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考取功名的讀書人永遠擺脫不掉的宗族負擔

第三十五章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您收聽《宸冰讀書》, 今天我們繼續為您分享《萬曆十五年》

通常的方式是一家之內創業的祖先不斷地勞作,

自奉儉約, 積銖[zhū]累寸, 首先鞏固自己耕地的所有權, 然後獲得別人的耕地的抵押權, 由此逐步上升為地主。 這一過程常常需要幾代的時間。 經濟條件初步具備, 子孫就得到了受教育的機會。 這其中, 母親和妻子的自我犧牲, 在多數情形之下也為必不可少。 所以表面看來, 考場內的筆墨, 可以使一代清貧立即成為顯達, 其實幕後的慘澹經營則歷時至久。

這種集體觀念還不止限於一個小家庭的範圍之內。 一個人讀書中舉而後成為官員, 如果認識到他的成功和幾代祖先息息相關, 他就不能對他家族中其他成員的福利完全漠視。 何況這種關心和幫助也不會全是無償的支付, 因為沒有人能夠預測自己的子孫今後不受他們的提攜。

這種經濟上的利害關係被抽象而昇華為道德。

在給曾繼泉的一封信裡, 李贄[zhì]說到他所以落髮, “則因家中閒雜人等時時望我歸去, 又時時不遠千里來迫我, 以俗事強我, 故我剃髮以示不歸, 俗事亦決然不肯與理也”。

李贄[zhì]是全院唯一的長老及信託者,

其創建和維持的經費, 絕大部分來自他一人向外界的捐募。 他常常寫信給朋友, 要求得到“半俸”的援助, 或者以“三品之祿, 助我一年”。 有的朋友, 周濟他的生活前後達20年。 他過去沒有經歷過富裕的生活, 但在創建佛院之後, 卻沒有再出現過窮困的跡象。

這種方式的金錢周濟和往來之不同於一般, 在於授受者之間具有共同的思想, 或者說共同的目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 這種關係還是以道德作為施政方針的副產。

但是, 在現實中, 為什麼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自私?這個問題使讀書明理之人為之不安, 而高級官員由於負有治國平天下的重任, 其不安尤為嚴重。 按理說, 他們所受到的教養, 都要求發揚為公眾服務的精神;然而一旦接觸實際, 這種精神常常只是海上神山, 或者乾脆銷聲匿跡。 有時他們身上的自私苟且, 還遠過於不識字的愚氓。

耿定理天資聰穎, 同時也是一個誠實的人。 如果他發現“四書”“五經”中的理論和他自己的思想有所衝突,

他就不能輕易放過, 人云亦云。 這種矛盾帶給他的苦惱, 也促使他思索, 有時候會獨自一人在深山窮穀之中徘徊。 最後, 他終於“豁然貫通”, 確認儒家的仁就是無我主義, 一個人成為聖人, 則是把自我之有化而為無, 進入寂滅的境界, 以致“無聲無臭”。

他提出,人的理智有深有淺,有粗有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在社會生活中,政治與農業不同,農業又與商業不同。基於這樣的分析,他已經開始指出了倫理道德的理,應當與物理、地理的理有所區別,因此施政的標準也應當與哲學思想有所區別。這種理論,為當時持一元論的宇宙觀者所不能接受。他和李贄[zhì]的衝突也無可避免,因為兩個人都準備把自己的理論體現於行動之中。於是李贄[zhì]指斥耿定向為不誠實,言行不一;耿定向則指斥李贄[zhì]以立異為標榜,立異的目的還是立異,所謂放浪形骸,無非是為了博取超凡脫俗的美名。

也歡迎您加入我們的讀書會,即有機會參與線下的讀書俱樂部活動,和更多的朋友一起交流讀書心得體會,讓讀書更有樂趣意義!我們明天再見!

他提出,人的理智有深有淺,有粗有細,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在社會生活中,政治與農業不同,農業又與商業不同。基於這樣的分析,他已經開始指出了倫理道德的理,應當與物理、地理的理有所區別,因此施政的標準也應當與哲學思想有所區別。這種理論,為當時持一元論的宇宙觀者所不能接受。他和李贄[zhì]的衝突也無可避免,因為兩個人都準備把自己的理論體現於行動之中。於是李贄[zhì]指斥耿定向為不誠實,言行不一;耿定向則指斥李贄[zhì]以立異為標榜,立異的目的還是立異,所謂放浪形骸,無非是為了博取超凡脫俗的美名。

也歡迎您加入我們的讀書會,即有機會參與線下的讀書俱樂部活動,和更多的朋友一起交流讀書心得體會,讓讀書更有樂趣意義!我們明天再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