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個演講值得看10遍!24歲美女短短五分鐘,能讓你熱血沸騰!

廣告合作QQ:1006051333

一個國家給年輕人最好的禮物是什麼?這位哈佛女孩的答案, 驚呆了朋友圈!

(許吉如 24歲, 畢業于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

演講全文:

我請現場的男生去設想或者去回憶一個場景:你的女朋友板著臉站在一邊, 忽然很委屈地哭出來了。 你問她什麼她都不開口, “寶寶心裡苦, 但是寶寶不說”。 這個時候你心裡很慌張, 你想:“不對啊, 怎麼回事呢?上個月看中的包我買了呀, 昨天的朋友圈我點贊了的呀, 前天前女友發過來的短信我刪掉了的呀。 ”這個時候大小姐終於開口了, 她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就是沒有安全感了。 ”

這個時候你的內心是崩潰的, 因為這是她第101次跟你提出“安全感”的概念。 鼓掌的那個哥們兒, 可能你女朋友跟你提了200次。

這個時候男生會很沉默, 對吧?你女朋友看你不說話她很慌啊, 她就跑到網上去發帖子。 她跑到一個叫知乎的網站發帖,

叫《跟男朋友說沒有安全感, 男朋友不理我了。 姐妹們我該怎麼辦?線上等, 挺急的。 》這種帖子底下, 一般回應也不會太多的。 但通常會有一個飽經滄桑的老司機說一句廢話, 而這個廢話被你的妹子譽為真理。

這個老司機說:“妹子, 安全感不是男朋友給的。 安全感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喔!”這個老司機說的其實沒有錯, 生活中的安全感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 好好工作, 會有物質上的安全感;好好學習, 會有期末考試的安全感;“不作死就不會死”, 會有愛情的安全感。

安全感的本質是我們用自己的努力和生活進行的一場等價交換。 但是今天我想說的, 是一份不基於任何條件, 不需要努力, 我們往往“身在福中而不知福”的安全感。

今年春天, 我們學院組織學生去各個國家實地調研。 我選擇了去位於中東地區的以色列。 這個國家多災多難, 但又是國際強國, 所以我對它充滿了興趣。 有兩個細節奠定了我對於這個國家的看法:第一個細節發生在機場, 當時我托運行李。 大家都知道托運行李一般只需要5-10分鐘, 不會問你太多問題, 對嗎?

但是那一天, 以色列的安檢人員對我進行了足足半個小時的盤問, “你叫什麼?姓什麼?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念過什麼學校?做過什麼工作?寫過什麼論文?去過哪些國家?有過什麼夢想?愛過誰?”全部都要問。 我覺得很被冒犯, 因為我是一個普通遊客, 你為什麼要把我當成恐怖分子?

這個時候我身邊的以色列同學跟我解釋,

他說:“這是我們以色列航空多年的常態。 自從1984年建國以來, 我們一直受到國際上各種恐怖勢力的襲擊, 阿拉伯國家至今沒有承認我們的國家地位。 所以我們只能用這種最保險、也是最笨的方法, 去排查危險。 ”

“國家太小, 襲擊太多, 我們輸不起。 ”

第二個細節發生在機艙裡。 當飛機降落在特拉維夫機場的時候, 機艙裡響起了一陣掌聲。 我很納悶, 因為整趟旅行是非常安全的, 連氣流顛簸都沒有。 換言之, 這是一趟常規到不能再常規的安全著陸。 在這種情況下, 鼓掌, 有意義嗎?

我的以色列同學又跟我解釋。 他說:“每一趟航班——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航班, 只要安全著陸, 我們就一定會鼓掌。 因為我們對於‘安全’有一種執念。 二戰時期納粹對猶太人展開了種族屠殺,

我們的父輩不是在逃難, 就是在逃難的途中遇難。 從那個時候起, 我們成為了一個沒有安全感的民族。 所以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 就是——重建安全感。 ”

他的話讓我意識到, 不安全感, 對於他的國家和國民來說,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不安全感其實不影響你綜合國力的提升, 因為不安全感催人奮進。 所以今天的以色列, 在國防、軍事、科技、農業、商業、金融……你能想到的任何領域, 都是世界強國。 但是這樣一種不安全感, 一旦滲透進每一個國民的生活中, 一旦蔓延進每一個國民的心裡, 會讓人失去一份心安理得。

這份心安理得, 意味著你不需要向外界去解釋你國家存在的正當性, 你不需要時刻去提防國土安全, 你更不需要因為擔心國破家亡,而流落他鄉。這份安全感,是一個國家給國民,最根本的安全感。

生活中的安全感,就像我們開頭所說,是一種等價交換。但是國家層面的安全感,是一種拋開個人因素不談,只因為享有國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於恐懼。

在美國的時候,我的班上有一個來自敘利亞的同學。當他得知我畢業以後就要回中國時,他跟我說:“我很羡慕你,我的國家常年在內戰。雖然在今天,我們倆都是在美國的留學生,但是我們各自還有一個身份——我的身份叫敘利亞難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國國民。”

難民與國民的最大差別,在與你是否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你是否一定要將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別的國家;寄託在一紙冰冷的移民法案,還是說,你可以輕飄飄地講:“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家裡這麼好,我隨時可以回得來。”

安全感所帶來的自由選擇的權利,是一個國家賦予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因為這意味著,你不必非得在別人的國土上,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個體,才能夠被尊重。你就踏踏實實地做一個哪怕普普通通的中國人,也會被善待。因為你背後是一個穩定的國家,而世界對你的國家,充滿敬畏。

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我經常被老師安排,在課堂上向大家解釋我們的“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解釋我們剛剛出臺的二胎政策,又或者是南海衝突。其實我的預言是有很多瑕疵的,我的觀點可能也很平凡,但是這樣的我能在課堂上永遠有一絲話語權,因為他們覺得,中國很重要;中國學生的話,一定要聽。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曾經說:“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強則中國強。”一百年後的今天,其實道理反過來是一樣的。“中國強則少年強,中國強則中國少年強。”

因為強大的國家能賦予一個少年強大的安全感,基於安全感,他可以自由地選擇他想生活的地點、職業、狀態乃至是心情。他是輕裝上陣去看這個世界,又理直氣壯地回到自己的家園。

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它說:“如果你覺得你活得很舒服,那是因為有很多人,在默默地為你付出。如果你覺得很安全,那是有很多人在為你承擔風險。”他們是邊疆官兵、維和部隊、外交官、公共服務的各行各業,為了你和我更強的安全感,在不懈努力。

但即便是有不懈努力的他們,我們的國家,還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我們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今日之中國固然強,但今日之中國少年,唯有更強。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驕傲地回應,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的期盼。告訴他:“少年強則國強,中國強則中國少年更強。

中國強,就是因為——少年強!”

你更不需要因為擔心國破家亡,而流落他鄉。這份安全感,是一個國家給國民,最根本的安全感。

生活中的安全感,就像我們開頭所說,是一種等價交換。但是國家層面的安全感,是一種拋開個人因素不談,只因為享有國民身份,就可以免受漂泊、免於恐懼。

在美國的時候,我的班上有一個來自敘利亞的同學。當他得知我畢業以後就要回中國時,他跟我說:“我很羡慕你,我的國家常年在內戰。雖然在今天,我們倆都是在美國的留學生,但是我們各自還有一個身份——我的身份叫敘利亞難民,而你的身份叫中國國民。”

難民與國民的最大差別,在與你是否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你是否一定要將自己的命運,寄託在別的國家;寄託在一紙冰冷的移民法案,還是說,你可以輕飄飄地講:“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可是家裡這麼好,我隨時可以回得來。”

安全感所帶來的自由選擇的權利,是一個國家賦予年輕人,最好的禮物。

因為這意味著,你不必非得在別人的國土上,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個體,才能夠被尊重。你就踏踏實實地做一個哪怕普普通通的中國人,也會被善待。因為你背後是一個穩定的國家,而世界對你的國家,充滿敬畏。

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我經常被老師安排,在課堂上向大家解釋我們的“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解釋我們剛剛出臺的二胎政策,又或者是南海衝突。其實我的預言是有很多瑕疵的,我的觀點可能也很平凡,但是這樣的我能在課堂上永遠有一絲話語權,因為他們覺得,中國很重要;中國學生的話,一定要聽。

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曾經說:“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強則中國強。”一百年後的今天,其實道理反過來是一樣的。“中國強則少年強,中國強則中國少年強。”

因為強大的國家能賦予一個少年強大的安全感,基於安全感,他可以自由地選擇他想生活的地點、職業、狀態乃至是心情。他是輕裝上陣去看這個世界,又理直氣壯地回到自己的家園。

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它說:“如果你覺得你活得很舒服,那是因為有很多人,在默默地為你付出。如果你覺得很安全,那是有很多人在為你承擔風險。”他們是邊疆官兵、維和部隊、外交官、公共服務的各行各業,為了你和我更強的安全感,在不懈努力。

但即便是有不懈努力的他們,我們的國家,還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我們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今日之中國固然強,但今日之中國少年,唯有更強。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驕傲地回應,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的期盼。告訴他:“少年強則國強,中國強則中國少年更強。

中國強,就是因為——少年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