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洛克菲勒家族傳6代未爭產 曾捐建北京協和醫學院

環球網3月20日消息, 美國億萬富豪大衛·洛克菲勒去世, 享年101歲。 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國最顯赫的家族之一。 大衛·洛克菲勒的爺爺約翰·洛克菲勒19世紀下半葉創辦美孚石油公司,

通過石油生意積累了巨額財富。

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1915年6月12日出生, 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 是洛克菲勒五兄弟中最小的一個, 也是最出色能幹的一個。 他的事業不在石油上, 而在大名鼎鼎、位列世界十大銀行第六位的曼哈頓銀行上。 他任該銀行執行委員會主席兼總經理以後, 使該銀行從資金二十億美元上升到資產淨值達三十四億美元。

從農產品轉而煉油

為賣煤油先送油燈

約翰選址眼光奇准, 他將煉油廠選在一條名叫金斯伯裡的小河邊, 離鐵路不遠。 由於水陸並舉, 煉油廠取得了運費低廉的優勢。 不久, 河邊出現了一連串的煉油廠。

約翰十分鍾情於帳本, 這讓大他將近十歲的克拉克很瞧不起,

覺得他做事刻板, 像個小職員。 1865年2月, 因為約翰打算貸款擴大煉油業務, 這徹底激怒了保守的克拉克, 兩人分道揚鑣, 26歲的約翰以7.25萬美元買下了克拉克的股份。

此時的約翰擁有了克利夫蘭最大的煉油廠, 每天能提煉500桶原油, 是當地第二大煉油廠產量的兩倍。 之所以敢擲出全部身家也要買下煉油廠, 是因為他相信這個行業有著長遠的前景, 而大多數開採商則心態浮躁, 誰也說不清石油究竟是不是一個曇花般的奇跡。

當年12月, 約翰又開了第二家煉油廠。 1870年, 兩家工廠以聯合股份的形式起名為標準石油公司, 在俄亥俄州註冊, 約翰任總裁。 之後, 約翰一連收購了幾家煉油廠, 並涉足管道運輸業, 還建立了自己的鐵路網路。

1878年8月, 約翰認為股東分紅應該投入生產, 但另一股東安德魯斯認為股東就該多拿錢, 兩人鬧崩, 約翰以100萬美元買下對方股份, 從此獨自執掌公司大權, 並開始了標準石油的全球壟斷時期。

為了將煤油賣到更多地區, 約翰的方法是:“在許多國家裡, 我們得先生產油燈, 再教當地人學會使用煤油。 ”為了擴大人們對煤油的需求, 公司以低價賣出了成千上萬盞煤油燈和燈芯, 有時還免費贈送給第一次買煤油的顧客。

到1890年, 標準石油公司已擁有了10萬名員工, 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公司, 而洛克菲勒則被稱為“美國史上第一個十億富豪”。 但由於其實質上的壟斷地位, 約翰備受指責。

1895年, 56歲的約翰開始逐步引退,

把事業交給他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

傳承六代從未爭產

家族信託避免內耗

1911年, 依據休曼反壟斷法案, 標準石油被分拆, 但洛克菲勒家族仍是美國最富有的家族, 且經歷六代人, 從未引發任何爭產風波。

家族創始人約翰深知財富可以造就人, 也可以毀滅人, 他時刻給子女灌輸勤儉節約的價值觀, 孩子沒長大前, 他沒帶他們去過辦公室和煉油廠, 以防孩子知道自己身在豪門。 退休後, 約翰熱衷施捨財富, 和鋼鐵大王卡內基開創了美國富豪捐出財產做慈善的先例。

約翰去世後, 兒子小約翰繼承了大量的財富, 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1913年, 一場激烈的勞資衝突使洛克菲勒家族在紐約的宅院受到襲擊, 這徹底改變了洛克菲勒家族傳承財產的態度:一方面,

小約翰選擇了以信託的形式, 將財富傳承給後代;另一方面, 他將家族財富拿出來徹底從事慈善事業, 他一生捐出了5億美元, 這個數字超過了他一半的身家, 消解在民眾眼中他的家族財富是原罪的印象。 剛剛度過百歲生日的第三代族長大衛·洛克菲勒被估算身家32億美元, 他也承諾, 會將自己過半財產捐贈給慈善事業。

據悉, 洛克菲勒家族的信託本金自動傳給受益人的子女, 委託人把資產注入信託之後, 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該資產的所有權以及控制權。 受益人在30歲之前只能獲得分紅收益, 不能動用本金, 30歲之後可以動用本金, 但要信託委員會同意。

這種機制使遺產始終是一個整體, 家族企業既不會因為分家而變小或終止,也不會因為代代傳遞而被逐漸分割成若干個部分,可以發揮規模優勢,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此外,約翰還打破家族企業的“子承父業”弊病,退休時並未讓兒子接班,而是讓基層員工出身的阿奇博爾德接任。

此後的洛克菲勒家族後代,只有能者才可以參與企業管理,憑自己實力擔任一定的職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輩出,他們成為了美國副總統、大慈善家、風險投資業開創者、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

“不惜代價”捐建北京協和醫學院

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國的連接點,最著名的莫過於北京協和醫學院。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海外單項撥款數目最大、時間延續最長的慈善援助項目。

洛克菲勒基金會于1913年成立,首批捐資1億美元,第二代繼承人小約翰為基金會主席。老約翰一直想在中國辦一所培養綜合人才的大學,為此先後於1908、1914、1915年三次派員來華考察。

考察團隊看到了在中國發展醫學教育的迫切性,因此,1915年,基金會斥資20萬美元購買了北京“協和醫學堂”作為醫學院校址,為符合“高標準”的規模,又以12.5萬美元的價格另外購買了醫學堂附近的豫親王府。

起初,建造預算100萬美元,至1919年底,建設學校費用竟已達750萬美元。而超出的預算則要歸因於小約翰的一句“不惜代價”。

1921年,學校建成開學,小約翰從美國乘坐輪船,在海上航行了一個多月後,趕到中國出席開學典禮。

此後,協和醫學院培養出林巧稚、吳階平、諸福堂等一批頂尖名醫,在中國建立起了培養現代醫學人才的體系。而這些中國現代醫學精英,一人往往可開辦一所甚至多所醫院或學校,為日後中國現代醫學發展打下了基礎。

協和醫學院成立之初,中國沒有一所綜合性大學能夠達到協和期望的醫預系水準。為此,洛克菲勒基金會斥資捐助13所綜合性大學,以提高其教學水準,過程整整持續八年。這其中最大的資助物件是當時中國的世界級一流大學——燕京大學。

此後,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華投入領域再度擴展,從與醫學有關的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延伸至考古學、遺傳學、農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研究,他們曾援助清華大學成立生物系,並為清華大學生物館的建造捐助了一半經費41250美元;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研究項目,便是在其資助下完成。1929年底,中外學者在協和解剖系合作鑒定出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頭蓋骨。

此新聞來源於網易推薦頻道

家族企業既不會因為分家而變小或終止,也不會因為代代傳遞而被逐漸分割成若干個部分,可以發揮規模優勢,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此外,約翰還打破家族企業的“子承父業”弊病,退休時並未讓兒子接班,而是讓基層員工出身的阿奇博爾德接任。

此後的洛克菲勒家族後代,只有能者才可以參與企業管理,憑自己實力擔任一定的職務。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輩出,他們成為了美國副總統、大慈善家、風險投資業開創者、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

“不惜代價”捐建北京協和醫學院

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國的連接點,最著名的莫過於北京協和醫學院。這也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海外單項撥款數目最大、時間延續最長的慈善援助項目。

洛克菲勒基金會于1913年成立,首批捐資1億美元,第二代繼承人小約翰為基金會主席。老約翰一直想在中國辦一所培養綜合人才的大學,為此先後於1908、1914、1915年三次派員來華考察。

考察團隊看到了在中國發展醫學教育的迫切性,因此,1915年,基金會斥資20萬美元購買了北京“協和醫學堂”作為醫學院校址,為符合“高標準”的規模,又以12.5萬美元的價格另外購買了醫學堂附近的豫親王府。

起初,建造預算100萬美元,至1919年底,建設學校費用竟已達750萬美元。而超出的預算則要歸因於小約翰的一句“不惜代價”。

1921年,學校建成開學,小約翰從美國乘坐輪船,在海上航行了一個多月後,趕到中國出席開學典禮。

此後,協和醫學院培養出林巧稚、吳階平、諸福堂等一批頂尖名醫,在中國建立起了培養現代醫學人才的體系。而這些中國現代醫學精英,一人往往可開辦一所甚至多所醫院或學校,為日後中國現代醫學發展打下了基礎。

協和醫學院成立之初,中國沒有一所綜合性大學能夠達到協和期望的醫預系水準。為此,洛克菲勒基金會斥資捐助13所綜合性大學,以提高其教學水準,過程整整持續八年。這其中最大的資助物件是當時中國的世界級一流大學——燕京大學。

此後,洛克菲勒基金會在華投入領域再度擴展,從與醫學有關的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延伸至考古學、遺傳學、農學、經濟學等學科的研究,他們曾援助清華大學成立生物系,並為清華大學生物館的建造捐助了一半經費41250美元;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研究項目,便是在其資助下完成。1929年底,中外學者在協和解剖系合作鑒定出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頭蓋骨。

此新聞來源於網易推薦頻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