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隱身戰鬥機巴黎航展亮相,倒逼歐洲抱團研製四代戰鬥機

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報導, 國產第四代多用途隱身戰鬥機——FC-31“鶻鷹”隱身戰鬥機將首次亮相6月19日至25日舉行的第52屆巴黎航展, 這也是中國航空工業連續第五次整體參加巴黎航展。 同時參展的還有L15高級教練機、“翼龍”系列無人機、直10ME武裝直升機和直19E武裝直升機、運9E軍用運輸機等多種先進武器裝備。

計畫加裝了IRST感測器的FC-31“鶻鷹”隱身戰鬥機2.0版本

FC-31“鶻鷹”隱身戰鬥機, 被軍迷們自發稱為“殲-31”, 這是我國沈飛研製的一款隱身多用途戰鬥機, 經過二次改進之後, 這款隱身戰鬥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中, “殲-31”隱身戰鬥機採用雙發、雙垂, 中型單人隱身戰鬥機, 二次改進後, 在機翼、垂尾等處進行了切尖處理, 採取了梯形垂尾並略帶後掠, 同時該機換裝了整體座艙蓋並優化了內埋武器艙結構, 有消息稱, “殲-31”隱身戰鬥機換裝了國產發動機, 中國海軍也積極參與這款隱身戰鬥機的改造計畫,

而現有的殲-15就是由沈飛研製的, 所以下一款艦載機極有可能選用還有沈飛製造, 所以說選用“殲-31”隱身戰鬥機也理所當然。

“鶻鷹”隱身戰鬥機2.0版本, 在機翼、垂尾等處進行了切尖處理

作為第四代多用途隱身戰鬥機, “殲-31”具有高生存力,

高機動性等技術特點, 此次去巴黎參展, 也是該機近年來第5次走出國門, 而且隨著中國軍方的介入, 應該說該機無論從外觀還是性能上都有較大調整, 關注的國家也越來越多, 據外媒軍事專家猜測, “殲-31”隱身戰鬥機單價接近7000萬美元, 這對於一款四代機來說應該是“良心價”了。

FC-31“鶻鷹”隱身戰鬥機物美價廉

然而筆者觀察到, 在“殲-31”隱身戰鬥機宣佈亮相巴黎航展的前幾天, 也就是6月9日, 空客防務與空間分部負責軍機的費爾南多·阿隆索呼籲法國加入由德國和西班牙2016年底提出的“新一代武器系統”(簡稱NGWS)。 該系統中的下一代戰鬥機設計, 計畫被用來替代德國的“旋風”、“颱風”和西班牙的F-18、“颱風”戰鬥機。 在“殲-31”隱身戰鬥機起身巴黎前, 歐盟發話要合作研製下一代戰機的表態, 頗值得玩味。

歐洲NGWS飛機設想圖

上世紀70年代, 歐盟中的英國、法國、德國就計畫合作開發戰鬥機, 然而設計理念不同, 加之研發經費分擔用提, 導致法國中途退出單幹, 發展出了日後的“陣風”戰鬥機, 而英國、德國加上後來的義大利和西班牙, 發展出了現在的“颱風”戰鬥機。

歐盟合作的典範“颱風”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在1994年首飛,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經生產了500架,單價約1.5億,當年設計的“颱風”戰鬥機是三代半戰鬥機的代表,但現在看來“颱風”戰鬥機已經明顯有些落後,設計之初並沒有強調隱身性,雖具有有限的超巡能力,但雷達性能落後,沒有採用新型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在F-22、F-35、殲-20、T-50橫行的年代,歐洲“必須”擁有隱身戰鬥機。而此次“殲-31”隱身戰鬥機的出現也無形中刺激了幾個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德國、法國不然不甘心在巴黎的航展上只出現美國和中國的隱身飛機,特別是美軍F-35的衝擊,可能對歐盟航空研發帶來“災難”性的衝擊。

義大利組裝的F-35戰機

其實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歐洲軍工產業完全有能力搶佔中國市場,但礙于歐盟內部的技術封鎖和美國的強權威懾,導致歐洲軍工產業和中國軍工產業的交流機會並不多,這無形當中刺激了我國軍工產業的發展,我們買不到,靠自研,我們不懂,靠自學,近些年,隨著我國科技水準的進步,世界各國已經明顯感覺到中國製造散發出的強大力量。例如:瑞典的斯特林發動機以前在中國人看來就是“黑科技”,但現在我們的AIP發動機不但突破了設計時的極限,而且各項指標遙遙領先。

我們的常規潛艇AIP系統已經世界領先

我們要“感謝”英美等國的技術封鎖,因為他們,我們才能被倒逼到現在的“開掛”狀態;我們更要感謝我們的科研技術人員,因為他們,我們才能有現在的“開掛”能力,今天,當中國的四代機出現在歐洲的航展上時,相信歐洲的也會被中國倒逼一次吧!!

歐盟合作的典範“颱風”戰鬥機

“颱風”戰鬥機在1994年首飛,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經生產了500架,單價約1.5億,當年設計的“颱風”戰鬥機是三代半戰鬥機的代表,但現在看來“颱風”戰鬥機已經明顯有些落後,設計之初並沒有強調隱身性,雖具有有限的超巡能力,但雷達性能落後,沒有採用新型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在F-22、F-35、殲-20、T-50橫行的年代,歐洲“必須”擁有隱身戰鬥機。而此次“殲-31”隱身戰鬥機的出現也無形中刺激了幾個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德國、法國不然不甘心在巴黎的航展上只出現美國和中國的隱身飛機,特別是美軍F-35的衝擊,可能對歐盟航空研發帶來“災難”性的衝擊。

義大利組裝的F-35戰機

其實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歐洲軍工產業完全有能力搶佔中國市場,但礙于歐盟內部的技術封鎖和美國的強權威懾,導致歐洲軍工產業和中國軍工產業的交流機會並不多,這無形當中刺激了我國軍工產業的發展,我們買不到,靠自研,我們不懂,靠自學,近些年,隨著我國科技水準的進步,世界各國已經明顯感覺到中國製造散發出的強大力量。例如:瑞典的斯特林發動機以前在中國人看來就是“黑科技”,但現在我們的AIP發動機不但突破了設計時的極限,而且各項指標遙遙領先。

我們的常規潛艇AIP系統已經世界領先

我們要“感謝”英美等國的技術封鎖,因為他們,我們才能被倒逼到現在的“開掛”狀態;我們更要感謝我們的科研技術人員,因為他們,我們才能有現在的“開掛”能力,今天,當中國的四代機出現在歐洲的航展上時,相信歐洲的也會被中國倒逼一次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