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我的援老抗美生涯

20世紀六七十年代, 美國在擴大越南戰爭、策動柬埔寨政變的同時, 又在老撾製造動亂, 以提供軍事援助、派遣軍事顧問等形式,

大力扶植親美右派勢力, 對老撾人民進行殘酷的“特種戰爭”。 中國政府應老撾民族團結政府的要求, 先後派出了11萬餘人的築路工程大軍到老撾上寮地區修建公路, 以利於我援老援越物資的運輸。 我就是這其中的一名戰士。

艱難處境

我是貴州沿河縣人, 1972年12月下旬, 我與我們沿河縣300多名熱血青年應徵入伍, 抵達昆明。 經過幾個月的新兵訓練和入老教育, 1973年4月進入了老撾。

因為援老部隊負有特殊使命, 不能穿“一顆紅星頭上戴, 革命紅旗掛兩邊”的“國防綠”軍裝, 穿的是淺綠色四個兜幹部服, 對外稱民工, 原部隊的番號也不能用。 而出國的炮師、步兵團、高射機槍連則是穿老撾人民軍式的小翻領、夾克式草綠軍服, 都沒有任何軍徽標誌。

我們部隊實質為工程兵117團, 屬於昆明軍區直屬隊, 主力于1972年前在老撾築路。 修的路段從新西線6公里至湄公河80公里處。 面對原始森林, 對那盤根錯節的野藤、野竹林及滿山遍野的飛機草, 部隊就用利斧、長刀砍, 推土機推。 在老撾期間, 除了要與惡劣的環境、疾病作鬥爭外, 還要克服敵人特務的騷擾。

美軍轟炸

20世紀70年代初, 為扼殺反美鬥爭, 美國經常派飛機轟炸老撾。 我國高炮師的一個營曾遭襲擊, 損失慘烈。 而我們無高炮就只有鑽防空交通壕躲避。 當團部接到前線防空電話時, 連隊拉警報器, 有時一天要躲幾次。 有時中午烈日當空, 疲倦難耐, 剛進入夢鄉, 突然被轟的一聲巨響嚇醒了。 這是美國鬼怪式飛機踩加速炮,

彈躍上千米, 高炮師密結的火力網都很難擊中。

剛到老撾時地理環境不熟, 營房是上蓋油氈, 周圍竹條圍欄, 床是用四根木棒支撐鋪上木鋪板, 坐落在原始森林中, 夜晚不准點燈, 林中不是鳥叫蟲鳴, 就是沉悶的步槍“嘎嘣嘣”聲。 一個深夜, 輪崗到我, 萬籟寂靜, 隱藏在灌木叢中的我晚上站崗雖荷槍實彈, 心裡還是有點虛, 生怕被敵特“摸夜螺絲”。 正聚精會神放哨時, 忽聽“咚”的一聲, 以為是偷襲的敵特, 心裡頓時緊張起來, 迅速把半自動步槍保險打開, 嚴陣以待。 靜聽一會, 再沒有任何動靜, 才恍然大悟, 是林中樹鳳梨成熟後掉在地上的響聲, 虛驚了一場。

團部汽車連的戰士經常單獨執行任務, 多以解放牌四輪小翻斗車拉工程材料和生活物資。

據我的一位戰友講, 一次他們連一位老兵駕車執行任務時, 見老百姓橫在路上求救, 老兵好心將其扶到車內, 哪知他突然拔出手槍, 頂著老兵的太陽穴, 老兵馬上反應過來遇上特務了, 在下坡本應該“點”刹車減速下滑時, 轟著油門往下沖, 快到坡地突然來一個急刹車, 特務將注意力集中在司機身上未能防備, 頭部撞在前擋風玻璃上, 血流如注暈了過去, 手槍也掉在車上。 老兵趕緊用布袋將其雙手捆死後, 人槍上繳保衛股, 還立了功。

調到電影組

1973年5月下旬, 連首長見我工作積極肯幹、忠厚老實, 就把我從新兵集訓班抽調連裡任文書。 後來我又被調到電影組放電影。 電影機是“解放”35mm移動式雙機, 配有擴音、發電機等器械,

是部隊出國專配的, 放映效果非常好, 但重約1噸左右, 每次放映都要派一輛解放牌拉運, 有時是拉炮的車拉, 出門就是幾十上百公里。 那時放電影真是熱門, 每到連隊, 官兵們都歡呼雀躍, 都要酒肉招待, 領導作陪。 放映完畢, 指派人員將機器裝上車, 吃完夜宵再休息。 特別是元旦、春節、八一等重大節日, 我們更辛苦, 除完成本部任務外, 幾乎每晚都要為兄弟部隊、有關單位(含老撾)慰問放映, 團政治處要派一名主任或副主任、幹事陪同, 那場面更是不一樣, 殺雞燉膀, 忙得炊事班不亦樂乎。 那時的電影除戰鬥故事片“老三戰”(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外, 中國的《新聞簡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出品)、越南的飛機大炮(《打擊侵略者》)、朝鮮的哭哭笑笑(《賣花姑娘》《摘蘋果的時候》)也都能及時看到。

1974年過後,我部負責的新西線、老西線工程先後分別完工,回到了祖國。(來源|《文史天地》 作者|袁仕禮)

1974年過後,我部負責的新西線、老西線工程先後分別完工,回到了祖國。(來源|《文史天地》 作者|袁仕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