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呈現一個"男神" 這是中國作家的新課題

嘉賓大合影:左起艾偉、付秀瑩、總攻大人、黃詠梅。

6月16日晚, 70後代表作家之一、2016“博庫·全民閱讀週刊春風圖書勢力榜”年度新人獎獲得者付秀瑩,

應錢報讀書會·文化咖之邀, 從北京來到杭州, 在良渚文化藝術中心新近開張的“大屋頂”書店與讀者們分享新作——小說集《夜妝》。

由安徽文藝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夜妝》集結了付秀瑩的八部短篇小說。 與付秀瑩以往作品不同的是, 這八個故事都發生在都市中, 而非那個付秀瑩耕耘多年的虛構世界——芳村。

本次錢報讀書會還邀來三位特別嘉賓, 與付秀瑩組成“四重奏”。

著名作家艾偉、黃詠梅都瞭解付秀瑩的寫作史, 在他們眼中, 當身後的幕布從鄉村變換為都市, 付秀瑩的寫作發生了什麼變化?

90後暢銷作家總攻大人是新朋友。 當兩代女作家聚焦都市題材時, 又會產生怎樣的共鳴, 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走出“芳村”

寫都市生活

“提到我的名字, 讀者會覺得是一名鄉土作家。 而《夜妝》是第一次對城市題材的集中展示, 對我有別樣的意義。 ”讀書會開始時, 付秀瑩這樣說。

“談到鄉村, 人們會想到泥土、大地、河流、月光、蟲鳴。 這些東西給人帶來永恆感、肅穆感和安寧。 ”因此, 付秀瑩說每次在寫作中回到芳村的小說世界, 都能獲得寧靜。

“這種情緒下滋養出來的文字, 是像《陌上》中這樣的。 ”《陌上》是付秀瑩歷時三年完成的長篇小說, 2016年4月23日, 她正是憑著這部著眼鄉村生活的作品, 獲得春風圖書榜新人獎。

談到城市, 付秀瑩的聲音緊了一些。

“今天我到了杭州東站, 面前是茫茫人海, 內心茫然。 北京、杭州都具有大都市的氣質——人群、車流、雲立的高樓大廈——給人空茫、孤單的感受。

付秀瑩的體驗是, 這樣的情緒裡流淌出來的文字則是另外一種:“焦躁不安, 很難有安寧。 ”

通過《夜妝》, 付秀瑩想表達都市中人與人、人與城的關係——“在城市巨大擠壓之下, 人心的蜿蜒曲折, 人性的裂變和種種轉折之處;都市人常有的焦慮、頹敗、困惑、茫然以及巨大的孤單感, 即便是熱烈的愛情也依然不足以撫慰, 那種無處安放的人生如寄的悲涼和蒼茫。 ”

在《夜妝》的八個短篇小說中, 付秀瑩自己偏愛的是《無衣令》:“這篇小說裡寫出了蒼涼, 也寫出了蒼涼中的一點珍貴人世的暖意。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付秀瑩引的是《詩經》中的句子。

拿起話筒, 艾偉笑稱, 坐在三位女作家身旁, 自己是“一片陪襯的綠葉”。

“付秀瑩是一個內斂的、把自我牢牢控制在內心深處的一個作家。

同時, 艾偉也觀察到, 付秀瑩將豐富複雜的生活經驗寄託在了小說人物身上。 “開篇《舊事了》, 故事是虛構的, 但主人公身上就有付秀瑩許多的生命經驗。 ”《舊事了》通篇用第二人稱的敘述方式寫成, 主人公是“你”。

“讀到《醉太平》, 感覺到付秀瑩寫男性角色非常出色、觀察入微。 ”艾偉認為付秀瑩寫文人圈子的各色人等寫得十分精妙。

艾偉將《醉太平》置入中國“世情小說”的文學傳統當中, 與明小說《金瓶梅》和上海作家金宇澄的小說《繁花》相比較。

“《金瓶梅》以來, 世情小說有著‘儲藏人生經驗’的功能。 從日常生活的‘吃、喝、玩、樂、拉、撒’出發, 慢慢升騰出人生的虛無感。 ”艾偉覺得, 付秀瑩寫出人生的蒼涼、悲涼。

從都市中充滿了人間的聲音的場合——飯局、酒局寫起, 最終到達一個安靜的刹那。 以這樣的方式, 表達出了人生中的破敗和不堪一擊。 ”他認為, 付秀瑩呈現的中國男人的精神背景、思考方式中的曖昧和不光潔, 是準確的。

她的愛情觀

嘉賓們都想錯了

付秀瑩和黃詠梅同為70後女作家, 黃詠梅說, 從付秀瑩的成名作《愛情到處流傳》起, 她就認為付秀瑩寫“愛情”寫得特別好。 因此, 黃詠梅將艾偉“世情小說”的分析補充為“圍繞著愛情展開的世情小說”。

有關愛情的文學, 黃詠梅轉引了一位文學編輯的觀察:“現在收到的很多稿件, 凡是寫愛情的, 基本都在寫‘狗男女’;渾濁、糟心。 ”

“而付秀瑩是70後很珍稀的一位。 ”黃詠梅認為付秀瑩對愛情的態度是有古典情懷的, 她是用質疑來寫相信。

不過,艾偉卻有不同的看法。“付秀瑩筆下有一種情感的懷疑主義,並不是相信的。”他以《醉太平》裡,中年男人老費迂回婉轉試探前妻的現況的那段情節為例。

“付秀瑩將男人的心理把握得非常準確。通過日常的細節,將很多遊移不定、無法歸類的情感呈現。”艾偉覺得,這樣的表達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對情感的懷疑、糾葛,是和內心堅守的情感有衝突,才會著力去寫的。”黃詠梅與艾偉爭論起來。

那麼付秀瑩到底想怎麼表達她對愛情的看法呢?

付秀瑩的態度處於黃詠梅和艾偉的觀察之間:“我可能是有一點懷疑,但內心裡其實是依然懷有幻想,總覺得,這世上還是應該有真正的愛情的吧。”

“城市太大、太堅硬。因此,可能更需要某種深情來安慰內心那一點隱秘的脆弱的柔軟之地。”付秀瑩認為,城市人的內心其實是很容易有涼薄荒冷之感的,因此對愛有著更強烈的需求。

年輕讀者

不想看“男神”了

讀書會上,90後網路作家總攻大人說,“因為年齡、生活經驗的不同,讀完《夜妝》之後會有種‘這個世界原來是這個樣子的’的感慨。”

總攻大人覺得付秀瑩表達的世界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是比較陌生的。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看的不是一些簡單粗暴的東西,而是像付老師的作品那樣,真正會吸引他們的,是能留下一些真正感受的、能讓人回味的作品。”

總攻大人怎麼看待《夜妝》中多數男性角色身上委頓、世俗的氣質?

“完美無缺的男神、總裁和虛假的感情,不是現在年輕讀者想看的東西了。”她以年輕人之間流行的“公路文”為例。“這些‘男神’不再單純是老闆、有錢有勢的人,而是有一份普通工作的人:工人、司機……是他們的經歷和勇敢,使得他們成為男神。”

而付秀瑩覺得,在當代中國的世俗世界,如何呈現一個“男神級”的人物?對她是困難的。艾偉說,這對中國作家來說都是個難題。

兩代作家交流起了創作經驗。付秀瑩等三位“傳統作家都認為網路小說(或稱類型小說)和傳統小說有鮮明的對比。“類型小說的人物有特別明顯的、標記性的性格。而故事情節是圍繞著不變的核心性格建構的。”

對此總攻大人解釋道:“我有熱情想讓更多的人去瞭解某個群體的生存環境。現在一些年輕人,以明星的粉絲為主,‘三觀’有許多問題。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創作,改變一些扭曲的觀念和想法。”

傳統作家們在創作人物時,會不會像影視劇、類型小說那樣構思好“人設”?付秀瑩和黃詠梅都認為,“人設”在傳統文學裡是不會有的。

讀書會結束後,走出美麗的“大屋頂”,付秀瑩聽到遠處傳來的幾聲蛙鳴。“多少年沒聽到了。”已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她感歎道。

良渚文化藝術中心 供圖

她是用質疑來寫相信。

不過,艾偉卻有不同的看法。“付秀瑩筆下有一種情感的懷疑主義,並不是相信的。”他以《醉太平》裡,中年男人老費迂回婉轉試探前妻的現況的那段情節為例。

“付秀瑩將男人的心理把握得非常準確。通過日常的細節,將很多遊移不定、無法歸類的情感呈現。”艾偉覺得,這樣的表達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對情感的懷疑、糾葛,是和內心堅守的情感有衝突,才會著力去寫的。”黃詠梅與艾偉爭論起來。

那麼付秀瑩到底想怎麼表達她對愛情的看法呢?

付秀瑩的態度處於黃詠梅和艾偉的觀察之間:“我可能是有一點懷疑,但內心裡其實是依然懷有幻想,總覺得,這世上還是應該有真正的愛情的吧。”

“城市太大、太堅硬。因此,可能更需要某種深情來安慰內心那一點隱秘的脆弱的柔軟之地。”付秀瑩認為,城市人的內心其實是很容易有涼薄荒冷之感的,因此對愛有著更強烈的需求。

年輕讀者

不想看“男神”了

讀書會上,90後網路作家總攻大人說,“因為年齡、生活經驗的不同,讀完《夜妝》之後會有種‘這個世界原來是這個樣子的’的感慨。”

總攻大人覺得付秀瑩表達的世界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是比較陌生的。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看的不是一些簡單粗暴的東西,而是像付老師的作品那樣,真正會吸引他們的,是能留下一些真正感受的、能讓人回味的作品。”

總攻大人怎麼看待《夜妝》中多數男性角色身上委頓、世俗的氣質?

“完美無缺的男神、總裁和虛假的感情,不是現在年輕讀者想看的東西了。”她以年輕人之間流行的“公路文”為例。“這些‘男神’不再單純是老闆、有錢有勢的人,而是有一份普通工作的人:工人、司機……是他們的經歷和勇敢,使得他們成為男神。”

而付秀瑩覺得,在當代中國的世俗世界,如何呈現一個“男神級”的人物?對她是困難的。艾偉說,這對中國作家來說都是個難題。

兩代作家交流起了創作經驗。付秀瑩等三位“傳統作家都認為網路小說(或稱類型小說)和傳統小說有鮮明的對比。“類型小說的人物有特別明顯的、標記性的性格。而故事情節是圍繞著不變的核心性格建構的。”

對此總攻大人解釋道:“我有熱情想讓更多的人去瞭解某個群體的生存環境。現在一些年輕人,以明星的粉絲為主,‘三觀’有許多問題。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創作,改變一些扭曲的觀念和想法。”

傳統作家們在創作人物時,會不會像影視劇、類型小說那樣構思好“人設”?付秀瑩和黃詠梅都認為,“人設”在傳統文學裡是不會有的。

讀書會結束後,走出美麗的“大屋頂”,付秀瑩聽到遠處傳來的幾聲蛙鳴。“多少年沒聽到了。”已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她感歎道。

良渚文化藝術中心 供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