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便血就是因為痔瘡?如何通過血便性狀區分不同疾病?

大便出血幾乎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情況, 有時呈鮮紅色, 有時是暗紅色, 有時是柏油色(俗稱黑便), 有時會有撕心裂肺的疼, 有時毫無痛感。 便血雖不是一種疾病, 但也不是我們平常所想的那麼簡單。 引起血便的病症可能是痔瘡, 也有可能是直腸癌或者是別的一些疾病, 那麼到底該怎麼區分呢?

什麼是便血?

血液從肛門排出, 糞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 均稱為便血。 便血只是一個症狀, 不是一種疾病, 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出血, 都可引起便血。 如口腔、膽道、胃腸道及肛門。 便血多見於下消化道出血, 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病變的出血, 也可見於上消化道出血。

當大便呈黑色或鮮紅色時, 認為是屬於便血的情況, 應排除以下幾種原因:

1.口服某些中草藥及炭劑、鐵劑、鈕劑時, 大便呈黑色。

2.進食過多的肉類、豬肝、動物血或菠菜時, 大便呈黑色。

3.口服酚酞製劑後,

大便呈鮮紅色。

便血有哪些病因?

俗話說:“十男九痔”, 說明痔瘡已經是普遍、常見的疾病。 但是這種慣性思維卻使很多人在遇到便血的情況就誤以為只是痔瘡, 自行買藥膏治療, 從而忽視了其他疾病的可能, 耽誤了病情。

1、肛裂

突然便血有可能是肛裂引起的,

肛裂的發病率約占肛腸病的20%, 多以年輕人為主, 主要是因為大便過幹過粗過硬引起的。 當出現了肛裂這種疾病的時候一般出血量是比較少的, 而且血一般都是粘附在糞便的表面上, 有時候用手紙擦拭時血跡也會出現在手紙上, 比較常見的可能是大便會呈現黑色或者是褐色, 偶爾的時候也會出現血塊,不會像痔瘡一樣出現噴血, 排便時或排便後肛門疼痛。 肛裂便血有週期性反復發作的特點。

2、內痔

痔瘡也是便血最常見的病因之一, 由於長期的坐或者站導致痔靜脈回流不暢, 局部形成血管團, 即痔核。 在排便時, 大便通過痔核的時候會使得痔核破裂, 因而造成出血。 此時的便血因痔瘡嚴重程度不同, 血量也不相同, 或滴血或噴射狀流出, 顏色鮮紅, 血液與糞便不相混合, 有時無痛感, 有時伴有肛門異物感或疼痛感。

3、直腸息肉或者是結腸息肉

當患有直腸息肉或者是結腸息肉的時候也是會出現突然便血的情況的, 這種便血容易和痔瘡混淆。 直腸或者是結腸息肉的出血一般是不和大便混和在一起的, 血液附著於糞便表面, 呈鮮紅色。 慢性者可混有黏液或膿液, 有時糞便變細呈細條狀。 而且大便的時候沒有疼痛的感覺, 糞質也比較正常。

4、直腸癌、結腸癌

因毒素刺激結腸,結腸癌患者會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比如排便次數增加或減少,有時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患者糞便常不成形,混有黏液、膿血。出現便血時,血色呈鮮紅或暗紅,以滴狀附於大便表面,而且血與大便相混淆,血中有便、便中有血,同時患者會感覺大便次數變多,大便變細,有腹脹感或持續性隱痛等症狀。患者晚期有體重減輕、貧血等表現。

5、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疾病引起出血後,均可有便血,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肝硬變、食管癌及胃癌等都會有便血現象,此類便血多呈黑色或柏油色。如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下者,可只表現為便血,在幽門以上者常兼有嘔血。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最常見的是消化性潰瘍出血。下消化道疾病也會有便血。比如小腸疾病、結腸疾病、直腸疾病、肛門疾病等。

6、細菌性痢疾便血

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腸道傳染病,此種便血出血量較少,常與糞便混合,呈膿血樣或膿血黏液樣,顏色鮮紅,大便頻繁,並伴有腹痛、噁心及嘔吐。

7、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便血

此病病程漫長,常反復發作,多發於20~40歲的女性。此類便血常為間歇性,出血量可大可小,且糞便中含有膿血或黏液,多伴有腹瀉、腹痛及裡急後重等症狀。

此外,還有其他病症,如各種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熱、傷寒與副傷寒、鉤蟲病、維生素缺乏症等都可以導致便血。

便血顏色區別的分析

1、鮮血便

多為即時出血,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常見於痔瘡、腸息肉、直腸脫垂、肛裂等疾病

2、膿血便

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觀較稀薄,有時含有大量黏液。膿血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常見於直腸癌、 結腸癌 、潰瘍性結腸炎 、腸道感染性等疾病

3、黑便(柏油樣便)

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又稱為柏油便,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若出血量較少,而且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排出的大便即為黑色;若出血量較多,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則排出的血液呈暗紅色;出血量特別大,而且很快排出時也可呈鮮紅色。

4、隱血便

小量消化道出血不會引起糞便顏色改變,僅在糞便隱血試驗時呈陽性,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潰瘍、炎症及腫瘤。腸息肉(癌)的早期糞便隱血可呈現陽性,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是結直腸腫瘤篩查(初篩)的重要途徑。

便血了要怎麼辦?

一旦首次出現便血,都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要隨便給自己診斷為“痔瘡”。在發生便血的時候,注意留心下面的情況,這也是就診時需要告訴醫生的。

1. 注意便血的特點,瞭解便血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每次觀察一下自己的大便時非常有必要的。

2. 分清便血性狀、出血方式、顏色和出血量。這個有助於醫生判斷診斷方向,有目的的進行輔助檢查。

3.注意便血的伴發症狀,如疼痛、腹痛、肛門疼痛等等。

4、告知醫生有無其他基礎疾病,如胃潰瘍等。

出現便血不要過度緊張,要及早到醫院肛腸科就診,一般由專科醫生通過詢問病史、直腸指診、電子直乙鏡、電子結腸鏡和病理檢查等均能找出出血的原因,作出正確的診斷,並提供專業的建議,給你選擇恰當的防治措施。

便血要如何護理?

1、飲食合理

食物不要吃得太過精細,多吃粗糧等含有纖維量多的食物,切勿暴飲暴食、大葷大肉,防止便秘的產生。長期飲酒對體內的肝臟是有害的,戒酒、戒煙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還有就是要戒辣椒、油炸、生冷等刺激食物。

多吃些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蘋果、黃瓜、香蕉、青菜、黑木耳等。補充體內所需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維生素等。

2、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蹲廁不宜過長,一般10分鐘左右,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讓腸胃蠕動正常,防止靜脈血液受阻,流通不暢。

本文編自網路,不代表三甲醫院網觀點,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

4、直腸癌、結腸癌

因毒素刺激結腸,結腸癌患者會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比如排便次數增加或減少,有時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患者糞便常不成形,混有黏液、膿血。出現便血時,血色呈鮮紅或暗紅,以滴狀附於大便表面,而且血與大便相混淆,血中有便、便中有血,同時患者會感覺大便次數變多,大便變細,有腹脹感或持續性隱痛等症狀。患者晚期有體重減輕、貧血等表現。

5、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疾病引起出血後,均可有便血,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肝硬變、食管癌及胃癌等都會有便血現象,此類便血多呈黑色或柏油色。如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下者,可只表現為便血,在幽門以上者常兼有嘔血。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最常見的是消化性潰瘍出血。下消化道疾病也會有便血。比如小腸疾病、結腸疾病、直腸疾病、肛門疾病等。

6、細菌性痢疾便血

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腸道傳染病,此種便血出血量較少,常與糞便混合,呈膿血樣或膿血黏液樣,顏色鮮紅,大便頻繁,並伴有腹痛、噁心及嘔吐。

7、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便血

此病病程漫長,常反復發作,多發於20~40歲的女性。此類便血常為間歇性,出血量可大可小,且糞便中含有膿血或黏液,多伴有腹瀉、腹痛及裡急後重等症狀。

此外,還有其他病症,如各種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熱、傷寒與副傷寒、鉤蟲病、維生素缺乏症等都可以導致便血。

便血顏色區別的分析

1、鮮血便

多為即時出血,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常見於痔瘡、腸息肉、直腸脫垂、肛裂等疾病

2、膿血便

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觀較稀薄,有時含有大量黏液。膿血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常見於直腸癌、 結腸癌 、潰瘍性結腸炎 、腸道感染性等疾病

3、黑便(柏油樣便)

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又稱為柏油便,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若出血量較少,而且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排出的大便即為黑色;若出血量較多,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則排出的血液呈暗紅色;出血量特別大,而且很快排出時也可呈鮮紅色。

4、隱血便

小量消化道出血不會引起糞便顏色改變,僅在糞便隱血試驗時呈陽性,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潰瘍、炎症及腫瘤。腸息肉(癌)的早期糞便隱血可呈現陽性,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是結直腸腫瘤篩查(初篩)的重要途徑。

便血了要怎麼辦?

一旦首次出現便血,都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不要隨便給自己診斷為“痔瘡”。在發生便血的時候,注意留心下面的情況,這也是就診時需要告訴醫生的。

1. 注意便血的特點,瞭解便血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每次觀察一下自己的大便時非常有必要的。

2. 分清便血性狀、出血方式、顏色和出血量。這個有助於醫生判斷診斷方向,有目的的進行輔助檢查。

3.注意便血的伴發症狀,如疼痛、腹痛、肛門疼痛等等。

4、告知醫生有無其他基礎疾病,如胃潰瘍等。

出現便血不要過度緊張,要及早到醫院肛腸科就診,一般由專科醫生通過詢問病史、直腸指診、電子直乙鏡、電子結腸鏡和病理檢查等均能找出出血的原因,作出正確的診斷,並提供專業的建議,給你選擇恰當的防治措施。

便血要如何護理?

1、飲食合理

食物不要吃得太過精細,多吃粗糧等含有纖維量多的食物,切勿暴飲暴食、大葷大肉,防止便秘的產生。長期飲酒對體內的肝臟是有害的,戒酒、戒煙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還有就是要戒辣椒、油炸、生冷等刺激食物。

多吃些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蘋果、黃瓜、香蕉、青菜、黑木耳等。補充體內所需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維生素等。

2、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蹲廁不宜過長,一般10分鐘左右,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讓腸胃蠕動正常,防止靜脈血液受阻,流通不暢。

本文編自網路,不代表三甲醫院網觀點,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