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這兩幅地圖的細微區別,暴露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巨大差距

按:本文摘自本人暢銷書《這才是美軍》, 中將王洪光、名家戴旭連袂作序推薦, 京東軍事類新書熱賣榜榜首。

清人繪製的中國地圖(局部)

如果去看晚清地圖, 比較一下清人繪製的中國地圖和西方人繪製的中國地圖, 不難發現一個很明顯的區別:中國人繪製的海岸線多是是直的, 洋人繪製的海岸線一般是彎曲的。 海岸線哪有直的?中國人弄成直的, 主要是為了圖省事, 不願去做艱苦瑣細的測量工作。

德國人繪製的中國地圖

幾千年來, 中國人腦子裡似乎一直就沒有“精確”的概念。 比如, 讀二十四史記載的戰爭和記述近現代戰爭的軍史著作, 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參戰人數和傷亡數字一般都是概數, 很少有精確到個位數字的:

長平之戰, 趙軍45萬, 秦軍60萬;

漠北決戰, 漢軍10余萬, 匈奴軍10余萬;

淝水之戰, 東晉兵8萬, 前秦80萬;

淮海戰役, 解放軍60萬, 國民黨軍80萬;

……

敗戰一方的參戰和傷亡人數不準確可以理解, 但勝利一方的參戰人數和傷亡人數總是方便統計的(因為可以打掃戰場), 仍是概數, 這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正史都如此, 更不用說那些野史和文學作品了。

這些細節反映了中國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民族性格,

中國人“大概”“差不多”就行了, 西方人則講求精確。 近代以來, 中國人老是挨打, 敗仗一個接一個, 不平等條約一個接一個, 恥辱一個接一個, 很大程度上就是不講求精確造成的。 黃仁宇曾提出一個著名的概念——“數目化管理”, 並認為這是近代西方富國強兵的重要秘訣, 而中國則沒有這方面的傳統和優勢, 所以逐漸落後。

黃仁宇早就提出“數目化管理”

美蘇爭霸, 蘇聯之所以倒在美國人面前, 也是吃了不講求精確的大虧。 蘇式武器裝備的最大特點是數量多、威力大, 是概略打擊;美式武器的主要特點是數量適度、威力分級, 是精確打擊。 因此, 蘇聯軍事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撐, 如果經濟垮了, 軍事也就隨之崩塌。 蘇聯之所以在爭霸的道路上敗下陣來, 關鍵就是經濟發展無法持續滿足日益增長的軍事需要。

在追求精確的道路上, 美軍一馬當先。 就拿戰爭傷亡數字的統計來說, 登錄iCasualties.org網站和美國軍事歷史研究所, 可以輕易查到歷次戰事美軍陣亡人數, 除1785-1795年西北印地安人戰爭、1812年戰爭以及1861-1865年美國內戰陣亡人數是約數外,

其餘戰爭的陣亡人數均精確到個位。 而且, 這些傷亡數字按月即時更新。 另外, 在退伍軍人事務部的網站, 還可以定位到1999年後下葬的烈士墓地。

統計傷亡數字時, 仗都打完了, 似乎沒什麼實用價值, 但美軍仍然做得如此認真、細緻、精確。 由此可以想見, 面對未來戰爭, 美軍在準備上該有多精確。 比如, 美軍在巷戰時經常面臨躲在屋子裡的敵人, 由於門、窗戶這些傳統的突破口被對方重點把守, 從這裡進去難免造成重大傷亡, 所以美軍打算實施“穿牆”。 在如何穿牆上, 美軍可謂絞盡腦汁:不能用空襲和火炮, 因為那可能損壞其他有用建築和傷及無辜, 但爆破不足導致洞口太小, 人又進不去。怎麼辦?美軍找到了“精確打洞”的方法,剛好可以容一個人從洞口沖進去。

概略打擊,已經越來越不符合現代戰爭的需要。一方面,它得投入更多武器,也就意味著花掉更多軍費。另一方面,概略打擊還可能造成平民的附帶傷亡,給軍隊造成輿論壓力。我軍已經意識到“精確”的重要性,並且已經在路上,但按照美國智庫的判斷,與美軍還有相當差距。加油!

附:本文摘自本人暢銷書《這才是美軍》,京東軍事類新書熱賣榜榜首。

這才是美軍 ¥23.3 購買

人又進不去。怎麼辦?美軍找到了“精確打洞”的方法,剛好可以容一個人從洞口沖進去。

概略打擊,已經越來越不符合現代戰爭的需要。一方面,它得投入更多武器,也就意味著花掉更多軍費。另一方面,概略打擊還可能造成平民的附帶傷亡,給軍隊造成輿論壓力。我軍已經意識到“精確”的重要性,並且已經在路上,但按照美國智庫的判斷,與美軍還有相當差距。加油!

附:本文摘自本人暢銷書《這才是美軍》,京東軍事類新書熱賣榜榜首。

這才是美軍 ¥23.3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