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區耕作機械化,想說愛你不容易

“老唐, 都已經 9 點多了, 你怎麼還不去插秧啊?”

面對老婆的催促, 洪江市雙溪鎮煙溪村村民唐亭義似乎一點也不著急。

“怎麼回事,

難道你請了人幫忙?”老婆疑惑地看著他。

“沒有請人, 是請了插秧機。 插秧機插秧快得很, 我們那 3 畝水田插秧一個小時都不要。 ”

“怪不得你死不急!”唐亭義的老婆得知丈夫以每畝 180 元的價格, 請洪江市煙溪農業機械化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型插秧機來幫忙插秧時, 也就放心了。

如今的懷化鄉村, 在田間地頭, 經常可以看到一台台耕地機、插秧機、播種機等農業機械在忙碌地穿梭, 成為懷化丘陵山區春耕中一道美麗的風景。

山區耕作添亮色

“每年到插秧的時候我就得給兒子兒媳打電話, 催著他們回來。 今年給兒子打電話讓他們不用回來了, 兒子還不相信呢。 ”靖州新廠鎮的楊世奇告訴記者, 以前家裡的四五畝地, 需要忙乎四五天,

還得請人來幫忙。 “現在有了耕田機, 插秧機, 又快又好, 兒子兒媳沒必要趕著回來, 省車費又省時間。 ”

體驗到用機具耕地種田的好處後, 楊世奇決定大幹一場, 他馬上進城買來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和糧食烘乾機等大小農機共 6 台, 著手搞家庭農場。 楊世奇一臉幸福地表示, 現在他的家庭農場流轉了村內外 200 多畝耕地, 全程採用機械化耕種, 一個人不僅能輕鬆搞定自己農場的種植, 還可以服務村民。

嘗到農業機械化好處的村民不僅僅是楊世奇一個人。 在辰溪縣柿溪鄉溪口村德昌機械化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水田裡, 隨著自動插秧機的緩緩駛過, 一排排秧苗整整齊齊地立在水田中。 “我們合作社流轉稻田 1811 畝, 擁有各類農業機械 50 多台,

還為附近的 5000 多畝稻田提供農機服務。 ”德昌機械化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賢社表示, 德昌機械化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從育秧、插秧到收穫、烘乾全程機械化, 不僅提高了水稻生產的品質和效益, 還解決了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據瞭解, 近年來, 我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取得了長足進步, 2016 年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了53.21%。

農機發展存瓶頸

雖然我市農業機械化的腳步不斷加快, 但是受地形、觀念、生產條件等因素的制約, 我市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目前還受到一些瓶頸的制約。

麻陽楠木橋村大學生創業園是懷化有名的水果生產基地, 園區流轉土地 5000 多畝進行水果種植, 受到地形影響,

整個園區一直都還是用人工進行勞作。

“我們每天都維持在 120 個工人左右對果園進行勞作, 除草、打藥、種苗等等, 一年四季都需要人去做。 每天光人工費都得一萬多元, 全年在人工上的投入都在三四百萬元, 這是我們基地最大的一筆開銷了。 ”楠木橋村大學生創業園生產負責人譚澤長表示, 由於果園都是在山丘上, 大型機械無法開展工作, 而適用於果園的農機機具太少, 讓他們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我市屬於丘陵地區, 田間道路狹窄、崎嶇且不平、道路通過性差都讓懷化農機化發展有著“先天不足”。

在會同寶田茶場和安順瑞春茶場走訪時, 記者看到茶場裡只能使用一些小型機械, 如耕整機, 微耕除草機, 單人採茶機等。

整個茶圃都按梯田形式修建且行幅窄, 稍大些的機具無法通過, 只能使用背式割草機, 施肥全靠人工。 “現在工價高、人難請。 如機械化專案需要改建, 我們情願毀掉部分茶樹, 按標準化建設使用機械化。 ”寶田茶場負責人曹書安表示, 現在的茶場都是按照以前很久的標準修建的, 大型機械化沒有使用的空間。

大型機械化沒有使用的空間, 適用丘陵山區的農機產品又缺乏, 加之受到“害怕購買農機先期投入大, 回本困難”“買農機, 還不如喂牛”等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 農機發展受到不小的制約。

“我市大部分丘陵山區土地資源稟賦較差, 坡地多、地塊小且分散, 農機作業、轉移、運輸等受到限制, 同時也不適合大型和規模化農用機械作業, 難以發揮中、大型農業機械的作用和效益。”懷化市農機局推廣站站長羅超表示制約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核心要素不是機器的問題、也不是種植模式的問題,而是自然條件的制約。

雙管齊下尋出路

如何解決山區農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懷化市農機局局長韓道旺指出,要在大力發展農機合作社的同時,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示範園區的建設,雙管齊下,探索適合懷化丘陵山區農機發展的新路子。

“以前家裡只能買台耕田機,其他的插秧機什麼的就買不起了,買多了承受不起。現在有了農機合作社的機具服務,水稻種植全程都有大型機具能夠提供服務。”洪江市雙溪鎮煙溪村村民邱祖義表示,自從有了煙溪農業機械化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很多村民都請合作社的大型機械進行服務,高效快捷。

實踐表明,通過項目扶持、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撐,培育更多的農機合作社更快更好地發展,是促進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方式。

今年,懷化市農機局將推出“五園”

難以發揮中、大型農業機械的作用和效益。”懷化市農機局推廣站站長羅超表示制約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核心要素不是機器的問題、也不是種植模式的問題,而是自然條件的制約。

雙管齊下尋出路

如何解決山區農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懷化市農機局局長韓道旺指出,要在大力發展農機合作社的同時,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示範園區的建設,雙管齊下,探索適合懷化丘陵山區農機發展的新路子。

“以前家裡只能買台耕田機,其他的插秧機什麼的就買不起了,買多了承受不起。現在有了農機合作社的機具服務,水稻種植全程都有大型機具能夠提供服務。”洪江市雙溪鎮煙溪村村民邱祖義表示,自從有了煙溪農業機械化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很多村民都請合作社的大型機械進行服務,高效快捷。

實踐表明,通過項目扶持、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撐,培育更多的農機合作社更快更好地發展,是促進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方式。

今年,懷化市農機局將推出“五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