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馬克龍:後來居上的法國大選“黑馬”

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將於4月23日舉行, 各政黨參選人均摩拳擦掌, 為選舉展開衝刺。 自2月以來, 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行情看漲, 支持率節節攀升。 然而, 勒龐最近卻遭到“黑馬”趕超——獨立中間派候選人、前法國經濟部長埃曼努爾·馬克龍後來居上, 成為法國新一任總統最熱門候選人。

法國媒體3月8日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 58%的受訪者認為“國民陣線”對法國民主是一個威脅, 64%的受訪者表示絕不會投票給“國民陣線”。 哈裡斯民意調查公司3月9日公佈的民調預測顯示, 馬克龍會以26%的選票贏得第一輪選舉,

並在第二輪大選中以65%的支持率擊敗勒龐。

馬克龍1977年出生, 今年只有40歲。 他於24歲加入左翼陣營的法國社會黨, 27歲到經濟部任職, 30歲辭職後當了投資銀行家, 期間因促成雀巢和輝瑞之間的著名交易而名聲大噪。 重入政壇後, 馬克龍曾被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經濟部長等職。 他履歷光鮮、相貌英俊, 頗受年輕人歡迎。 而其熟知毛澤東、鄧小平等人的語錄, “長征”“黑貓白貓”等詞信手拈來, 也使其圈到了不少來自中國的“粉絲”。

2016年4月, 馬克龍表示希望參選2017年法國總統, 但受到法國社會黨內部勢力的阻撓, 於是他在2016年11月正式宣佈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與競選, 並創立新的政治派別——“前進運動”。 2016年底, 他出版了介紹自己政見的宣傳書籍《革命》,

隨即成為暢銷書, 其本人的支持率也水漲船高。

競選中, 馬克龍將自己形容為中產階級和勞工階級的維護者。 其“政策包”中, 包括縮減法國議會並精簡政府機構、加強與歐盟的合作、打擊裙帶關係網、獎勵從低收入社區雇傭勞工的公司等一系列主張。 在馬克龍看來, 無論是左翼的反全球化、反自由市場和疑歐, 還是右翼在社會文化上的保守主義、阻拒難民、反對歐盟, 都意味著某種倒退。 在支持者看來, 他的立場“代表了左右兩翼中最好的部分”。 馬克龍這種“去意識形態化”的主張, 某種程度上產生了“萬眾爭說馬克龍”的轟動效應。 近來, 法國社會黨改革派分支領袖卡雷舍和中右翼的民主運動黨主席貝魯,

也相繼站到了支持馬克龍的陣營中來。 這種“助攻”也讓數次在民意調查中領跑的勒龐“很受傷”。

近年來, 法國經濟復蘇緩慢, 失業率居高不下, 令不少法國民眾對未來憂心忡忡, 右傾傾向加劇, 勒龐所帶領的右翼勢力借此成為法國政壇一股新勢力。 然而, 在視“自由、平等、博愛”為國家格言的法國, 勒龐反歐元、反移民的主張引起國民警惕, 媒體也將其稱為法國“最危險的女人”。 在英國“脫歐”後, 歐洲民粹主義思潮日益高漲, 走“中間派”道路的馬克龍能否戰勝勒龐, 入主愛麗舍宮, 將成為觀察歐洲政治走向的一個重要風向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