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韓劇《花樣男子》拍攝地 — 新赫里多尼亞

作者:行者老湖(旅行家)

自帕果帕果之後, 是三個航海日, 一路向行, 往新赫里多尼亞駛去, 在茫茫的太平洋度過了平安夜。 海風輕拂, 太平洋波瀾不驚, 藍色的海面緩緩呼吸, 坐在落地窗邊端著咖啡發著呆, 和太平洋同呼吸, 人生的浮躁和顛簸, 都在大船投在海面的影子裡濾走了。 在耶誕節25日夜裡, 大西洋號再次越過日期變更線, 從西回到東半球, 日曆跳到了27日, 把26日還給了大海, 彌補我們由東到西多蹭的一天, 應驗了那句老話,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航行29天, 將到達諾美亞, 不僅是我們從來過的法屬新赫里多尼亞首都,

聽船上的年輕人說, 韓國2009年拍的偶像劇“花樣男子”曾經在這裡拍攝過, 所以有點期待。

到達諾美亞的早晨下雨, 我還是老樣子, 慢慢吃早飯, 發遊記, 等太陽出來上甲板去看看, 對於沒什麼高層建築的小島來說, 大西洋號11層樓高的大船頂部就是視野最開闊的建築。 比起之前幾個小島首都, 諾美亞的設施算是不錯的:貨港上高聳著機械臂, 遠處有不少六七層高的樓房, 一側能看到遊艇碼頭密集的桅杆, 另一側工業區騰騰地噴著灰白相間的煙霧。 綠島雲霧裡每一寸白牆, 每一支白帆都向我們展示著諾美亞的生活品質。

乘諾美亞的接駁巴士10分鐘到客運碼頭, 天又暗了, 感覺可能要下雨, 便走進旅遊中心想要個舒服省力的旅團。

當地旅遊中心提供全天hoho巴士通票, 15美金任意坐, 從客運碼頭出發, 每20分鐘一班, 經過7個當地巴士站, 沿著海岸往返于水上計程車站和客運碼頭之間。 雖說是hoho巴士全天, 但當地的上班時間只到下午三點半, 之後商店也關門, hoho巴士就下班了, 只能打計程車或者乘當地的10路或11路巴士。 這條hoho巴士(Hop-on Hop-off Bus)單程路線大約30-40分鐘, 天氣好願意走路的話也就散步兩三個小時。

諾美亞旅遊中心提供的另外幾個當地旅遊行程, 分別是:燈塔島一日遊, 需要很早出發, 離這裡船行約三小時;環游諾美亞小火車42美金, 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和水上計程車往返鴨子島15美金。 這些單獨購買的專案都有組合套票, hoho巴士和水上計程車套票20美元,

hoho巴士和小火車套票每人45美元。 在當地打計程車從碼頭到海灘, 差不多10分鐘車程, 約15美元。

諾美亞是法屬新赫里多尼亞的首都, 和大溪地所在的法屬波利尼西亞使用同樣的貨幣, 即太平洋上法國的屬地都用太平洋法郎。 這次我們沒有換當地幣, 旅遊中心定行程全都付的美元, 在當地吃喝都刷的visa卡。 韓國2009年拍的偶像劇“花樣男子”有幾集就是在新赫里多尼亞拍的, 因此現在有許多韓國年輕人來度蜜月, 作為珊瑚海中的旅遊勝地, 也越來越受到國際關注, 導致“首都諾美亞的生活成本達到了法國平均生活成本的1.5倍, 房價也相當貴”—年輕的嚮導苦笑著說。 但是諾美亞確實很乾淨, 景色也是很美, 特別是傍晚日落時分,

晚霞滿天, 我大部分的照片都是日落之後拍攝的。

今天時有陣雨, 我們選擇了慢生活來享受諾美亞, 捨棄了幾個比較遠的目的地, 留下了一些遺憾, 也為下次再來留了一些期待。 離諾美亞市中心約8公里有一座宏偉的堤堡(Tjibaou)文化中心, 展現了原住民卡納克人的生活, 文化中心建築結構奇妙, 是由世界聞名的普利策得獎建築師, 義大利人倫佐•皮亞諾設計的。

我們在雨中坐上了小火車, 三節火車一共只有約八名乘客, 一位司機和一位年輕的嚮導, 拉起叮叮的車鈴就出發了。 說是小火車, 原來並沒有軌道, 而是幾節開放式的觀光車連在一起, 和公園的小火車差不多, 想想如果要在全島鋪上軌道的話成本也確實太高了。

小火車首先穿過諾美亞市中心, 椰子廣場、唐人街、法領地建築, 往東開上坡, 到達開闊的平臺, 有一座佈滿了塗鴉的荒廢建築。 聽說這裡曾經是諾美亞的一處青年機構, 後來因為經濟原因無法運營而廢棄, 門前的停車場變成了現在的觀景平臺, 對我來說, 這座被塗鴉覆蓋的舊建築反而充滿了青春的張力, 更有意思。

從這個平臺可以眺望諾美亞市區, 因為市區範圍不大, 水族館、大教堂、廣場等地標都能看清。 等我們玩夠了要離開平臺的時候, 其它載滿大西洋號乘客的小火車也上山了, 整個觀景平臺繞著彎能停三輛黃綠紫色的小火車。

嚮導說除了諾美亞, 新赫里多尼亞其它村莊和部落幾乎還保留著原始的生活方式, 還給我們講了更早以前諾美亞當地土豪賣帕尼山上的飲用水發家致富的故事。小火車會開過一家小小的太平洋餐廳(L’Eau Vive Du Pacifique),地址是諾美亞Port Despointes路112號,據說是隸屬於教會的餐廳,服務員都是修道院的修女,他們家的海鮮可麗餅和鴨子都比較受歡迎。

接下來小火車帶我們沿著東北的海岸線往東南角的Ouen Toro瞭望台開,儘管天氣半陰半雨,但海風涼爽,椰林叢叢,碧水青山。這條路線沒有可以停靠的地方,但卻是環諾美亞最美的一條路線,隨便拿出手機搶拍幾張,這種微雨中的悠閒可遇不可求,只能親自體會。吹著風,唱著歌,經過衝浪學校和斑斕的滑翔傘,火車漸漸升高,海邊的滑翔傘消失不見,接著是靠山而建的大片居民區和紅頂的房子,房子越來越小,我們的注意力飄遠,看到蓋著雲霧的遠山和漂著礁石瀉湖的遠海,抵達了Ouen Toro炮臺。

新赫里多尼亞的島上有幾處炮臺、戰爭遺跡和紀念碑,這些歷史固然難忘,炮臺固然沉重,但都不如眼前的生活和海風來得更有實感。腳下安靜的小鎮,針尖大的滑翔傘,半山處小小的高爾夫球場,雲霧裡露出半邊臉的帕尼山是新赫里多尼亞最高峰,只有1629米,雖然不高,卻是當地重要的飲用水源之一。小火車繞過東南角開到新赫里多尼亞的瓦塔海灘,經過瓦塔海灘、水族館、檸檬海灘、Mirage廣場、酒吧街、遊艇會、庫克船長英文學校,沿著hoho巴士的路線開回了客運碼頭。

剛打算去找個地方買當地的上網卡,突然下起大雨,我們只好躲進碼頭邊的一排海景餐廳,主菜約25-35美元一份,熱帶混合果汁約9美元一杯,餐廳只收太平洋法郎現金,刷信用卡的最低消費約20美元。雨停後離開餐廳,下午已經過半,去不了太遠的地方,便打消了買上網卡的念頭,打算用諾美亞市區的免費wifi。

因為玩了小火車,又在餐廳耗了時間,雖然買了套票,我們只來得及乘一次hoho巴士,坐到了Casino超市站,決定下車散散步。超市樓下是諾美亞普通的購物中心,麵包店、服裝店、美甲、修鞋……生活氣息濃厚,聖誕裝飾還留著過年。

從超市站沿著海繼續往前走兩步就是新赫里多尼亞遊艇俱樂部和遊艇碼頭,小小的港口密密麻麻停滿了白船,林立著無數桅杆,遠處從白色的桅杆之間露出兩艘灰色的軍艦,遊艇碼頭走到盡頭就看到不少帶有閣樓的法式洋房。陰天但沒下雨,我們就沿著hoho巴士的路線走,下一站是檸檬海灘。傳說早年法國殖民新赫里多尼亞時,用船運來大量檸檬,很多在路上壞掉了,就仍在這裡,長出了檸檬樹。現在這裡有沒有檸檬樹我認不出來,倒是個適合游泳玩水的好地方。

順著檸檬海灘往前走,繞過一個公路尖角,下一站叫瓦塔海灘,路上視野開闊,如果天氣好,光線想必美如畫。一路上都看到有全家老小齊齊出動的當地人和澳洲人,零星躺在沙灘裡,享受雨後略涼的海風,堆著沙堡。檸檬海灘和瓦塔海灘之間,是旅遊業最發達的繁華地段,檸檬海灘附近有條酒吧街,再順著往前走就是Mirage廣場,大門的設計風格有點像倫佐•皮亞諾的堤堡文化中心。再往前有酒店、高檔住宅、水族館和去鴨子島的水上計程車站。

就在Mirage的大門邊,左手是簡陋版的塞班島Rock Café,門口擱著穿越的瑪麗蓮夢露像,掛著免費wifi的牌子。右手邊是一家叫Amorino(小小的愛)的霜淇淋店,據嚮導說是新赫里多尼亞最好的霜淇淋。從義大利語的店名、小天使的標誌、店內的裝潢、點單的方式、口味的安排、到霜淇淋花朵的形狀,地地道道就是一個義大利霜淇淋店。

只需進門選擇自己要大中小號甜筒還是盒裝,付款後就可以去直接挑口味,最小的五六美金的甜筒就能拼三種口味,最經典的意式口味就是開心果和咖啡,蔓越莓和檸檬味也都很受歡迎。這裡的霜淇淋比義大利原版偏甜一點,但聽說也是百分百全天然。吃完冰繼續從檸檬海灘逛到瓦塔海灘,經過當地最好的餐廳之一,然而兩周前一場大火燒得只剩骨架,倚靠在餐廳裡的玻璃底船旅行社也停業了。雨後打濕的餐廳骨架,周圍是半焦黃的棕櫚,襯著陰天的海格外荒涼。

逛著逛著又下起了雨,只好躲進叫Quick的當地速食店,跟麥當當一樣,還有wifi可以用,就繼續吃雞翅,躲雨發視頻。海邊雨大的時候風也相當大,棕櫚樹葉都吹成一邊倒。回到諾美亞市中心,看到不少塗鴉,規模也大,破舊荒廢的樓面上隨處可見華麗豐富的彩繪。從碼頭往深處走了兩個街區就是椰子廣場,也有公共wifi,但是需要註冊一下,只有英法日三語。走到一位倒水姑娘的噴泉,我們的小火車經過這裡時嚮導說這是諾美亞的心臟,這個噴泉就是零公里。

走過零公里噴泉,有一個法式涼亭,聖誕裝飾還沒有拆,旁邊一塊鋪磚的空地,有許多當地的少年在玩街舞,當我表示想為他們拍照時,卻又都羞澀起來,不敢上臺。我們就坐在旁邊看了一會兒街舞,用“Happy New Year”別過熱情的諾美亞青年,站起身回頭,突然撥雲見日,天邊的雲一抹金黃。

一邊回頭看著天色,一邊決定往更深處走走,想看諾美亞對稱的兩大教堂。除了諾美亞最老的英國教堂,第二老的就是椰子廣場東南邊的諾美亞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有趣的是19世紀晚期,以椰子廣場和零公里噴泉為對稱中心,東北邊同樣距離,以同樣的風格和同樣的規模修起了一座新教堂,證明當年新教徒與天主教徒分島而居的日子。通常天主教堂會比較華麗,我們趁著最後的天光先去了諾美亞大教堂,地基比市區建築高出兩層,因此需要上兩層折疊樓梯。

大教堂本身是天主教堂的十字形建築,略高的地勢讓周邊也成為一個觀景處,抬頭看後山上,就是我們去過的青年中心。從外面可以隱約看到有花窗,但教堂關門了,沒法進去。看著日落,聽到教堂鐘聲敲了三刻,晚上6:45了,我們打算繞教堂一周就下去,竟然發現山壁上有一塊與天然形態結合挖進去的神龕,夾在居民建築之間,高處有一尊聖母像,洞裡鋪滿了花盆和裝飾。

下諾美亞大教堂的樓梯,右拐沿著Vauban大道走一會兒,就能從左邊的小巷子裡看到椰子廣場,再往前走同樣多的路程,就到了新教堂。也是高於周圍的地勢,水泥砌成的折疊樓梯,走上去我們就聽到了歌聲。當晚不知是什麼活動,來了不少居民一起唱詩,小孩子在外面的停車場奔跑玩耍,我靜靜從門口窺視,發現內部裝潢程度不像一般樸素的新教堂,幾乎可以與天主教堂媲美。

走回碼頭的路上,我們特意再次經過椰子廣場,聖誕樹和涼亭都亮起了燈,廣場盡頭,市政廳背後的酒店牆上打出了藍白紅的國旗色射燈。面向碼頭左手邊有條唐人街,牌坊上寫著“亞洲角”,也點起了燈。牌坊下有一家越南人雕塑,幾個下船的外國水手還以為是中國人,跑去合影。

看了最後一眼夜色中的街景,幾個小姑娘抱著法棍麵包與我們擦肩而過,突然想起去碼頭附近Verdun路上的法式點心店踩點,據說是當地最好的一家點心店,叫做Les Petits Choux Patisserie。當然點心店只營業到六點半,現在已經關門了,我們也略帶遺憾地回到客運碼頭,乘接駁巴士回船。但是,日落之後的諾美亞的夜景,讓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伴著我們繼續在大洋上航行。

還給我們講了更早以前諾美亞當地土豪賣帕尼山上的飲用水發家致富的故事。小火車會開過一家小小的太平洋餐廳(L’Eau Vive Du Pacifique),地址是諾美亞Port Despointes路112號,據說是隸屬於教會的餐廳,服務員都是修道院的修女,他們家的海鮮可麗餅和鴨子都比較受歡迎。

接下來小火車帶我們沿著東北的海岸線往東南角的Ouen Toro瞭望台開,儘管天氣半陰半雨,但海風涼爽,椰林叢叢,碧水青山。這條路線沒有可以停靠的地方,但卻是環諾美亞最美的一條路線,隨便拿出手機搶拍幾張,這種微雨中的悠閒可遇不可求,只能親自體會。吹著風,唱著歌,經過衝浪學校和斑斕的滑翔傘,火車漸漸升高,海邊的滑翔傘消失不見,接著是靠山而建的大片居民區和紅頂的房子,房子越來越小,我們的注意力飄遠,看到蓋著雲霧的遠山和漂著礁石瀉湖的遠海,抵達了Ouen Toro炮臺。

新赫里多尼亞的島上有幾處炮臺、戰爭遺跡和紀念碑,這些歷史固然難忘,炮臺固然沉重,但都不如眼前的生活和海風來得更有實感。腳下安靜的小鎮,針尖大的滑翔傘,半山處小小的高爾夫球場,雲霧裡露出半邊臉的帕尼山是新赫里多尼亞最高峰,只有1629米,雖然不高,卻是當地重要的飲用水源之一。小火車繞過東南角開到新赫里多尼亞的瓦塔海灘,經過瓦塔海灘、水族館、檸檬海灘、Mirage廣場、酒吧街、遊艇會、庫克船長英文學校,沿著hoho巴士的路線開回了客運碼頭。

剛打算去找個地方買當地的上網卡,突然下起大雨,我們只好躲進碼頭邊的一排海景餐廳,主菜約25-35美元一份,熱帶混合果汁約9美元一杯,餐廳只收太平洋法郎現金,刷信用卡的最低消費約20美元。雨停後離開餐廳,下午已經過半,去不了太遠的地方,便打消了買上網卡的念頭,打算用諾美亞市區的免費wifi。

因為玩了小火車,又在餐廳耗了時間,雖然買了套票,我們只來得及乘一次hoho巴士,坐到了Casino超市站,決定下車散散步。超市樓下是諾美亞普通的購物中心,麵包店、服裝店、美甲、修鞋……生活氣息濃厚,聖誕裝飾還留著過年。

從超市站沿著海繼續往前走兩步就是新赫里多尼亞遊艇俱樂部和遊艇碼頭,小小的港口密密麻麻停滿了白船,林立著無數桅杆,遠處從白色的桅杆之間露出兩艘灰色的軍艦,遊艇碼頭走到盡頭就看到不少帶有閣樓的法式洋房。陰天但沒下雨,我們就沿著hoho巴士的路線走,下一站是檸檬海灘。傳說早年法國殖民新赫里多尼亞時,用船運來大量檸檬,很多在路上壞掉了,就仍在這裡,長出了檸檬樹。現在這裡有沒有檸檬樹我認不出來,倒是個適合游泳玩水的好地方。

順著檸檬海灘往前走,繞過一個公路尖角,下一站叫瓦塔海灘,路上視野開闊,如果天氣好,光線想必美如畫。一路上都看到有全家老小齊齊出動的當地人和澳洲人,零星躺在沙灘裡,享受雨後略涼的海風,堆著沙堡。檸檬海灘和瓦塔海灘之間,是旅遊業最發達的繁華地段,檸檬海灘附近有條酒吧街,再順著往前走就是Mirage廣場,大門的設計風格有點像倫佐•皮亞諾的堤堡文化中心。再往前有酒店、高檔住宅、水族館和去鴨子島的水上計程車站。

就在Mirage的大門邊,左手是簡陋版的塞班島Rock Café,門口擱著穿越的瑪麗蓮夢露像,掛著免費wifi的牌子。右手邊是一家叫Amorino(小小的愛)的霜淇淋店,據嚮導說是新赫里多尼亞最好的霜淇淋。從義大利語的店名、小天使的標誌、店內的裝潢、點單的方式、口味的安排、到霜淇淋花朵的形狀,地地道道就是一個義大利霜淇淋店。

只需進門選擇自己要大中小號甜筒還是盒裝,付款後就可以去直接挑口味,最小的五六美金的甜筒就能拼三種口味,最經典的意式口味就是開心果和咖啡,蔓越莓和檸檬味也都很受歡迎。這裡的霜淇淋比義大利原版偏甜一點,但聽說也是百分百全天然。吃完冰繼續從檸檬海灘逛到瓦塔海灘,經過當地最好的餐廳之一,然而兩周前一場大火燒得只剩骨架,倚靠在餐廳裡的玻璃底船旅行社也停業了。雨後打濕的餐廳骨架,周圍是半焦黃的棕櫚,襯著陰天的海格外荒涼。

逛著逛著又下起了雨,只好躲進叫Quick的當地速食店,跟麥當當一樣,還有wifi可以用,就繼續吃雞翅,躲雨發視頻。海邊雨大的時候風也相當大,棕櫚樹葉都吹成一邊倒。回到諾美亞市中心,看到不少塗鴉,規模也大,破舊荒廢的樓面上隨處可見華麗豐富的彩繪。從碼頭往深處走了兩個街區就是椰子廣場,也有公共wifi,但是需要註冊一下,只有英法日三語。走到一位倒水姑娘的噴泉,我們的小火車經過這裡時嚮導說這是諾美亞的心臟,這個噴泉就是零公里。

走過零公里噴泉,有一個法式涼亭,聖誕裝飾還沒有拆,旁邊一塊鋪磚的空地,有許多當地的少年在玩街舞,當我表示想為他們拍照時,卻又都羞澀起來,不敢上臺。我們就坐在旁邊看了一會兒街舞,用“Happy New Year”別過熱情的諾美亞青年,站起身回頭,突然撥雲見日,天邊的雲一抹金黃。

一邊回頭看著天色,一邊決定往更深處走走,想看諾美亞對稱的兩大教堂。除了諾美亞最老的英國教堂,第二老的就是椰子廣場東南邊的諾美亞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有趣的是19世紀晚期,以椰子廣場和零公里噴泉為對稱中心,東北邊同樣距離,以同樣的風格和同樣的規模修起了一座新教堂,證明當年新教徒與天主教徒分島而居的日子。通常天主教堂會比較華麗,我們趁著最後的天光先去了諾美亞大教堂,地基比市區建築高出兩層,因此需要上兩層折疊樓梯。

大教堂本身是天主教堂的十字形建築,略高的地勢讓周邊也成為一個觀景處,抬頭看後山上,就是我們去過的青年中心。從外面可以隱約看到有花窗,但教堂關門了,沒法進去。看著日落,聽到教堂鐘聲敲了三刻,晚上6:45了,我們打算繞教堂一周就下去,竟然發現山壁上有一塊與天然形態結合挖進去的神龕,夾在居民建築之間,高處有一尊聖母像,洞裡鋪滿了花盆和裝飾。

下諾美亞大教堂的樓梯,右拐沿著Vauban大道走一會兒,就能從左邊的小巷子裡看到椰子廣場,再往前走同樣多的路程,就到了新教堂。也是高於周圍的地勢,水泥砌成的折疊樓梯,走上去我們就聽到了歌聲。當晚不知是什麼活動,來了不少居民一起唱詩,小孩子在外面的停車場奔跑玩耍,我靜靜從門口窺視,發現內部裝潢程度不像一般樸素的新教堂,幾乎可以與天主教堂媲美。

走回碼頭的路上,我們特意再次經過椰子廣場,聖誕樹和涼亭都亮起了燈,廣場盡頭,市政廳背後的酒店牆上打出了藍白紅的國旗色射燈。面向碼頭左手邊有條唐人街,牌坊上寫著“亞洲角”,也點起了燈。牌坊下有一家越南人雕塑,幾個下船的外國水手還以為是中國人,跑去合影。

看了最後一眼夜色中的街景,幾個小姑娘抱著法棍麵包與我們擦肩而過,突然想起去碼頭附近Verdun路上的法式點心店踩點,據說是當地最好的一家點心店,叫做Les Petits Choux Patisserie。當然點心店只營業到六點半,現在已經關門了,我們也略帶遺憾地回到客運碼頭,乘接駁巴士回船。但是,日落之後的諾美亞的夜景,讓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伴著我們繼續在大洋上航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