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7萬噸航母,造價2400億,首次出海就被擊沉,1400人喪生

圖片為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美軍航母的先進性不僅僅體現在技術的領先上, 而且基本結構也是也是花了大力氣, 通過對廢棄航母的抗毀試驗, 美軍獲得了很多第一手資料並把它應用到下一代航母的建造中。

比如說尼米茲級航母僅水密艙就達到了2000多個, 可以保證下層艙室在進水後可以通過迅速關閉水密艙的措施, 來維持航母的穩定性, 尼米茲級航母的一些重要艙室, 比如燃料艙、彈藥艙都經過了特別加固, 不僅有超過100mm的高強度鋼板作為防護, 而且還配有X形吸能結構, 降低魚雷、反艦導彈的破壞, 經過強化後的尼米茲級航母在防護能力上比二戰時的航母高出了三倍以上。

二戰時候, 日本也非常重視航母的防護結構, 比如當時耗費超過2億日元(放在今天價值2400億日元)建成的信濃號航母不僅配備了高強度裝甲鋼板, 而且還擁有經過特別加強的防護魚雷艙和水密隔艙, 雖然看起來這艘航母的防護能力超強, 但是卻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 那就是由於戰爭後期鋼材等材料的短缺, 這艘排水量達到70000噸的航母所使用的鋼材品質參差不齊, 所以防護能力大打折扣。

此外, 由於之前的航母損失慘重, 信濃號的建造過程極為倉促, 這艘還沒有徹底完工的巨艦被倉促投入使用, 很多相關設施甚至都沒有安裝完善, 比如其設計的水密艙很多居然連門都沒有安裝, 安裝了門的水密艙也由於品質問題無法關牢, 巨大縫隙無法起到隔絕海水的作用,

艦上的排水泵都還沒有來得及安裝, 艦員們也都是新兵蛋子, 1944年11月, 首次出航的信濃號滿載2500多名官兵被美國潛艇發現, 並被潛艇發射的4枚魚雷命中, 其下部艙室瞬間被撕開一條直徑10多米的口子。

由於上述趕工所造成的航母品質低劣的原因,

信濃號無法有效阻止大量海水的湧入, 在苦撐8個小時後沉沒, 艦上2500多名官兵, 包括艦長在內的1400多人葬身海底, 而此時, 距離這艘航母的第一次出港還不到20個小時。 其實, 當時還有很多航母都是因為品質或者趕工的原因而被輕易擊沉的, 比如此前在1944年8月被擊沉的日本大鷹號航母就是如此。

大鷹號航母的排水量雖然超過了2萬噸,但其實是由一艘商船改造來的,其整體結構基本沒有變動,甚至連抗毀裝甲鋼板也沒有,更別說什麼水密隔艙和防魚雷艙了,這艘航母當時僅被一枚魚雷命中,但卻在15分鐘內便沉入海底,原因就是這枚魚雷精確命中了沒有任何特殊防護的燃料艙,這艘航母連帶18艘沉沒的運兵船上一共有超過40000名士兵葬身魚腹。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航母的研製和建造萬萬不可粗心大意,趕工、低品質的材料都是不可取的,航母的建造必須得一步一步來,穩紮穩打才能確保航母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大鷹號航母的排水量雖然超過了2萬噸,但其實是由一艘商船改造來的,其整體結構基本沒有變動,甚至連抗毀裝甲鋼板也沒有,更別說什麼水密隔艙和防魚雷艙了,這艘航母當時僅被一枚魚雷命中,但卻在15分鐘內便沉入海底,原因就是這枚魚雷精確命中了沒有任何特殊防護的燃料艙,這艘航母連帶18艘沉沒的運兵船上一共有超過40000名士兵葬身魚腹。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航母的研製和建造萬萬不可粗心大意,趕工、低品質的材料都是不可取的,航母的建造必須得一步一步來,穩紮穩打才能確保航母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