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最愛你的那個人,最後會變成最恨你的人?

恨是怨恨, 是對人或事物懷有強烈的敵對或不滿的感情。 產生恨這一情感的原因有很多, 最常見的就是仇敵式的恨。 在語言表達裡, 表達恨的的最有力的說法就是:恨之入骨。

我國有句古話叫:物極必反。 意思是事物發展到極致之後就會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恨和喜歡以及愛本是兩個相反的方向, 有時候個人的情感卻突然來了一個大反轉, 由愛變成了恨。 我們常說:愛之深、恨之切, 有多愛一個人, 就有多恨一個人。 那麼恨是怎麼由愛轉化的呢?

從心理學經典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 個人情感由愛變成恨是一個反向作用, 是一個強迫性的自我防禦心理, 是一種源于嬰兒期的潛意識衝突。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 越炫耀什麼就越缺少什麼, 也是以這個反向形成的自我防禦機制為依據的。

如:那些高調炫耀的人, 是為了不承認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

想要極力的掩飾, 最有利的掩飾就是讓大家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很優秀、很成功。

那麼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用反向的行為去釋放自己的衝動呢?

反向形成是個體對內心難以接受的、不愉快的情緒情感、衝動以相反的態度或者行為表現出來, 是“本我”的衝動被“超我”限制,

“自我”認為這個不會被現實所接受, 於是“自我”就會用相反的方式來釋放這種衝動, 以達到減輕個體的焦慮情緒。

在電視劇中經常看到這樣情景:A喜歡B, 為B各種付出, 想要得到B的青睞, 想和B在一起。 但是B不喜歡A, 而是喜歡C。 B多次拒絕A之後,
A感到心灰意冷, 就開始慢慢變壞, 在變壞之前一般都會說:“我恨你, 我得不到的東西寧願毀了也不讓別人得到。 ”

這是情感中的反向形成表現, 是因為愛的情感得不到滿足和釋放, 為了減輕自己的焦慮情緒而採用另一種相反的情感來釋放。

生活中還有很多反向形成的現象。

如:喜歡或者暗戀一個人, 卻故意和她作對, 各種對她看不慣;在面對一個自己很喜歡的東西時, 卻表現出不在意;面對很在意的事情時, 總是表現出莫不關心等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