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笑佛"唐傑忠:為給姜昆捧哏 戴20年沒鏡片的眼鏡

唐傑忠 李少林攝影

編者按:《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3月2日第7版刊發文章, 介紹了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唐傑忠的謙和人生, 文章講述了唐傑忠先生幹革命、拜師、給馬季、郝愛民、薑昆3位逗哏大家“量活”等,

唐傑忠先生于18日晚駕鶴而去。 讓我們重溫唐傑忠先生的實幹精神、謙虛風範、職業情操, 以下為文章全文。

俗話說:笑一笑, 十年少。 對給觀眾帶來歡笑的相聲演員來說, 似乎他們在我們心目中也是永遠不老的。 如果不細算, 可能我們不會想到:著名相聲演員唐傑忠其實今年已經75歲了, 他說相聲已經有50多年, 先後給馬季、郝愛民、薑昆3位逗哏大家“量活”, 一輩子就過來了。

幹革命靠腿不靠嘴

唐傑忠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貧寒之家, 1949年1月29日, 這個17歲的高中生在北京解放的時候當了兵, 算起來唐傑忠還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的老革命。

他到部隊先當文藝兵, 打打快板,

做鼓動宣傳工作。 在戰友們眼裡, 唐傑忠性格寬厚, 工作任勞任怨。 那時文藝戰士號稱“革命靠腿不靠嘴”, 1949年4月至10月, 他們曾從天津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廣州, 途中還要打仗。 腳上打了泡, 就跟女同志要跟頭發, 用針穿上, 把泡穿破, 把水擠出來, 第二天接著走, 直到最後泡底下又打泡, 長了繭子。 在江西過九連山, 7天7夜都在下雨, 路只有一尺半寬, 這邊是山澗, 那邊是高山, 大家都要扒著山走, 十分危險, 而唐傑忠還牽著一匹馬, 馬上馱著他從天津出發時買的幕布。 下山的時候更是艱難, 空手走都很吃力, 唐傑忠還得在馬後拽著馬, 一步一步地挪。 到了廣州, 幕布一點沒濕, 保存完好, 唐傑忠為此立了大功, 相當於現在的一等功。

在路上, 唐傑忠還隨時都能編出順口溜。

眼睛看什麼就能說什麼, 聽什麼就能講什麼。 比如在行軍過程中, 他見到一個挑擔子的炊事員, 他就說:“這個同志真能幹, 一根扁擔兩頭顫, 中間夾著英雄漢。 ”起到了很好的鼓勁作用。 到連隊給戰士教歌, 唐傑忠教得特別有感染力, 好學好記, 非常受戰士的歡迎。

拜師劉寶瑞

上世紀50年代初, 唐傑忠從電影上看到山東快書名家高元鈞的曲藝, 非常喜愛。 後來部隊派唐傑忠到北京學習, 他就到高元鈞家裡拜訪。 高元鈞雖然沒有收他為徒, 但是他熱情地給唐傑忠介紹了自己的把兄弟——單口相聲大王劉寶瑞。 劉寶瑞不僅傾囊相授, 甚至還一度給唐傑忠捧哏, 捧著徒弟往前走。

唐傑忠認為, 高、劉兩位先生不僅引導自己走上了相聲的道路,

還教導他如何待人接物, 如何處事。 “劉老師教我, 除了傳藝以外, 我沒有付任何報酬, 也不交學費, 也沒有什麼回報。 他的心胸非常寬廣, 可以說是海納百川。 ”所以後來唐傑忠也向劉寶瑞學習, 和自己的徒弟既是師徒, 又是父子, 還是朋友。 比如對徒弟鞏漢林, 唐傑忠當年千方百計幫他托關係、找朋友到北京發展, 還幫他在北京借了房子, 後來看鞏漢林演小品演得好, 就從心眼兒裡為他高興, 對他特別寬厚, 儘管鞏漢林小品演得越好, 離相聲專業就越遠。 鞏漢林提起這事就說“感激師傅一輩子”。

“偷偷地愛上了馬季”

1958年, 唐傑忠調入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 成了專業的相聲演員。 第二年, 他開始跟馬季一起在劉寶瑞的教導下學習。

唐傑忠笑著說, 雖然馬季比自己小, 但是“當時我偷偷地愛上了馬季”。 他覺得馬季就是“小侯寶林”, 表演熱情奔放, 藝術上是頂尖的, 而且馬季特別愛相聲, 把相聲視為自己的第二生命。 學習的這一年是馬季給唐傑忠捧哏, 他們還一起在中南海為毛主席表演相聲小段《裝小嘴》等, 還跟毛主席握手。

後來唐傑忠放棄了升任廣州軍區戰士雜技團副團長的好機會, 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 他和馬季從1959年開始正式合作, 一直到80年代。 有人說, 相聲找搭檔比找媳婦還難, 兩個人業務上要有默契, 相互之間要能容忍。 唐傑忠一輩子站在捧哏的位置上, 也就是配角的位置上, 但是這麼多年來, 唐傑忠說, 自己心裡從來沒有覺得不舒服。 “因為劉寶瑞老師教我們的時候就說,捧逗是一家,捧逗就是‘一棵菜’,沒有捧就沒有逗,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節目。”馬季先生去世前不久獲得了中國曲藝終身成就獎,唐傑忠就和自己得了獎一樣,非常激動,夜不能寐,半夜起來寫了一首“唐詩”——唐傑忠的詩,恭賀馬季榮獲大獎。謙虛了一輩子的唐傑忠還說,自己跟馬季的合作,等於禿子跟著月亮走——借了很大的光。

給薑昆捧哏挑戰自我

經歷了和郝愛民先生兩年的合作後,唐傑忠迎來了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大挑戰——在薑昆的搭檔李文華因病離開舞臺後,與薑昆合作。

薑昆說,“那個時候唐傑忠也是個著名捧哏演員了,也是我們大家心中的老師、前輩,可是他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位置上,他站到了李文華曾經站的地方,只允許他好,不允許他壞。”

開始唐傑忠是亦步亦趨地模仿李文華,按照錄音一字不差地給薑昆捧哏,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後來大家一起研究,認為應該發揮唐傑忠自己的特點給薑昆捧哏。為了改變過去給觀眾造成的既定印象,唐傑忠還給自己設計了一個比較文雅的形象:戴上了一個其實沒有鏡片的眼鏡,這個道具使了20年。

薑昆說,倆人一開始的合作,真是費了力氣,也一直在摸路子,後來終於在《虎口遐想》這個段子上,倆人開始找到了感覺,“大家忘掉了李文華,相信了唐傑忠老師”。他們在一起共同合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虎口遐想》、《電梯風波》、《學唱歌》、《著急》、《重大新聞》等。儘管性格一動一靜,大不相同,但在多年的合作中,兩個人從沒鬧過矛盾、沒吵過架。

說起兩人分開,薑昆挺感動的:“突然有一天,唐傑忠老師跟我說,‘薑昆,我覺得你得找一個新的搭檔了,我跟不上你了,你節奏太快,一個月得跑十好幾個地方,一會兒奔西藏,一會兒又出國了,一會兒又去‘老少邊窮’地區了,事也很多。我要是老這麼跟著你的話,估計得拖你的後腿,找個年輕人吧。”唐傑忠還主動給薑昆推薦了薑昆後來的搭檔戴志誠。

始終是個有心人

馬季曾經說過,雖然唐傑忠老把自己是“笨鳥先飛”掛在嘴邊上,總跑在前頭,“但是大傢伙得注意了,他並不是‘笨鳥’,他是挺機靈的一個‘鳥’,他還飛在你前頭。所以他無論是跟誰合作,在相聲界他是穩穩當當的,他站在了一個革命的、前輩的、大捧哏的重要的位置。”

唐傑忠在業務上確實是個有心人,早年的作品《友誼頌》有很多英語的段落,唐傑忠不懂英語,就學,用漢字注音,漢字寫不出來,就用日語字母注音,一點點地學。至於生活上、工作中,就更是謙虛謹慎。和唐傑忠相識40多年的趙連甲說,雖然唐傑忠總說自己如何沾馬季的光、如何學馬季,其實,“可以說我跟馬季一直拿他當老大哥,他是個相聲坯子,也是個領導坯子。而且他熱情,他組織能力強,什麼事情我們都靠他。”唐傑忠曾多年在中國廣播藝術團擔任辦公室主任,演出隊各種各樣的活動安排,無論大事小事、正事雜事,唐傑忠准是站在最前邊為大家服務。此外,“創作作品的時候都有唐傑忠,但是哪兒發表了,節目單上要印名字了,沒有唐傑忠了,他不讓。”唐傑忠有意地不爭功。

在家裡是紅花不是綠葉

“說相聲他是綠葉,在家裡我是他的綠葉。”與唐傑忠結婚快50年的夫人金老師說。他們1957年經人介紹認識,唐傑忠給金老師的第一印象是“很愛出汗,也不太愛說話”,後來金老師聽說他要說相聲,還覺得他不是說相聲的料。“真沒想到他能成為一個著名的相聲演員。”

唐傑忠其實也覺得對不起夫人:夫人生了3個孩子,自己都不在家,不但不在,回來以後也沒有什麼表示。夫人是全國三八紅旗手,除了她的工作,從不講究吃、喝、穿、住,每天就講勞動,有一次工作中把手砸壞了,縫了很多針,唐傑忠一直不知道。

現在唐傑忠和金老師可是“模範夫妻”。“請大家放心,我們老兩口現在是她幫助我,我幫助她;她怕我累著,我怕她累著;她希望她多幹點活,我希望我多幹點活。”唐傑忠說。據說,現在要有人請唐傑忠吃飯的話,他一般都不去,實在推不了,去的時候一定要帶倆飯盒,到那兒以後,告訴人家多炒兩個菜,然後端回來給老伴吃。

大夥兒都笑稱唐傑忠為“笑佛”,因為他永遠會把笑臉給他的觀眾、給他的朋友。其實在生活當中,他也跟普通人一樣經歷了挫折和苦難。前些年,唐傑忠的一個兒子因病辭世,但是他認為,“戲比天大”,他把悲痛藏起來,依然讓大家在自己的相聲藝術中得到快樂。

甘為綠葉襯紅花,淡泊名利氣自華;起承轉合七分捧,人稱慈祥“老媽媽”。唐傑忠,這個謙虛、慈祥、可愛、幽默的帥老頭,是百姓心中永遠的笑星。

(本文根據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欄目稿件改寫)

“因為劉寶瑞老師教我們的時候就說,捧逗是一家,捧逗就是‘一棵菜’,沒有捧就沒有逗,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節目。”馬季先生去世前不久獲得了中國曲藝終身成就獎,唐傑忠就和自己得了獎一樣,非常激動,夜不能寐,半夜起來寫了一首“唐詩”——唐傑忠的詩,恭賀馬季榮獲大獎。謙虛了一輩子的唐傑忠還說,自己跟馬季的合作,等於禿子跟著月亮走——借了很大的光。

給薑昆捧哏挑戰自我

經歷了和郝愛民先生兩年的合作後,唐傑忠迎來了他藝術生涯中的一大挑戰——在薑昆的搭檔李文華因病離開舞臺後,與薑昆合作。

薑昆說,“那個時候唐傑忠也是個著名捧哏演員了,也是我們大家心中的老師、前輩,可是他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位置上,他站到了李文華曾經站的地方,只允許他好,不允許他壞。”

開始唐傑忠是亦步亦趨地模仿李文華,按照錄音一字不差地給薑昆捧哏,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後來大家一起研究,認為應該發揮唐傑忠自己的特點給薑昆捧哏。為了改變過去給觀眾造成的既定印象,唐傑忠還給自己設計了一個比較文雅的形象:戴上了一個其實沒有鏡片的眼鏡,這個道具使了20年。

薑昆說,倆人一開始的合作,真是費了力氣,也一直在摸路子,後來終於在《虎口遐想》這個段子上,倆人開始找到了感覺,“大家忘掉了李文華,相信了唐傑忠老師”。他們在一起共同合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虎口遐想》、《電梯風波》、《學唱歌》、《著急》、《重大新聞》等。儘管性格一動一靜,大不相同,但在多年的合作中,兩個人從沒鬧過矛盾、沒吵過架。

說起兩人分開,薑昆挺感動的:“突然有一天,唐傑忠老師跟我說,‘薑昆,我覺得你得找一個新的搭檔了,我跟不上你了,你節奏太快,一個月得跑十好幾個地方,一會兒奔西藏,一會兒又出國了,一會兒又去‘老少邊窮’地區了,事也很多。我要是老這麼跟著你的話,估計得拖你的後腿,找個年輕人吧。”唐傑忠還主動給薑昆推薦了薑昆後來的搭檔戴志誠。

始終是個有心人

馬季曾經說過,雖然唐傑忠老把自己是“笨鳥先飛”掛在嘴邊上,總跑在前頭,“但是大傢伙得注意了,他並不是‘笨鳥’,他是挺機靈的一個‘鳥’,他還飛在你前頭。所以他無論是跟誰合作,在相聲界他是穩穩當當的,他站在了一個革命的、前輩的、大捧哏的重要的位置。”

唐傑忠在業務上確實是個有心人,早年的作品《友誼頌》有很多英語的段落,唐傑忠不懂英語,就學,用漢字注音,漢字寫不出來,就用日語字母注音,一點點地學。至於生活上、工作中,就更是謙虛謹慎。和唐傑忠相識40多年的趙連甲說,雖然唐傑忠總說自己如何沾馬季的光、如何學馬季,其實,“可以說我跟馬季一直拿他當老大哥,他是個相聲坯子,也是個領導坯子。而且他熱情,他組織能力強,什麼事情我們都靠他。”唐傑忠曾多年在中國廣播藝術團擔任辦公室主任,演出隊各種各樣的活動安排,無論大事小事、正事雜事,唐傑忠准是站在最前邊為大家服務。此外,“創作作品的時候都有唐傑忠,但是哪兒發表了,節目單上要印名字了,沒有唐傑忠了,他不讓。”唐傑忠有意地不爭功。

在家裡是紅花不是綠葉

“說相聲他是綠葉,在家裡我是他的綠葉。”與唐傑忠結婚快50年的夫人金老師說。他們1957年經人介紹認識,唐傑忠給金老師的第一印象是“很愛出汗,也不太愛說話”,後來金老師聽說他要說相聲,還覺得他不是說相聲的料。“真沒想到他能成為一個著名的相聲演員。”

唐傑忠其實也覺得對不起夫人:夫人生了3個孩子,自己都不在家,不但不在,回來以後也沒有什麼表示。夫人是全國三八紅旗手,除了她的工作,從不講究吃、喝、穿、住,每天就講勞動,有一次工作中把手砸壞了,縫了很多針,唐傑忠一直不知道。

現在唐傑忠和金老師可是“模範夫妻”。“請大家放心,我們老兩口現在是她幫助我,我幫助她;她怕我累著,我怕她累著;她希望她多幹點活,我希望我多幹點活。”唐傑忠說。據說,現在要有人請唐傑忠吃飯的話,他一般都不去,實在推不了,去的時候一定要帶倆飯盒,到那兒以後,告訴人家多炒兩個菜,然後端回來給老伴吃。

大夥兒都笑稱唐傑忠為“笑佛”,因為他永遠會把笑臉給他的觀眾、給他的朋友。其實在生活當中,他也跟普通人一樣經歷了挫折和苦難。前些年,唐傑忠的一個兒子因病辭世,但是他認為,“戲比天大”,他把悲痛藏起來,依然讓大家在自己的相聲藝術中得到快樂。

甘為綠葉襯紅花,淡泊名利氣自華;起承轉合七分捧,人稱慈祥“老媽媽”。唐傑忠,這個謙虛、慈祥、可愛、幽默的帥老頭,是百姓心中永遠的笑星。

(本文根據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欄目稿件改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