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村民住上別墅 鄉下比肩城裡

■朱淳林、記者曹誠平

中國江西網訊初夏時節, 驅車走在瑞昌市南義鎮平坦寬闊的水泥村道上, 一排排路燈筆直挺立, 一棟棟別墅錯落有致, 一塊塊田地風吹綠浪, 令人心曠神怡……近年來, 南義鎮積極探索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將生態建設與脫貧致富相結合, 建設出了一批基礎設施城鎮化、公共服務均等化, 具有地域特色和鄉村氣息的美麗新村, 令村民的幸福指數大增。

告別舊村落 搬進小別墅

漫步在南義鎮朝陽新村, 記者發現村裡道路平坦整潔, 廣場綠樹成蔭, 院落、村部、亭台、文化牆、住宅等建築錯落有致。

一棟棟兩三層的小洋樓, 外形漂亮美觀, 室內設計合理, 客廳、臥室、衛生間, 包括二樓休閒的露臺, 都達到了小別墅的標準。 目前, 該村全體農民已全部告別舊村落, 搬進小別墅, 村裡水、電、路、網路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甚至連天然氣都已配套到位, 一切都與城市社區的建設標準相同。 村民周木桂告訴記者, 她家原來住的是低矮平房, 現在新房子又大又漂亮, 住在新村裡, 心裡別提有多舒坦了。

在南義鎮劉李新村, 村道的綠化建設已經完成, 寬敞的水泥路通到每戶人家, 家家戶戶的門口都安裝了庭院籬笆, 村委會鼓勵村民大力發展菜園經濟, 每家每戶都可在菜圃內種植花卉蔬菜, 洋氣的小別墅與整齊漂亮的菜圃相映襯,

不僅美化環境, 同時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質,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據悉, 劉李新村作為該鎮2016年的省級點、市級點疊加建設點, 建設規模較大, 涉及戶主70余戶共270人。 當該村確定為新村建設點後, 村民就提前完成了改房, 1000余米新修建的入戶路也很快完成, 村內便民活動場所也提前完工, 溝渠、水塘也提前挖好, 使得新村建設迅速、順利。

據介紹, 南義鎮有13個行政村, 136個自然村, 自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以來, 已有70%的自然村完成新農村建設。

摒棄田地租賃方式 嘗試土地入股做法

新農村建設不僅體現在基礎設施的“新”, 更體現在思想觀念的“新”。 根據當地的產業佈局和資源優勢, 南義鎮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 協調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帶動農民致富奔小康。 該鎮引進浙江客商, 利用荒山、荒地種植中藥材黃梔子5000多畝。 為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同時形成農民致富的長效機制, 南義鎮摒棄了簡單的田地租賃方式, 改成讓農民利用土地入股的新做法。 村民田宗文算了這樣一筆賬, 按照每畝600元純利計算, 僅此一項, 每年可帶來300萬元的村級經濟收入, 成為助推發展、造福子孫的“綠色銀行”。

“過去村裡雨季泥濘的泥巴地, 現在變成了寬敞結實的水泥地, 以前僅僅依靠種植農作物增收的村民, 現在開始發展特色規模農業, 慢慢轉變了經濟增長模式。 ”南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朋說, “事實已經證明, 生態就是最大的財富, 利用好了生態, 就能讓村民更快更好地脫貧致富奔小康。

我們通過實施特色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生態補償等措施, 目的都是為了確保能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並且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