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蘑菇街:不想做直播的電商不是好網紅經紀公司

如今不做點內容, 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電商的。

去年下半年開始, 淘寶開始發力內容, 巨頭的入場被看成是新時代的正式開始。 但電商+內容的模式並不是淘寶的獨創, 事實上, 蘑菇街最初正式以提供導購內容而起家, 逐步成長為一個垂直電商。 2016 年 3 月, 直播已經成為新的風口, 蘑菇街也在那時上線了自己的直播業務。

現在, 蘑菇街每天的直播場次已經有六百多場, 註冊主播兩萬多人, 其中有幾千人是活躍主播。 與花椒、映客等直播平臺相比, 這一資料並不起眼, 但蘑菇街直播業務負責人金婷婷說,

蘑菇街並不只是在做直播而已。

“蘑菇街的直播, 最終目的還是做電商, 也就是賣東西, 這與秀場直播等形態是不一樣的。 ”

就賣東西這一點來看, 蘑菇街的直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金婷婷提到了蘑菇街的一個店主程軒, 在去年, 她做了七場直播, 店鋪的 GMV 超過了 100 萬, 超越了做直播之前九個月的總成交額。

蘑菇街總體也因為直播保持著不錯的增長勢頭。 去年 11 月, 蘑菇街直播成交比 10 月增長 30%, 12 月 比 11 月增長 60%。 而今年三月上半月, 蘑菇街直播成交已經達到了 12 月全月的直播成交量。

金婷婷說, 直播的功勞具體多大, 比較難有一個量化評價, 但肯定功不可沒。 如今直播的轉化率, 已經和搜索框接近。

看起來, 直播和圖文一樣, 成了蘑菇街上最重要的內容來源之一,

刺激消費者買更多的東西。

蘑菇街最初是一個導購網站, 其盈利模式和淘寶客並沒太大區別, 都是用文字或者圖片來吸引使用者, 發佈淘寶商品連結, 之後按照點擊或者成交量來從商家那裡獲得提成, 在鼎盛時候, 蘑菇街和美麗說兩家,

便給淘寶帶去了 10%的流量。

這讓淘寶不高興了。

“阿裡巴巴的入口應該是草原, 而不是森林。 ”這是馬雲 2012 年在內部會議上的一句話, 言下之意是說一些導購網站體量太大, 已經足以威脅到淘寶了。 2013 年, 淘寶關閉了包括蘑菇街和美麗說在內的幾十家導流網站的傭金介面, 於是它們不得不尋找獨立生存的道路。

2013 年 10 月, 蘑菇街正式推出針對入駐商家的優店平臺, 成為垂直電商, 而蘑菇街給自己電商的定位是“買手街”。

在中國, “買手”是個新職業。 與一般的採購不同, 買手會更多地牽涉進消費者的角色過程中, 因此買手專業素養更高, 對時尚判斷也更加敏銳。 蘑菇街先前的一大特色便是為消費者選擇商品, 借助“買手街”的定位,

蘑菇街希望能夠鞏固這一定位, 同時提高自己的品牌附加值, 以吸引更多 25 歲以上的白領女性——蘑菇街上的主要用戶, 還是 18 到 25 歲的在校生。

招商時候, 蘑菇街也有意向這一方向傾斜。 蘑菇街市場部品牌總監范懿銘當時曾介紹說, “我們對商家的定位很清晰:一是店主要有眼光, 有自己風格的;另外希望店主有一定的粉絲, 或者具有培養粉絲的潛質。 ”

現在看來, 當時的這些準備為蘑菇街做直播打下了基礎。

在蘑菇街看來, 做直播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先前的圖文, 如今的直播, 都是內容生產的方式, 而蘑菇街已經在嘗試短視頻等新的內容生產方式。

內容生產能力成了現在電商平臺的基本功。

貝塔斯曼資本汪天凡給出過一個他看電商項目的公式:大流量×高轉化×高客單(毛利)×強複購×低履約成本 = 一個電商的性感程度。 但現在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正在消失, 獲客成本越來越高, 而使用者決策流程沒有縮短, 但在電商 APP 上的停留時長越來越短, 影響了電商的轉化率。 線上購物很難有線下逛街一樣的衝動消費,消費者往往要看上百個網頁才會完成一次購物。

電商平臺上差異化的內容,能夠提高轉化率,降低獲客成本。而且,直播能夠幫忙構建更多的導購型消費場景,讓用戶體驗接近線下購物。在蘑菇街上,直播主要是穿衣搭配、美妝護膚和購物現場等,這些讓用戶有了更多的參與感,改變了電商購物體驗,打破了空間壁壘。

而在產品上,蘑菇街也儘量縮短從衝動到完成購物的流程。倘若在直播時候,看中了一件衣服,幾乎不用跳出直播,便能夠完成購買流程,而且,在產品上還有“某某已經下單”的提示。

蘑菇街上的直播不僅有店主,還有專職做直播的網紅,他們和店鋪或者品牌簽約,幫忙做直播推廣,賺取傭金酬勞——在蘑菇街的直播上,傭金或者賣貨收入之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蘑菇街沒有開放打賞模式,以保證對內容的控制能力。

事實上,從最初的篩選主播開始,蘑菇街已經開始了嚴格的把關。要在蘑菇街上開直播,要經過兩道門檻來篩選,首先應徵者要提交三段短視頻,蘑菇街工作人員會評估其氣質和形象,通過初篩的人進入試播環節,試播通過之後,才能正式在蘑菇街上直播。

“因為我們最初把關比較嚴,所以後面的內容審核成本比較低,也沒有太多不好的內容。”金婷婷說。

蘑菇街自己並不簽約主播,主播都是為自己或者為合作商家直播。不過,早在 2015 年,蘑菇街已經開始了 uni 計畫,目的是把網紅、時尚博主、模特等角色跟品牌方、商家對接起來,由這些時尚界網紅幫商家完成線上行銷。如今,直播大火,這些已經有了一定品牌和技能的網紅,有了新的變現管道。

uni 負責人鄭慈航表示:“uni 會服務于全網和整個網紅產業鏈,為紅人、經紀公司、電商、品牌方提供相應的資源。而直播的興起,對於網紅供應鏈上游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無論商家,還是蘑菇街,甚至淘寶等人需要有人來做直播,都可以在 uni 上發佈通告,尋找合適的人選。某種程度上來說,uni 成了一個仲介平臺,在 uni 上,現在有 12 萬的紅人資源。

然而,直播並不是萬能藥,它無法解決蘑菇街遇到的所有問題。

如前所說,蘑菇街的“買手”概念,最初是為了擴大受眾群體。但直到如今,蘑菇街的核心用戶還是與淘寶接近:18—25 歲的年輕女性,她們大多數是大學生,消費能力一般,但有比較高的消費欲望。

而直播吸引的人群甚至要更窄一些。在蘑菇街觀看直播的用戶,大多是 18 到 23 歲的女性,而通過直播帶進來的新用戶,蘑菇街方面表示沒有具體統計。

曾經蘑菇街的用戶,如今年齡增長,收入增多,已經不再滿足於尋找好看又不太貴的淘寶貨。她們的目光也隨之放眼世界。而在這兩年,跨境電商崛起,傳統電商也開始拓展自己的品類,淘寶也開始了自己的“內容開放計畫”,這些都成了蘑菇街的競爭對手。而且比起蘑菇街,它們更加財大氣粗。

做內容的電商,本質上依然是電商。目前來看,直播和其他內容生產方式,或許能夠增加銷量,但並不足以成為電商的戰略武器。蘑菇街要面臨的,依然是一場場白刃戰。

但倘若跳出電商的框架,這一模式或許還有其他的想像力。在上游聚攏網紅,在下游對接品牌和商家,這一 MCN 模式的網紅經濟,在國內剛剛起步,而蘑菇街等電商平臺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更何況,電商平臺本身就是一個變現平臺。

蘑菇街的直播,以網紅作為核心,或許在不久之後,蘑菇街能夠培養出一個新的業務體系,而不再僅僅是一個電商平臺。

線上購物很難有線下逛街一樣的衝動消費,消費者往往要看上百個網頁才會完成一次購物。

電商平臺上差異化的內容,能夠提高轉化率,降低獲客成本。而且,直播能夠幫忙構建更多的導購型消費場景,讓用戶體驗接近線下購物。在蘑菇街上,直播主要是穿衣搭配、美妝護膚和購物現場等,這些讓用戶有了更多的參與感,改變了電商購物體驗,打破了空間壁壘。

而在產品上,蘑菇街也儘量縮短從衝動到完成購物的流程。倘若在直播時候,看中了一件衣服,幾乎不用跳出直播,便能夠完成購買流程,而且,在產品上還有“某某已經下單”的提示。

蘑菇街上的直播不僅有店主,還有專職做直播的網紅,他們和店鋪或者品牌簽約,幫忙做直播推廣,賺取傭金酬勞——在蘑菇街的直播上,傭金或者賣貨收入之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蘑菇街沒有開放打賞模式,以保證對內容的控制能力。

事實上,從最初的篩選主播開始,蘑菇街已經開始了嚴格的把關。要在蘑菇街上開直播,要經過兩道門檻來篩選,首先應徵者要提交三段短視頻,蘑菇街工作人員會評估其氣質和形象,通過初篩的人進入試播環節,試播通過之後,才能正式在蘑菇街上直播。

“因為我們最初把關比較嚴,所以後面的內容審核成本比較低,也沒有太多不好的內容。”金婷婷說。

蘑菇街自己並不簽約主播,主播都是為自己或者為合作商家直播。不過,早在 2015 年,蘑菇街已經開始了 uni 計畫,目的是把網紅、時尚博主、模特等角色跟品牌方、商家對接起來,由這些時尚界網紅幫商家完成線上行銷。如今,直播大火,這些已經有了一定品牌和技能的網紅,有了新的變現管道。

uni 負責人鄭慈航表示:“uni 會服務于全網和整個網紅產業鏈,為紅人、經紀公司、電商、品牌方提供相應的資源。而直播的興起,對於網紅供應鏈上游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無論商家,還是蘑菇街,甚至淘寶等人需要有人來做直播,都可以在 uni 上發佈通告,尋找合適的人選。某種程度上來說,uni 成了一個仲介平臺,在 uni 上,現在有 12 萬的紅人資源。

然而,直播並不是萬能藥,它無法解決蘑菇街遇到的所有問題。

如前所說,蘑菇街的“買手”概念,最初是為了擴大受眾群體。但直到如今,蘑菇街的核心用戶還是與淘寶接近:18—25 歲的年輕女性,她們大多數是大學生,消費能力一般,但有比較高的消費欲望。

而直播吸引的人群甚至要更窄一些。在蘑菇街觀看直播的用戶,大多是 18 到 23 歲的女性,而通過直播帶進來的新用戶,蘑菇街方面表示沒有具體統計。

曾經蘑菇街的用戶,如今年齡增長,收入增多,已經不再滿足於尋找好看又不太貴的淘寶貨。她們的目光也隨之放眼世界。而在這兩年,跨境電商崛起,傳統電商也開始拓展自己的品類,淘寶也開始了自己的“內容開放計畫”,這些都成了蘑菇街的競爭對手。而且比起蘑菇街,它們更加財大氣粗。

做內容的電商,本質上依然是電商。目前來看,直播和其他內容生產方式,或許能夠增加銷量,但並不足以成為電商的戰略武器。蘑菇街要面臨的,依然是一場場白刃戰。

但倘若跳出電商的框架,這一模式或許還有其他的想像力。在上游聚攏網紅,在下游對接品牌和商家,這一 MCN 模式的網紅經濟,在國內剛剛起步,而蘑菇街等電商平臺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更何況,電商平臺本身就是一個變現平臺。

蘑菇街的直播,以網紅作為核心,或許在不久之後,蘑菇街能夠培養出一個新的業務體系,而不再僅僅是一個電商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