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溫故知新:足陽明胃經腧穴各論(六)

經絡腧穴基礎理論是針灸推拿的基礎,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 何其快哉!歡迎閱讀, 收藏並轉發, 文末有福利, 不要錯過!

經絡循行每日必讀:

《靈樞·經脈》:“胃足陽明之脈。 起於鼻之交頞中, 旁納(一本作約字)太陽之脈, 下循鼻外, 入上齒中, 還出挾口, 環唇, 下交承漿, 卻循頤後下廉, 出大迎, 循頰車, 上耳前, 過客主人, 循髮際, 至額顱;其支者, 從大迎前下人迎, 循喉嚨, 入缺盆, 下膈, 屬胃, 絡脾;其直者, 從缺盆下乳內廉, 下挾臍, 入氣街中;其支者, 起於胃口, 下循腹裡, 下至氣街中而合, 以下髀關, 抵伏兔, 下膝臏中, 下循脛外廉, 下足跗, 入中指內間;其支者, 下廉三寸而別, 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 別跗上, 入大趾間, 出其端。 ”

外陵穴

外陵穴

[定位] 在下腹部, 當臍中下1寸, 距前正中線2寸。

[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布有第十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分支(內部為小腸)。

[主治] 腹痛, 疝氣, 痛經。

[配伍] 配子宮、三陰交治痛經。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大巨穴

大巨穴

[定位] 在下腹部, 當臍中下2寸, 距前正中線2寸。

[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分支, 外側為腹壁下動、靜脈;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內部為小腸)。

[主治] 小腹脹滿, 小便不利, 疝氣, 遺精, 早洩。

[配伍] 配中極、次髎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水道穴

水道穴

[定位] 在下腹部, 當臍中下3寸, 距前正中線2寸。

[解剖] 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十二肋間動、靜脈分支, 外側為腹壁下動、靜脈;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內部為小腸)。

[主治] 小腹脹滿, 小便不利, 痛經, 不孕, 疝氣。

[配伍] 配三陰交、中極治痛經、不孕。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歸來穴

歸來穴

[定位] 在下腹部, 當臍中下4寸, 距前正中線2寸。

[解剖] 在腹直肌外緣, 有腹內斜肌, 腹橫肌腱膜;外側有腹壁下動、靜脈;布有髂腹下神經。

[主治] 腹痛, 疝氣, 月經不調, 白帶, 陰挺。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氣;配三陰交、中極治月經不調。

[刺灸法] 直刺 l~l.5寸。

氣沖穴

氣沖穴

[定位] 在腹股溝稍上方,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

[解剖] 在恥骨結節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內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外壁為腹壁下動、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

[主治] 腸鳴腹痛,疝氣,月經不調,不孕,陽痿,陰腫。

[配伍] 配氣海治腸鳴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沖脈所起。

腧穴美圖來自于“神黃中醫百科”歡迎查找使用!做中醫人好用的百科!

氣沖穴

[定位] 在腹股溝稍上方,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

[解剖] 在恥骨結節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內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外壁為腹壁下動、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

[主治] 腸鳴腹痛,疝氣,月經不調,不孕,陽痿,陰腫。

[配伍] 配氣海治腸鳴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沖脈所起。

腧穴美圖來自于“神黃中醫百科”歡迎查找使用!做中醫人好用的百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