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沉默寡言的父親,厚重偉大的父愛

父親是一個典型的農民縮影, 有著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

圖片來自網路

父親

父親, 屬馬, 一九五六年八月初七生日。

父親是家裡的老大,

上面有一個姐姐, 下面有三個弟弟, 一個妹妹。

家裡祖祖輩輩世代貧農, 上世紀七十年代, 倍兒吃香;上世紀八十年代, 倍兒窮。

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有著一顆樸實的心;父親脾氣很大, 卻很少和我們發, 只是苦了母親。

父親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輟學了, 充當了家裡的壯勞力, 修過水庫, 挖過山頭, 挑過土, 那時候是生產隊, 不掙錢, 掙分。

奶奶嫁過來的時候, 坐的是嬌子, 見過日本鬼子, 小腳, 受了一輩子的苦, 過日子比較扣吧, 父親兄弟四人, 只有一套宅院。

後來聽母親說, 父親結婚的時候, 一開始是和奶奶住對門屋, 二叔要結婚的時候, 父親和母親就搬到鄰居家(借比子)住了半年;三叔再過幾年也要結婚了, 就在老宅子的後院又蓋了三間房。

新房蓋好後, 父親母親就和二叔二嬸到新房住對門屋。 也是那個時候, 我有了記憶。

圖片來自網路

轉眼該分家了, 父親是老大, 主動放棄了宅院, 據說只分了一個洋灰板櫃, 櫃蓋子是木頭的, 記得有很多年, 母親都是用櫃蓋子做面板。

這也是我童年記憶中的最深的記憶。 那個板櫃現在還有。

上世紀八十年代, 搞改革開放, 生產隊沒了, 生產隊的院子也對外出售了。 二叔在一家紙廠上班, 有些積蓄, 就買了隊址做宅基地, 蓋了新房。 三叔要結婚了, 父親又搬回了老房子, 二叔搬進了新蓋的房子。

老叔早晚要結婚, 老房子是老叔的, 父親也想著蓋一座新房。 於是, 開始東拼西湊, 開始借錢借物, 終於在村西頭最北條街, 蓋了間新房。 那時候沒有錢打窗戶, 只好用竹坯子勒了一個窗戶, 糊上紙, 中間留一塊放上玻璃, 可以看到大街上;沒錢買石頭壘院牆, 就用樹枝子紮了個柵欄(寨子), 安上個門, 算是有了一個自己住的地方。 冬天一家人就窩在炕上吃飯。

父親有個小帳本,

從親戚家借的錢都一筆筆記得清清楚楚, 以備日後忘記還。

村裡的地不多, 也沒啥支柱型產業, 重要靠種地;一畝土地, 三畝沙子地;土地種小麥、玉米、白菜, 沙子地種花生、高粱、大豆。 父親母親每天都在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工作, 靠種地為生。 為了貼補生計, 父親幹了建築, 母親收拾地, 並在家養豬。 一開始, 父親只能出賣體力, 幹小工, 搬石頭、搬磚頭、鋤泥;母親則整日在地裡幹活, 風吹日曬, 有時趕上雷陣雨, 就澆個透心涼;家裡的麥子地澆水, 需要排隊, 有時排到半夜, 母親也深一腳淺一腳的熬通宵澆麥子。

日子雖然清苦, 倒也還算平安快樂。

圖片來自網路

靠著賣豬仔, 漸漸的把蓋房子的錢都還上了。 後來又懷了弟弟, 正好趕上計劃生育, 所謂鄉政府的管計劃生育的像土匪一樣收罰款, 見東西就拿, 窗戶都給拆掉, 炕都給刨了, 村裡的大廣播挨家挨戶通報誰家應該交多少罰款。 依稀還記得應該是6000多的罰款, 那個年代, 那個家庭, 簡直就是天文數字。 為了生弟弟, 母親躲到二姨家裡去了。

弟弟如期來到人世,家裡的負擔又重了。父親在冬天建築沒辦法幹,地裡又沒農活的時候,就騎上那輛破自行車,後座兩邊捆上兩個框(簍子),去收破爛,整整好幾個冬天都沒有閑著。破爛收的不好的時候,就用那輛自行車拖著蝦醬去買蝦醬,無論外面的寒風又多猛烈,無論外面下著多大的雪,父親從未間斷過。

因為在他心裡知道,這自行車後座拖的不僅僅是破爛和蝦醬,而是全家人的希望和生計。

冬天,我們那裡都會冬儲大白菜,在開春的時候拿到集市上去賣,會有個好價錢。有一次父親用自行車拖著300斤大白菜,去趕一個20裡地外的集市,走到半路,連人帶車翻到馬路溝裡,白菜翻了一地。父親扶起自行車,又把白菜一顆一顆撿回框裡,頂著寒風繼續趕路,那一次,賣了二十幾塊元,父親帶著錢回家的時候,從未提起翻車的事。後來過了很多年才講出來的。

我上高中了,家裡的負擔日益在加劇。於是,父親跟著老叔、三叔去了外地修橋(修橋修路,烈日炎炎,沒有半點陰涼,那是暴曬的痛苦),一走就是半年。每逢春種秋收的時候就回來,每回回來都會帶幾千塊錢,那也是我們全家人的最快樂的時光。

那是父親第一次出遠門。

圖片來自網路

沒辦法,政府的錢是不能拖欠的。罰款交上了,家裡又欠了許多外債。父親臉上依然掛著笑容,可他心裡知道,只有苦幹才是唯一的路。

父親一干就是三年,三年裡,弟弟一天天長大,母親一個人收拾著家裡的地,養著豬;而我,居然考上了大學。

大學對這個家庭來說,意味著沉重的經濟負擔。高興之余剩下的只有心痛。

父親從外地回來知道我考上大學,非常高興,撂下了一句話:再苦再難也供你上大學。

而獲得學費唯一的途徑就是——借錢。

圖片來自網路

一九九年,我在父親的陪伴下,來到了北京。十八年前的我並知道如今我,會走著這樣一條路,人生有如果,我願意排在父母身邊。

帶著借來的8500塊錢,父親一路把我送到北京,安頓好之後,父親就匆匆返回老家了,那也是父親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來北京。

二00一年春節,奶奶去世了,發喪需要錢,我上大學需要錢,各種壓力全部都壓在父親那裡,看著父母愁容滿面,心中不是滋味。父親還是把錢湊齊了,帶著那錢回學校的路上,感覺錢裡全部都是父親的心血和希望。

弟弟漸漸長大,開始上學了;我大學畢業了,開始工作了,但父親從來沒有停下過,一直在辛苦的工作。父親從小工變成了大工,每天能夠掙100多塊錢,又過了幾年,村裡把地都賣了,家裡分了幾萬塊錢,饑荒陸續都還上了。

而如今,家裡不再需要借錢,父親卻老了。

看著父親略顯單薄的背影,兩鬢的白髮早生,頭頂的頭髮稀疏,體力已大不如前,仍然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瘦弱的肩膀扛著一家子的命運堅強的走到今天,如今卸下時,卻也毫無半句怨言,未見輕鬆許多。

父親不善言辭,內心深處卻有股堅韌。再苦,再難,從未流露過,從一個健碩的男子,如今到了風燭殘年,背負著一家人的希望和夢想,不辭辛勞的孤苦的工作和生活,克服了無數的艱難困苦,默默的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用盡全力守護著這個家。再華麗的辭藻也無法表達,再細膩的刻畫也無法描述,再多的文字也無法記錄,父親一生所肩負的使命,所受的內心煎熬,那種失落無處傾訴,迷茫無可奈何,有淚不能痛哭的父愛。

圖片來自網路

看著父親的背影,我默默的留下了淚。

作子女的,雖然懂,可又替代不了,只能盡力讓父親安享晚年,切莫子欲孝而親不待。

今年決定帶父母游京城。

僅作此文,感恩父親!

作者:深度二零

弟弟如期來到人世,家裡的負擔又重了。父親在冬天建築沒辦法幹,地裡又沒農活的時候,就騎上那輛破自行車,後座兩邊捆上兩個框(簍子),去收破爛,整整好幾個冬天都沒有閑著。破爛收的不好的時候,就用那輛自行車拖著蝦醬去買蝦醬,無論外面的寒風又多猛烈,無論外面下著多大的雪,父親從未間斷過。

因為在他心裡知道,這自行車後座拖的不僅僅是破爛和蝦醬,而是全家人的希望和生計。

冬天,我們那裡都會冬儲大白菜,在開春的時候拿到集市上去賣,會有個好價錢。有一次父親用自行車拖著300斤大白菜,去趕一個20裡地外的集市,走到半路,連人帶車翻到馬路溝裡,白菜翻了一地。父親扶起自行車,又把白菜一顆一顆撿回框裡,頂著寒風繼續趕路,那一次,賣了二十幾塊元,父親帶著錢回家的時候,從未提起翻車的事。後來過了很多年才講出來的。

我上高中了,家裡的負擔日益在加劇。於是,父親跟著老叔、三叔去了外地修橋(修橋修路,烈日炎炎,沒有半點陰涼,那是暴曬的痛苦),一走就是半年。每逢春種秋收的時候就回來,每回回來都會帶幾千塊錢,那也是我們全家人的最快樂的時光。

那是父親第一次出遠門。

圖片來自網路

沒辦法,政府的錢是不能拖欠的。罰款交上了,家裡又欠了許多外債。父親臉上依然掛著笑容,可他心裡知道,只有苦幹才是唯一的路。

父親一干就是三年,三年裡,弟弟一天天長大,母親一個人收拾著家裡的地,養著豬;而我,居然考上了大學。

大學對這個家庭來說,意味著沉重的經濟負擔。高興之余剩下的只有心痛。

父親從外地回來知道我考上大學,非常高興,撂下了一句話:再苦再難也供你上大學。

而獲得學費唯一的途徑就是——借錢。

圖片來自網路

一九九年,我在父親的陪伴下,來到了北京。十八年前的我並知道如今我,會走著這樣一條路,人生有如果,我願意排在父母身邊。

帶著借來的8500塊錢,父親一路把我送到北京,安頓好之後,父親就匆匆返回老家了,那也是父親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來北京。

二00一年春節,奶奶去世了,發喪需要錢,我上大學需要錢,各種壓力全部都壓在父親那裡,看著父母愁容滿面,心中不是滋味。父親還是把錢湊齊了,帶著那錢回學校的路上,感覺錢裡全部都是父親的心血和希望。

弟弟漸漸長大,開始上學了;我大學畢業了,開始工作了,但父親從來沒有停下過,一直在辛苦的工作。父親從小工變成了大工,每天能夠掙100多塊錢,又過了幾年,村裡把地都賣了,家裡分了幾萬塊錢,饑荒陸續都還上了。

而如今,家裡不再需要借錢,父親卻老了。

看著父親略顯單薄的背影,兩鬢的白髮早生,頭頂的頭髮稀疏,體力已大不如前,仍然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瘦弱的肩膀扛著一家子的命運堅強的走到今天,如今卸下時,卻也毫無半句怨言,未見輕鬆許多。

父親不善言辭,內心深處卻有股堅韌。再苦,再難,從未流露過,從一個健碩的男子,如今到了風燭殘年,背負著一家人的希望和夢想,不辭辛勞的孤苦的工作和生活,克服了無數的艱難困苦,默默的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用盡全力守護著這個家。再華麗的辭藻也無法表達,再細膩的刻畫也無法描述,再多的文字也無法記錄,父親一生所肩負的使命,所受的內心煎熬,那種失落無處傾訴,迷茫無可奈何,有淚不能痛哭的父愛。

圖片來自網路

看著父親的背影,我默默的留下了淚。

作子女的,雖然懂,可又替代不了,只能盡力讓父親安享晚年,切莫子欲孝而親不待。

今年決定帶父母游京城。

僅作此文,感恩父親!

作者:深度二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