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創]古燈塔舊址和新建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埃及21.

作者:118****306

出了景區乘車, 穿行在“地中海新娘”:亞歷山大市的街道上。 亞歷山大城得名於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是世界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 20歲即位馬其頓國王, 33歲建立了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 在東征之旅中, 他從波斯人的手中, 奪取了埃及, 看中了尼羅河口岸的小漁村, 命名為“亞歷山大”, 由此小漁村開始發跡。 然而, 亞歷山大大帝並沒有在這裡停住腳步, 率軍繼續遠征。

亞歷山大街巷狹窄, 人車混行, 我們的旅遊車慢慢的行進, 塞車很厲害啊。

行車途中見到埃及的一個“無名烈士墓”,
緊接著就看到了地中海。

沿著海岸的公路前行, 水中有不少的遊艇。 岸邊的椰樹搖曳, 海風很大啊。 岸邊是市民和遊客不少, 車子也很多。 濱海大道一邊是地中海, 一邊是多少年阿拉伯, 土耳其, 歐洲的建築的沉積。

亞歷山大城在歷史上也曾像亞歷山大帝一樣輝煌過。 亞歷山大去世後, 他龐大的帝國分裂了。 其部下托勒密一世(Ptolemy I Store I)稱王, 統治埃及, 建都亞歷山大, 開創了托勒密王朝, 亞歷山大城很快發展成為地中海和東方各國貿易中心。 在托勒密王朝期間, 建造了世界古代七大奇觀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Pharos Lighthouse), 後因地震而倒塌。

這座著名古城僅有很少古代的輝煌保存了下來。 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後, 亞歷山大城衰落了。
19世紀早期穆罕默德·阿裡著手重建亞歷山大城, 優惠的貿易政策, 特別是棉花, 吸引了大批外國人。

亞歷山大城在20世紀50年代發展到黃金時代, 朝氣蓬勃, 與世界各地頻繁接觸, 在勞倫斯·達雷爾的《亞歷山大四部曲》中對亞歷山大城溫室一樣的氣氛有生動的描述。

對古代水手來說, 埃及海岸簡直是一個噩夢:平坦的海岸線令海員們常被暗礁和淺灘所蒙蔽。 西元前280年秋天的一個夜晚, 月黑風高, 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 在駛入亞歷山大港時, 觸礁沉沒了, 船上的皇親國戚及從歐洲娶來的新娘, 全部葬身魚腹。 這一悲劇, 震驚了埃及朝野上下。 這之後托勒密一世下令建造一座高塔, 這樣水手在靠岸之前很遠就能看到。

經過12年的修建,

法羅斯燈塔終於於283年落成, 因其規模宏大、形狀獨特, 古代人將它評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燈塔經歷了17個世紀的風暴、洪水以及無數次潮汐, 最終於1303年的一次強烈地震中倒塌, 100多年之後, 蘇丹奎貝下令用燈塔碎石在燈塔原址上建成了這樣一座碉堡, 以防範土耳其人的入侵。

碉堡厚實的外牆搭配著數座半圓形的塔樓, 如今是人們賞景和拍照的最佳瞭望台。 1882年英軍炮火曾重創奎貝堡, 經過兩度重修才使得碉堡重現昔日風采。

現在的亞歷山大古羅馬的遺跡極少了, 希臘和羅馬都已成為過去, 但仍有值得一遊的價值。 往昔照亮港口的燈塔, 曾遭回教軍破壞, 又加上11世紀的地震造成崩落, 現在已經全無蹤影了。
燈塔所在的小島叫法羅斯島(Pharos), 此後歐洲用Pharos一詞來表示燈塔和航標, 可見這座燈塔是多麼有名。

車子送我們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燈塔舊址”參觀。 燈塔早已不見了蹤影。 我們能看見的, 是用倒塌的燈塔石材建造的“奎貝城堡”。

被人工加固過的長海堤盡頭, 就是那座土黃色巨石壘砌的, 號稱為中世紀的城堡, 上頭飄揚著埃及的國旗。 看著這座城堡讓我想起兒時玩的積木, 沒有感到震驚, 設計很一般。 這座城堡出名在於它所佔據的位置。

如前所述, 它取代了沉在海底亞歷山大燈塔(Pharos Lighthouse)。 1477年, 卡特貝蘇丹(Sultan Qaitbey)利用燈塔的舊石料, 在原址上建立起這座三層城堡, 用來抵禦土耳其人的進攻。 這城堡毀壞過幾次, 我們看到的像是最近重修的。

在這一帶散步令人心曠神怡, 穿過海港, 後面的景色更是賞心悅目:近處是上下波動的多彩漁船, 遠處是新圖書館明亮的圓形建築。 城堡邊上有許多售賣貝殼飾品的小攤, 有的團友挑選一兩樣, 作為亞歷山大之行的小見證吧。

我倆沒有跟著導遊去海邊, 一個勁往前走, 想進城堡看看。 到了城堡大門, 門票是30埃鎊。 老婆說時間太緊了, 看這就看不了外觀了。 好吧, 就在這裡拍拍吧。

再往前走, 是個兵營, 守門的軍人緊盯著我倆。 算了, 回去追隊伍吧。

城堡裡面看不成了, 走回到海堤上。 奎貝堡的旁邊有個“海洋館”, 票價10埃鎊, 裡面有魚類標本和大鯊魚的骨架。

在拍照奎貝堡的海邊, 找到了大家。 其實我們今天的時間富裕, 可以讓大家自費進城堡看看。 導遊是趕時間啊,她有別的安排。

看著波濤翻卷的地中海水,比紅海可兇猛多了。深藍色的海水不時濺起高高的白色浪花。往右望是那古老的城堡,守護著海岸已經千百年了。大家輪流拍照著,欣賞著海景。拍的差不多了就往回走。

(街上招攬遊客乘坐的馬車)

在堤岸的下面,我看到了導遊“大海”,哈哈,雖然不是一個團隊的,我倆還是很親熱。他和“小紅帽”這兩個埃及導遊和我的脾氣差不多,都是很外向、很熱心的。又一次和“大海”合影,又一次開著玩笑。

坐上汽車,我們去海邊的餐廳去吃午餐:“埃及烤魚餐”。路上又遇到了小塞車。餐廳的建築很舊,應該是英國殖民時期的,裡面裝修的不錯。大家坐下等著烤魚上桌。

我溜出餐廳,去看那個紀念碑。

走了5分多鐘,在街口有一排人物的紀念胸像,是他們的民族英雄吧。像邊都有文字。

過了街口,一尊納賽爾的站像,立在紀念碑上。就是此人先發動政變推翻傀儡國王,又帶領埃及人和英國殖民者打了一場“中東戰爭”,把英國人趕出了埃及。戰後埃及奠定它在中東的領導地位中心。英國上下也認清了現實國力,宣佈“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撤退”,放棄對新加坡、馬來亞、科威特、巴林、肯亞、坦尚尼亞等地的殖民統治。

回到飯館,正好烤魚熟了。一條細窄的“埃及刀魚”被烤成外焦裡嫩的,味道還可以。午飯完畢,我們到不遠處的“亞歷山大圖使館”參觀。

古羅馬時期,這裡就是地中海和東方各國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著各地的商人、學者和詩人。當時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如阿基米德、歐幾裡得等曾雲集這裡,著書立說。

當時城中有壯麗的公共廟壇和王宮,宮殿占全城面積四分之一以上,其中一部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亞歷山大博學園,它由藏書70萬卷的圖書館、動植物園、研究院幾部分組成。西元前48年,羅馬統帥凱撒率兵佔領亞歷山大,燒毀了圖書館,珍藏的典籍付之一炬,造成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場浩劫。亞曆山的一切隨之煙飛灰滅。在拿破崙登陸亞歷山大時,這裡早已衰落,還原成了過去小漁村,難怪亞歷山大被可憐地成為“徒有虛名的最偉大歷史名城”。

我們的車停在臨海的這邊。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下,1995年新建的巨大亞歷山大圖書館,造型現代。埃及人像是要恢復亞歷山大作為文化中心的輝煌。

這座圖書館既氣勢宏偉又簡約樸素。該設計的精髓體現在一個對角剖開的直立圓柱體,其清晰的幾何形狀與古埃及的偉大建築極為相似。

圖書館廣場中間是個黑色的圓球,其裡面是天文館,面向大海處有幾尊雕塑。

我們走進去,圖書館有兩個主體建築,分列兩邊。圖書館南面的廣場上,矗立著亞歷山大的頭像。進入圖書館不要錢,可是我們沒有時間進去看。就在外面拍拍照。穿過中間廣場,對面的出口有持槍士兵把守。

我倆和士兵打過招呼,出了圖書館。這一側應該是圖書館正門吧。

兩個白色的主體建築造型優美。牆體覆蓋著花崗岩板。岩板是從岩塊上剝離出來的,而並非是切割而成的。因此岩板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呈現出柔和的線條。

花崗岩板上銘刻著世界各地的文字符號。太陽在空中的移動和附近水池反射出的燈光,使篆刻符號產生出動態的陰影效果。圓弧的牆壁上雕刻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令人想起古埃及神廟的牆壁,很有歷史底蘊!

建築下方有古埃及雕塑。我倆留過影然後原路返回。走到旅遊車邊,看到遠處的海岸有三根高高的星形的造型雕塑。

網摘:1、亞歷山大圖書館(Bibliotheca Alexandrina):1995年動工,耗資2.3億美元,占地4萬平方米。博物館、天象館、展廳混為一體,還有舉辦大型國際會議的設施。圖書館和亞歷山大大學連接。這座嶄新的玻璃鋼架結構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在2002年建成開放。“600根柱子支撐著圖書館圓形牆體和鋼架玻璃的屋頂,面向地中海傾斜;陽光從屋頂大面積的玻璃窗灑入,彌散在整個內部空間,不等邊的金字塔結構隨著日光的移動而不斷變化層次,賞心悅目”。 2、關於燈塔最權威的記載應數西元前2世紀羅馬哲學家安蒂培特的著作。他親睹過燈塔的盛況,將當時埃及、希臘、巴比倫和七個建築並稱為“世界七大奇跡”。後人對亞歷山大燈塔又有進一步的描述,並畫出精細的圖樣。 燈塔總高134米,比現代最高的日本橫濱燈塔還高28米。塔分四層,全部以純白色大理石砌成,縫隙用熔化了的鉛液澆鑄,堅如磐石。 底層是四方形的基座,高約69米;第二層是八角形塔身,高38米,每面有精美的雕刻;第三層是圓形環廊,中間置一大銅盤,燃燒柴火,靠大陸一側廊邊架設一面大銅鏡,將火光反射到海洋上;第四層是雕像,用圓柱在環廊上托著塔蓋,頂端屹立海神波謝伊頓的全身像。 塔身週邊築環形馳道盤旋到爐室,供馬車拉運燃料。這燈塔實際上也是一座摩天大樓,內設300間廳室,供管理人員和衛兵居住。 燈塔建造年代是西元前285年到西元前247年,監督者是托勒密國王普圖萊梅。菲萊代夫,設計師是希臘人。建造空前絕後的燈塔,一是航海的需要,一是顯耀亞歷山大王的赫赫戰功。自從亞歷山大海角尖端的法羅島有了它以後,塔頂的薪柴燃燒不息,地中海航船有了導航方向,夜航海難事件大大減少。它一直工作了15個世紀,即使亞歷山大城多次地震,大片房舍被毀,燈塔仍巋然屹立。 西元1302年的大地震,亞歷山大毀滅,燈塔也不能倖免,頂截坍落。1375年又一次猛烈地震,全塔毀壞。隨著地層沉陷,法羅島連同附近海岸地區慢慢沉入海底,千古奇觀從此煙消雲散。 導遊是趕時間啊,她有別的安排。

看著波濤翻卷的地中海水,比紅海可兇猛多了。深藍色的海水不時濺起高高的白色浪花。往右望是那古老的城堡,守護著海岸已經千百年了。大家輪流拍照著,欣賞著海景。拍的差不多了就往回走。

(街上招攬遊客乘坐的馬車)

在堤岸的下面,我看到了導遊“大海”,哈哈,雖然不是一個團隊的,我倆還是很親熱。他和“小紅帽”這兩個埃及導遊和我的脾氣差不多,都是很外向、很熱心的。又一次和“大海”合影,又一次開著玩笑。

坐上汽車,我們去海邊的餐廳去吃午餐:“埃及烤魚餐”。路上又遇到了小塞車。餐廳的建築很舊,應該是英國殖民時期的,裡面裝修的不錯。大家坐下等著烤魚上桌。

我溜出餐廳,去看那個紀念碑。

走了5分多鐘,在街口有一排人物的紀念胸像,是他們的民族英雄吧。像邊都有文字。

過了街口,一尊納賽爾的站像,立在紀念碑上。就是此人先發動政變推翻傀儡國王,又帶領埃及人和英國殖民者打了一場“中東戰爭”,把英國人趕出了埃及。戰後埃及奠定它在中東的領導地位中心。英國上下也認清了現實國力,宣佈“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撤退”,放棄對新加坡、馬來亞、科威特、巴林、肯亞、坦尚尼亞等地的殖民統治。

回到飯館,正好烤魚熟了。一條細窄的“埃及刀魚”被烤成外焦裡嫩的,味道還可以。午飯完畢,我們到不遠處的“亞歷山大圖使館”參觀。

古羅馬時期,這裡就是地中海和東方各國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著各地的商人、學者和詩人。當時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和藝術家如阿基米德、歐幾裡得等曾雲集這裡,著書立說。

當時城中有壯麗的公共廟壇和王宮,宮殿占全城面積四分之一以上,其中一部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亞歷山大博學園,它由藏書70萬卷的圖書館、動植物園、研究院幾部分組成。西元前48年,羅馬統帥凱撒率兵佔領亞歷山大,燒毀了圖書館,珍藏的典籍付之一炬,造成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場浩劫。亞曆山的一切隨之煙飛灰滅。在拿破崙登陸亞歷山大時,這裡早已衰落,還原成了過去小漁村,難怪亞歷山大被可憐地成為“徒有虛名的最偉大歷史名城”。

我們的車停在臨海的這邊。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下,1995年新建的巨大亞歷山大圖書館,造型現代。埃及人像是要恢復亞歷山大作為文化中心的輝煌。

這座圖書館既氣勢宏偉又簡約樸素。該設計的精髓體現在一個對角剖開的直立圓柱體,其清晰的幾何形狀與古埃及的偉大建築極為相似。

圖書館廣場中間是個黑色的圓球,其裡面是天文館,面向大海處有幾尊雕塑。

我們走進去,圖書館有兩個主體建築,分列兩邊。圖書館南面的廣場上,矗立著亞歷山大的頭像。進入圖書館不要錢,可是我們沒有時間進去看。就在外面拍拍照。穿過中間廣場,對面的出口有持槍士兵把守。

我倆和士兵打過招呼,出了圖書館。這一側應該是圖書館正門吧。

兩個白色的主體建築造型優美。牆體覆蓋著花崗岩板。岩板是從岩塊上剝離出來的,而並非是切割而成的。因此岩板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呈現出柔和的線條。

花崗岩板上銘刻著世界各地的文字符號。太陽在空中的移動和附近水池反射出的燈光,使篆刻符號產生出動態的陰影效果。圓弧的牆壁上雕刻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令人想起古埃及神廟的牆壁,很有歷史底蘊!

建築下方有古埃及雕塑。我倆留過影然後原路返回。走到旅遊車邊,看到遠處的海岸有三根高高的星形的造型雕塑。

網摘:1、亞歷山大圖書館(Bibliotheca Alexandrina):1995年動工,耗資2.3億美元,占地4萬平方米。博物館、天象館、展廳混為一體,還有舉辦大型國際會議的設施。圖書館和亞歷山大大學連接。這座嶄新的玻璃鋼架結構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在2002年建成開放。“600根柱子支撐著圖書館圓形牆體和鋼架玻璃的屋頂,面向地中海傾斜;陽光從屋頂大面積的玻璃窗灑入,彌散在整個內部空間,不等邊的金字塔結構隨著日光的移動而不斷變化層次,賞心悅目”。 2、關於燈塔最權威的記載應數西元前2世紀羅馬哲學家安蒂培特的著作。他親睹過燈塔的盛況,將當時埃及、希臘、巴比倫和七個建築並稱為“世界七大奇跡”。後人對亞歷山大燈塔又有進一步的描述,並畫出精細的圖樣。 燈塔總高134米,比現代最高的日本橫濱燈塔還高28米。塔分四層,全部以純白色大理石砌成,縫隙用熔化了的鉛液澆鑄,堅如磐石。 底層是四方形的基座,高約69米;第二層是八角形塔身,高38米,每面有精美的雕刻;第三層是圓形環廊,中間置一大銅盤,燃燒柴火,靠大陸一側廊邊架設一面大銅鏡,將火光反射到海洋上;第四層是雕像,用圓柱在環廊上托著塔蓋,頂端屹立海神波謝伊頓的全身像。 塔身週邊築環形馳道盤旋到爐室,供馬車拉運燃料。這燈塔實際上也是一座摩天大樓,內設300間廳室,供管理人員和衛兵居住。 燈塔建造年代是西元前285年到西元前247年,監督者是托勒密國王普圖萊梅。菲萊代夫,設計師是希臘人。建造空前絕後的燈塔,一是航海的需要,一是顯耀亞歷山大王的赫赫戰功。自從亞歷山大海角尖端的法羅島有了它以後,塔頂的薪柴燃燒不息,地中海航船有了導航方向,夜航海難事件大大減少。它一直工作了15個世紀,即使亞歷山大城多次地震,大片房舍被毀,燈塔仍巋然屹立。 西元1302年的大地震,亞歷山大毀滅,燈塔也不能倖免,頂截坍落。1375年又一次猛烈地震,全塔毀壞。隨著地層沉陷,法羅島連同附近海岸地區慢慢沉入海底,千古奇觀從此煙消雲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