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打造信息化“翅膀”

某部隊計畫在濰坊地區裝載, 還有45分鐘到站, 突然告知軍運物資中有特種輪式裝備, 現有月臺無法卸載, 你如何在部隊到達前解決這個問題?

“這道考題不科學。 ”3月6日, 駐濟南鐵水路軍代處組織的軍交業務班上, 一道考題引起爭議。 軍代表們說:“特種輪式裝備需要使用轉彎半徑在20米以上的月臺通路, 大多數月臺是沒有相應儲備的, 尋找合適的裝載站就需要時間, 在規定時間內解決問題不現實。 ”

“如果有應急鐵路輸送輔助決策系統呢?”教員打開一個系統, 點擊“裝載地域”一欄, 選擇“濰坊”;在“進出通路”一欄裡輸入“≥20”後,

點擊“查詢”。 此時“濰坊西站”及其站內軍用備品庫的捆綁加固器材數量情況等資訊立刻在電腦螢幕上顯示出來。 用時不到1分鐘。

軍事交通運輸工作中最難的課目之一就是臨時應急輸送, 而臨時應急輸送最困難的是裝卸載站的現地勘察, 運輸中鐵路沿線情況的詳細掌握。 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難題, 3年前, 經上級批准, 駐濟南鐵水路軍代處著手建設軍交運輸指揮系統, 今年年初完成了系統的整合、調試、升級、優化和運行。 前不久, 他們又在原來設計開發的鐵路軍運輔助決策軟體基礎上, 集中力量進行科研攻關, 對軟體進行優化升級, 使之能容納全國近6000個鐵路網站的技術參數。 軍代表只需幾秒鐘, 就可以優選出滿足不同類型軍運的裝卸載網站。

“這麼好的‘寶貝’, 快教教我們怎麼用。 ”軍交業務培訓班上, 優化後的系統一亮相, 軍代表們都迫不及待的要學習運用。

該軍代處領導告訴筆者, 通過最新優化升級的軟體系統不僅能更加高效地實現對調度指揮命令即時下達、上報任務完成情況和召開部署會議研究對策, 更加清晰地傳輸檔和技術資料, 而且能同步顯示軍用月臺的高清畫面, 對運輸現場實施更加高效的指揮。

在調度指揮室, 筆者看到, 從線路、月臺、飲食供應選定, 再到接受任務、下達命令、組織裝卸載, 依託新建軍交指揮系統組織部隊運輸效率明顯提升。 該軍代處劉勇強工程師告訴筆者:“下一步, 他們將採取引進、嫁接、嵌入等方法,

把鐵路管理和運行系統、水路及航空生產網等民用交通技術融合到軍交運輸系統, 實現軍地運輸資訊資源分享、保障力量一體使用、保障行動全程可控。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