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恐怖怪物到主流文化,木乃伊——千年老粽子的奇幻漂流

本文經未來事務管理局授權轉載自《不存在日報》。

世界奇幻文學中的各類惡魔、怪物以及不死生物永遠是大銀幕上的常客, 在美國電影協會(AFI)評選的影史50大惡棍之中, 真人角色比例很少, 而恐怖片、神話片裡的大壞蛋形象佔據了相當多的比重, 吸血鬼、狼人、木乃伊都榜上有名。

這些虛構的怪物形象, 基本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壞蛋”, 而且壞得很純粹很單純, 沒有理由的壞。 從另一方面說, 他們壞得太有趣了, 所以才成功, 有了光彩。 正因如此, 這些曾經游走于亞文化邊緣的小眾角色, 如今已經堂而皇之的走進了主流文化世界中。

▲ 環球經典怪物聯歡。

就像這部剛剛公映的《新木乃伊》, 作為環球公司“黑暗宇宙”的第一部作品, 這部電影耗資1.25億美元, 找來了大名鼎鼎的湯姆·克魯斯擔綱主演, 本身就是一件很“超現實”的事情。 要知道, 在十幾年前, 木乃伊同學還在B級片和小成本恐怖片領域廝混。

是什麼原因, 讓木乃伊一下子躥升為超級大片的主要角色呢?這個來自於埃及的不死怪物, 又是如何從亞文化領域進入主流文化, 並且擔當“黑暗宇宙”系列電影開山之作的重任呢?

這一切還要從頭說起。

一、還有這種操作?木乃伊文化的緣起

木乃伊, 廣泛的意義上就是“人造乾屍”。 古代人大多有“永生”的追求, 屍身不腐就是其中之一。 但任何國家對“保存屍身”的態度都沒有古埃及這般瘋狂。

古埃及神話篤信人死後, 其靈魂不會消亡, 而是依附在屍體或雕像上。 基於此, 古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殮藏屍體, 用來表示對死者的敬意。 在那個年代, 只要有點權力或者財富的埃及達官貴人, 都會採用這種方式保持屍身,

進而發展成為一種風氣。 乃至如今, 木乃伊這個詞, 幾乎就等同于古埃及的“人造乾屍”。

古埃及木乃伊外形特徵很鮮明, 屍身包裹著一層層“裹屍布”, 這種“裹屍布”其實由石棉製成, 普通亞麻布料是無法保持千年不腐的, 他們特殊的防腐技術讓屍體看上去像一個“被包裹著繃帶的病號”。

隨著上世紀20年代考古學家進入金字塔, 古埃及木乃伊正式進入大眾視線, 特殊處理屍體的方式, “靈魂依附於屍體”的傳說, 加之又有埃及詛咒的流言, 想不搞出點動靜都難。 在日後的文學影視作品中, 很多標榜木乃伊的作品都是在描述埃及屍體搗亂的故事。

作為環球公司三大怪物之一, 1932年的《木乃伊》緊隨吸血鬼的腳步, 登上大銀幕。 劇組中不少成員來自于F·W·茂瑙的《諾斯法拉圖》, 本片導演卡爾·弗萊伊德曾經擔任過經典科幻電影《大都市》的攝影師, 與茂瑙也有過合作。 該片也搭上了當時德國表現主義電影風潮, 導演用寫實的手法, 電影整體具備冷峻、陰鬱、詭秘的氣質,

加之埃及異域風情, 對剛剛進入有聲片時代的人們來說非常新奇, 讓這部純粹的恐怖電影大獲成功。

▲ 1932年電影《木乃伊》中的經典扮相。

演員波利斯·卡洛夫褪下科學怪人的龍套, 飾演木乃伊霍特, 再度成為經典。

40年代, 環球公司一口氣拍攝了4部關於木乃伊的電影, 從1940年的《木乃伊之手》、1942年的《木乃伊之死》,再到1944年《木乃伊之魂》和《木乃伊的詛咒》,其模式大同小異,讓木乃伊至此成為了環球公司怪物體系下的金字招牌。

二、我很醜我也不溫柔,日落西山的木乃伊

憑心而論,木乃伊儘管名聲在外,但在環球三大怪物中,這位是待遇最低的,不僅作品最少,而且成色也不足。原因很簡單——形象太差。

★吸血鬼有著歐洲傳說和著名小說《德古拉》作為載體,德古拉伯爵要麼陰鬱孤獨,要麼風度翩翩,永葆青春的特點讓這位反派有著十足的魅力,吸血鬼的身影一直活躍在各種奇幻作品中。

★狼人雖然知名度不如吸血鬼,但月圓夜變身的設定以及人性與獸性的掙扎,也讓他時不時的在恐怖片中嶄露頭角。

▲ 克里斯多夫·李扮演的德古拉伯爵。

▲ 電影《范海辛》中的狼人(劇透:這位真的是“狼叔”。)

再來看我們的木乃伊同學,上世紀40年代是他們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後的風光,在此之後,很難再覓到蹤跡。個人形象問題既是木乃伊最具標籤化的優勢,也是最大的劣勢。渾身繃帶的造型實在不具美感,拆下繃帶,裡面乾屍的尊容實則不敢恭維。此外,木乃伊故事的發揮空間實在有限,千篇一律的都是埃及僵屍復活的題材,實在找不到新意。

因此,當觀眾醉心于德古拉千年孤獨永失吾愛的悲涼身影、狼人咬死愛人後仰天長嘯的愛情悲劇時,又有誰能記得,1932年的《木乃伊》其實也是木乃伊復活後穿越幾千年時光追尋愛人的悲劇故事呢?觀眾只能記住這個標新立異的造型,以及他們到處搗亂的身影。40年代之後,木乃伊大多都是作為雜兵和小弟出場。

所以說,至此木乃伊最大的問題就出現了,他多數情況下,只是一個形象,而非角色。缺少個性化的標籤,也是如今《新木乃伊》中所遇到的問題。

▲ 1940年電影《木乃伊之手》劇照。

那麼話又說回來,既然木乃伊的形象如此單一乏味,為什麼環球公司“黑暗宇宙”的開山之作,偏偏會選擇木乃伊呢?這一切還要從這幫怪物兄弟們進入主流文化的契機來說起。

三、後來居上一步登天,木乃伊主流文化之旅

正如前文所言,正因為這些怪物壞的很單純很有趣,才讓他們的形象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多元化起來。

環球“怪物三兄弟”第一個進入流行文化的,是狼人。

這要感謝已故流行天王邁克爾·傑克遜,他1982年發行的歌曲《戰慄》描述的就是狼人,錄音帶導演約翰·蘭迪斯是著名的化妝特效導演,在80年代拍攝了《美國狼人在倫敦》大獲成功,同期還有喬·丹特的《破膽三次》,這些作品成功地將狼人引入到了流行文化之中。

▲ 《戰慄》後臺照……

▲ 化好妝後的扮相是這樣的。

吸血鬼緊隨其後。

1976年安妮·萊斯的《夜訪吸血鬼》小說在當時就已經獲得了相當大的影響力,後來被改編成了電影,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三大帥哥主演,加上大導演科波拉的《驚情四百年》,讓吸血鬼的形象一下子光明偉岸起來。本來就常見於各種奇幻文學作品的吸血鬼,發展至今,已成為從亞文化轉型最成功的代表怪物(沒有之一)。看看如今《暮光之城》《刀鋒戰士》等片的流行程度就知道了。

相比之下,木乃伊混得有點慘,導致姥姥不親舅舅不愛,處境尷尬。這個形象直到90年代還一直很邊緣化,包括《妖夜傳說》《魔繭復活》等木乃伊題材電影依舊是小成本恐怖片。但好歹也是“三大怪物”之一,雖然一直沒有代表作,但在各種奇幻作品中打醬油、演雜兵,因為形象是在太突出,也刷了不少存在感。

比如著名恐怖小說《雞皮疙瘩》系列,其中就有木乃伊的獨立故事。還有90年代著名的街機遊戲《名將》,主角之一就是手持雙刀、渾身綁著繃帶的木乃伊,就連《沙羅曼蛇》《合金彈頭》等電玩中,都有獨立的埃及木乃伊關卡。

▲《名將》中的木乃伊“刀手”。

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1997年的動畫片《木乃伊戰士》,這套動畫曾在《小神龍俱樂部》播出過,想必不少80後朋友還對其中高矮胖瘦幾位木乃伊正義大俠有印象。

縱觀90年代,木乃伊的形象談不上蛻變,但卻正在一點一點的適應主流時代的審美。

真正讓木乃伊翻身的,還要屬1999年的《木乃伊》。這部由斯蒂芬·索莫斯執導的作品,實際上就是改編自1932年的老電影,但卻創新地完成了兩項重大舉措。

▲ 印第安那·鐘斯式《木乃伊》

★其一,電影大刀闊斧地將原版陰森恐怖的氛圍變成了類似《奪寶奇兵》般驚險萬分的冒險視覺大片。強大的木乃伊法師幾乎具有毀滅世界的力量,CG的運用和動作場面讓這個傳統古老的電影呼吸到了新的空氣。

★其二,電影對木乃伊進行了去標籤化的形象打造。片中的木乃伊一改往日渾身纏著繃帶的造型,直接運用CG和化妝技術對木乃伊的乾屍形象進行了全新包裝。這一改變可以說徹底扭轉了木乃伊在大銀幕上的形象問題,讓木乃伊原本單一的造型也開始多元化起來。

這部商業大片的成功,以及兩年後原班人馬打造的續集,讓木乃伊幾乎做到了顛覆性的一步登天,徹底進入主流文化。雖然大眾對木乃伊的印象依舊是“繃帶小子”造型,但這部電影卻讓木乃伊在大銀幕上扭轉了曾經單一化的模式,甚至刮起了一陣熱潮。

在新世紀之後,木乃伊的作品數量雖然比不上吸血鬼和狼人,但卻要比兩位師兄更加主流化。比起吸血鬼和狼人在《范海辛》中率先組隊、依然帶有B級片特色的《黑夜傳說》系列,木乃伊可謂定位明確。

狼人和吸血鬼依然徘徊在主流與亞文化領域之間,有不少恐怖電影,但木乃伊這種曾經在亞文化領域忍辱負重多年的怪物,如今只出現在主流文化中。

但凡涉及到木乃伊的作品,幾乎清一色的大眾級作品,比如2001年的法國電影《盧浮魅影》,2006年奇幻喜劇片《博物館奇妙夜》,2010年呂克·貝松的《阿黛拉的非凡冒險》,這些作品都是老少鹹宜的商業大片,甚至聯手遊《植物大戰僵屍2》都把主要關卡設定在了埃及,僵屍變成了裹著繃帶的木乃伊。

四、捲土重來一鼻子灰,打不倒的異國粽子

至此,明白為什麼《新木乃伊》如今會擔綱環球“黑暗宇宙”電影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了吧?

★一方面觀眾對1999年的《木乃伊》的商業屬性記憶猶新;

★另一方面,木乃伊作為主流文化的新生代,比起被消耗多次的狼人和吸血鬼,形象依舊有可挖掘的潛力。

但是,用《新木乃伊》打頭炮就一定會成功嗎?其實也不然。

▲ 2017年《新木乃伊》劇照

所謂電影宇宙,就是規定了宇宙內的各類作品要達成風格上的統一。這意味著《新木乃伊》的電影風格,必須要照顧到後來吸血鬼與狼人兩種夜行怪物的屬性(後期的科學怪人、化身博士、隱身人也統統都帶著點“走夜路”的風格,這就是為什麼環球將自己的怪物宇宙命名為“黑暗宇宙”的原因),讓木乃伊無法在昏黃色調的埃及沙漠背景下興風作浪,這導致這部電影,是同類作品中,“最不像木乃伊”的木乃伊電影。

其實,早在2001年,《木乃伊》的導演斯蒂芬·索莫斯就嘗試將環球公司旗下的怪物整合在一起,電影《范海辛》中,吸血鬼、狼人、科學怪人三大怪物聚首,唯獨不帶木乃伊玩。原因很簡單,木乃伊這個來自埃及的怪物,跟其他怪物其實不在同一風格體系之下。

這部頂著陰暗色調、詭異氛圍的《新木乃伊》,完全剔除了老版“印第安那·鐘斯”式冒險故事,反而回歸到環球公司的昔日怪獸恐怖片方向上,差點將我們好不容易躋身主流文化的木乃伊又打回原形。再者,但凡這類打著建立電影宇宙的系列電影,稱其為“動機不純”有些離譜,但最起碼有趕鴨子上架之嫌。

這些原因導致《新木乃伊》開畫以來,爛番茄新鮮度僅有可憐的17%,就連國內觀眾也不太買帳,豆瓣網評分首日就跌到了4.8分。

之所以電影評價不高,除了電影故事為了照應後續作品,不斷挖坑、搭框架導致自己故事沒講好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部作品實在太不像我們印象中的“木乃伊電影”了。

環球公司“黑暗宇宙”頭炮並不理想,或許會影響到後續作品的發揮,不過,木乃伊可不是那麼輕易就說失敗的。就像古埃及傳說那樣,靈魂依附在屍體上,可保存千年。木乃伊文化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奇幻漂流,如今依舊活躍在大眾的印象當中,這才是打不死的千年僵屍。

【彩蛋】其實關於怪物宇宙的作品已經有了,而且比環球“黑暗宇宙”還要成功,這部作品叫做《精靈旅社》,片中德古拉、木乃伊、狼人等角色其樂融融,大概這樣才是最適合主流文化的作品。

最後,感謝未來局不存在公號的鼎力支持,《不存在日報》是一個專業科幻媒體,我們為你提供來自不同宇宙和時間線的新聞或故事。有的可能來自你所處的時空,有的不是。 小心分辨,跟緊我們。

從1940年的《木乃伊之手》、1942年的《木乃伊之死》,再到1944年《木乃伊之魂》和《木乃伊的詛咒》,其模式大同小異,讓木乃伊至此成為了環球公司怪物體系下的金字招牌。

二、我很醜我也不溫柔,日落西山的木乃伊

憑心而論,木乃伊儘管名聲在外,但在環球三大怪物中,這位是待遇最低的,不僅作品最少,而且成色也不足。原因很簡單——形象太差。

★吸血鬼有著歐洲傳說和著名小說《德古拉》作為載體,德古拉伯爵要麼陰鬱孤獨,要麼風度翩翩,永葆青春的特點讓這位反派有著十足的魅力,吸血鬼的身影一直活躍在各種奇幻作品中。

★狼人雖然知名度不如吸血鬼,但月圓夜變身的設定以及人性與獸性的掙扎,也讓他時不時的在恐怖片中嶄露頭角。

▲ 克里斯多夫·李扮演的德古拉伯爵。

▲ 電影《范海辛》中的狼人(劇透:這位真的是“狼叔”。)

再來看我們的木乃伊同學,上世紀40年代是他們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後的風光,在此之後,很難再覓到蹤跡。個人形象問題既是木乃伊最具標籤化的優勢,也是最大的劣勢。渾身繃帶的造型實在不具美感,拆下繃帶,裡面乾屍的尊容實則不敢恭維。此外,木乃伊故事的發揮空間實在有限,千篇一律的都是埃及僵屍復活的題材,實在找不到新意。

因此,當觀眾醉心于德古拉千年孤獨永失吾愛的悲涼身影、狼人咬死愛人後仰天長嘯的愛情悲劇時,又有誰能記得,1932年的《木乃伊》其實也是木乃伊復活後穿越幾千年時光追尋愛人的悲劇故事呢?觀眾只能記住這個標新立異的造型,以及他們到處搗亂的身影。40年代之後,木乃伊大多都是作為雜兵和小弟出場。

所以說,至此木乃伊最大的問題就出現了,他多數情況下,只是一個形象,而非角色。缺少個性化的標籤,也是如今《新木乃伊》中所遇到的問題。

▲ 1940年電影《木乃伊之手》劇照。

那麼話又說回來,既然木乃伊的形象如此單一乏味,為什麼環球公司“黑暗宇宙”的開山之作,偏偏會選擇木乃伊呢?這一切還要從這幫怪物兄弟們進入主流文化的契機來說起。

三、後來居上一步登天,木乃伊主流文化之旅

正如前文所言,正因為這些怪物壞的很單純很有趣,才讓他們的形象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逐漸多元化起來。

環球“怪物三兄弟”第一個進入流行文化的,是狼人。

這要感謝已故流行天王邁克爾·傑克遜,他1982年發行的歌曲《戰慄》描述的就是狼人,錄音帶導演約翰·蘭迪斯是著名的化妝特效導演,在80年代拍攝了《美國狼人在倫敦》大獲成功,同期還有喬·丹特的《破膽三次》,這些作品成功地將狼人引入到了流行文化之中。

▲ 《戰慄》後臺照……

▲ 化好妝後的扮相是這樣的。

吸血鬼緊隨其後。

1976年安妮·萊斯的《夜訪吸血鬼》小說在當時就已經獲得了相當大的影響力,後來被改編成了電影,湯姆·克魯斯、布拉德·皮特、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三大帥哥主演,加上大導演科波拉的《驚情四百年》,讓吸血鬼的形象一下子光明偉岸起來。本來就常見於各種奇幻文學作品的吸血鬼,發展至今,已成為從亞文化轉型最成功的代表怪物(沒有之一)。看看如今《暮光之城》《刀鋒戰士》等片的流行程度就知道了。

相比之下,木乃伊混得有點慘,導致姥姥不親舅舅不愛,處境尷尬。這個形象直到90年代還一直很邊緣化,包括《妖夜傳說》《魔繭復活》等木乃伊題材電影依舊是小成本恐怖片。但好歹也是“三大怪物”之一,雖然一直沒有代表作,但在各種奇幻作品中打醬油、演雜兵,因為形象是在太突出,也刷了不少存在感。

比如著名恐怖小說《雞皮疙瘩》系列,其中就有木乃伊的獨立故事。還有90年代著名的街機遊戲《名將》,主角之一就是手持雙刀、渾身綁著繃帶的木乃伊,就連《沙羅曼蛇》《合金彈頭》等電玩中,都有獨立的埃及木乃伊關卡。

▲《名將》中的木乃伊“刀手”。

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1997年的動畫片《木乃伊戰士》,這套動畫曾在《小神龍俱樂部》播出過,想必不少80後朋友還對其中高矮胖瘦幾位木乃伊正義大俠有印象。

縱觀90年代,木乃伊的形象談不上蛻變,但卻正在一點一點的適應主流時代的審美。

真正讓木乃伊翻身的,還要屬1999年的《木乃伊》。這部由斯蒂芬·索莫斯執導的作品,實際上就是改編自1932年的老電影,但卻創新地完成了兩項重大舉措。

▲ 印第安那·鐘斯式《木乃伊》

★其一,電影大刀闊斧地將原版陰森恐怖的氛圍變成了類似《奪寶奇兵》般驚險萬分的冒險視覺大片。強大的木乃伊法師幾乎具有毀滅世界的力量,CG的運用和動作場面讓這個傳統古老的電影呼吸到了新的空氣。

★其二,電影對木乃伊進行了去標籤化的形象打造。片中的木乃伊一改往日渾身纏著繃帶的造型,直接運用CG和化妝技術對木乃伊的乾屍形象進行了全新包裝。這一改變可以說徹底扭轉了木乃伊在大銀幕上的形象問題,讓木乃伊原本單一的造型也開始多元化起來。

這部商業大片的成功,以及兩年後原班人馬打造的續集,讓木乃伊幾乎做到了顛覆性的一步登天,徹底進入主流文化。雖然大眾對木乃伊的印象依舊是“繃帶小子”造型,但這部電影卻讓木乃伊在大銀幕上扭轉了曾經單一化的模式,甚至刮起了一陣熱潮。

在新世紀之後,木乃伊的作品數量雖然比不上吸血鬼和狼人,但卻要比兩位師兄更加主流化。比起吸血鬼和狼人在《范海辛》中率先組隊、依然帶有B級片特色的《黑夜傳說》系列,木乃伊可謂定位明確。

狼人和吸血鬼依然徘徊在主流與亞文化領域之間,有不少恐怖電影,但木乃伊這種曾經在亞文化領域忍辱負重多年的怪物,如今只出現在主流文化中。

但凡涉及到木乃伊的作品,幾乎清一色的大眾級作品,比如2001年的法國電影《盧浮魅影》,2006年奇幻喜劇片《博物館奇妙夜》,2010年呂克·貝松的《阿黛拉的非凡冒險》,這些作品都是老少鹹宜的商業大片,甚至聯手遊《植物大戰僵屍2》都把主要關卡設定在了埃及,僵屍變成了裹著繃帶的木乃伊。

四、捲土重來一鼻子灰,打不倒的異國粽子

至此,明白為什麼《新木乃伊》如今會擔綱環球“黑暗宇宙”電影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了吧?

★一方面觀眾對1999年的《木乃伊》的商業屬性記憶猶新;

★另一方面,木乃伊作為主流文化的新生代,比起被消耗多次的狼人和吸血鬼,形象依舊有可挖掘的潛力。

但是,用《新木乃伊》打頭炮就一定會成功嗎?其實也不然。

▲ 2017年《新木乃伊》劇照

所謂電影宇宙,就是規定了宇宙內的各類作品要達成風格上的統一。這意味著《新木乃伊》的電影風格,必須要照顧到後來吸血鬼與狼人兩種夜行怪物的屬性(後期的科學怪人、化身博士、隱身人也統統都帶著點“走夜路”的風格,這就是為什麼環球將自己的怪物宇宙命名為“黑暗宇宙”的原因),讓木乃伊無法在昏黃色調的埃及沙漠背景下興風作浪,這導致這部電影,是同類作品中,“最不像木乃伊”的木乃伊電影。

其實,早在2001年,《木乃伊》的導演斯蒂芬·索莫斯就嘗試將環球公司旗下的怪物整合在一起,電影《范海辛》中,吸血鬼、狼人、科學怪人三大怪物聚首,唯獨不帶木乃伊玩。原因很簡單,木乃伊這個來自埃及的怪物,跟其他怪物其實不在同一風格體系之下。

這部頂著陰暗色調、詭異氛圍的《新木乃伊》,完全剔除了老版“印第安那·鐘斯”式冒險故事,反而回歸到環球公司的昔日怪獸恐怖片方向上,差點將我們好不容易躋身主流文化的木乃伊又打回原形。再者,但凡這類打著建立電影宇宙的系列電影,稱其為“動機不純”有些離譜,但最起碼有趕鴨子上架之嫌。

這些原因導致《新木乃伊》開畫以來,爛番茄新鮮度僅有可憐的17%,就連國內觀眾也不太買帳,豆瓣網評分首日就跌到了4.8分。

之所以電影評價不高,除了電影故事為了照應後續作品,不斷挖坑、搭框架導致自己故事沒講好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這部作品實在太不像我們印象中的“木乃伊電影”了。

環球公司“黑暗宇宙”頭炮並不理想,或許會影響到後續作品的發揮,不過,木乃伊可不是那麼輕易就說失敗的。就像古埃及傳說那樣,靈魂依附在屍體上,可保存千年。木乃伊文化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奇幻漂流,如今依舊活躍在大眾的印象當中,這才是打不死的千年僵屍。

【彩蛋】其實關於怪物宇宙的作品已經有了,而且比環球“黑暗宇宙”還要成功,這部作品叫做《精靈旅社》,片中德古拉、木乃伊、狼人等角色其樂融融,大概這樣才是最適合主流文化的作品。

最後,感謝未來局不存在公號的鼎力支持,《不存在日報》是一個專業科幻媒體,我們為你提供來自不同宇宙和時間線的新聞或故事。有的可能來自你所處的時空,有的不是。 小心分辨,跟緊我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