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媒體︰家庭教育首先要讓家長受教育

一些家長自認讀書多年, 甚至接受過高等教育, “很懂教育”。 試問︰讀過教育學專業嗎?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嗎?接受過家庭教育方面的專業培訓嗎?果真“教育無學”, 為何那麼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諸多困惑和焦慮, 苦苦無解?

沒有家庭教育的教育註定是殘缺的, 而家長盲目參與的家庭教育則註定事倍功半。 筆者有這樣的感慨, 與最近幾則教育熱點新聞有關。

其中很火的一條, 與時令有關。 江南春來早, 杭州城已步入春雨綿綿的時節。 日前, 當地某小學一位吳姓副校長給全校600多位家長陸續發了3條短信,

大意是強調, “下雨天將不允許家長進校園接送孩子”“孩子已經長大, 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 尷尬的是, 短信發出後, 她只收到了兩位一年級家長的回復。

原來, 當天上午有雨, 吳副校長在校門口看到, 走進校門的家長, 絕大多數都是一手攙著孩子, 一手撐著傘, 還背著沉重的書包。 到了教學樓, 幾個孩子坐在凳子上蹺著腿聊天, 前面是爸爸媽媽, 甚至是頭發花白的爺爺奶奶, 或蹲或跪, 替孩子換好鞋子, 再目送他們走進教室。

這讓吳副校長感到驚詫而難以接受, 於是有了上述發短信一事。 而家長們反應之冷淡, 更是讓她感慨︰做了一件不受家長歡迎的事。 的確, 家校溝通有時是不順暢甚至艱難的, 不少家長內心的想法是︰家庭教育是家長的事,

不需要學校和教師過多置喙, 否則就是“越位”。

但當角色互換, 每當對學校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有了不同意見, 一些家長卻全然忘了什麼是“界限”。 家長當然有對學校教育發表意見的自由和權利, 但在實際中, 不少家長的意見卻流於草率、膚淺。 前不久, 一場因為性教育教材引發的爭議, 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杭州蕭山, 一位元小學生將需要老師輔導的《珍愛生命》當作課外讀物帶回家, 在母親面前大聲讀出了二年級下冊的部分內容︰“爸爸的陰睫放入媽媽的陰道。 ”母親聽後震驚。 然後, 她將書中的生殖器示意圖和另一則防性侵故事, 拍照片發到了網上。 接踵而至的, 是網上一大批家長的聲討乃至怒罵。

針對部分家長對教材“太直白”“下流”的質疑, 教材編寫方北京師範大學兒童性教育課題組回應稱, “當一個孩子遭受性侵害, 他連什麼地方被觸摸都描述不清楚, 如何得到有效保護?”事實上, 這本得到國內權威專家普遍認可、贊譽的教材, 進入基層學校已數年。 《珍愛生命》中, 大篇幅講述了平等獨立、尊重他人作決定以及性不可恥等內容。 一些家長卻因對其中的個別圖片和案例不滿而群起攻之, 讓不少教育界人士頗感寒心。

上述兩個案例, 與其說部分家長思想保守、觀念落後, 不如說他們對專業的教育行為缺乏基本的信任與敬畏, 想當然地根據自己的理解看待教育;而只要與自身固有想法不一致, 輕則不予理睬,

重則批評謾罵。 拋開具體爭議的是非對錯不論, 部分家長這種不合作、不交流, 一有分歧就怒氣沖天的態度, “我的看法就是對的”“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虛妄, 讓家校之間如何合作?

如果說有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亂作為, 還有一些家長就是不作為。 據《北京晚報》報道, 相關統計顯示, 我國每年有近1000萬孩子受到意外傷害。 而這些傷害事件中, 大多數與監護人的疏忽失職有關。 這就是當前家庭教育面臨的多重困境︰家長要麼不管孩子, 想管的又管不好, 管不好還不聽勸, 更不許別人插手。

歸根結底, 一些家長自認讀書多年, 甚至接受過高等教育, “很懂教育”。 試問這些家長︰讀過教育學專業嗎?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嗎?接受過家庭教育方面的專業培訓嗎?果真“教育無學”,

為何那麼多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諸多困惑和焦慮, 苦苦無解?

正是意識到了這一問題,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 不少來自教育界的代表委員呼籲, 應將家庭教育學納入高校必修課, 研發專門教材, 配備專業教師, 讓年輕一代系統地接受“怎樣做父母”的教育, 避免將來“無證上崗”。 如此, 才有希望改變家庭教育“重教不會教”的局面。

編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