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鸕鷀捕魚,演繹鄱陽湖畔最美的風景

2017年餘幹“中國·鄱陽湖開湖民俗文化旅遊節”將於2017年6月20日在余幹縣康山大堤舉辦, 活動期間你可以領略到余幹忠臣廟及水神祭祀文化, 漁民開湖、祭湖文化和餘幹漁俗文化。 其中, 在20日下午在康山鄉鑼鼓山碼頭會有頭魚拍賣、鸕鷀表演、漁市交易等環節, 而鸕鷀捕魚表演這項傳統的技藝必將為開湖節的亮點活動之一。

鸕鷀捕魚

對於生活在水鄉的人來說, 鸕鷀捕魚並不陌生, 它是江南水鄉的一道獨特風景, 也是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完美展現;是漁樵文化裡面一個有特色的重要內容。 鄱陽湖畔的余幹漁民“鸕鷀捕魚”習俗, 迄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在江西省鄱陽湖的漁民中也世代相傳著。

2010年6月, 鄱陽湖鸕鷀捕魚習俗被列為江西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是餘幹縣第一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葉扁舟出沒于鄱陽湖碧水之中,

矯健的魚鷹、迅捷的魚兒、

黝黑的漁夫、碧綠的江水,

構成了一幅完美動人的和諧畫卷。

鄱陽湖的鸕鷀捕魚具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傳承, 這項捕魚需要勇氣、技藝、人與鷹的無間合作, 是鄱陽湖的野性、力量與傳統的象徵。

魚鷹, 學名鸕鷀, 有的地方叫它黑老鴉。 羽毛總體黑色, 頭頸部呈紫綠光澤, 嘴角和喉囊部黃綠色, 眼睛下方白色, 兩肩背和翅羽銅褐色並具金屬光澤, 羽緣暗銅藍色, 尾圓形, 頭部有白色絲狀羽毛, 頭後部有一不明顯羽冠, 虹膜翠綠如寶石, 非常漂亮!鸕鷀善游泳和潛水, 潛水時首先半躍出水面,

再翻身入水, 姿態優美。 鸕鷀在捕獵時腦袋紮入水裡追蹤魚類, 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在水裡劃水, 鸕鷀的視覺和聽覺非常靈敏, 並對其捕獵有很大的幫助, 在水下無論多靈活的獵物都難逃魚鷹伸長脖子用尖利喙部發出的致命一擊。 鸕鷀一直是漁民們進行漁業生產的一種工具, 據考古出土物看, 在中國也有數千年馴養的歷史了, 古籍記載, 最遲在三國以後, 鸕鷀即被我國人民普遍訓養為捕魚工具。 鸕鷀捕魚是人和自然的完美傑作, 是對生態和環境的保護, 是漁樵文化裡面的一個有特色的重要內容, 在傳統漁業文化歷史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鸕鷀號子, 人鳥對話

據介紹, 鸕鷀主人多用“白話”與其馴養的鸕鷀進行溝通, 漁民以歌代令的鸕鷀號子, 鸕鷀號子有不同的調子和不同的節奏, 表示捕捉不同的魚及作業時的不同“指令”。 對於僅有“喔呵呵依唷呵呵”而無歌詞的鸕鷀號子, 鸕鷀都能聽懂。 漁民用這種口頭秘傳的馴養方法能將鸕鷀馴養得非常通人性, 使其成為漁民捕魚的忠實夥伴。當湖面浸滿了這種“喔呵呵依唷呵呵”的號子聲,加上鸕鷀在水面和竹竿上上下下的動感,使整個湖面充滿了生機。

捕魚場面,精彩紛呈

指令起,魚鷹們便一頭紮進水裡,僅一會兒功夫,魚鷹鑽出了水面,喉嚨裡塞滿了魚。捕魚時,魚鷹們的脖子上,通常套有一根麻織的細繩子,以防它們私吞大魚。眼疾手快的“牧鷹人”一手抄回子、把魚頭抄進去,一手抓鷹把魚扔進艙裡;順手拿出一條小魚填進魚鷹嘴,用手一抻皮條的活扣、將其皮囊解開,小魚便進了其胃中。

獨特船隻,輕便靈活

據漁民介紹,鸕鷀捕魚使用的木船與普通木船不同,是由兩隻不同形體的單船組合而成。單船身長6尺多,寬不過2尺,船腹兩塊隔板分成前艙、中艙和後艙。船的頭尾形狀一樣,常以人站在船上放鸕鷀時分辨前後。單船因小不能載重、因窄容易搖晃,故還用兩根橫杠將兩隻船並排相連,中間前後左右留一尺五見方的空間,便於站人。兩船相並中間,內側各釘上一塊踏板,漁民就站在踏板上放鸕鷀。因為鸕鷀船是由兩隻單船相並而成,船身短小、劃行輕便、掉頭靈活,所以在水上劃行十分平穩。

傳承

據瞭解,在餘幹縣,目前利用鸕鷀捕魚的漁民仍有不少,但一般都是季節性的,而常年堅守著這個古老行當的漁民不多了。據漁民分析,餵養鸕鷀捕魚勞動強度大,程式繁瑣複雜,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傳承。而且隨著漁業資源日益銳減,無法保證漁民的生活所求。另外,現代捕撈手段的發達,讓傳統漁業生產方式相形見絀,鸕鷀捕魚無形中成為自然淘汰之列。據當地漁民介紹,他們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在鄱陽湖建立漁民“鸕鷀捕魚”保護區,在鄱陽湖劃出一定的水域,這個水域禁止其他捕魚活動,包括環保也要跟上,不但讓鸕鷀捕魚成為漁民的生財之道,還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以保證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成果得到保護、傳承和發展,讓這一水鄉特色習俗成為鄱陽湖畔永遠的“風景”。

2017年6月20日

余幹縣康山大堤

2017餘幹“中國·鄱陽湖開湖民俗文化旅遊節”

使其成為漁民捕魚的忠實夥伴。當湖面浸滿了這種“喔呵呵依唷呵呵”的號子聲,加上鸕鷀在水面和竹竿上上下下的動感,使整個湖面充滿了生機。

捕魚場面,精彩紛呈

指令起,魚鷹們便一頭紮進水裡,僅一會兒功夫,魚鷹鑽出了水面,喉嚨裡塞滿了魚。捕魚時,魚鷹們的脖子上,通常套有一根麻織的細繩子,以防它們私吞大魚。眼疾手快的“牧鷹人”一手抄回子、把魚頭抄進去,一手抓鷹把魚扔進艙裡;順手拿出一條小魚填進魚鷹嘴,用手一抻皮條的活扣、將其皮囊解開,小魚便進了其胃中。

獨特船隻,輕便靈活

據漁民介紹,鸕鷀捕魚使用的木船與普通木船不同,是由兩隻不同形體的單船組合而成。單船身長6尺多,寬不過2尺,船腹兩塊隔板分成前艙、中艙和後艙。船的頭尾形狀一樣,常以人站在船上放鸕鷀時分辨前後。單船因小不能載重、因窄容易搖晃,故還用兩根橫杠將兩隻船並排相連,中間前後左右留一尺五見方的空間,便於站人。兩船相並中間,內側各釘上一塊踏板,漁民就站在踏板上放鸕鷀。因為鸕鷀船是由兩隻單船相並而成,船身短小、劃行輕便、掉頭靈活,所以在水上劃行十分平穩。

傳承

據瞭解,在餘幹縣,目前利用鸕鷀捕魚的漁民仍有不少,但一般都是季節性的,而常年堅守著這個古老行當的漁民不多了。據漁民分析,餵養鸕鷀捕魚勞動強度大,程式繁瑣複雜,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傳承。而且隨著漁業資源日益銳減,無法保證漁民的生活所求。另外,現代捕撈手段的發達,讓傳統漁業生產方式相形見絀,鸕鷀捕魚無形中成為自然淘汰之列。據當地漁民介紹,他們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在鄱陽湖建立漁民“鸕鷀捕魚”保護區,在鄱陽湖劃出一定的水域,這個水域禁止其他捕魚活動,包括環保也要跟上,不但讓鸕鷀捕魚成為漁民的生財之道,還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以保證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成果得到保護、傳承和發展,讓這一水鄉特色習俗成為鄱陽湖畔永遠的“風景”。

2017年6月20日

余幹縣康山大堤

2017餘幹“中國·鄱陽湖開湖民俗文化旅遊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