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電影節論壇 馮小剛劉震雲陳可辛戴錦華等"坐而論道"

原標題:用怎樣的“工匠精神”打造中國電影 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上, 馮小剛劉震雲陳可辛戴錦華張大春等“坐而論道”

討論打造中國電影該用什麼樣的“工匠精神”?昨天下午, 在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上, 馮小剛、劉震雲、陳可辛、戴錦華、張大春等“坐而論道”, 中國電影業界頗具代表性的五位重量級嘉賓的出現, 引起眾人關注。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 就是精益求精, 做事情不走樣。 基本上, 有95%的人都做得有點走樣。 ”著名作家劉震雲身兼本場論壇的主持人, 率先闡述自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馮小剛坦言:“我接觸的很多有名的作家、編劇,

他們跟你簽合同的時候, 就說‘我就改一稿’。 但我問劉震雲‘您給我們改幾稿’?他說我沒有那麼大的自信和本事, 一個劇本只改一稿就可以。 《手機》《溫故1942》《我不是潘金蓮》等都改了很多稿。 ‘工匠精神’就是認真。 自己不會的事沒做好, 情有可原。 自己會做的事沒有做好, 我覺得是不能原諒的。 ”

著名導演陳可辛對“工匠精神”最初理解來源於網路解釋。 “就是像工匠一樣做事的心態。 在這個浮躁的年代, 做事稍微慢一點、細一點, 多一點堅持, 這就叫‘工匠精神’。 ”

“工匠精神”需要甘於坐和市場無關的冷板凳, 對這一點, 陳可辛“批評”了自己:“我到現在為止, 都是一直掙扎在拍市場需要的東西。 這似乎好像違反了‘工匠精神’。

但是, 我可以努力在裡面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

作家張大春指出了中國電影“工匠精神”中重要一點:和細節死磕。 “我最早當學徒時, 和我的師傅胡金銓導演合作過兩個劇本。 師傅改了8天7夜的劇本, 改到一處地方, 他拿著大紅筆圈了圈, 說這一句必須改掉。 劇本的原話是, 一個角色跟另外一個人說:‘你的大恩大德, 請容我來生做犬馬以報’。 我說為什麼改掉?他說這個故事背景是春秋末年, 人們會用‘來生’想問題嗎?在佛教還沒有進入到中土之前, ‘來生’的觀念在春秋應該不存在。 我反駁, 結草銜環的故事出自于《左傳》, 就是春秋時的故事。 他說:結草銜環是死後還有生命, 還有作為, 但不是‘來生’。 仔細想想真是到了東漢《孔雀東南飛》的時候,

才有了死後變成樹的故事。 胡金銓導演提醒我的是, 臺詞的細節必須緊密貼合題材、貼合歷史、貼合現實, 才能夠有說服力。 ”

學者戴錦華表示:“於我來說, 電影首先是藝術。 這麼多年來, 講課的時候經常問學生:什麼是電影?此前很少有人馬上能回答, 最近就有學生馬上介面說是‘產業’。 所有人都知道電影是產業, 但是大家越來越忘記了電影是藝術。 電影是藝術, 它必須是原創。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