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江浦探索城市居民社區治理新模式

通訊員 蔣風雲 許豔 史以娟

社區單元樓地下室淌水, 走房屋維修基金管道維修, 得花12萬元, 住戶一致反對。 住戶楊建國身為黨員, 決定找其他住戶一起想辦法, 從社會上請專業人員來修, 簽品質保證書, 費用每戶平攤不到70元, 事情圓滿解決。 此事幾天前發生在清江浦區和平新村二區三單元。

黨員一馬當先, 居民群策群力, 事了皆大歡喜, 社區治理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去年10月, 清江浦區掛牌成立, 全區642個居民社區, 455個沒有物管, 群眾信訪量80%與社區有關。 針對這一狀況, 清江浦區委書記仲鳳筆說:“在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勇挑重擔,

通過發揮黨組織、黨員作用, 業主、居民“唱主角”, 探索黨組織、業主、物管、業主委員會(業主代表大會)“四方共治”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資料顯示, “四方共治”推行半年多來, 清江浦區群眾信訪量明顯下降, 群眾滿意度上升到96.5%。

支部搭平臺, 延伸服務觸角

韓銘是十排房花苑社區網格黨支部書記。 居民趙大爺記得, 老韓走馬上任的時候, 恰巧社區物管“跑路”。 老韓有著30多年黨齡, 業主信得過, 推舉他與另外兩名老黨員成立“自管小組”, 打理社區事務。 如今的十排房不僅治安好、環境靚, 物業費繳納率也達到90%。

“哪裡有黨組織, 哪裡就有‘主心骨’, ”上海路社區黨委書記梅小林對此深有感觸地說, 自打網格上建起黨支部,

社會治理網格以往顧不上的服務, 再也不愁“分身乏術”。 今年初, 正是在社區7個網格黨支部推動下, 上海路社區通過服務外包形式為社區中老年人、下崗職工開設的心理疏導、創業輔導, 幾乎場場爆滿。

截至目前, 清江浦區679個社區治理網格全部建立了網格黨支部(總支)。 涉及社區管理的矛盾糾紛, 由其負責錄入資訊平臺, 採取限時辦結、歸口辦理、多方協調的辦法, 實行問題銷號制度, 今年以來已幫助化解社區各類問題5237件。 在此基礎上, 該區還將夕陽紅志願者、大學生志願者等服務團隊分類整合, 組建敬老愛老、文化娛樂、糾紛調解等特色化的志願服務隊伍, 編入網格服務團, 由網格黨組織統籌安排, 定期進社區開展精准服務,

並由此孵化培育社會組織462家, 湧現出老趙調解室、陽光心靈工作室等社會治理生力軍。

業主登舞臺, 喚醒自治意識

今年初, 張建淮有了一個新身份——陽光苑社區物業管理委員會主任。 在他的帶領下, 該社區物管費主動繳納率達到了95%。 而在此之前, 這一比例已連續兩年不足30%。

“以前也有物業公司, 收錢不辦事, 花錢不公開, 社區髒亂差, 經常被偷盜, ”社區居民劉女士說, “這個樣子, 誰還去交物業費?”類似現象並非個案。 在工農兵社區, 住著860多戶居民的和平新村, 業主與物管之間前兩年一直不消停。

怎麼辦?區裡經過大走訪, 拿出解決方案——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 以相關法規為依據, 指導和監督存在上述現象的社區建立自治組織,

自治、整治、長治“三步走”。 熱心的張建淮坐不住了, 聯合同樣熱心的5名業主, 在社區黨委指導下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 對社區事務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幹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社區裝監控。 物管委員會才成立, 沒錢, 6個人就自掏腰包買來監控設備。

“社區是大家的, 憑啥人家就該貼錢”、“老張帶了頭, 咱們也不能落後”……事情很快在社區引起了熱議, 業主紛紛去找張建淮, 為社區治理提建議、出主意, 商定物管費、車位費收費標準和社區急需解決的問題。 短短三天, 物管費、車位費就收到了60%。 錢收上來後, 張建淮不含糊, 小到燈泡、螺帽, (下轉A2版)

ID:118955714----URL:nul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