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6歲開始演戲,93歲的王丹鳳書寫一個女演員的史詩

【導讀】2017年上海國際電影節, 將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頒給93歲的王丹鳳。 久違台前的王丹鳳現身領獎, 激起無數人對她與其作品, 以及往昔歲月的無限懷想。 從黃浦江到香江, 從舊上海到新中國, 王丹鳳留給世人的不只是一個常規女明星的故事, 更是一卷魅力女人自尊美麗的史詩。

最近, 九十余歲的王丹鳳老人接到社區門房的一個電話, 門口來了個人, 沒有王丹鳳家的具體門牌, 只說是來送東西給她。 因為王丹鳳交代過, 陌生人不要隨意放行。 門房特意留了個心眼, 問王丹鳳本人的意思。 她覺得古怪,

沒有讓那人進去。 但轉告:若有東西要送, 就送上海電影製片廠, 或者放在門房。 後來那人走了, 她托鄰居去門房看, 對方並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大概又是一個模糊地知道她所住的社區位址, 尋上門來碰運氣, 想見見她的老影迷。

時至今日, 影迷仍然對王丹鳳念念不忘。

王丹鳳何以讓人難忘懷?首當其衝是美麗。

關於她的美, 在近年出版的張愛玲書信集中有段相關文字——“寧波人漂亮的多, 如王丹鳳, 我想是沿海史前人種學關係”, 這是張愛玲旅居美國時寫給友人夏志清信中的一句。 時隔多年, 跨了半個地球, 見多了各式美人, 張愛玲對上海灘上漂亮的王丹鳳印象仍然那麼深。

王丹鳳五官確實標緻, 以今天的審美看依然符合絕色美人的標準。

會做明星做演員, 應的是那句話“祖師爺賞飯吃”。 她並非出生在什麼演藝世家, 只是小時候爸爸喜歡看地方戲, 常帶她去看, 因此受到藝術薰陶。 成長歲月裡, 趕上上海灘影壇星光熠熠。 那年頭盛產電影明星, 她在自己閨房裡貼滿畫報上剪下來的周璿、袁美雲、蝴蝶、阮玲玉、陳雲裳等人的劇照, 天真地發夢, 幻想自己有天能夠變成她們。

後來美夢成真——鄰居影星舒麗娟知道她喜歡電影, 帶她去片場看拍戲, 導演朱石麟慧眼識珠看中, 從此開啟她的銀幕之路。

▲王丹鳳從影不久, 即與李麗華的丈夫嚴俊合演電影《浮雲掩月》

▲王丹鳳與周璿(左)合影

有張在大銀幕上放光的臉, 她很快做到主角, 《新漁光曲》, 翻拍自王人美的經典之作,

王丹鳳出演受盡剝削的漁家姑娘, 貧窮善良, 天真美麗, 已有王人美珠玉在前, 觀眾依然被王丹鳳的演出打動。 《落花恨》、《春》、《秋》、《三朵花》、《闔家歡》、《兩代女性》……她拍片量大, 一部接一部。 但與當時滬上大部分女星不同, 勤于工作的王丹鳳身上並不盛產小報喜歡的花邊新聞, 這讓她更贏得媒體的尊重和影迷的喜愛。

▲王丹鳳和龔秋霞, 倆人都是影歌雙棲

1948年, 王丹鳳赴香港, 在長城、南國等影片公司主演《無語問蒼天》、《瓊樓恨》、《海外尋夫》等6部電影, 事業再上高峰。 影迷遍佈東南亞, 影響力輻射美加華人地區, 本可以在香港繼續做一個風光的女明星, 但新中國建國後, 抱著對新時代的嚮往, 以及為與人在上海的未婚夫柳和清完婚,

王丹鳳放下香港的一切, 回了上海。 對於王丹鳳的告別, 香港影迷多有不舍, 當年香港報刊對於王丹鳳的上海大婚, 還有大版面報導。

▲當年的結婚照

成為紅旗下的演員, 王丹鳳煥發出另一種風采。 1957年的《護士日記》, 1962年的《女理髮師》……王丹鳳演繹著中國兒女對新天新地的憧憬和愛。 在這時期命題作文的新電影裡, 王丹鳳的表演天真、自然, 為了演好那些和她生活很遠的工農兵人物, 她屢下基層體驗, 在電影圈傳為佳話, 也讓一個個人物走進了觀眾心裡。

▲《護士日記》(1957年)電影海報

▲和白楊在電影《春滿人間》(1959年)中

▲同顧也魯合作電影《女理髮師》(1962年)

▲電影《桃花扇》(1963年)

1961年, 周總理提出評選“中國電影界自己的明星”, 王丹鳳與趙丹、白楊、張瑞芳、上官雲珠、孫道臨、秦怡等22人入選,

定名為“新中國人民演員”, 俗稱“二十二大電影明星”。

▲新中國成立後, 王丹鳳和上官雲珠到農村體驗生活

後來運動風起, 浩劫開始, 王丹鳳不可避免受到衝擊, 但卻在困境中顯出了毅力精神。 一起接受勞動改造的同志回憶, 當時的王丹鳳:“大太陽下勞動, 總是帶頂帽子, 一鋤一鋤地挖, 不偷懶。 出勤時, 她走在前面, 到工作間取農具也不挑不揀。 放工時, 經常走在最後……”

文革結束, 歲月流逝, 王丹鳳光熱猶在, 她站好演員崗位最後一班崗, 繼續演出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才正式息影。 息影之作《玉色蝴蝶》, 從16歲演到60歲, 挑戰不可能, 似乎要將被耽誤的黃金時代彌補回來。

▲《玉色蝴蝶》拍攝現場

退隱幕前, 王丹鳳仍然活躍在社會大舞臺, 它遠赴美國參加雷根總統就職儀式,順道去加拿大探望民國影后蝴蝶,後來還在香港開素菜館。香港不僅有她的事業,也有往昔的明星朋友李麗華、陳雲裳、夏夢、龔秋霞,更有千千萬萬記掛著她的影迷。

▲1997年,與斯琴高娃合影

歌星羅文1981年在接受香港報紙採訪時說:“從前在廣州念小學的時候,班上分成兩派。一派迷王丹鳳,另一派迷王曉棠。我是王丹鳳迷,我的偶像就是王丹鳳。凡是她演的電影,如《護士日記》、《海魂》、《家》等片,我上映一部看一部,《護士日記》我都看了三遍,那首插曲‘小燕子’我都背出來了,至今還能從頭到尾唱下來。”

▲與民國電影皇后蝴蝶相聚在上世紀80年代

在香港,王丹鳳又為兩地電影文化界的交流繼續發光發熱多年。終於葉落歸根,近年,王丹鳳回到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家鄉上海。起初還港滬兩地飛,後來完全閉門謝客,過起隱居生活。

上海是讓她愛與痛的地方。這裡有她的純真童年,有她的青春風光,有她的滿心期待,有她的艱苦年代,終究成為她的歸宿。看盡繁華起落,人間冷暖,她將盛讚浮名一律謝絕了。這次上海電影節能將她請動出山,實在讓影迷們喜出望外。

▲黃永玉畫筆下的王丹鳳

一生靠作品說話,為人誠懇純真,始終對家庭與國家忠誠無私地付出,為事業揮灑汗水與熱淚——王丹鳳拿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當之無愧。洗盡鉛華,舊雨江湖遠,從周璿白光的時代穿越而來的王丹鳳留給世人的不只是一個女明星的風光故事,更是一位偉大女性,一步一腳印的來時路,一個自尊自強的魅力身影。

▲當年著名的“十大女星”合影就只剩下右一的王丹鳳了 它遠赴美國參加雷根總統就職儀式,順道去加拿大探望民國影后蝴蝶,後來還在香港開素菜館。香港不僅有她的事業,也有往昔的明星朋友李麗華、陳雲裳、夏夢、龔秋霞,更有千千萬萬記掛著她的影迷。

▲1997年,與斯琴高娃合影

歌星羅文1981年在接受香港報紙採訪時說:“從前在廣州念小學的時候,班上分成兩派。一派迷王丹鳳,另一派迷王曉棠。我是王丹鳳迷,我的偶像就是王丹鳳。凡是她演的電影,如《護士日記》、《海魂》、《家》等片,我上映一部看一部,《護士日記》我都看了三遍,那首插曲‘小燕子’我都背出來了,至今還能從頭到尾唱下來。”

▲與民國電影皇后蝴蝶相聚在上世紀80年代

在香港,王丹鳳又為兩地電影文化界的交流繼續發光發熱多年。終於葉落歸根,近年,王丹鳳回到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家鄉上海。起初還港滬兩地飛,後來完全閉門謝客,過起隱居生活。

上海是讓她愛與痛的地方。這裡有她的純真童年,有她的青春風光,有她的滿心期待,有她的艱苦年代,終究成為她的歸宿。看盡繁華起落,人間冷暖,她將盛讚浮名一律謝絕了。這次上海電影節能將她請動出山,實在讓影迷們喜出望外。

▲黃永玉畫筆下的王丹鳳

一生靠作品說話,為人誠懇純真,始終對家庭與國家忠誠無私地付出,為事業揮灑汗水與熱淚——王丹鳳拿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當之無愧。洗盡鉛華,舊雨江湖遠,從周璿白光的時代穿越而來的王丹鳳留給世人的不只是一個女明星的風光故事,更是一位偉大女性,一步一腳印的來時路,一個自尊自強的魅力身影。

▲當年著名的“十大女星”合影就只剩下右一的王丹鳳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