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球創新指數發佈:中國排名提升至第22位 單項指標搶眼

央廣網北京6月1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 最新發佈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 中國繼去年首次躋身前25強之後, 今年名次穩步提升3名來到第22位, 並且在單項創新指標上也表現搶眼。

中國在創新品質上再進一步

全球創新指數由康奈爾大學、英士國際商學院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共同發佈。 從2007年至今, 每年都會採集專利申請量、教育支出等數十種指標, 對大約130個經濟體進行調查。 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 中國在創新品質上再進一步, 位列第16, 這也是中國連續第5年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創新排行的領頭羊。

其中, 主要加分項來自國內市場體量、知識型員工、原創專利、高技術出口, 以及原創工業設計等指標, 這些子專案上中國都排名第一。

我國創新正從量變走向質變

長期從事科技創新研究的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武文生說, 其實不止全球創新指數, 中國在其他創新評價指標中的排名也在上升。 比如:2016年, 中國技術創新方面的積累存量實現“質的飛躍”, 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百萬, 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後, 世界上第三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

之所以如此, 武文生認為主要包括幾方面因素:“第一, 中國現在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人力資源隊伍, 這些年隨著國家創新環境的改善,

大量留學海外的科學家回國參與創業創新活動。 第二, 每年新創辦的企業數也在全球遙遙領先, 其中大量的科技企業是創業創新的重要力量;第三, 科技資金的投入, 現在在全球的增長也比較快。 從效果來看, 我國每年申請的發明專利數量都是全球第一, 同時我們申請國際專利的數量增加也比較快。 我國創新正從量變走向質變。 ”

國際社會關注中國創新

中國科技創新實力的提升, 也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德國廣播電臺網站發表題為《中國早已不再是模仿者》的報導稱, 中國正在進步。 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在題為《中國技術創新飛躍令美國“山寨”中國》的報導中指出, 中國不僅在電子產品製造方面奮起直追, 並且已經在移動支付、物聯網等許多方面領先。

再比如“人臉識別”技術,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 就人臉識別技術背後的人工智慧基礎性研究來說, 中國的水準與歐美相當, 但在商業應用方面, 中國絕對走在了前頭。 人臉識別技術企業——曠視科技市場總監張鑫說, 在國內, 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移動支付、網約車、安防等眾多領域。

張鑫表示, 國內的人臉識別技術, 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準。 這得益於在國內有一個比較好的創新和創業的環境。 人臉識別服務在互聯網上已經幫助2.1億人以上完成了實名制的認證, 這些認證支持著滴滴、優步等互聯網出行這一類的應用, 提供實名制認證服務。 在安防領域, 我們的人臉識別技術,

幫助全國各地的公安機關累計抓捕了近千名三逃人員。

類似曠視科技這種依靠科技創新飛速發展, 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公司, 被稱為獨角獸, 科技部的統計顯示, 2016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已經達到131家。 在武文生看來, 這些獨角獸企業未來將成為中國參與全球科技競爭的領軍企業, 而這些企業的出現, 得益于國家鼓勵創新、創業。

武文生說, “我們鼓勵創業, 特別是鼓勵科技創業, 在很多領域產生了有全球影響力和全球競爭力的公司。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領域有騰訊、阿裡、百度、京東等, 在通信方面有華為、中興, 包括獨角獸企業, 它們可能是未來新一代的參與全球競爭的領軍企業。 ”

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讓世界驚豔

不僅出現了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

近年來, 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的湧現, 也讓世界驚豔, 比如:“天舟一號”飛越太空送貨加油、“蛟龍”號下探馬里亞納海溝、C919大型商用客機首飛、量子電腦問世、可燃冰試采成功……這些都說明中國科技創新正在實現彎道超車的歷史關口。 目前在一些重要領域, 中國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某些領域, 正從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

武文生說, 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的進程加快, 與國家政策引領分不開:“第一, 我們把‘創新驅動’確立為國家戰略, 國家層面上做了很多的科技規劃。 比較有影響的包括:2004年開始啟動的《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 最近出臺的《科技創新2030》等一些重大的戰略佈局。 第二, 以人為本鼓勵科學家創新和創業, 比如‘千人計畫’或者‘萬人計畫’,吸引海外高水準的科學家回國來工作,提升我們基礎科學的水準。還有鼓勵我們參與全球國際科技合作、協同創新,搭建很多的創新平臺和載體。為了鼓勵創業支持創新,全國佈局了156個國家高新區有17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進很多制度和政策的先行先試,包括給科研人員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等,真正把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制度創新結合起來。十八大以來進一步深化改革,對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已經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千人計畫’或者‘萬人計畫’,吸引海外高水準的科學家回國來工作,提升我們基礎科學的水準。還有鼓勵我們參與全球國際科技合作、協同創新,搭建很多的創新平臺和載體。為了鼓勵創業支持創新,全國佈局了156個國家高新區有17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推進很多制度和政策的先行先試,包括給科研人員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等,真正把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制度創新結合起來。十八大以來進一步深化改革,對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已經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