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父親的格言(“家風家訓”主題徵文)

中共會寧縣紀委、中共會寧縣委宣傳部、會甯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舉辦“家風家訓”主題徵文活動, 現將會甯縣作家協會會員創作的徵文作品予以展示, 請大家繼續創作。

父親的格言(“家風家訓”主題徵文)

陳琴

父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沒讀過書, 只約略識得幾個字。 其實我的祖上幾輩都是讀書人, 父親也算出生在耕讀之家, 但在他小時候時恰逢土改運動, 加之爺爺不善理家, 漸漸家道敗落, 父親也就失去了讀書的機會, 終日與土地為伴, 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度過了他苦難的一生。

父親雖識字不多,

但大概是從小受爺爺薰陶的緣故吧, 他對我國一些傳統文化知識以及歷史上的一些帝王將相、朝代更替等, 都頗為知曉一些。 平日教導我們時, 父親總習慣于運用一些言簡意賅的格言俗語。 在我們兄妹成長中, 那些格言一路伴隨著我們, 其中蘊含的道理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我們的血脈, 滋養著我們的靈魂。

在此摘錄幾則, 以表達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一、“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大概在我五六歲的那一年, 一天中午, 來了一個走村串戶收雞的小販, 二十多歲的樣子, 滿頭大汗, 挑著兩隻沉甸甸的大竹筐, 一邊走一邊吆喝“收雞兒噢, 收雞兒噢——”那人在我家大門口路過時, 父親把他請到家裡, 讓母親給他端來水和饃饃——要知道, 那時候, 饃饃可是稀缺物品啊——那人自然非常感激, 吃完以後, 父親把我家的一隻大公雞賣給那人, 價錢是五元。 我心裡埋怨那小販太摳了, 這麼肥大的公雞才五元錢!那人走後不久, 我在門口玩耍時, 突然在草垛旁邊發現了一個塑膠錢夾, 裡面有厚厚的一疊錢。

我興奮極了, 立刻拿給父親看, 父親問我在哪兒撿到的, 我如實說了, 父親立刻果斷地說:“糟糕, 這肯定是那小夥子丟的!要趕快去還給他!”我心裡老大不樂意, 帶著哭腔小聲嘀咕道:“我不給, 這錢是我撿到的, 應該歸我……”父子摸著我的頭說:“瓜(傻)女子, 這不是咱們應得的錢, 人常言說‘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 你看那小夥子大熱天的辛辛苦苦掙幾個錢多不容易, 就這樣丟了, 他該多著急呀!”我無言以對。 父親就趕緊跑出門去追趕那買雞人, 過了好半天才氣喘吁吁地回來, 愉快地說:“哎呀, 總算追上了, 那小夥子真粗心, 竟然還沒發現把錢包丟了!”

當時尚不諳世事的我, 雖然在心裡很捨不得那個錢包, 但“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這句格言,

卻從此深深地烙在我心裡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 也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此話的意義。 在這個形形色色的社會, 各種不良誘惑無處不在, 而每當面對金錢和利益的誘惑時, 這句樸素的格言總是如警鐘般在耳邊響起, 讓我能及時遠離貪婪和誘惑的陷阱。

二、“好男不吃分家飯, 好女不穿嫁妝衣”

我初中畢業那年, 我們那個一度熱熱鬧鬧的一個大家庭終於要分開了, 微薄的家產如何能公平分配, 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畢竟人都有私心, 更何況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 大家都窮怕了, 生怕家裡的財產和土地給自己分得少了, 因此相互之間難免有些意見和紛爭。 一天, 當大家又為此事爭論的時候, 只聽見父親長歎一聲, 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唉, 都是自家的親弟兄, 何必太計較?老年人有句俗諺說‘好男不吃分家飯, 好女不穿嫁妝衣’, 你們若是有出息的, 今後就要靠自個兒的本事把日子過到人前頭, 不要指望老先人的那點財產!”一句話, 說得大家都不吭聲了。 父親接著舉了一些例子, 說誰誰以前家裡窮得幾乎揭不開鍋,孩子都餓得面黃肌瘦的,可人家經過這幾年的辛苦勞動,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誰誰剛從外地遷到我村時,連個住處都沒有,從老家帶來的所有財產僅是一張破席子,一床舊棉被,一口鐵鍋,一袋子糜子而已,而人家的現在的日子,可算咱村上數一數二的呢。經過父親一番語重心長的開導,大家漸漸撥開了眼前的迷霧,重新意識到了親情的珍貴,於是能心平氣和、甚至互相謙讓著商議分家的事了。最後,終於能在比較和諧的氛圍中完成分家事宜。這件事,也給使得“自強、自立、自尊”的觀念,深深根植在我們兄妹心中。

就這樣,在處理一些日常瑣事時,父親通過言傳身教,讓我們知道了許多有益的格言,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當有人幫助了我們時,父親總不忘教導我們說:“受人點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當聽到我們議論某些人的是非時,父親總會嚴厲地對我們說:“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

當我們想做某些事又怕不被人理解而說風涼話時,父親就會坦蕩地說:“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諸如“要知天下理,先從自己身上比”“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等等,都是父親教導我們時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

而今,父親離開我們已經八年多了,但他說過的這些話語一路伴隨著我們,這些樸素的格言俗語,都是父親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這些閃光的句子,如同人生路上的一個個醒目的路標,指引我們把握正確的人生航向,把父親留給我們的這些良好家風家訓一代代流傳下去。

說誰誰以前家裡窮得幾乎揭不開鍋,孩子都餓得面黃肌瘦的,可人家經過這幾年的辛苦勞動,日子一天天好起來;誰誰剛從外地遷到我村時,連個住處都沒有,從老家帶來的所有財產僅是一張破席子,一床舊棉被,一口鐵鍋,一袋子糜子而已,而人家的現在的日子,可算咱村上數一數二的呢。經過父親一番語重心長的開導,大家漸漸撥開了眼前的迷霧,重新意識到了親情的珍貴,於是能心平氣和、甚至互相謙讓著商議分家的事了。最後,終於能在比較和諧的氛圍中完成分家事宜。這件事,也給使得“自強、自立、自尊”的觀念,深深根植在我們兄妹心中。

就這樣,在處理一些日常瑣事時,父親通過言傳身教,讓我們知道了許多有益的格言,也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當有人幫助了我們時,父親總不忘教導我們說:“受人點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當聽到我們議論某些人的是非時,父親總會嚴厲地對我們說:“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

當我們想做某些事又怕不被人理解而說風涼話時,父親就會坦蕩地說:“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諸如“要知天下理,先從自己身上比”“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等等,都是父親教導我們時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

而今,父親離開我們已經八年多了,但他說過的這些話語一路伴隨著我們,這些樸素的格言俗語,都是父親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這些閃光的句子,如同人生路上的一個個醒目的路標,指引我們把握正確的人生航向,把父親留給我們的這些良好家風家訓一代代流傳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