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桃王”背後:強農惠農的一片冰心

新華網南京6月17日電(魏薇)6月16日, 在泗陽縣第二屆鮮桃爭霸賽的戰場上, 一群鮮桃“走”上領獎臺, 東啟九九水蜜桃農場的“白如玉”榮獲了“桃王”獎, 而由韓林芝果蔬合作社帶來的“126油桃”抱走了“風味皇后”的桂冠。

一場“桃王爭霸賽”的背後, 是曾因“夭桃千頃”而得名的泗陽桃源縣, 近年在縣委、縣政府通過實施桃樹產業戰略的推進下, 使桃樹名副其實地成為了當地富農增收重要產業的成果展示。 走過彎路, 嘗過艱苦, 如今的泗陽, 在科技人員的技術支援下, 著力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把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

再現了“夭桃千頃、翠柳萬行”的豐產美景。

桃興泗陽 卻走了彎路

2013年起, 依照歷史底蘊, 提升生態效益, 引導農民參與、發展桃果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泗陽縣轉變了農業產業發展方式, 大力推廣桃樹的種植。 計畫通過5-8年的努力, 把泗陽縣建成一個桃果之鄉。

產業要做起來, 自然吸引了生意與買賣。 不少苗木商販借機找上農民, 銷售苗木並傳授“種植經”:“你買我的苗, 一畝地種上333棵都沒問題”, 這種聽上去豐產又高質“3×1”陣型, 加上“3年即能分產”的促銷口號, 緊緊扣住了農民求快求多的心理。 然而, 不合理的樹型分佈, 讓農民不得不面對“第4年忍痛砍樹”的尷尬境遇。 土地不能空著, 無奈的農民們不得不又再找上苗木商販,

接受他們無法判斷虛實的新一輪推銷。

愛園鎮果農周奮勇則吃種植結構不合理的虧, 他承包30畝地種起了桃樹, 等到收穫時, 他卻高興不起來, 每公斤3元的價格, 雖然沒有賠本, 卻跟自己預想的相差甚遠。 “主要是品種出了問題。 ”周奮勇說, “當時跟風選擇了山東的某些油桃品種, 同一類型的桃果集中上市, 導致價格賣不上去”。

5月中旬, 泗陽種桃大戶黃岩的桃子便提前上市, “8元一斤不講價”的甜頭讓他樂得合不攏嘴, 他舉著手機說:“多虧縣裡建的‘桃果群’, 幫俺種出了這麼好的桃子。 ”

2017上半年, 在專家指導下, 泗陽縣桃產品種結構調整近4000畝:對經濟效益低的品種進行高枝換頭, 增加省農科院的培育優新品種數量, 現今泗陽桃樹的品種結構已經逐漸趨於合理。

“如何種好桃子”成為泗陽科技人員的服務主題, “桃花節”、“桃王爭霸賽”等宣傳活動, 不僅是更是泗陽的產業名片, 更是科技人員的成果答卷。

藏糧於技獻技從心

目前, 泗陽縣桃樹種植面積已達4萬畝, 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平均畝產約2000斤, 畝均效益約4000元, 預計總產量達4000萬斤。 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實現藏糧于地、藏糧於技, 是未來泗陽桃產業發展的主打路線。

在泗陽, 2000畝單產基地建設剛剛起步, 管理技術掌握還未成熟, 正是需要積極扶持的時期, 少不得技術人員繼續跑腿下鄉, 指導各項田間管理技術。 泗陽桃種植管理技術在“學無止境”, 一系列為農戶服務的技術培訓工作在當地蔚然成風。

預計2017年全縣桃果產量將在7000萬斤左右。

沈志軍說到, 品種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優質栽培技術的應用, 是保證農產品優質的第一要素, 更是農業科研人員集中精力打破壁壘的關鍵。 “科技人員的最大用處, 就是讓農民少走彎路。 我們所做的一切, 就是讓農民相信農業、能從土地中獲得幸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