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萬里南遊記(張家界)

作者:qe****n

進入景區大門, 大片的綠草地, 茵茵如毯, 綠地裡點綴著幾株紫紅三角梅樹, 色彩對比, 清新爽目。

一座巨大的山岩上刻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幾個大字 。

景區大門有三條路, 一條步行上山登黃石寨, 一路順流游金鞭溪, 在一路是上黃石寨的索道。

我們積蓄了一身力量和熱情, 當然選擇步行上山。

石階在杉樹林的綠蔭裡曲折蜿蜒而上, 高大筆直的杉樹遮天蔽日, 幽靜涼爽, 陽光透射如線, 鳥雀啁啾歡唱, 清風徐徐拂面。

一群猴子穿梭跳躍在杉樹叢裡。 仿佛一群小精靈。 它們有的相互追逐, 嬉戲打鬧,

有的蹲在樹枝上, 優哉遊哉, 彼此理毛, 有的跑到路邊向旅客討要食物, 一隻小猴緊緊貼在母猴的懷裡, 任母猴跳上竄下, 一點都不會松脫。

張家界的猴子與其它地方的明顯不同, 身子格外靈巧精幹, 比北方猴子苗條的多。 正與北方人高大威猛與南方人的小巧精瘦有的一比。

張家界的猴子溫順可愛, 討要食物彬彬有禮, 落落大方, 不像峨眉山的猴子那般粗魯野蠻, 也不似雲臺山的猴子羞於見人 。

攀山途中, 沿途猴子的歡鬧給人帶來了很多樂趣, 消除了不少登山的勞苦。

沿途壁立千仞, 懸崖萬丈, 穀風浩蕩, 石徑危懸, 峰險壑幽, 步換景移。

天書寶匣, 拔地千尺的孤峰頂上, 一個四四方方的匣子放著, 匣蓋抽出一截兒, 張揚著,

引誘著, 等待我們取出寶冊、天書, 可沒人能夠, 你拉不動蓋子, 也爬不上去, 也永遠無從讀懂這本無字天書!

南天一柱, 共工發怒撞斷了不周山的天柱, 天傾倒于東南, 原來天柱在這裡, 何其偉哉, 何其壯哉!

定海神針, 萬里大洋的咆哮、千丈巨浪的怒號就靠你穩波安瀾。 金龜探海, 一隻金龜從茫茫西海爬出來, 伏在黃石寨頂上, 翹首等待日出。

銅牆鐵壁, 斧劈刀削, 偉岸雄壯, 眾志成城……

約莫一個多小時走走歇歇, 看看品品, 驚驚歎歎, 終於把“危樓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的摘星台踩在腳下, 黃石寨到了。

黃石寨

黃石寨, 相傳張良師傅黃石公曾到此煉丹, 因而得名, 位於森林公園中部, 為一巨大方山臺地, 海拔1080米。 寨頂面積16.5公頃, 周圍懸崖絕壁,

綠樹蔥蘢, 千峰攢聚, 萬壑對峙。 沿寨環行, 伸出許多淩空觀景台, 黃石寨中央最高點是以山奇、水奇、石奇、雲奇、植物奇、動物奇為名的“六奇閣”。

站在六奇閣上, 放眼望去, 張家界的美景盡收眼底。

雨後晴空, 藍天如洗。 峭峰林立, 奇秀紛呈。 遠峰近穀, 景色萬千。

黃石寨景色就在於峰林, 山峰竟然不是一座一座的, 而是一根根的, 如雨後春筍, 披青帶露, 破土而出, 直上雲間。 似刺天寶劍, 鋒刃凜冽, 氣勢逼人, 映日寒月。 千幢萬幢的山, 突兀在眼前。 一峰峰的, 一簇簇的, 一片片的, 若戟, 若針, 若柱, 若鞭, 若人, 若獸, 若世上所有的一切。

時值晚春, 一叢叢枝幹遒勁的蒼翠武陵松, 一蓬蓬繁花似火的粉紅杜鵑花樹點綴在絕峰巉岩上, 自立、崇高、剛毅的陽剛之美,

與婀娜、清秀、纏綿的陰柔之美, 天合而成, 渾然一體, 可以說達到了美學的最高境界。 讓人只想靜靜站立, 靜靜觀望, 凝神屏氣, 潛心享受此間的超脫, 雋永。

圍繞黃石寨遊覽一圈, 近處奇峰雄崖, 鬱鬱蔥蔥, 遠處崇山峻嶺, 蒼蒼茫茫, 身邊怪松野花, 爭奇鬥妍。 最讓人動情的是岩上一枝枝迎風搖曳, 展瓣吐蕊, 嬌嫩無比的杜鵑花, 或紅、或紫、或粉, 高大如樹, 滿山遍野, 呈報著夏天的熱烈, 留戀著北去的春風。

還有一個玻璃觀景台, 高高懸掛在百丈懸崖的頂端, 站在上面, 瞄一眼腳下, 寒風吹背, 毛骨悚然, 驚心動魄。

這是春夏之際的黃石寨, 如果說春天充滿著生機和嚮往, 夏天洋溢著遐想和誘惑, 這裡的秋色, 冬景也美得驚人。

可以想像,

金秋十月, 天空明淨, 層林盡染, 遼遠深邃。

秋天的黃石寨蘊含著深厚與沉穩, 它的山山嶺嶺, 溝溝壑壑, 在翠綠的底色中亮出火一樣的紅葉, 抒寫著熱情, 歌吟著成熟與奔放。

秋季的黃石寨也是放任思緒的好去處。

秋天與張家界的山、水、林、石、峰、洞、穀安靜對晤, 可以邁開腳步, 在與秋風的耳鬢廝磨裡去登臨摘星台, 把所有煩憂傾瀉在這陡峭的秋裡, 只留下恬淡悠遠在心間。 可以張開烏黑的瞳孔去極力捕捉張家界的影子, 看那層林盡染的壯美、秋日黃昏的輝煌、千仞絕壁的艱險。 可以站在絕壁棧道上聽林濤翻湧的澎湃、秋風低訴的呢喃、大雁南歸的呼喚。

秋天, 黃石寨不造作不誇張不飄渺不空洞, 殷實明淨, 寧靜淡泊, 呈現一種極致, 一種壯觀,一種絕美,一種奔放,一種深刻。

抬眼遠眺,在夕陽的餘輝裡,一行南飛的大雁錚然入目,那蒼勁的翅膀努力激蕩著這秋日的餘韻,嘎然於空,嘹亮悠遠。不禁要問,你這遷徙的侯鳥也是在驚歎和留戀著張家界的秋麼!

寒冬,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冰清玉潔, 此時的山水,冷峻中透著俊美,蒼茫裡飽含魅力。

“一夜寒風起,萬樹銀花開”。下雪天黃石寨,一夜之間裝扮成一片銀白,棵棵武陵松宛若玉枝垂掛,簇簇松針恰似銀菊怒放,晶瑩多姿。每一座石峰都冰清玉潔,每一棵樹都玉樹臨風,黃石寨變成了一個美妙的雪世界!

霧凇、雨凇、冰掛是冬季張家界的特色景觀之一。所謂“凇”是雲霧滴、雨滴在地面物體上的凍結物,由雲霧凝結而成的稱為霧凇,由雨滴凝結而成的稱為雨凇,霧凇、雨凇有時凝結成鐘乳石、水晶般的冰掛,那滿樹滿枝的冰掛、霧凇、雨凇,猶如晶簾長垂,風吹樹動,冰掛撞擊,叮噹有聲,宛如一曲曲動聽的音樂,和諧有節,清脆悅耳。

有時絨絨地結在松針,樹枝上,煙雲蔥蘢,美麗皎潔,晶瑩閃爍,,在藍天的映襯下,彰顯著如夢如幻的童話美麗,令人流連忘返,如癡如醉。

霧凇、雨凇中的黃石寨,“峰岩雪松,玉樹瓊花”猶如天上的廣寒宮,海中的珊瑚島。

張家界的冬天是寧靜的,雪片靜靜的飄,盈盈舒展如蝴蝶飛舞,兀自旋出世上最聖潔的舞姿。

山峰勁松也靜靜地承受擁抱飛雪,以堅實裸露的胸膛容留冬雪的柔順。

山谷山林杳無人跡,溪水悄無聲息地在冰下湧動。

山徑野路,靜的出奇,可以清晰地聽到自己踩雪的腳印,聽到山間冰掛斷裂的清脆,甚至雪花落地的細微。

你在凜冽的寒風中清醒,陶醉,靜靜地享受“無我”的境界。沒有心,自然不會再為塵世所累。

你也可以清晨登頂,接受另一番壯美的衝擊。

茫茫白雪,籠罩黃石寨,冰天寒地中,紅日冉冉升起,破雲穿霞,噴薄而出,于萬丈霞光中,給張家界灑下一片金黃的溫暖。一輪旭日和冬雪構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光影浮動間原馳蠟象的群峰更顯挺拔秀麗,銀裝素裹下黃石寨更加婀娜多姿。此時此刻歲月仿佛停止了流轉,大自然的創造力總是超乎人的想像,它漫不經心繪製出的霽雪初晴圖,流光溢彩、華美絢爛,靜靜的傳遞著一切與美有關的意向。

從黃石寨下山已經是下午四點,時間和體力都不適於再去爬山,一路平坦,妙趣橫生的金鞭溪就是最佳選擇。

金鞭溪

金鞭溪全長7.5公里,因溪邊挺立金鞭岩而得名。金鞭岩從山形到頂巔,猶如一支天神手中的巨型金鞭,直刺雲霄。

山為水之魂,水為山之靈,人們說張家界的山美,水也美。它沒有大海的遼闊,沒有西湖的嫵媚,沒有洞庭的浩淼,也沒有納木錯的爽心,但它有飄紅流綠的溫婉,小家碧玉的嫋娜。

峰三千水八百的張家界,到處是流泉飛瀑,金水銀浪。在山與山的夾縫裡,在筆立千仞的絕壁上,一絲絲水線,一掛掛水瀑,或羞羞澀澀地滴下來,或瀟瀟灑灑地跳下來,若大自然一筆悠遠的寫意,舒緩而又激越。那水經過山、石、泥和樹的層層過濾,一律清粼粼的,纖塵不染,柔弱無骨,捧起來,聽得到一絲一息的疼痛呻吟。如果每一根山峰,都是一把二胡、一面古箏,那麼溪水與河流就是一根根遊走律動的絲弦,流到哪兒,都會碰響一路民謠、一路歌聲,一路音樂,頂著卵石、水草、魚蝦、蝴蝶,在深山峽谷中漫步,身前身後,閃動著樹叢和花朵的親切面容,閃動著每一根山峰挺拔而柔美的身影。潺潺流過之後,浩浩奔騰之後,打馬過莊的水,就會以潭的形象停下小憩,以湖的形象安營紮寨。這潭,這湖,像山嘴嘴裡銜著的一粒粒綠寶石,綠得蔥嫩,綠得透明,綠得純淨,綠得使人只想掬一捧水來貼近臉頰和胸口。山山水水一顰一笑,如落英繽紛的唐詩宋詞,淅淅瀝瀝,勾人心魄。真是個湖光山色,水天一脈,山在水裡,人在畫中,畫在人中。

這就是金鞭溪的真實寫照。

除了賞心悅目的小溪、岩石、樹林,還有兩個景點十分有趣,一個是“不老泉”,一路走來正口乾舌燥之際,路邊一汪清泉汩汩從雕塑龍口裡流淌出來,聚成一潭,清澈見底,上書“不老泉”。許多人都來這裡取水,掬起一捧,甘甜清洌,涼到心隔,一路累意頓時消失的乾乾淨淨。

另一個景點“千里相會”千里相會有一些商店,穿過商店,後面臨溪有一個休息平臺,平臺下面一潭碧水,但見潭水清澈見底,纖塵不染,魚兒梭游,彩石閃亮,光影迷亂。潭邊綠樹蔽日,枝葉婆娑,蟬鳴鳥啼,習習涼風,沁人心脾。可謂綠水、綠樹,流碧搖翠,坐在其中心也皴染成綠。抬頭峰岩高聳,落日余暉,塗紅燃金,寧靜溫馨。

千里相會有座小橋,幾個身著豔麗民族服飾的土家族和苗族的小姑娘落落大方,從這裡經過的帥小夥冷不防被姑娘們架著胳膊,扯去合影照相,小夥子的尷尬窘態與姑娘們的“武力綁架”,讓路過的遊客開懷一笑。合影一次大約三十塊錢,小夥子得此殊榮,只好乖乖掏錢了。

金鞭溪的盡頭是水繞四門,一個小溪彙聚的地方。

我們的車在森林公園門口停放,所以必須回到那裡去,向公園服務人員諮詢,他們有的說水繞四門有到森林公園門口得車,有的說沒有,我們只好上了公園的旅遊大巴。等車停下,才發現到了武陵源大門口,一打聽才知道從武陵源到森林公園門口沒有旅遊大巴。我們只好花六十元租車去了,這樣的安排,對自駕游旅客實在不大方便。

第二天決定從武陵源上山去天子山、袁家界,當晚只得到武陵源就宿,好在公路很平整,只用了四十分鐘就從森林公園門口到達武陵源。武陵源索溪河大橋邊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大大小小的車都停在裡面,我們也停了進去,一打聽是馬路對面“魅力湘西”表演中心的停車場,而且是免費的。“魅力湘西”之類的歌舞表演幾乎每個旅遊地都有,絕大部分是圈錢的自費專案,對這種缺乏原汁原味,經過現代加工的所謂文化,我們不感興趣。倒是武陵源的夜市、小吃街對我們很有吸引力。

烤魚,烤茄子,烤豆腐,烤韭菜,烤蘑菇,炒飯。累了一天的我們大快朵頤。這裡的炒飯不同北方,北方一般就是雞蛋炒飯,而這裡的炒飯加了火腿腸,精肉,胡蘿蔔丁,紅辣椒,滋味和色彩都勝過一籌。

吃飽了,就在小街上溜達,車行李架的鎖壞了,怎麼也打不開,只好新買一把。

兩三個商店都有適合的鎖,只是老闆一口價,沒有商量的餘地。侄子小傑善於搞價錢,對老闆經商的匪氣頗為不滿,他說我們看好一個東西,表現出真心想要,老闆不讓價,我們就轉身離去,老闆一定會叫我們回來。他說這是搞價的秘訣。我們又到一家,拿著鎖看了又看,老闆說什麼都不肯讓一分錢,我們頓覺自尊受挫,假意要離去。誰知任我們走多遠,老闆依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根本不搭理那個茬。

最後我們只得屈服,返回去按照老闆的價買了鎖。

山西人做生意沒有這種矜持,遠遠看見你瞄商品的眼神,老闆便眯著笑臉迎上來,在你未買之前,一定會與你來一場心理較量,千方百計留住每一個旅客。他會把值十元的東西說的天花亂墜,一百元都不止,然後裝作可憐兮兮地,價格讓了又讓。只到你認為大掏便宜,心滿意足,三十塊錢拿了東西。而他偷樂得心花怒放。

人世就這樣,哄死人不償命。

話又說回來,做生意一是一,二是二,十分的直白坦誠,也是一種境界,只是被哄慣的我們不習慣而已。

天子山索道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去登天子山。

早上細雨濛濛,果然如天氣預報,老天爺只給了一個晴天,不知雨中的天子山怎麼樣?

我們七點到達武陵源門口,原本以為八點才會開門,誰知道,門口已經是人山人海,景區早就開門了。

昨天爬了一天山,今天決定坐索道上山。

旅遊大巴開了半個小時,我們就到了天子山索道站。我坐過很多索道,很快就升到山頂,非常輕鬆。可是天子山索道大費周折。

買票排隊,原以為眼睛看到的地方便是索道乘坐纜車的地方,離排隊的地方也就兩百米左右。一進排隊長廊,才發現長廊裡用欄杆分成四五欄,曲曲折折,隊伍是長廊的四五倍。

足足一個小時才排到長廊盡頭,長廊盡頭一個鐵門,每十五分鐘開放一次,輪到我們,鐵門又關了,不過心裡還是希望滿滿,不就十五分鐘嗎。一開門就快點進去,一定要搶到第一輛。

門又開了,我們激動萬分跑了上去,誰知上面還是排隊,只是平地長廊變成了曲折上升的長廊,站在裡面只能看見兩三個曲折。

轉過一個曲折發現上面還是曲折,望上去,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排隊的人頭。漸漸的麻木,煩躁,後悔的情緒在長廊裡泛起,插隊的,撤退的,急著撒尿的引起一陣陣騷動。

六七個曲折後依然看不到盡頭。突然半山上傳來歌聲,喝彩聲。原來管理部門也知道排隊太長,怕人們騷亂起來,專門雇幾個歌手給排隊的人們解悶,說實在,有的歌手唱的很有水準,遊客如果有膽量可以放歌一曲,唱罷可以從工作人員通道直接上去。可惜絕大部分人寧可排隊也不好意思“獻醜”,

我實在想獻醜,可沒有一首歌我能從頭到尾唱得全。

隊伍裡有個女孩從欄杆翻出去,與男歌手一起合唱了首鳳凰傳奇的歌,唱的韻味十足,半個山長廊裡的人轟動,聲嘶力竭地喝彩,把滿腹的委屈吼出去。

那女孩又唱了兩首,昂首挺胸,不用排隊上去了,大家滿眼羡慕。

兩個半小時的燥熱煩悶的排隊之後,總算恨恨不已地坐上了纜車。

天子山纜車裡觀景,別有一番風味。其它地方的索道只能看見山谷和樹木,而這裡,纜車近距離在峰側,峰頂上飄過,有的峰頂有半間屋子大,有的僅可容足,從纜車上面看去,峰岩崔嵬,峭壁嵯峨,險峻奇秀。

千山萬壑,秀木蔥蘢。你看遒勁奇松在幾乎沒有土的岩石上盤根錯節,在孤危的峰柱頂上巍然屹立,在峭立的筍峰上迎風挺立,在目眩的懸崖邊橫枝伸展,傲然淩空,它們的身影,多了不美,少了不妙,恰到好處,帶給人們的只是驚詫不已,美不勝收。

與松為伍的就是灼灼其華的杜鵑,蒼黃的岩峰,翠綠的勁松,點綴了杜鵑的紅、粉、白,那是多麼賞心悅目、層次豐富的色彩啊!

這一切都在我們腳下,身旁。

纜車很快到達山頂,從索道站到天子山還有一段路,山頂的旅遊大巴把我們送到天子山。

下車後有兩條路,一條是直接下山,看天子山、十裡畫廊,另一條路是去袁家寨。我們決定先去袁家寨,回程再看天子山、十裡畫廊,這樣安排比較順路,節省時間。

去袁家寨的車站離天子山兩裡多,要步行穿過一個小吃市場才能到達。

山頂旅遊公路兩邊沒有特別的景致,只是旅遊大巴司機的技術令人嘖嘖稱奇。旅遊公路坡陡彎多,路也不寬,僅夠兩輛大巴緊緊錯過。車開的飛快,左盤右旋,車上的旅客忽而全部被悠到車那邊,忽而又被甩到車這邊,忽而巨大的落坡讓心懸吊到嗓子眼,忽而猛烈的加速讓人緊貼座背。每當會車,兩車距離看上去只有一兩尺,而車的外輪已經壓到路沿邊緣,錯車之後,車上的旅客個個嚇的面色蠟黃。沒走多久,車上幾個人忍受不住嘔吐起來,連侄子小傑都幹嘔幾下,扒在車座背上不敢看外頭。

約莫四十分鐘,到達了袁家寨。剛下車,大雨傾盆,袁家寨能躲雨的地方都站滿了人,賣雨傘的穿梭其間,眉開眼笑。

看看時間已經十一點了,我們只好打著雨傘,冒雨前進。心裡不住的慶倖昨天是個大晴天。

走了十幾分鐘,大雨停了。

收起雨傘,放眼望去,腳下雲霧飄蕩,群峰時隱時現。

袁家界

袁家界最美得景點是兩座橋。袁家界西1.5公里有一天然石橋淩空飛駕於兩座巨大的峰柱之巔,厚約四米,寬兩米餘,跨度約五十米,橋面離穀底400多米。橋面兩端石峰上,綠樹叢簇,鬱鬱蔥蔥,峰壁則宛若刀削斧劈,危岩筆直。立橋邊俯視,透過稀疏樹葉,見橋下雲湧霧蒸,幽深莫測。自北端步行過橋,狹窄處僅數十釐米,心驚膽顫,卻步不前。繞過深谷,站在距橋四十多米處觀景臺上,橋的全貌映入眼簾,橋身雄奇偉岸,驚心動魄。這是大自然的一個奇跡,被稱為“天下第一橋”。

橋上掛滿了連心鎖,就是情侶把海枯石爛的誓言刻在銅鎖上,把鎖鎖到石橋的欄杆,然後把鑰匙扔下百丈懸崖,以示雙方永不分離的意思和決心。

袁家界南還有一座鐵橋橋長二十米,寬三米,可通行人。鐵橋上空蒼松挺拔,松濤呼嘯,橋下雲霧蕩漾,萬丈深淵,深不可測。四周懸崖絕壁,水滴飛濺。踏上橋面,使人有淩空禦風之感。手扶鐵欄杆,仰視,青峰飄渺於雲靄繚繞之中;俯瞰,奇峰如筍群,岩壑深谷中陣陣煙嵐泛起,散而複聚。遠觀此橋,雲霧繚繞,橋身若隱若現。這兩座橋是袁家界風景一絕。

兩座橋之間有個景點“迷魂台”,“迷魂台”是取這裡風光離奇幻化,令人意亂神迷,奪人魂魄之意。站在石臺上遠望,對面黃石寨和腰子寨連成了一幅半弧形的山水畫;雲開雲合間,金鞭溪和佘刀溝若隱若現。有時雲霧騰湧而起,波瀾壯闊,幾座岩峰浮現其中,如仙山蜃樓。這時,薄霧淡然如紗,山山水水縹緲變化,幻得幻失。站在迷魂臺上,景色迷亂,千變萬化,令人流連忘返,不知回歸。

離開“天下第一橋”乘環保車十分鐘,便又是一處極佳景點——天懸白練,下車後沿公路直下,走數百個臺階,便聽見聲如巨雷,尋聲望去:有一道急流從兩百多米高的絕壁上飛瀉直下,長流如練。正值初夏多雨,瀑布直沖壁下石坎,水珠飛濺穀底。細霧朦朦,常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出一道道的彩虹,站在瀑下,便見水珠紛落,霧氣騰越,日光照耀,金光萬點,飄飄灑灑,迎風飛舞,給人一種清爽灑脫,迴腸盪氣的意境啊。

下午三點,又乘車回到天子山。這裡還得提醒一下自助游得朋友,從袁家寨到天子山車站,中途有烏龍寨,點將台等景點,如果要去參觀要提前告訴旅遊大巴司機,他會到那裡停車讓你下車的。參觀完就在剛才下車的地方耐心等待,旅遊大巴看見你,會停車讓你上車的。

天子山,因歷史上曾有一土家族領袖占山為王自稱天子而得名。天子山方圓67平方公里,東西南三面諸峰林立,溝壑縱橫。雲海、峰林、冬雪、霞光被稱作天子山四絕。以御筆峰、仙女獻花、將軍石等景點為代表。

那天,正好時雨時霧,雲霧風雨中的天子山是另一番嫵媚。

一陣陣清風,一陣陣斜雨,在山間翩翩來去,走走停停,把莽莽山野薰染得媚態醉人。這張家界的雨,是飄灑的銀,斜飛的針,是童年閃閃發亮一眨一眨的眼睛,晶瑩、剔透、純潔、濕潤。

親切的風,總是雨牽腸掛肚的兄弟,與雨為伴,為雨送行。花香的味兒,泥土的味兒,還有森林的味兒,都順著風雨清爽的紋路,冒出來,一絲一絲地鑽進我們的肺腑,有點兒甜。陣雨落腳的地方,水煙和雨霧,趁勢升騰彌漫開來,讓千溝萬壑鋪滿了柔柔白色、聚聚散散,朦朦詩意,一派溫情。

天子山的雲海多姿多彩,時而風平浪靜,雲絮漫漫;時而虛無飄緲,輕紗薄絹;時而蒼蒼茫茫,一鋪萬頃;時而雲霧從山口湧出,爬過峰頂,然後以鋪天蓋地之勢,飛瀉而下,形成雲瀑,十分壯觀。……

近處群峰在詭雲譎霧裡飄渺,,遠方崇山峻嶺在無邊無際的雲海中浮現,此情此景,仿佛蓬萊仙境之中。有人說,正是有了活靈靈、飄渺渺的煙雲,張家界才更加迷人。

雲霧朦朧中,點將台下,雲旌招展,鐵甲閃閃,將士佇立,聽令赴戰。“靜極則生動”,你仿佛聽到一聲海潮般的呼號,在山谷幽壑,在崇山峻嶺,在煙雲霞彩中回蕩,然後傳的極遠,極久,以致弱的無聲而已。

御筆峰前一片片雲霧——一頁頁宣紙;一根根山峰——一支支畫筆。一切都飽蘸大地濕濕的水墨和胭脂,雲霧鋪白,峰樹皴黛,清風輕染,日月出章,若隱若現,淡入濃出,冉冉出畫,緩緩入情。這筆這紙,一年四季三百六十天,分分秒秒畫不盡天子山美景,詠不完張家界詞章!

天女散花峰,雲披霓裳,風舞翩然,霧動雲湧,百花紛紛。若是有情人,美景濕風花香裡,會嗅出極美的情致;若是無情人,五彩繽紛中,也會神情迷亂,接了天女的花,中了天女的招。結果滿山都是情癡意迷,可憐兮兮的人兒。

天子閣上,微雨鎖霧,煙雨又一次荒蕪了眼前的山峰嶺崖、亭榭樓閣,但聽得遠處霧山裡有細細的蟬聲彈雨,樓閣飛簷處有輕輕的燕兒掠雲。

我不知道,是煙霧繞我,還是我繞煙霧?索性攤放雙手,閉眼屏氣,靜心誠意,任憑這場煙雨飄落在臉頰、蒼發和衣襟上……

恍惚間,霧靄散去。幾朵閑雲塗抹著遠處的山色,遠山空朦,林濤浮沉,氣象萬千。

天子山還有一處紅色景點-----賀龍公園。賀龍轟轟烈烈,戎馬一生,最後葬於他兩把菜刀鬧革命的湘鄂邊界,葬在天子山。

那座銅像,目視遠方。他在看什麼?他的心裡仍然激蕩著戰火紛飛的豪情,還是永遠無法窺知的深思?

過了天子閣,就是下山的路。路曲折漫長,天色將晚,一路作伴的是幾個要回家的抬竹竿的哥,從天子閣到山腳,價格從四百一直降到二十,結果還是沒有說動我們。幾次我都被勸說的於心不忍,想讓妻子坐上去,可是妻子堅決不肯,她是平民百姓,不忍心這麼陡的路,讓別人抬著。她寧可白白給竹竿哥一些錢。

想起經常看到空手攀爬都累的筋疲力盡的陡坡石階上,一個個肥頭大耳的中年富人,心安理得地躺在竹竿上,竹竿被壓得吱吱叫,兩個竹竿哥,拼盡全力,大汗淋漓,青筋暴脹,他們腿上的筋肉擰結,一步一喘,竹竿在赤裸的肩上壓出一淩淩血印,這般勞苦讓人看了心痛不已。

誰不是娘生的?誰不是肉長的?憑什麼有人可以享超人之福,有人必須受過人之苦?我生性最恨世道不平,真希望那個竹竿哥一個趔趄,把竹竿上的那些肥豬扔下懸崖。

足足兩個小時山路,才到山腳十裡畫廊。

一條山谷,一泓甘泉在穀底靜靜的流淌。原始次森林簇擁在小溪旁連的山坡上,或,或層翠疊綠,而山巒就全是“世界自然遺產”——石英砂岩峰,經億萬年風雨滄桑,岩石也有了靈性

夕陽近山,晚霞平和,山的剪影格外清晰。

那座山是身背草簍的采藥老人,這座峰像手捧鮮花的妙齡少女。

“眾仙拜觀音”、 “三姐妹”、“夫妻攜子”、“奉星迎賓”、“金雞報曉”……真乃“人在畫中游,情在心裡生。”

那剪影,像國畫一樣寫意,像輕紗一樣飄逸,像暮靄一樣深沉,像夢幻一樣醇釅。這樣一處景太多,美太多,比想像更神奇的崖谷仙苑,找不到更好的詞彙,遊人們便稱之為“十裡畫廊”。據說這裡是我國水墨丹青的範本,是國畫的發源地。

十裡畫廊。可以乘電瓶小火車往返,我和妻子決定步行。這不到6公里的路,去是上坡,回是下坡,一色用木板沿著鐵路線修建,旁邊著以模仿松樹的護欄。

一路上奇山美景,如詩入畫,爽風習習,好不快意。

蜿蜒十裡,清溪流淌,山花爛漫,群山獻奇,不知不覺到了旅遊大巴乘車點。

在車上,心情為一天的美景陶醉,久久不能自拔。程思遠先生有“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之歎;周原先生《游張家界》發“三步稱奇,五步叫絕,十步開外目瞪口呆”之慨,我以為均不為過。張家界的確是一處“千峰競秀儀態萬千”的奇觀,是冠絕天下的中華靈秀。如同沈醉先生所譽:“何處有仙山,中國張家界。美景冠全球,毋怪人人贊。

第二天,意猶未盡,又到金鞭溪飲翠餐綠,饕餮清新。只是慢慢的品味,靜靜地享受,不為時間倉促,不受塵世煩心。

我不知道佛的境界,但我知道清靜到無覺便是最高享受。豈止是微風吹斷蛛絲,花瓣飄落地下的聲音,就連感覺到感覺的存在也是污染。

我就坐在群峰合抱,綠樹婆娑,清溪汩汩中,享用至高無上的無覺,直到黃昏。

離武陵源鎮不遠有一個黃龍洞,這也是一個極好的去處。

張家界神奇的黃龍洞被稱為亞洲第一溶洞,內有兩層主旱洞,兩層主水洞,兩條暗河。走過幸福、長壽的迎賓雙門,抬眼望去,在七彩燈光的照射下,奇百怪的鐘乳岩居然成就了如許詭譎的形像,若龍頭,若群猴,若祭祀香爐,若石獅滾繡球,若爺孫對坐;如柱、如筍、如雲,如海螺藏身,如老鷹覓食;有采藥仙姑飄逸于諸峰之巔,悠然自得。有仗劍巨人,桀桀獨立,矜持傲慢。岩側一包廂內一對石筍酷似小情人手牽手,含情脈脈,相互凝視。“陽朔灕江”風光也歷歷在目。

上面的鐘乳眼淚哭幹,下面的石筍望眼欲穿,距離尚遠稱之為“恨難逢”。上面的鐘乳一往情深,淚眼相盼,與下麵的石筍近在咫尺,有相會之日稱為“盼相逢”。而連為一體,長成石柱、稱之為“喜相逢”。

洞中石筍,最美的是“龍王寶座”、“千年雪松”和“定海神針”。“龍王寶座”是一個岩坡上的大石筍,狀如巨型椅子。“千年雪松”通體潔白,幹壯葉茂,松針雪花,惟妙惟肖。高19.2米的“定海神針”長在斜坡上,兩頭粗,中間細,上方還在繼續生長,讓人擔心會斷掉。因此,黃龍洞投資公司為它投入一個億人民幣的保險。

乘小舟,沿響水河逶迤蛇行,陰河潺潺,似奏琴瑟錚錚妙音;洞頂水滴間落,如聞鐘磬鏜嗒之聲,靜靜聽來,天籟仙樂,餘韻嫋嫋,不知不覺間小船漂過二十二米長的“天仙橋”、有1705根石筍的最大觀景台、龍王爺熱鬧的“集貿市場”。

轉過身來忽現洞內百尺瀑布,如天河豎立,神龍騰空,碎瓊亂玉,轟鳴如雷。由於水流急,落差大,來無根,去無影,被稱為“天仙水”。世上溶洞甚眾,但如黃龍洞博大精深者,實乃罕見。大洞、小洞、上洞、下洞、旱洞、水洞、洞中有洞,洞中套洞,水在洞中,洞在水中,表裡陰陽,互為春秋。 洞內可見洞外之大千世界,洞外得觀洞內這無限風光。

鐘乳石凝蝕精怪,儀態萬方,敬之則神,褻之則鬼,以假作真,以真作假,浮想聯翩,情趣盎然。

一種壯觀,一種絕美,一種奔放,一種深刻。

抬眼遠眺,在夕陽的餘輝裡,一行南飛的大雁錚然入目,那蒼勁的翅膀努力激蕩著這秋日的餘韻,嘎然於空,嘹亮悠遠。不禁要問,你這遷徙的侯鳥也是在驚歎和留戀著張家界的秋麼!

寒冬,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冰清玉潔, 此時的山水,冷峻中透著俊美,蒼茫裡飽含魅力。

“一夜寒風起,萬樹銀花開”。下雪天黃石寨,一夜之間裝扮成一片銀白,棵棵武陵松宛若玉枝垂掛,簇簇松針恰似銀菊怒放,晶瑩多姿。每一座石峰都冰清玉潔,每一棵樹都玉樹臨風,黃石寨變成了一個美妙的雪世界!

霧凇、雨凇、冰掛是冬季張家界的特色景觀之一。所謂“凇”是雲霧滴、雨滴在地面物體上的凍結物,由雲霧凝結而成的稱為霧凇,由雨滴凝結而成的稱為雨凇,霧凇、雨凇有時凝結成鐘乳石、水晶般的冰掛,那滿樹滿枝的冰掛、霧凇、雨凇,猶如晶簾長垂,風吹樹動,冰掛撞擊,叮噹有聲,宛如一曲曲動聽的音樂,和諧有節,清脆悅耳。

有時絨絨地結在松針,樹枝上,煙雲蔥蘢,美麗皎潔,晶瑩閃爍,,在藍天的映襯下,彰顯著如夢如幻的童話美麗,令人流連忘返,如癡如醉。

霧凇、雨凇中的黃石寨,“峰岩雪松,玉樹瓊花”猶如天上的廣寒宮,海中的珊瑚島。

張家界的冬天是寧靜的,雪片靜靜的飄,盈盈舒展如蝴蝶飛舞,兀自旋出世上最聖潔的舞姿。

山峰勁松也靜靜地承受擁抱飛雪,以堅實裸露的胸膛容留冬雪的柔順。

山谷山林杳無人跡,溪水悄無聲息地在冰下湧動。

山徑野路,靜的出奇,可以清晰地聽到自己踩雪的腳印,聽到山間冰掛斷裂的清脆,甚至雪花落地的細微。

你在凜冽的寒風中清醒,陶醉,靜靜地享受“無我”的境界。沒有心,自然不會再為塵世所累。

你也可以清晨登頂,接受另一番壯美的衝擊。

茫茫白雪,籠罩黃石寨,冰天寒地中,紅日冉冉升起,破雲穿霞,噴薄而出,于萬丈霞光中,給張家界灑下一片金黃的溫暖。一輪旭日和冬雪構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光影浮動間原馳蠟象的群峰更顯挺拔秀麗,銀裝素裹下黃石寨更加婀娜多姿。此時此刻歲月仿佛停止了流轉,大自然的創造力總是超乎人的想像,它漫不經心繪製出的霽雪初晴圖,流光溢彩、華美絢爛,靜靜的傳遞著一切與美有關的意向。

從黃石寨下山已經是下午四點,時間和體力都不適於再去爬山,一路平坦,妙趣橫生的金鞭溪就是最佳選擇。

金鞭溪

金鞭溪全長7.5公里,因溪邊挺立金鞭岩而得名。金鞭岩從山形到頂巔,猶如一支天神手中的巨型金鞭,直刺雲霄。

山為水之魂,水為山之靈,人們說張家界的山美,水也美。它沒有大海的遼闊,沒有西湖的嫵媚,沒有洞庭的浩淼,也沒有納木錯的爽心,但它有飄紅流綠的溫婉,小家碧玉的嫋娜。

峰三千水八百的張家界,到處是流泉飛瀑,金水銀浪。在山與山的夾縫裡,在筆立千仞的絕壁上,一絲絲水線,一掛掛水瀑,或羞羞澀澀地滴下來,或瀟瀟灑灑地跳下來,若大自然一筆悠遠的寫意,舒緩而又激越。那水經過山、石、泥和樹的層層過濾,一律清粼粼的,纖塵不染,柔弱無骨,捧起來,聽得到一絲一息的疼痛呻吟。如果每一根山峰,都是一把二胡、一面古箏,那麼溪水與河流就是一根根遊走律動的絲弦,流到哪兒,都會碰響一路民謠、一路歌聲,一路音樂,頂著卵石、水草、魚蝦、蝴蝶,在深山峽谷中漫步,身前身後,閃動著樹叢和花朵的親切面容,閃動著每一根山峰挺拔而柔美的身影。潺潺流過之後,浩浩奔騰之後,打馬過莊的水,就會以潭的形象停下小憩,以湖的形象安營紮寨。這潭,這湖,像山嘴嘴裡銜著的一粒粒綠寶石,綠得蔥嫩,綠得透明,綠得純淨,綠得使人只想掬一捧水來貼近臉頰和胸口。山山水水一顰一笑,如落英繽紛的唐詩宋詞,淅淅瀝瀝,勾人心魄。真是個湖光山色,水天一脈,山在水裡,人在畫中,畫在人中。

這就是金鞭溪的真實寫照。

除了賞心悅目的小溪、岩石、樹林,還有兩個景點十分有趣,一個是“不老泉”,一路走來正口乾舌燥之際,路邊一汪清泉汩汩從雕塑龍口裡流淌出來,聚成一潭,清澈見底,上書“不老泉”。許多人都來這裡取水,掬起一捧,甘甜清洌,涼到心隔,一路累意頓時消失的乾乾淨淨。

另一個景點“千里相會”千里相會有一些商店,穿過商店,後面臨溪有一個休息平臺,平臺下面一潭碧水,但見潭水清澈見底,纖塵不染,魚兒梭游,彩石閃亮,光影迷亂。潭邊綠樹蔽日,枝葉婆娑,蟬鳴鳥啼,習習涼風,沁人心脾。可謂綠水、綠樹,流碧搖翠,坐在其中心也皴染成綠。抬頭峰岩高聳,落日余暉,塗紅燃金,寧靜溫馨。

千里相會有座小橋,幾個身著豔麗民族服飾的土家族和苗族的小姑娘落落大方,從這裡經過的帥小夥冷不防被姑娘們架著胳膊,扯去合影照相,小夥子的尷尬窘態與姑娘們的“武力綁架”,讓路過的遊客開懷一笑。合影一次大約三十塊錢,小夥子得此殊榮,只好乖乖掏錢了。

金鞭溪的盡頭是水繞四門,一個小溪彙聚的地方。

我們的車在森林公園門口停放,所以必須回到那裡去,向公園服務人員諮詢,他們有的說水繞四門有到森林公園門口得車,有的說沒有,我們只好上了公園的旅遊大巴。等車停下,才發現到了武陵源大門口,一打聽才知道從武陵源到森林公園門口沒有旅遊大巴。我們只好花六十元租車去了,這樣的安排,對自駕游旅客實在不大方便。

第二天決定從武陵源上山去天子山、袁家界,當晚只得到武陵源就宿,好在公路很平整,只用了四十分鐘就從森林公園門口到達武陵源。武陵源索溪河大橋邊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大大小小的車都停在裡面,我們也停了進去,一打聽是馬路對面“魅力湘西”表演中心的停車場,而且是免費的。“魅力湘西”之類的歌舞表演幾乎每個旅遊地都有,絕大部分是圈錢的自費專案,對這種缺乏原汁原味,經過現代加工的所謂文化,我們不感興趣。倒是武陵源的夜市、小吃街對我們很有吸引力。

烤魚,烤茄子,烤豆腐,烤韭菜,烤蘑菇,炒飯。累了一天的我們大快朵頤。這裡的炒飯不同北方,北方一般就是雞蛋炒飯,而這裡的炒飯加了火腿腸,精肉,胡蘿蔔丁,紅辣椒,滋味和色彩都勝過一籌。

吃飽了,就在小街上溜達,車行李架的鎖壞了,怎麼也打不開,只好新買一把。

兩三個商店都有適合的鎖,只是老闆一口價,沒有商量的餘地。侄子小傑善於搞價錢,對老闆經商的匪氣頗為不滿,他說我們看好一個東西,表現出真心想要,老闆不讓價,我們就轉身離去,老闆一定會叫我們回來。他說這是搞價的秘訣。我們又到一家,拿著鎖看了又看,老闆說什麼都不肯讓一分錢,我們頓覺自尊受挫,假意要離去。誰知任我們走多遠,老闆依然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根本不搭理那個茬。

最後我們只得屈服,返回去按照老闆的價買了鎖。

山西人做生意沒有這種矜持,遠遠看見你瞄商品的眼神,老闆便眯著笑臉迎上來,在你未買之前,一定會與你來一場心理較量,千方百計留住每一個旅客。他會把值十元的東西說的天花亂墜,一百元都不止,然後裝作可憐兮兮地,價格讓了又讓。只到你認為大掏便宜,心滿意足,三十塊錢拿了東西。而他偷樂得心花怒放。

人世就這樣,哄死人不償命。

話又說回來,做生意一是一,二是二,十分的直白坦誠,也是一種境界,只是被哄慣的我們不習慣而已。

天子山索道

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去登天子山。

早上細雨濛濛,果然如天氣預報,老天爺只給了一個晴天,不知雨中的天子山怎麼樣?

我們七點到達武陵源門口,原本以為八點才會開門,誰知道,門口已經是人山人海,景區早就開門了。

昨天爬了一天山,今天決定坐索道上山。

旅遊大巴開了半個小時,我們就到了天子山索道站。我坐過很多索道,很快就升到山頂,非常輕鬆。可是天子山索道大費周折。

買票排隊,原以為眼睛看到的地方便是索道乘坐纜車的地方,離排隊的地方也就兩百米左右。一進排隊長廊,才發現長廊裡用欄杆分成四五欄,曲曲折折,隊伍是長廊的四五倍。

足足一個小時才排到長廊盡頭,長廊盡頭一個鐵門,每十五分鐘開放一次,輪到我們,鐵門又關了,不過心裡還是希望滿滿,不就十五分鐘嗎。一開門就快點進去,一定要搶到第一輛。

門又開了,我們激動萬分跑了上去,誰知上面還是排隊,只是平地長廊變成了曲折上升的長廊,站在裡面只能看見兩三個曲折。

轉過一個曲折發現上面還是曲折,望上去,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排隊的人頭。漸漸的麻木,煩躁,後悔的情緒在長廊裡泛起,插隊的,撤退的,急著撒尿的引起一陣陣騷動。

六七個曲折後依然看不到盡頭。突然半山上傳來歌聲,喝彩聲。原來管理部門也知道排隊太長,怕人們騷亂起來,專門雇幾個歌手給排隊的人們解悶,說實在,有的歌手唱的很有水準,遊客如果有膽量可以放歌一曲,唱罷可以從工作人員通道直接上去。可惜絕大部分人寧可排隊也不好意思“獻醜”,

我實在想獻醜,可沒有一首歌我能從頭到尾唱得全。

隊伍裡有個女孩從欄杆翻出去,與男歌手一起合唱了首鳳凰傳奇的歌,唱的韻味十足,半個山長廊裡的人轟動,聲嘶力竭地喝彩,把滿腹的委屈吼出去。

那女孩又唱了兩首,昂首挺胸,不用排隊上去了,大家滿眼羡慕。

兩個半小時的燥熱煩悶的排隊之後,總算恨恨不已地坐上了纜車。

天子山纜車裡觀景,別有一番風味。其它地方的索道只能看見山谷和樹木,而這裡,纜車近距離在峰側,峰頂上飄過,有的峰頂有半間屋子大,有的僅可容足,從纜車上面看去,峰岩崔嵬,峭壁嵯峨,險峻奇秀。

千山萬壑,秀木蔥蘢。你看遒勁奇松在幾乎沒有土的岩石上盤根錯節,在孤危的峰柱頂上巍然屹立,在峭立的筍峰上迎風挺立,在目眩的懸崖邊橫枝伸展,傲然淩空,它們的身影,多了不美,少了不妙,恰到好處,帶給人們的只是驚詫不已,美不勝收。

與松為伍的就是灼灼其華的杜鵑,蒼黃的岩峰,翠綠的勁松,點綴了杜鵑的紅、粉、白,那是多麼賞心悅目、層次豐富的色彩啊!

這一切都在我們腳下,身旁。

纜車很快到達山頂,從索道站到天子山還有一段路,山頂的旅遊大巴把我們送到天子山。

下車後有兩條路,一條是直接下山,看天子山、十裡畫廊,另一條路是去袁家寨。我們決定先去袁家寨,回程再看天子山、十裡畫廊,這樣安排比較順路,節省時間。

去袁家寨的車站離天子山兩裡多,要步行穿過一個小吃市場才能到達。

山頂旅遊公路兩邊沒有特別的景致,只是旅遊大巴司機的技術令人嘖嘖稱奇。旅遊公路坡陡彎多,路也不寬,僅夠兩輛大巴緊緊錯過。車開的飛快,左盤右旋,車上的旅客忽而全部被悠到車那邊,忽而又被甩到車這邊,忽而巨大的落坡讓心懸吊到嗓子眼,忽而猛烈的加速讓人緊貼座背。每當會車,兩車距離看上去只有一兩尺,而車的外輪已經壓到路沿邊緣,錯車之後,車上的旅客個個嚇的面色蠟黃。沒走多久,車上幾個人忍受不住嘔吐起來,連侄子小傑都幹嘔幾下,扒在車座背上不敢看外頭。

約莫四十分鐘,到達了袁家寨。剛下車,大雨傾盆,袁家寨能躲雨的地方都站滿了人,賣雨傘的穿梭其間,眉開眼笑。

看看時間已經十一點了,我們只好打著雨傘,冒雨前進。心裡不住的慶倖昨天是個大晴天。

走了十幾分鐘,大雨停了。

收起雨傘,放眼望去,腳下雲霧飄蕩,群峰時隱時現。

袁家界

袁家界最美得景點是兩座橋。袁家界西1.5公里有一天然石橋淩空飛駕於兩座巨大的峰柱之巔,厚約四米,寬兩米餘,跨度約五十米,橋面離穀底400多米。橋面兩端石峰上,綠樹叢簇,鬱鬱蔥蔥,峰壁則宛若刀削斧劈,危岩筆直。立橋邊俯視,透過稀疏樹葉,見橋下雲湧霧蒸,幽深莫測。自北端步行過橋,狹窄處僅數十釐米,心驚膽顫,卻步不前。繞過深谷,站在距橋四十多米處觀景臺上,橋的全貌映入眼簾,橋身雄奇偉岸,驚心動魄。這是大自然的一個奇跡,被稱為“天下第一橋”。

橋上掛滿了連心鎖,就是情侶把海枯石爛的誓言刻在銅鎖上,把鎖鎖到石橋的欄杆,然後把鑰匙扔下百丈懸崖,以示雙方永不分離的意思和決心。

袁家界南還有一座鐵橋橋長二十米,寬三米,可通行人。鐵橋上空蒼松挺拔,松濤呼嘯,橋下雲霧蕩漾,萬丈深淵,深不可測。四周懸崖絕壁,水滴飛濺。踏上橋面,使人有淩空禦風之感。手扶鐵欄杆,仰視,青峰飄渺於雲靄繚繞之中;俯瞰,奇峰如筍群,岩壑深谷中陣陣煙嵐泛起,散而複聚。遠觀此橋,雲霧繚繞,橋身若隱若現。這兩座橋是袁家界風景一絕。

兩座橋之間有個景點“迷魂台”,“迷魂台”是取這裡風光離奇幻化,令人意亂神迷,奪人魂魄之意。站在石臺上遠望,對面黃石寨和腰子寨連成了一幅半弧形的山水畫;雲開雲合間,金鞭溪和佘刀溝若隱若現。有時雲霧騰湧而起,波瀾壯闊,幾座岩峰浮現其中,如仙山蜃樓。這時,薄霧淡然如紗,山山水水縹緲變化,幻得幻失。站在迷魂臺上,景色迷亂,千變萬化,令人流連忘返,不知回歸。

離開“天下第一橋”乘環保車十分鐘,便又是一處極佳景點——天懸白練,下車後沿公路直下,走數百個臺階,便聽見聲如巨雷,尋聲望去:有一道急流從兩百多米高的絕壁上飛瀉直下,長流如練。正值初夏多雨,瀑布直沖壁下石坎,水珠飛濺穀底。細霧朦朦,常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出一道道的彩虹,站在瀑下,便見水珠紛落,霧氣騰越,日光照耀,金光萬點,飄飄灑灑,迎風飛舞,給人一種清爽灑脫,迴腸盪氣的意境啊。

下午三點,又乘車回到天子山。這裡還得提醒一下自助游得朋友,從袁家寨到天子山車站,中途有烏龍寨,點將台等景點,如果要去參觀要提前告訴旅遊大巴司機,他會到那裡停車讓你下車的。參觀完就在剛才下車的地方耐心等待,旅遊大巴看見你,會停車讓你上車的。

天子山,因歷史上曾有一土家族領袖占山為王自稱天子而得名。天子山方圓67平方公里,東西南三面諸峰林立,溝壑縱橫。雲海、峰林、冬雪、霞光被稱作天子山四絕。以御筆峰、仙女獻花、將軍石等景點為代表。

那天,正好時雨時霧,雲霧風雨中的天子山是另一番嫵媚。

一陣陣清風,一陣陣斜雨,在山間翩翩來去,走走停停,把莽莽山野薰染得媚態醉人。這張家界的雨,是飄灑的銀,斜飛的針,是童年閃閃發亮一眨一眨的眼睛,晶瑩、剔透、純潔、濕潤。

親切的風,總是雨牽腸掛肚的兄弟,與雨為伴,為雨送行。花香的味兒,泥土的味兒,還有森林的味兒,都順著風雨清爽的紋路,冒出來,一絲一絲地鑽進我們的肺腑,有點兒甜。陣雨落腳的地方,水煙和雨霧,趁勢升騰彌漫開來,讓千溝萬壑鋪滿了柔柔白色、聚聚散散,朦朦詩意,一派溫情。

天子山的雲海多姿多彩,時而風平浪靜,雲絮漫漫;時而虛無飄緲,輕紗薄絹;時而蒼蒼茫茫,一鋪萬頃;時而雲霧從山口湧出,爬過峰頂,然後以鋪天蓋地之勢,飛瀉而下,形成雲瀑,十分壯觀。……

近處群峰在詭雲譎霧裡飄渺,,遠方崇山峻嶺在無邊無際的雲海中浮現,此情此景,仿佛蓬萊仙境之中。有人說,正是有了活靈靈、飄渺渺的煙雲,張家界才更加迷人。

雲霧朦朧中,點將台下,雲旌招展,鐵甲閃閃,將士佇立,聽令赴戰。“靜極則生動”,你仿佛聽到一聲海潮般的呼號,在山谷幽壑,在崇山峻嶺,在煙雲霞彩中回蕩,然後傳的極遠,極久,以致弱的無聲而已。

御筆峰前一片片雲霧——一頁頁宣紙;一根根山峰——一支支畫筆。一切都飽蘸大地濕濕的水墨和胭脂,雲霧鋪白,峰樹皴黛,清風輕染,日月出章,若隱若現,淡入濃出,冉冉出畫,緩緩入情。這筆這紙,一年四季三百六十天,分分秒秒畫不盡天子山美景,詠不完張家界詞章!

天女散花峰,雲披霓裳,風舞翩然,霧動雲湧,百花紛紛。若是有情人,美景濕風花香裡,會嗅出極美的情致;若是無情人,五彩繽紛中,也會神情迷亂,接了天女的花,中了天女的招。結果滿山都是情癡意迷,可憐兮兮的人兒。

天子閣上,微雨鎖霧,煙雨又一次荒蕪了眼前的山峰嶺崖、亭榭樓閣,但聽得遠處霧山裡有細細的蟬聲彈雨,樓閣飛簷處有輕輕的燕兒掠雲。

我不知道,是煙霧繞我,還是我繞煙霧?索性攤放雙手,閉眼屏氣,靜心誠意,任憑這場煙雨飄落在臉頰、蒼發和衣襟上……

恍惚間,霧靄散去。幾朵閑雲塗抹著遠處的山色,遠山空朦,林濤浮沉,氣象萬千。

天子山還有一處紅色景點-----賀龍公園。賀龍轟轟烈烈,戎馬一生,最後葬於他兩把菜刀鬧革命的湘鄂邊界,葬在天子山。

那座銅像,目視遠方。他在看什麼?他的心裡仍然激蕩著戰火紛飛的豪情,還是永遠無法窺知的深思?

過了天子閣,就是下山的路。路曲折漫長,天色將晚,一路作伴的是幾個要回家的抬竹竿的哥,從天子閣到山腳,價格從四百一直降到二十,結果還是沒有說動我們。幾次我都被勸說的於心不忍,想讓妻子坐上去,可是妻子堅決不肯,她是平民百姓,不忍心這麼陡的路,讓別人抬著。她寧可白白給竹竿哥一些錢。

想起經常看到空手攀爬都累的筋疲力盡的陡坡石階上,一個個肥頭大耳的中年富人,心安理得地躺在竹竿上,竹竿被壓得吱吱叫,兩個竹竿哥,拼盡全力,大汗淋漓,青筋暴脹,他們腿上的筋肉擰結,一步一喘,竹竿在赤裸的肩上壓出一淩淩血印,這般勞苦讓人看了心痛不已。

誰不是娘生的?誰不是肉長的?憑什麼有人可以享超人之福,有人必須受過人之苦?我生性最恨世道不平,真希望那個竹竿哥一個趔趄,把竹竿上的那些肥豬扔下懸崖。

足足兩個小時山路,才到山腳十裡畫廊。

一條山谷,一泓甘泉在穀底靜靜的流淌。原始次森林簇擁在小溪旁連的山坡上,或,或層翠疊綠,而山巒就全是“世界自然遺產”——石英砂岩峰,經億萬年風雨滄桑,岩石也有了靈性

夕陽近山,晚霞平和,山的剪影格外清晰。

那座山是身背草簍的采藥老人,這座峰像手捧鮮花的妙齡少女。

“眾仙拜觀音”、 “三姐妹”、“夫妻攜子”、“奉星迎賓”、“金雞報曉”……真乃“人在畫中游,情在心裡生。”

那剪影,像國畫一樣寫意,像輕紗一樣飄逸,像暮靄一樣深沉,像夢幻一樣醇釅。這樣一處景太多,美太多,比想像更神奇的崖谷仙苑,找不到更好的詞彙,遊人們便稱之為“十裡畫廊”。據說這裡是我國水墨丹青的範本,是國畫的發源地。

十裡畫廊。可以乘電瓶小火車往返,我和妻子決定步行。這不到6公里的路,去是上坡,回是下坡,一色用木板沿著鐵路線修建,旁邊著以模仿松樹的護欄。

一路上奇山美景,如詩入畫,爽風習習,好不快意。

蜿蜒十裡,清溪流淌,山花爛漫,群山獻奇,不知不覺到了旅遊大巴乘車點。

在車上,心情為一天的美景陶醉,久久不能自拔。程思遠先生有“人生不到張家界,百歲豈能稱老翁”之歎;周原先生《游張家界》發“三步稱奇,五步叫絕,十步開外目瞪口呆”之慨,我以為均不為過。張家界的確是一處“千峰競秀儀態萬千”的奇觀,是冠絕天下的中華靈秀。如同沈醉先生所譽:“何處有仙山,中國張家界。美景冠全球,毋怪人人贊。

第二天,意猶未盡,又到金鞭溪飲翠餐綠,饕餮清新。只是慢慢的品味,靜靜地享受,不為時間倉促,不受塵世煩心。

我不知道佛的境界,但我知道清靜到無覺便是最高享受。豈止是微風吹斷蛛絲,花瓣飄落地下的聲音,就連感覺到感覺的存在也是污染。

我就坐在群峰合抱,綠樹婆娑,清溪汩汩中,享用至高無上的無覺,直到黃昏。

離武陵源鎮不遠有一個黃龍洞,這也是一個極好的去處。

張家界神奇的黃龍洞被稱為亞洲第一溶洞,內有兩層主旱洞,兩層主水洞,兩條暗河。走過幸福、長壽的迎賓雙門,抬眼望去,在七彩燈光的照射下,奇百怪的鐘乳岩居然成就了如許詭譎的形像,若龍頭,若群猴,若祭祀香爐,若石獅滾繡球,若爺孫對坐;如柱、如筍、如雲,如海螺藏身,如老鷹覓食;有采藥仙姑飄逸于諸峰之巔,悠然自得。有仗劍巨人,桀桀獨立,矜持傲慢。岩側一包廂內一對石筍酷似小情人手牽手,含情脈脈,相互凝視。“陽朔灕江”風光也歷歷在目。

上面的鐘乳眼淚哭幹,下面的石筍望眼欲穿,距離尚遠稱之為“恨難逢”。上面的鐘乳一往情深,淚眼相盼,與下麵的石筍近在咫尺,有相會之日稱為“盼相逢”。而連為一體,長成石柱、稱之為“喜相逢”。

洞中石筍,最美的是“龍王寶座”、“千年雪松”和“定海神針”。“龍王寶座”是一個岩坡上的大石筍,狀如巨型椅子。“千年雪松”通體潔白,幹壯葉茂,松針雪花,惟妙惟肖。高19.2米的“定海神針”長在斜坡上,兩頭粗,中間細,上方還在繼續生長,讓人擔心會斷掉。因此,黃龍洞投資公司為它投入一個億人民幣的保險。

乘小舟,沿響水河逶迤蛇行,陰河潺潺,似奏琴瑟錚錚妙音;洞頂水滴間落,如聞鐘磬鏜嗒之聲,靜靜聽來,天籟仙樂,餘韻嫋嫋,不知不覺間小船漂過二十二米長的“天仙橋”、有1705根石筍的最大觀景台、龍王爺熱鬧的“集貿市場”。

轉過身來忽現洞內百尺瀑布,如天河豎立,神龍騰空,碎瓊亂玉,轟鳴如雷。由於水流急,落差大,來無根,去無影,被稱為“天仙水”。世上溶洞甚眾,但如黃龍洞博大精深者,實乃罕見。大洞、小洞、上洞、下洞、旱洞、水洞、洞中有洞,洞中套洞,水在洞中,洞在水中,表裡陰陽,互為春秋。 洞內可見洞外之大千世界,洞外得觀洞內這無限風光。

鐘乳石凝蝕精怪,儀態萬方,敬之則神,褻之則鬼,以假作真,以真作假,浮想聯翩,情趣盎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