大安全生態水系建設,溝通河湖、水暢其流,增加生態多樣性。

——左右岸統籌即以流域水系為單元,通過左右岸的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統籌考慮防洪、生態、景觀等治理工作。

——水岸協同即把水上和岸上的保潔工作,統一劃給城市行政管理執法局統一推進,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大管河治河機制體制的創新力度,著力優化下游補償上游的生態補償等措施,完善自下而上的責任體系和問效追責體系,實行更嚴格的源頭保護,把木蘭溪建設成美麗莆田的一條亮麗風景線。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郭軍:

“真空”地帶管起來

“河長制”的推行,改變了以往部門、區域之間“九龍治水”各管一段的管理割裂局面。福建從2014年起,就在重要流域探索推行河長制,取得了初步成效,福建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工作並不是從零開始,是有一定基礎的。推行河長制最關鍵的作用是建立健全了治水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主要任務、組織形式和工作機制。從省一級到市縣鄉村,都有專人管水治河。職責明確、協調順暢、運作高效的工作機制,將形成治水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這樣就把河流水系流域管理中的“真空”地帶管起來了,沒有了管理的死角,補齊這個短板,相信水流域環境治理工作也將越來越好。

新聞多看點

什麼是河長?誰是河長?

在福建省,河長由省長、市長、縣長、鄉長們擔任。

《福建省“河長制”實施方案》要求省、市、縣、鄉四級要全面建立由政府領導擔任河長、河段長,其中閩江、九龍江、敖江等跨設區市的重要河流由省領導擔任河長,流域內市、縣(區)、鄉(鎮)政府領導擔任轄區內河段的河段長,同時明確聯繫部門和責任主體。

分段而治、各盡其責,是河長制的核心思路。福建各地按照“一河一策”原則,分析各流域突出環境問題的成因,因地制宜地研究綜合整治方案,精准化治理。

河長們通過狠抓專案帶動水污染治理。科學設定重點專案庫,把有限資金集中使用在治理專案上,有效避免了“撒胡椒麵”式的資金使用方式。

3月1日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長制,省長于偉國這樣說: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是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事關福建長遠發展和子孫後代根本利益。3月1日起全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全省各級各部門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切實做到有專人負責、有監測設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讓八閩大地的每一條大河小溪水體更綠、川流不息,煥發生機活力、富有詩情畫意、留住鄉愁記憶。

一是組織體系要全覆蓋;二是保護管理要全域化;三是履職盡責要全週期;四是問題整治要全方位;五是社會力量要全動員;六是考核問責要全過程。

河長制,讓居民們享受了水清岸綠的治理成果,有效地保障了水生態安全,形成了許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河長制在福建推進的過程:

2009年

大田縣就在我省率先探索河長制,讓河長“包河治水”。經過168名河長多年來的共同努力,曾經困擾著大田縣大大小小194條河流的亂占亂建、亂排亂倒、亂采砂、亂截流等問題逐漸好轉,全縣河流徹底變了模樣。

2014年初

我省提出了在全省全面實施河長制的構想,隨後陸續出臺了《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重要流域保護管理切實保障水安全的若干意見》《福建省河長制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檔,要求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長治河模式,省、市、縣、鄉四級設置由政府領導擔任河長、河段長,並確定其為河流保護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從此,福建的水資源管理從過去的“九龍治水”邁向“包河治水”新階段,使行政資源的調配更為順暢,也使治水的保障力度空前提升。

2015年

福建出臺《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工作方案》,成為全國第一個推出省級“水十條”的省份。短短兩個月後,福建再次推出了更細化的“水十條”。當年,閩江、九龍江、敖江流域年度計畫重點項目共完成或基本完成146項,完成投資額約17.4億元。

2016年

福建又率先實施最嚴格的河長考核制度,將各地市流域突出問題的解決納入環保目標責任書進行考核,推進黨政同責,督企更督政,同時出臺了《福建省地表水水質考核辦法(試行)》,從2016年2月下旬起,福建省環保廳組織9個督查組,會同屬地環保部門對各小流域進行督查,瞭解監測小流域水質狀況,嚴肅查處影響水質的各類環境問題。

福建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河湖保護與管理機制:

漳州市針對轄區內水質不穩定的問題,提出“三鐵治水”,即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紀律,因地施策,強化流域保護“一崗雙責”和水環境整治。薌城區從減少農村面源污染入手,建立標準化無公害基地;龍文區強化制度約束,實施生豬禁養;華安縣加強生態整治,嚴禁在沿江兩側一面山開礦,取締關閉沿江採石。

三明市開展“水質競賽”,每個縣(市、區)每年評出1條最美河流和1條最差河流,實行獎懲、以賽促治。

龍岩市要求各級河長和聯繫部門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河道巡查,做好書面巡查記錄和情況通報,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南平市建立河長和市直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處理流域保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福州市還通過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率先在全省民間公益組織中啟動招募4名百姓河長。通過專業培訓後,他們能更加科學全面地收集更多關於河流的資訊,對官方的河流治理措施形成積極有效的回饋,並能以友鄰的身份,帶動身邊更多居民參與到河流保護中,以更加親和的方式開展河流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形成“治水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行動者”的良好氛圍。

領導說了!

你1次或點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1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