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在那個叫我們為“秦”的地方,去買波斯綠松石!

主筆:冰浪行者 細節補充:境由心生:鋒 文字修改:光合影

馬年, 我們坐著馬漢航空的飛機來到伊朗, 由小馬帶著我們馬不停蹄地趕往馬什哈德,

馬上開始了一段走馬觀花的旅程。 。 。 。 。 。

一, 緣起

在江西的三清山旅行時,志、鋒和我三個人配合得很默契, 玩得很盡興。 回來以後, 我們開始計畫下一個旅行的地方。 我們都很喜歡綠松石, 我提出去十堰看綠松石兼玩武當山, 碰巧鋒前階段和朋友剛去了武當山。 我們想, 不然也和其他朋友一樣去國外玩, 感受異域風情, 可是這麼多國家該選哪一個呢。 正在猶豫不決,

志說:“同樣是產地, 去十堰不如去伊朗!那邊既可以看波斯綠松石, 也可以感受國外不一樣的生活。 而且國人去得不多, 不擠, 多好!”伊朗?這個建議讓我們覺得有點突然。 一個我們只在世界史和電視上看過的國家, 離我們的生活是那麼的遙遠。 那裡是怎樣的風光?那裡的人們是怎麼生活的?我們一無所知, 也很好奇。 而我們所感興趣的波斯綠松石就是產自伊朗的尼沙普爾, 世界名礦對我們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 就這樣, 伊朗的歷史、神秘感和綠松石的誘惑, 讓我們把旅行的目的地定為伊朗。 我們開始從各個方面瞭解伊朗, 在馬蜂窩、窮遊上看攻略、遊記, 買孤獨星球的書。 等到馬漢航空出了國慶套餐, 我們向馬漢航空瞭解飛機時間表,
定下包簽證的套餐:9.23上海飛德黑蘭、10.4德黑蘭飛上海。 那段時間, 工作之餘我們經常在一起討論去伊朗的哪個城市、需要注意什麼, 總是感歎時間過得真慢, 恨不得馬上飛過去。

二, 阻礙

就在我們等待和辦理證件的過程中, 國際航空業遭遇了巨大的不幸, 短短時間內接連掉了幾架飛機下來, 家人開始擔心起來。 我們耐心地解釋:那是在其他國家發生的, 飛機是安全係數最高的交通工具。 就在這時候, 伊朗國內航線一架飛機出事了。 這下子像是捅了馬蜂窩一樣, 親朋好友紛紛來勸放棄這次的旅行, 哪怕是損失機票簽證費也沒關係。 再加上伊朗又靠近伊拉克, 伊拉克今年又這麼亂, 去伊朗旅行, 幾乎被視為是去伊拉克冒險。 我們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但是,我們在網路上、書上瞭解的伊朗並沒有像國人想像的那麼可怕,那麼亂。我們相信自己的選擇,於是決定義無反顧地扛著。終於,親人們在勸說無效後,接受了我們去伊朗旅行的意願。等到要去的前幾天,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來了個颱風,跑著跑著偏偏路線朝著上海,預報裡顯示剛好9.23那天早上颱風中心到達上海,於是我們又懸了一顆心。

三,出發

志有事提前到上海,我和鋒過去和他會合。颱風比較小,陰天沒雨風不大,沒什麼影響。離飛機起飛還有幾個小時,我們就在南京路走了一會兒,到外灘拍個照,附近買一些小食品和小飾品準備送給伊朗人。我們信心滿滿,帶著熱烈的友情飛向神秘的國度—伊朗。

四,飛機上

我把沉重的登山包弄到行李櫃後坐了下來,位置實在太窄了,在中間的感覺就像三明治中間的那塊肉一樣,伸伸腳都有點困難。看了一下周圍,中國人還挺多的,看來我們並不孤單。快起飛的時候,去找廁所。看不懂就直接問空姐“Toilet?”,空姐搖搖頭表示不明白。我用手邊比劃邊說”men”一間,”women”一間。空姐無奈地說: “please speak English.”我只好返回去百度了一下廁所英文怎麼說,拿給她看,她給我指出了位置。回頭我才想起直接說WC應該她們就懂了吧。拍怕自己腦袋,真是被累暈了,把最簡單的WC都給忘了,白讀幾年英語了,有辱師門啊。等到飛機平穩了以後,套餐上來了,像是西餐一樣有麵包、黃油和莎拉之類的東西。最讓我難忘了是那杯橙汁一樣的飲料,跟藥一樣實在難喝,喝了兩口就喝不下去的。後來,上飲料的時候,沒注意又要了一杯,一滴都不敢動。晚上睡覺,空調開得很冷跟冰庫一樣,我怕感冒從登山包裡拿了外套蓋上,往耳朵裡塞上耳麥,半睡半醒地度過了10個多小時。

次日淩晨,4點50,飛機在德黑蘭霍梅尼機場平穩降落。下了飛機,出關的時候看到檢查員戴了一顆綠松石戒指,有點小激動,我們終於飛躍千山萬水來到這個神秘的國度了。

到了出口下電梯的時候看到很多人舉著牌子來接機,就是看不到我們聯繫的翻譯小馬來接,以為這個年輕小夥子貪睡把時間給誤了,轉了一圈還是沒找到,有點著急了。看到下飛機的一群人往另外一頭走,我們滿跟過去看看,果然有另外一個出口。一個年輕人正斜靠著護欄看著空空的電梯發呆,手上拿著一張紙已經被折起來了,感覺有點失落。我試著向前問了一下:“你是不是小馬?是不是接我們的?”小馬立馬回過神來看了我一下笑了,翻開紙上面有我的名字。“你們從哪裡出來的?我很早就出來了,在這邊等了很久沒等到。”原來馬漢航空平時的出口在這邊,不知道為什麼今天突然改到另一邊了。還好我們聰明有走過來看看,不然可能因此和小馬互相錯過互相埋怨了,也會給這次的旅行埋下陰影的,看來出門旅遊還是要多點耐心。 出了機場,坐上計程車直奔德黑蘭市區了。一路上,迎著朝陽看到了大片的戈壁平地,像是中國國內被開發剛平整好的土地一樣,樹和草都很少,遠處的山脈也是光禿禿的,有點像大型的沙丘堆在那邊。太陽躲在山后慢慢升起,光線由紅到金黃,很漂亮,把我們的心照得亮堂堂的。一路上我們一直和小馬閒扯,關於伊朗的、國內的都聊。小馬是地道的北方回族,但是卻長得眉目清秀像極了南方人,而且辦事井井有條,思路清晰,對我們來說一切都顯示那麼的完美。

[

計程車司機開車很專注,技術很好開得很快。靠近市區的時候車越來越多,但是秩序很好,沒有加塞的現象。一眼看過去汽車車齡都很老,輕飄飄的,放在國內早都可以報廢的那種。小馬告訴我們這裡的車普遍都很舊,只要能跑得起來,用了30年50年的車還在開。大部分的車價格都比較便宜,普通的車人民幣2到4萬就可以搞定。

下了車,小馬本來想帶我們到附近的大巴紮逛,時間太早幾乎所有的店面還關著,轉著轉著,偶然看到了一座清真寺。第一次看到伊朗風格的圓弧頂和兩邊燈塔一樣的柱子,有點新奇,趕緊先拍了幾張照片。幾個年輕小夥子用英語主動向我們問好,叫我們“秦”,聽起來有點像淘寶賣家常說的“親”,我們頓時感到很親切。他們還問我們覺得伊朗怎麼樣,我們當然是拿出標準答案“good!good!”。

小馬帶著我們去看貨幣兌換點有沒有開,到了那邊門也是關著,伊朗人大部分9點才上班,看來還是太早,就先到附近的一個公園。公園很小,差不多像老小區樓與樓之間的小花園一樣。兩邊卻種滿了粗壯高大的樹,很多樹胸徑大得甚至一人抱不過來。這裡的環境很靜謐、很舒適,給人一種置身森林公園的感覺。讓我們感到好奇的是,樹上樹下有很多烏鴉,像是這裡的主人一樣,不是很怕生人。悠閒自在地走著、站著、尋找食物,如果沒仔細看你會以為那是公園裡一群灰色的鴿子。樹枝上還有兩三隻鸚鵡,看到我們來了,似乎很興奮地叫了幾下,一會兒又邊飛邊叫。令人驚奇的是有一群烏鴉竟然跟著它們飛,感覺這幾隻鸚鵡像是這些烏鴉的部落首領,只要信號一發出烏鴉就會追隨,它們的存在讓這片小森林增添了許多童話色彩。

公園的盡頭有個博物館,我們等到快9點還沒開門就回頭朝貨幣兌換點走去。路邊有一條排水溝,淺淺的窄窄的,像是鄉間小路邊上的小溝,大大顛覆了我們對大城市的排水溝的印象。溝裡的水很清澈而且冰氣十足,讓在大熱天背著重重登山包的我們頓時涼快了許多。小馬告訴我們這些水是從後面不遠的雪山融化流下的雪水,才能保持這麼乾淨,冰涼。

到了兌換點等了一會才開門。對面有輛押鈔車停了下來,有個人手裡提著一個麻袋往這邊走,一看就知道裡面裝錢。另一個人穿著黑色制服,手裡拿著AK47一步一步護送他,走姿相當威武。等到提麻袋的人進了兌換點後,穿制服的就在外面守著,那種拎麻袋和護送的感覺就像古代鏢局押鏢一樣,挺有意思。在兌換點,我們把一部分美元兌換了伊朗裡亞爾,幸福來得有點快,一下子成了千萬富翁。

我們趕上去尼沙普爾的火車。坐的是臥鋪包廂,和想像的差距比較大,左右各三層,二層可以翻起來當靠墊,三層有條繩子掛在一個掛鉤上有點像吊床。進去的時候已經有兩個伊朗年輕人在裡面,我們互相瞭解了一下,他們的名字分別叫阿裡和沙驕德。兩個小夥子很熱情,對中國人用筷子吃飯很感興趣,可惜我們沒帶筷子無法展示給他們看。阿裡問我們長城有多長,從哪裡到哪裡。阿志發揮他神侃的特長,詳詳細細地給他介紹了長城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歷史,阿裡時不時地點點頭。在小馬的翻譯下,兩個人竟然聊得像老朋友一樣熱乎。過了一會兒我們訂的雞腿飯上來了,香噴噴的。雞腿是埋在米飯下面的,連著骨架好大,以我的飯量根本吃不完。小馬說伊朗人很愛吃雞肉,但是不吃雞頭和雞爪,早期都是直接剁掉,剩下的劈成兩半,一隻雞相當於兩個雞腿。於是,有中國人看到商機過來收雞爪,當時幾乎是白送,後來收雞爪的人來得多了價格也就慢慢上去了。 這份飯的米粒細細長長的,特別香,他們說是巴基斯坦的。上面還澆了藏紅花煮的黃色湯,點綴著幾顆紅色的伊朗枸杞,吃起來酸酸香香的,味道更好了。還配了饢和優酪乳,這裡的饢感覺比較難咬,應該是放得比較久吧。優酪乳和國內不一樣,有點鹹鹹的味道。

把行李放到架子上後我們開始休息了。我和鋒睡的是上鋪,由於是中午,外面的溫度很高上鋪就相當於隔熱層,空調是從下面吹下來的,到上面已經強弩之末感受不到了,熱得渾身冒汗。沒辦法,人在旅途將就著睡吧。期間火車路過了好多站,有些站停得比較久,很多人下車做禮拜。火車司機也從車頭下來,畢恭畢敬地用雙手端了個盤子放在地上,上面擺滿了貢品。然後跪下來,朝著一個方向一次又一次地禮拜,相當虔誠。我們在後面遠遠地看著,不敢亂拍照,怕影響到他。禮拜完之後,他又慢慢地把那盤貢品帶回駕駛室。

到尼沙普爾站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左右了,我看到對面有個員警正在揮旗姿勢很酷,拿起相機朝他拍了一張。也許是忘記關閃光燈了,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馬上吹了一下口哨,當時我們也沒在意。等到我們走到對面的時候,3個員警過來檢查我們的證件,輪到我的時候,那個員警指了一下相機,我明白了,把相機拿給他看並把剛拍的那張照片刪掉。小馬跟他解釋了一下,他們馬上結束檢查把我們放行了,整個過程態度相當友好,我倒是對自己的行為有些慚愧了。 晚上阿裡幫我們找到一個標著三星級的賓館——默克賓館,我們選了最好的雙人間,不便宜2間220萬里亞爾,但是環境不錯。往裡走有一根“大蠟燭”在中間迎客,後面還有小花園,很小資。我們終於結束了長途跋涉,太累了,喝了杯茶洗洗澡就呼呼大睡了。

尼沙普爾賓館有提供早餐,4個人圍坐在四方形的榻上,頂上有傘形的大棚罩著。這裡的饢比較新鮮,咬起來不那麼費勁,單吃也比較香,應該是剛做出來不久的。胡蘿蔔醬很清甜,抹在饢上卷起來,把很普普通通的饢變得很美味,再配上熱熱的紅茶潤一下腸胃,真是一種享受。

吃完飯,在阿裡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當地的綠松石市場。早上9點才開,說是市場其實是很小的一條街,其實就像社區的菜市場一樣。和我們想像的差距很大,我們本以為產地應該有個比較集中的市場,有很多商鋪集中在一起。結果只有二十多家店在開,而且店面都是很小的單間,有點像小作坊一樣。裡面的綠松石極品的不多,得靠眼力和耐性去找,價格比想像的貴。商家參差不齊,有的比較好說話,有的開天價,有點不好講價。讓我覺得驚奇的是,有些擺在室外綠松石,沒有任何遮擋,直接在太陽底下暴曬。我看了一些鑲嵌好的綠松石戒指,試戴了一下,差點被戒托燙得起泡,趕緊摘下來。不是說綠松石怕高溫嗎?

逛了一遍,挑了幾顆品質高的綠松石,已經10點多了。為了保持聯繫,不讓家人擔心,我們就先去買當地的電話卡。在挑選號碼的時候,看到有個號碼尾數跟我手機卡的尾數一樣,果斷拿下。卡要下午3點以後才能開通,辦卡耗了很長的時間。中午選了家小餐館,吃了伊朗的拌面,顏色有點像雜醬面,挺香的。我們還喝了沒有酒精的伊朗啤酒。

下午我們打的去了詩人莪默·伽亞謨墓。外國人的門票是每人10萬里亞爾,當地人只要1萬里亞爾。裡面只有一個墓,沒有什麼其他的景點,我們轉一圈就出來了。裡面和外面分佈著幾家綠松石店,單店的規模比綠松石市場的店大,但是大部分綠松石的品質一般,品級高的價格比綠松石市場那邊貴。有的商家很離譜,開出的價格直接把我們嚇得彈出門外。莪默·伽亞謨墓到市中心不遠,有公車,我們坐了公車回去,每人只要1萬里亞爾。伊朗的公車付費很有趣,到站了才給錢,刷卡的下車後跑到前面刷一下。不必著急,公車司機會停著等你交完錢或刷完卡再走,不會催你。婦女們只能待在公車後半部,但偶爾年輕的伊朗女子會與男友一起坐在前部車廂。

我們又到綠松石市場看了一遍。有個老闆挺熱情,用自己左右手的食指相勾跟我們說:“china and iran,brother.”讓我們倍感親切。走在街上,很多年輕人跟我們打招呼,有些還會說幾句中文,讓我們有點驚訝。當我們說出剛學的波斯語“你好”、“謝謝”的時候,他們也很吃驚。當然,也有十七八歲的年輕人,用很怪的腔調和我們打招呼,口氣裡透著一種不懷好意的味道。然後騎著摩托車,油門一轟,一溜煙不見人影了。

馬什哈德的早上起來請默克賓館的老闆幫我們叫一輛車跑馬什哈德並幫忙聯繫那邊的住宿。過了半個多小時的士來了,帶著我們朝著馬什哈德進發了。途中路過一個收費站,就一個小屋子感覺像臨時搭建的樣子,收費才5千里亞爾,的士司機拿錢給收費員,收費員沒零錢找直接免單。

的士司機按照默克賓館的安排把我們載到馬什哈德一個五星級賓館,條件相當好住的人挺多,問了一下兩人間要1千多人民幣左右,看來默克賓館的老闆真把我們當土豪了,我們可沒想過要住這麼高級的賓館。出門後有個人過來搭訕要幫我們介紹賓館,離得不遠,我們決定過去看看。這家賓館叫卡莎妮,看房間和設備還比較新,應該是新蓋的或是重新裝修的,還有一個四人間130萬里亞爾,比較乾淨,我們定了下來。賓館的電梯很小,四個人背著包進去,擠得都快抱在一起了。電梯走得很慢,開門後還有一個門要像房門推開才可以出去。因為伊朗的電梯門都沒有阻攔感應,千萬不要習慣用手腳去阻攔電梯門關閉!否則後果很悲劇。我們到房間裡把東西放下後已經快中午了,先去買了28號11點50飛沙拉子的機票.

電梯門開了之後還有一個門要推開

在街頭上看到冰淇淋,這可是鋒的最愛,一個2萬里亞爾我們各買了一個邊吃邊走。這種冰淇淋旋轉得很漂亮視覺效果很好,吃起來很清甜不膩,唯一的缺點就是個頭大吃到溶化都吃不完,最後到處滴,都滴到包上和地上了,有損個人形象。

聖陵附近,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巴紮,很大有800米長。週邊的街上有很多家綠松石店,賣的多是仿品或者優化過的,品質不高。巴紮裡面有兩層,每層三排店面,每到一定的距離隔開一下,像火車一節節車廂一樣。裡面賣著各式各樣的東西,綠松石有差的也有好的要去挑,好的價格很高,有的漫天叫價很難砍下來。逛著逛著肚子餓了,在這麼大的巴紮裡面竟然找不到一家餐館,哪怕是一家速食店,只好回頭往外走,在聖陵邊上找到一家餐廳。裡面的烤魚不錯,個挺長,味道挺香,就是有點鹹。

飯飽後,就進入了今天的重點主題——看伊瑪目禮薩聖陵。聖陵的安檢很嚴,我們把相機存了,排隊從外國人通道進去要搜身,結果因為身上還有帶電池的東西,被要求再到視窗去寄存。志帶了一壺菊花茶,安檢員沒見過被要求喝了兩次,這壺菊花茶也成了當地人眼中的焦點,有幾個人特地走過來問這是什麼,我們想來想去只能跟他們說“flower tea”。

進入廣場後,聽到一陣陣“啪啪啪”的響聲,有許多工人正在鋪地毯。廣場很大,我們四處走走拍拍,看到聖陵左側大門有很多人往裡走,我們也跟著進去。裡面還有個門,進門前要把鞋子脫下來,放進塑膠袋提著走。進門後,眼前的場景把我們震住了。天花板上有個大吊燈高高懸掛,顯得相當的精緻大氣,周圍很多鏡面和燈飾一圈一圈地密集排列相互反射,閃閃發光,讓人感覺非常的金碧輝煌,仿佛進入了金鑾寶殿。抬頭看則像是在仰望放大的星河一樣,星羅棋佈密密麻麻。再走進去看到了更多排列整齊的大吊燈和鏡面燈飾,就像一個個星系構成的宇宙一樣,更加氣勢恢宏,閃得眼睛快睜不開了。我們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根本拍不出裡面的效果。地上有很多信徒,或坐或拜,幾乎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表情非常的凝重、虔誠。有的在向長者述說,有的全神貫注地看經書,有的在進出門口的時候親吻了幾下門和牆。眼神裡充滿了感情,充滿了敬畏。眼睛看我們時沒有了大街上那些好奇的眼光。濃厚的宗教氛圍深深地震撼著我們,我們像幾個不該存在的雜質一樣遊走在他們的身邊,每一步都走得躡手躡腳,深怕觸碰了那些有堅定信仰的靈魂,聯手機拍照都有負罪感。雖然裡面很壯觀,也不敢在裡面久留了,找了一個側門走了出去。

到了外面也是一個廣場,比較小,這裡的氣氛比較輕鬆。中間有噴泉,很多人在噴泉旁邊的水龍頭洗手,這也許是禮拜前一個淨化的程式吧。地上、臺階上有很多人在休息聊天,旁邊有幾個小孩互相追逐、嘻戲,一切又回到了平實的生活。我們小坐了一下,吐吐氣放鬆心情。

再往外走,路過一個走廊,幾十米長,有很多高大的拱門。從一端 看另一端,拱門層層疊疊,有深邃感。信徒穿著黑袍慢慢走過來,徑直穿過一個個拱門,像是在穿越時空隧道一樣。在走廊的一側我們看到了聖陵古老的圍牆,和周圍的圍牆相比明顯比較滄桑,充滿了歷史感。聖陵週邊處於裝修狀態,很多地方都架著鋼架,有的在修復,有的在新建,感覺像是一環一環往外擴大。但是對舊的似乎盡可能地保存原樣或者進行保護性修復,新舊色調也比較相近,和諧共生。

穿過走廊後,我們就在大廣場的角落坐了下來,此時已近黃昏,我們靜靜地等著晚上禮拜儀式的開始。由於前面一路興奮、勞頓,這時候緩和下來已是困意十足,就各自背靠著柱子小睡了一下。醒來後,儀式還沒開始,廣場的人進進出出,數量不增不減。又等一兩個小時,人漸漸多了,我們的睡意也在一點一點地增加,實在撐不住,決定不看禮拜儀式了,往外走隨手拍了幾張照片。

早上去街上買饢,小店門口已經排了很多人。裡面的師傅有的在把米粉揉成團,看過去有點像大大的包子;有的把麵團拉長,拿到爐子烤,那個爐子比較大,像生產車間的傳送帶一樣,一圈一圈的轉直到饢成形;有的把烤好的饢拿出來遞給外面排隊的人並收錢。剛烤好的饢很燙,要放到外面的架子上冷卻一下,直到不燙手就可以拿起來吃。價格便宜得讓人難以置信,我們買了2個半快3個才收1萬里亞爾,吃起來有淡淡的烤香味。

逛了一整天的巴紮,在綠松石店挑來挑去眼睛都花了。我們總是通過一次又一次“NO”和搖頭,讓老闆拿了幾次才能看到他們的“鎮店之寶”。看完之後就緊抓不放,砍價砍到嘴麻,店裡其他較好的綠松石也被我們忽略掉,成了眼球裡虛化的背景。有時候砍不下價格,特別喜歡,怕錯過就很難遇上了,逛了一圈兩圈還是回頭把它拿下,終於淘了幾個高品質的。這邊綠松石鑲嵌大多是做成戒指,而且戒面有多大,戒托就有多大。經常在店裡看到巨大的戒指,兩個大腳趾頭塞進去都填不滿,我想這應該是給綠巨人、霸天虎準備的吧。有趣的是有些老闆不是很著急賣出去。在其中的一家店裡面,老闆是個小夥子,一邊招呼我們看綠松,一邊很興奮地看伊朗和其他國家的足球賽,還指著電視叫我們一起看。搞得我們都不好意思在那邊多呆,怕打擾他看比賽了。

午餐在聖陵附近的一個角落吃了有點像蓋澆飯的牛肉飯,味道不錯,比較適合我們的胃口,志說至今為止這是他在伊朗吃過最好的飯了。晚餐的時候,他建議去還那邊去,結果到那邊大門緊鎖沒有口福,不知道為什麼就不做生意了,搞得志一路上嗟歎不已。快8點了我們也懶得再找了,跑到昨天中午聖陵邊上吃的那家店,沒想到那家店也剛要關門,我們只好點了套餐帶回賓館。

羊頭、羊雜湯

扁扁的桃子,據說很甜

沒剝皮的開心果

通過這幾天逛巴紮找飯店的經驗,我們明白了伊朗的店不像國內天天開著,有生意就堅持做,而是一條街總會看到幾家店關著(除了特別繁華的街),這些店不是倒了,而是店老闆有可能是休息了、禮拜去了或者玩去了,反正他想關就關。很多地方關店時間比較早,開著的店一到關店時間就不做生意了開始鎖門了,不管客人來了多少。也許是相對還比較淳樸吧,感覺錢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並沒有特別高。雖然他們跟國內同行相比沒有賺得那麼多,但是他們還是挺注重生活品質的。

聖陵附近的公車

打的到機場,第一次坐伊朗國內航線。飛機不大,部分人沒有按登機牌的序號去坐位子。有人占了我們的位置,空姐要我們讓位置給他們,我們拿出登機牌給她看,她還很不屑地說:“換一下有什麼關係。”直接把小馬惹火了,狠狠地回了一句:“我們就想坐自己的位置怎麼樣!”看在坐我們位置的伊朗人說話比較客氣,後面又是坐著他們的父母。最終我們還是把位置讓給了他們。可是那個空姐的口氣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影響了我們在飛機上的心情,要是在國內直接就投訴她了。到了設拉子已經是淩晨2點多了,叫了輛的士拉到一個城裡的賓館洗洗就睡了。

快降落時拍的,夜景燈光變成跳躍的音符

機場上看到的小飛機

由於對賓館不怎麼滿意,我們早上起來就開始找別的賓館。小馬以前在設拉子住過一個民居感覺還不錯,就找到那邊去了。推門進去,環境確實不錯,但是裡面已經住滿了外國人,只剩十幾個人住的通鋪,我們決定到附近再找找。折來折去終於在另一個弄子裡面找到一個中間也有院子的民居,裡面位置相對比較空,我們挑了個四人間住了下來。

安頓下來已經是中午了,我們剛想出去吃,房東說可以幫我們做當地特色的菜。我們想隨便吃點休息一下下午早點去波斯波利斯,就點了當地的面。端上來的時候,我們覺得很特別,造型有點像蛋糕,但是吃起來卻不怎麼好吃。

下午去波斯波利斯。4個人門票總共60萬里亞爾。一進去就被左右兩個的雕像給震住了,雖然殘破卻高大雄偉,就像雄獅一樣鎮守在最前面,頭不見了依然威風凜凜。順著大路往裡走,左邊有雙向馬頭鳥嘴的神獸,看過去比較新,鋒說那是後面出土的。往右拐,看到一大片的殘留的柱子和牆壁,牆壁上有精美的壁畫,像是在向遊人訴說這裡輝煌的歷史。穿過一個石門,看到了一些排列整齊的石柱墩子,感覺就像剛打好的地基一樣。後面是大片的山,山上長了很多金黃色的草,擁簇在路邊,像是掉了穗的麥子。這些草相當應景,既高貴又荒蕪,既向我們展示了波斯波利斯的曾經的繁華也襯托了這裡被毀後的淒涼。爬著爬著我們到了一個陵墓,正對著腳下的皇城,應該是阿塔塞克西斯二世之墓,這裡應該是拍皇城全景最好的位置,我和鋒烈日的暴曬下拍了比較多的照片,其他人則跑到陵墓的平臺上躲太陽去了。

下山後,我們來到了整個皇城的最前方。這裡是波斯波利斯的精華,這裡有很多精美的壁畫,有的畫著當時人們進貢祭祀的場景,有的畫著士兵守衛的畫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獅子咬羊的畫,相當雄壯,飽經數千年風霜依然栩栩如生。沿著階梯往上走,一根根高大的柱子豎立在眼前,人站在旁邊顯得相當渺小,有些地方特別像圓明園。它們的遭遇有點相似,都地處皇宮裡面,曾經富麗堂皇,也都最終被侵略者一把火燒了,只剩下柱子和斷壁殘垣。據說這座顯赫一時的都城始建於西元前522年,建宮殿的時候所用的石料是從7公里外的一座山開採的運送過來。不知道兩千多年前沒有起重機和吊車的技術條件下是怎麼把怎麼大的柱子弄到這個地方並豎起來的,先人的智慧實在讓人敬佩。這個地方適合在黃昏拍照,夕陽照射下的壁畫和石柱更能拍出歷史的味道。可惜我們來得早了離黃昏還有兩個小時左右,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個地方。

離開之後我們到了下一個地方——納什洛斯坦帝王墓,那裡有幾個帝王墓,墓周圍為數不多的大型壁畫刻畫了帝國征服和皇家慶典的場景,在夕陽的照射下也顯得非常地雄偉壯觀。到這裡的人停留的時間不會很長,拍完照就出來了。回城的路上路過古蘭經門停下來,透過古蘭經門拍城區的燈光有不一樣的感覺。

早上我們去找傳說中的粉紅清真寺。就在我們住的民居馬路對面一條不起眼的小路裡面,相當近。門不大,看過去跟普通的清真寺沒有什麼區別,跟它在國內的名氣有點不相稱。最經典的部分在進了院子後的右手邊。已經有很多中國人在那裡了,大部分都是女生。這也難怪,這裡幾乎是國內伊朗遊記必提的地方,來伊朗旅遊的中國女生基本都會到這裡,在陽光下拍下最唯美的照片,這是她們來伊朗的動力和夢想。在裡面,陽光透過彩色拼接的玻璃照射五顏六色的地毯上,相互疊加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彩虹光芒,非常漂亮。女孩子戴上頭巾和民族風的衣服,不管是坐著還是站著,都顯得非常的雅、非常有韻味、非常的小資。只是中國人來得太多了,拍照的時候經常會拍到其他人,幾乎快到搶位置的份上了。我們一行都是男的,沒有資源可用只好“就地取材”,拍那些擺好姿勢的女生。我看到了一個很有氣質的美女,拍了兩張照片,沒想到回來後在窮遊上看到了她的遊記,一下子認出來,把照片發還給她,她就是《我經歷的伊朗——2014年國慶伊朗9日紀(完結)》的作者,大家點擊一下連結看看就知道了。快出來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女生拿著自拍神器在 拍,很好奇過去問了一下。她很樂意地介紹使用方法,演示了一下特殊的角度,還給我看拍完之後的效果。這是我在伊朗遇到最友善的中國女生,很感謝她。

出了粉紅清寺,我們開始逛巴紮。大巴紮有點像國內的農貿市場,大部分是賣各式各樣的服飾,逛的人很多。我們興趣不大買了一點青金石十一點多回到賓館。

路過一個清真寺,環境不錯,出來後要收小費,給了5萬里亞爾

清真寺裡面的伊朗蜜棗樹

地上有掉落的蜜棗,吃起來很甜不膩

住在同一家賓館的波斯女

跟老闆算了這兩天的住宿和其他費用,午餐那頓給我們算得很貴,讓我們有被宰的感覺。我們包他弟弟的車出發往伊斯法罕,出價260萬里亞爾被我們砍到200萬里亞爾。路上,司機找了家飯店吃飯,裡面佈置成森林溶洞的樣子,後面還有小花園,種著葡萄樹和一些花花草草,再加上有個蕩秋千的椅子,顯得相當小資。吃飯的人很多,還碰到了幾個中國人,看來這家店還是有點名氣的。

吃完飯繼續上路,窗外是大片的戈壁灘,上面長著像插秧一樣星星點點散佈著的小草,偶爾看到幾隻羊在吃這種草。遠處的小山脈像長城一樣一路跟隨。司機挺興奮的,開了一點音樂,跟著音樂搖擺起來。本來伊朗人不能在公共場合唱歌,因為我們是外國人,他就無所顧忌,在車上輕鬆地唱了起來

晚上我們去三十三孔橋。路上買了冰淇淋吃,甜味太重有點膩。相比這裡和設拉子,我們還是無比想念馬什哈德的冰淇淋。三十三孔橋很有情調,一排排燈亮著,遠遠看去有點像元宵節的感覺。橋上面挺寬的,人來人往,感覺像步行街一樣,很適合散步。橋下面沒有水,一大片的平地,很乾淨,涼風習習,很適合情侶約會。

吃早餐的時候,和小馬聊他在這邊發展的事。我們鼓勵他開中國餐館和中國賓館。相比中國,伊朗的飲食比較單調,一般都是牛羊雞肉拿去烤或者做成大大的漢堡和三明治。吃起來的感覺像是有熬過湯後的肉一樣,比較松失去了牛羊雞肉原來的味道。又沒有佐料配一下,吃幾頓就有點膩了。如果引進中國菜,光光牛羊雞雞肉就有很多種做法,味道也比較好,再加上別的原料,應該會受到伊朗人的歡迎,也能讓中國遊客在吃膩了當地菜後找到“救命稻草”。小馬說,現在蘭州拉麵在德黑蘭很受歡迎。伊朗人不僅喜歡那種味道,還喜歡看拉麵師傅把面拉長拍在桌子上biang biang 的聲音,感覺挺有趣。在這裡開家中國餐館生意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吃完去了對面比較近的巴紮,裡面大部分賣的是金銀首飾,個頭都比較大,按克算價格不便宜。也有比較好的綠松石,鑲上金銀以後很漂亮,但是價格也相當驚人,隨便都是5位數以上的。

下午打車去伊瑪目廣場。時間比較早沒什麼人,我們就先到圍繞廣場的大巴紮逛。裡面有很多工藝品,其中有些看過去是比較精緻的。邊走邊看,偶爾在店裡面買買東西砍砍價,時間過得很快。到了6點多我們走到廣場,發現逛了那邊久只走了圍繞廣場巴紮的八分之一,驚歎這裡的巴扎實在大得驚人!

廣場上華燈初上,當地人攜家帶口到廣場上散步,有的圍坐在地上聚餐。一對對情侶散佈在噴泉邊上、椅子上竊竊私語。也有單個人在某個角落靜靜地坐著,享受著獨有的那份安寧。一群波斯女看到我們覺得很有趣,向我們問好。我問了一下能不能拍照,她們很興奮地擺好姿勢,還提醒我們打開閃光燈多拍幾張。我們本來以為身披黑紗的波斯女都是比較嚴肅的,沒想到這麼好溝通。在附近又拍了一家母女4個人,一聽到要拍照,她們都很樂意。我們把拍完的照片給她們看,她們很開心笑得樂哈哈。沿著噴泉往前走,我們看到一對情侶坐在旁邊,很有詩情畫意。斗膽一問,他們很樂意配合我們。當我們正要拍的時候,旁邊一個女孩子叫了起來,聲音很刺耳。我們轉身一看,一個中國女孩拿著相機,像觀鳥協會在野外拍攝的姿勢一樣蹲在那邊,對著噴泉的那頭猛拍。我們離她還有一些距離,她卻一直“哎哎哎”地叫,似乎在警告我們闖入她的領地一樣。我們主動往旁邊挪一挪,她還在叫,我們索性走到另一邊去拍,但是感覺拍照的心情和氛圍已經被破壞了。拖延了一點時間,那對情侶也似乎受到了影響但是依然保持微笑,讓我們很感謝也很內疚。今天感覺很多波斯女還是樂意和遊客溝通的,只要是事先打招呼,基本都能接受拍照。

早上直奔聚禮清真寺,結果到那邊吃了閉門羹,暫時不對外開放。我們轉向下一個目標尋找伊斯法罕的大巴紮。剛開始在聚禮清真寺附近的巴紮走來走去,岔口太多找不到方向,只好問問當地人。一路沿著所指的方向走,越走越感覺陷入了迷魂陣,巴紮像是走不出去的地洞一樣,路口很多卻不見盡頭。不過,大巴紮雖然又大又長,卻很乾淨,沒有異味。巴紮的屋頂很高,有很多的視窗,便於採光和透氣。陽光透過視窗照射下來,形成了一道道神奇的光柱。走了不知道多久,突然發現周圍的商鋪越來越熟悉,原來我們又走到了昨天逛的地方——伊瑪目廣場附近的巴紮。原來我們一直尋找的大巴紮,其實是貫穿一體的,從聚禮清真寺到伊瑪目廣場的一大片都是,我們一直置身其中卻渾然不覺。

我們決定沿著伊瑪目廣場周圍的巴紮逛,繼續昨天未逛完的路線。有一家商店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在店裡看工藝品,店老闆慢悠悠的,不想把上面掛著的東西拿給我們看。他覺得上面掛著的東西跟櫃檯上的一樣,而我們則比較注重細部的差異。每看一樣東西都要我們說幾次才拿。最終我們憑著僅有的一點耐性,竟也在店裡買了幾個飾品。其他店倒是都很積極的,主動用中文招呼我們,還很熱情地請我們到店裡面去看,走之前還和我們握握手。

逛完巴紮以後,我們在附近找到四十四柱宮,門票要15萬里亞爾,聽說裡面就是看那些柱子,沒什麼特別,我們沒進去就在外面隔牆拍了幾張照片。

打的到旺克大教堂。裡面比想像的還要豪華,牆上滿滿的畫像,色彩鮮豔濃烈,再加上波斯風格的圓弧頂和裝飾,讓人感受到獨特的藝術風格。

晚餐在賓館附近找了家伊斯法罕羊肉泡饃飯店。兩種羊肉沫弄成圓形放在饢上,饢的表面還潑有藏紅花熬的湯汁,配上檸檬和薄荷,挺好吃的,就是量有點多了。我們開始吃飯的時候,有個老奶奶進店和老闆員工打了聲招呼,說了幾句。老闆和員工把她領到餐桌上,上了飯菜。我們當時以為老奶奶和我們一樣,是這裡的顧客。後來看到她吃完飯就走了,不用交錢。小馬解開了我們的疑惑,這是伊朗人熱情好客、樂於助人的表現,伊朗人經常會給弱勢群體免費提供就餐,比較富裕的人還會找個時間捐贈食物進行佈施。另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整個過程老闆和員工對待老奶奶就像對待其他顧客一樣,沒有絲毫的懈怠,很友好很自然。這在國內幾乎是不可能看到的,讓我們對伊朗人民這種高尚品德產生了崇敬之心。

如果說設拉子是一盤色彩絢麗、吸引人眼球的水果沙拉,伊斯法罕則是一杯值得慢慢品味的紅茶。我們花了2天的時間在伊斯法罕遊玩,回頭想想總覺得時間太短。伊斯法罕給我們的感覺重點不在於景色,在於人的心境和輕鬆的氛圍。如果能多一些時間,我們可以坐在三十三孔橋下閉門養神享受那習習的微風和燈光之外的靜謐;如果能多一些時間,我們可以在大巴紮悠閒自在地走走停停,慢慢欣賞那些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如果能多一些時間,我們在伊瑪目廣場接受當地人的邀請,席地而坐,和他們攀談,也可以獨自坐在噴泉旁邊發發呆。伊斯法罕的美是立體的,動靜結合的,不僅僅來自建築物、商品、光、影,也來自人。

上午坐9:15的VIP大巴去德黑蘭。候車室很乾淨弄得像咖啡廳一樣,旁邊魚缸還養著巴西龜和觀賞魚。鋒去小賣店買煙受了白眼。他跟賣煙的人說“smoking”,賣煙的人拿出一包拆過的煙,從中抽出一根。鋒說“NO”,然後指了指一包沒拆的煙。賣煙的人把那包煙拆開,從中抽出一根。鋒趕緊制止他,指向兩包完整的煙。賣煙的人終於明白了拿給他。鋒回來後很不爽,感覺莫名其妙,難道自己像只買得起一根煙的人嗎。小馬分析,中國人跟阿富汗人長得比較像,鋒有幾天沒刮鬍子了,店老闆應該把鋒當做是阿富汗人,覺得他沒錢才會這樣怠慢他。

上了大巴以後一陣驚喜,座位寬敞,國內50坐的大巴,它只設計了25座,舒適度堪比航空公務艙,腿伸直後還夠不到前面的位置。頭頂上有鏡面,可以當做自拍神器。途中吃飯,第一次喝到伊朗本地可樂,味道和可口可樂沒什麼區別。買的時候嗎,收銀員還開玩笑說不賣給我,挺有趣的。

晚上到達德黑蘭,入住大巴紮附近的賓館。找了家三明治店,選了火腿腸餡的,味道還不錯,吃了小馬點的雞肝餡挺好吃的。

可怕的羊腦,誰敢挑戰

早上,坐地鐵去薩德阿巴德宮殿。先看了皇宮御用的豪車,數量不多很精緻,還有小孩子騎的摩托車,應該是那些王子和公主小時候玩的吧。

去綠宮途中偶然看到兩門大炮,我們像發現了寶貝一樣,各種擺拍。要走的時候,小馬突然說:“你們看,那邊有架直升機!”我們回頭認真看了看,才看清楚有直升機。顏色和旁邊的樹木的色彩很接近,相當隱蔽。原來是軍事博物館。

接下來又發現了好多坦克、大炮和飛機,有的比較古老、有的比較奇特、有的比較現代。都隱蔽在樹蔭之中,像是進了叢林部隊的軍營一樣。

快到綠宮的小路上有許多綠色的石頭,我們在想這也許是綠宮成名的原因吧。按照皇宮的標準綠宮其實不算大,更像是富商的私人別墅。臥室的天花板牆壁裝飾得跟清真寺裡面一樣,貼滿玻璃,很晃眼,反射得很厲害,不知道當時國王在裡面怎麼睡得著。綠宮禁止拍照,包括手機。白宮則相對開放,可以拍照。宮外有一尊拉弓射箭的雕像,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想到成吉思汗,而鋒找了個角度則拍了一張後羿射日。兩個宮殿裡面的東西很精緻,但談不上奢華。宮外幽靜舒適的環境才是皇宮最大的特點,一路上大樹成行、錯落有致,下面有許多青青小草和枯黃的樹葉,烏鴉在林間穿梭,波斯貓在路上散步,讓人仿佛行走在山林之間。皇宮後面有座巍峨的山脈,隱隱約約地勾勒在樹林後面,有點中國水墨畫的味道

下山後,逛了山下的巴紮,買了開心果和兩條頭巾。坐地鐵到美國大使館,拍了幾張照片便回賓館了。傍晚又去那家三明治店,點了雞肝餡的。剛吃挺香的,但是餡太多了,吃到後面有點噁心了。想想要是雞肝、香腸和蔬菜各三分之一搭配起來應該會很好吃。

早上逛德黑蘭大巴紮,砍價花了很多時間,買了點東西,只逛了一小角。想買胡蘿蔔醬找不到店。吃完飯已經1點多了,把房間退了直奔機場,把原來最想看的國家珍寶館給忘了,有點遺憾。

在德黑蘭機場通關的時候,我們不小心排到伊朗人的視窗,等到注意到的時候已經排了一段時間了。往旁邊一看,伊朗人的視窗有7、8個,而外國人的視窗只有2個早已人滿為患了,而且進展緩慢。如果重新去那邊排,怕耗時太長趕不上飛機,我們就硬著頭皮在伊朗人的視窗排下去。志進去後,邊檢員跟他說了幾句話,讓他到隔壁的伊朗人視窗去辦,我們也被要求到那邊重新排隊。等到我進去以後,邊檢員也跟我說了幾句,應該是說外國人要去外國人的通道。我比劃了一下表示聽不大懂。邊檢員體諒我們的心情,就拿了章蓋了一下。用英語說了句歡迎下次再來伊朗。我頓時被他這種人性化的舉動所感動,要不是隔著窗戶,我可能會走過去跟他使勁地握握手。最終我向他點點頭表示敬意。

在全部通過之後,小馬只能送我們到這邊,我們相互依依不捨地揮手告別。在相處的這幾天裡,小馬的翻譯很專業,與伊朗人的溝通幾乎毫無障礙,而且不厭其煩。讓我們瞭解了很多,也免去了很多麻煩。我們很感謝他!希望他在伊朗能夠發展得更好!

剩下的就是安檢了。包放進去之後,有個安檢員跑過來用英語問我包裡面有沒有石頭,我一開始沒聽清楚。他就再說了幾個“stone”,然後做了個拿石頭砸腦袋的動作,發出“bong bong bong”的聲音,一下子把我整明白了。我趕緊用剛剛學會的波斯語跟他說有綠松石,然後拉開包,把那塊綠松石原石拿給他們看。他們跟我笑了一笑,很友好地說祝你旅途愉快,我也沖他們笑了笑說了聲“Thank you!”登上了飛機。就這樣,我們在伊朗的旅行圓滿結束了。

一路上我們感受著伊朗人的熱情與友好,也許對這個國家和人民只能是淺淺的瞭解,但是足夠了,留下的都是滿滿的美好回憶,一些遺憾留著下次來填補。

這個亦非東方亦非西方的神秘古國

她的面紗下究竟什麼樣?

壹行 · 伊朗 | 伊朗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神秘 | 波斯 | 熱情 | 美好

主筆:冰浪行者 細節補充:境由心生:鋒 文字修改:光合影

文章由壹行伊朗編輯整理

投稿請發至郵箱:yixingyilang@126.com

壹行 · 伊朗

我們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但是,我們在網路上、書上瞭解的伊朗並沒有像國人想像的那麼可怕,那麼亂。我們相信自己的選擇,於是決定義無反顧地扛著。終於,親人們在勸說無效後,接受了我們去伊朗旅行的意願。等到要去的前幾天,半路殺出個程咬金 ——來了個颱風,跑著跑著偏偏路線朝著上海,預報裡顯示剛好9.23那天早上颱風中心到達上海,於是我們又懸了一顆心。

三,出發

志有事提前到上海,我和鋒過去和他會合。颱風比較小,陰天沒雨風不大,沒什麼影響。離飛機起飛還有幾個小時,我們就在南京路走了一會兒,到外灘拍個照,附近買一些小食品和小飾品準備送給伊朗人。我們信心滿滿,帶著熱烈的友情飛向神秘的國度—伊朗。

四,飛機上

我把沉重的登山包弄到行李櫃後坐了下來,位置實在太窄了,在中間的感覺就像三明治中間的那塊肉一樣,伸伸腳都有點困難。看了一下周圍,中國人還挺多的,看來我們並不孤單。快起飛的時候,去找廁所。看不懂就直接問空姐“Toilet?”,空姐搖搖頭表示不明白。我用手邊比劃邊說”men”一間,”women”一間。空姐無奈地說: “please speak English.”我只好返回去百度了一下廁所英文怎麼說,拿給她看,她給我指出了位置。回頭我才想起直接說WC應該她們就懂了吧。拍怕自己腦袋,真是被累暈了,把最簡單的WC都給忘了,白讀幾年英語了,有辱師門啊。等到飛機平穩了以後,套餐上來了,像是西餐一樣有麵包、黃油和莎拉之類的東西。最讓我難忘了是那杯橙汁一樣的飲料,跟藥一樣實在難喝,喝了兩口就喝不下去的。後來,上飲料的時候,沒注意又要了一杯,一滴都不敢動。晚上睡覺,空調開得很冷跟冰庫一樣,我怕感冒從登山包裡拿了外套蓋上,往耳朵裡塞上耳麥,半睡半醒地度過了10個多小時。

次日淩晨,4點50,飛機在德黑蘭霍梅尼機場平穩降落。下了飛機,出關的時候看到檢查員戴了一顆綠松石戒指,有點小激動,我們終於飛躍千山萬水來到這個神秘的國度了。

到了出口下電梯的時候看到很多人舉著牌子來接機,就是看不到我們聯繫的翻譯小馬來接,以為這個年輕小夥子貪睡把時間給誤了,轉了一圈還是沒找到,有點著急了。看到下飛機的一群人往另外一頭走,我們滿跟過去看看,果然有另外一個出口。一個年輕人正斜靠著護欄看著空空的電梯發呆,手上拿著一張紙已經被折起來了,感覺有點失落。我試著向前問了一下:“你是不是小馬?是不是接我們的?”小馬立馬回過神來看了我一下笑了,翻開紙上面有我的名字。“你們從哪裡出來的?我很早就出來了,在這邊等了很久沒等到。”原來馬漢航空平時的出口在這邊,不知道為什麼今天突然改到另一邊了。還好我們聰明有走過來看看,不然可能因此和小馬互相錯過互相埋怨了,也會給這次的旅行埋下陰影的,看來出門旅遊還是要多點耐心。 出了機場,坐上計程車直奔德黑蘭市區了。一路上,迎著朝陽看到了大片的戈壁平地,像是中國國內被開發剛平整好的土地一樣,樹和草都很少,遠處的山脈也是光禿禿的,有點像大型的沙丘堆在那邊。太陽躲在山后慢慢升起,光線由紅到金黃,很漂亮,把我們的心照得亮堂堂的。一路上我們一直和小馬閒扯,關於伊朗的、國內的都聊。小馬是地道的北方回族,但是卻長得眉目清秀像極了南方人,而且辦事井井有條,思路清晰,對我們來說一切都顯示那麼的完美。

[

計程車司機開車很專注,技術很好開得很快。靠近市區的時候車越來越多,但是秩序很好,沒有加塞的現象。一眼看過去汽車車齡都很老,輕飄飄的,放在國內早都可以報廢的那種。小馬告訴我們這裡的車普遍都很舊,只要能跑得起來,用了30年50年的車還在開。大部分的車價格都比較便宜,普通的車人民幣2到4萬就可以搞定。

下了車,小馬本來想帶我們到附近的大巴紮逛,時間太早幾乎所有的店面還關著,轉著轉著,偶然看到了一座清真寺。第一次看到伊朗風格的圓弧頂和兩邊燈塔一樣的柱子,有點新奇,趕緊先拍了幾張照片。幾個年輕小夥子用英語主動向我們問好,叫我們“秦”,聽起來有點像淘寶賣家常說的“親”,我們頓時感到很親切。他們還問我們覺得伊朗怎麼樣,我們當然是拿出標準答案“good!good!”。

小馬帶著我們去看貨幣兌換點有沒有開,到了那邊門也是關著,伊朗人大部分9點才上班,看來還是太早,就先到附近的一個公園。公園很小,差不多像老小區樓與樓之間的小花園一樣。兩邊卻種滿了粗壯高大的樹,很多樹胸徑大得甚至一人抱不過來。這裡的環境很靜謐、很舒適,給人一種置身森林公園的感覺。讓我們感到好奇的是,樹上樹下有很多烏鴉,像是這裡的主人一樣,不是很怕生人。悠閒自在地走著、站著、尋找食物,如果沒仔細看你會以為那是公園裡一群灰色的鴿子。樹枝上還有兩三隻鸚鵡,看到我們來了,似乎很興奮地叫了幾下,一會兒又邊飛邊叫。令人驚奇的是有一群烏鴉竟然跟著它們飛,感覺這幾隻鸚鵡像是這些烏鴉的部落首領,只要信號一發出烏鴉就會追隨,它們的存在讓這片小森林增添了許多童話色彩。

公園的盡頭有個博物館,我們等到快9點還沒開門就回頭朝貨幣兌換點走去。路邊有一條排水溝,淺淺的窄窄的,像是鄉間小路邊上的小溝,大大顛覆了我們對大城市的排水溝的印象。溝裡的水很清澈而且冰氣十足,讓在大熱天背著重重登山包的我們頓時涼快了許多。小馬告訴我們這些水是從後面不遠的雪山融化流下的雪水,才能保持這麼乾淨,冰涼。

到了兌換點等了一會才開門。對面有輛押鈔車停了下來,有個人手裡提著一個麻袋往這邊走,一看就知道裡面裝錢。另一個人穿著黑色制服,手裡拿著AK47一步一步護送他,走姿相當威武。等到提麻袋的人進了兌換點後,穿制服的就在外面守著,那種拎麻袋和護送的感覺就像古代鏢局押鏢一樣,挺有意思。在兌換點,我們把一部分美元兌換了伊朗裡亞爾,幸福來得有點快,一下子成了千萬富翁。

我們趕上去尼沙普爾的火車。坐的是臥鋪包廂,和想像的差距比較大,左右各三層,二層可以翻起來當靠墊,三層有條繩子掛在一個掛鉤上有點像吊床。進去的時候已經有兩個伊朗年輕人在裡面,我們互相瞭解了一下,他們的名字分別叫阿裡和沙驕德。兩個小夥子很熱情,對中國人用筷子吃飯很感興趣,可惜我們沒帶筷子無法展示給他們看。阿裡問我們長城有多長,從哪裡到哪裡。阿志發揮他神侃的特長,詳詳細細地給他介紹了長城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歷史,阿裡時不時地點點頭。在小馬的翻譯下,兩個人竟然聊得像老朋友一樣熱乎。過了一會兒我們訂的雞腿飯上來了,香噴噴的。雞腿是埋在米飯下面的,連著骨架好大,以我的飯量根本吃不完。小馬說伊朗人很愛吃雞肉,但是不吃雞頭和雞爪,早期都是直接剁掉,剩下的劈成兩半,一隻雞相當於兩個雞腿。於是,有中國人看到商機過來收雞爪,當時幾乎是白送,後來收雞爪的人來得多了價格也就慢慢上去了。 這份飯的米粒細細長長的,特別香,他們說是巴基斯坦的。上面還澆了藏紅花煮的黃色湯,點綴著幾顆紅色的伊朗枸杞,吃起來酸酸香香的,味道更好了。還配了饢和優酪乳,這裡的饢感覺比較難咬,應該是放得比較久吧。優酪乳和國內不一樣,有點鹹鹹的味道。

把行李放到架子上後我們開始休息了。我和鋒睡的是上鋪,由於是中午,外面的溫度很高上鋪就相當於隔熱層,空調是從下面吹下來的,到上面已經強弩之末感受不到了,熱得渾身冒汗。沒辦法,人在旅途將就著睡吧。期間火車路過了好多站,有些站停得比較久,很多人下車做禮拜。火車司機也從車頭下來,畢恭畢敬地用雙手端了個盤子放在地上,上面擺滿了貢品。然後跪下來,朝著一個方向一次又一次地禮拜,相當虔誠。我們在後面遠遠地看著,不敢亂拍照,怕影響到他。禮拜完之後,他又慢慢地把那盤貢品帶回駕駛室。

到尼沙普爾站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左右了,我看到對面有個員警正在揮旗姿勢很酷,拿起相機朝他拍了一張。也許是忘記關閃光燈了,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馬上吹了一下口哨,當時我們也沒在意。等到我們走到對面的時候,3個員警過來檢查我們的證件,輪到我的時候,那個員警指了一下相機,我明白了,把相機拿給他看並把剛拍的那張照片刪掉。小馬跟他解釋了一下,他們馬上結束檢查把我們放行了,整個過程態度相當友好,我倒是對自己的行為有些慚愧了。 晚上阿裡幫我們找到一個標著三星級的賓館——默克賓館,我們選了最好的雙人間,不便宜2間220萬里亞爾,但是環境不錯。往裡走有一根“大蠟燭”在中間迎客,後面還有小花園,很小資。我們終於結束了長途跋涉,太累了,喝了杯茶洗洗澡就呼呼大睡了。

尼沙普爾賓館有提供早餐,4個人圍坐在四方形的榻上,頂上有傘形的大棚罩著。這裡的饢比較新鮮,咬起來不那麼費勁,單吃也比較香,應該是剛做出來不久的。胡蘿蔔醬很清甜,抹在饢上卷起來,把很普普通通的饢變得很美味,再配上熱熱的紅茶潤一下腸胃,真是一種享受。

吃完飯,在阿裡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當地的綠松石市場。早上9點才開,說是市場其實是很小的一條街,其實就像社區的菜市場一樣。和我們想像的差距很大,我們本以為產地應該有個比較集中的市場,有很多商鋪集中在一起。結果只有二十多家店在開,而且店面都是很小的單間,有點像小作坊一樣。裡面的綠松石極品的不多,得靠眼力和耐性去找,價格比想像的貴。商家參差不齊,有的比較好說話,有的開天價,有點不好講價。讓我覺得驚奇的是,有些擺在室外綠松石,沒有任何遮擋,直接在太陽底下暴曬。我看了一些鑲嵌好的綠松石戒指,試戴了一下,差點被戒托燙得起泡,趕緊摘下來。不是說綠松石怕高溫嗎?

逛了一遍,挑了幾顆品質高的綠松石,已經10點多了。為了保持聯繫,不讓家人擔心,我們就先去買當地的電話卡。在挑選號碼的時候,看到有個號碼尾數跟我手機卡的尾數一樣,果斷拿下。卡要下午3點以後才能開通,辦卡耗了很長的時間。中午選了家小餐館,吃了伊朗的拌面,顏色有點像雜醬面,挺香的。我們還喝了沒有酒精的伊朗啤酒。

下午我們打的去了詩人莪默·伽亞謨墓。外國人的門票是每人10萬里亞爾,當地人只要1萬里亞爾。裡面只有一個墓,沒有什麼其他的景點,我們轉一圈就出來了。裡面和外面分佈著幾家綠松石店,單店的規模比綠松石市場的店大,但是大部分綠松石的品質一般,品級高的價格比綠松石市場那邊貴。有的商家很離譜,開出的價格直接把我們嚇得彈出門外。莪默·伽亞謨墓到市中心不遠,有公車,我們坐了公車回去,每人只要1萬里亞爾。伊朗的公車付費很有趣,到站了才給錢,刷卡的下車後跑到前面刷一下。不必著急,公車司機會停著等你交完錢或刷完卡再走,不會催你。婦女們只能待在公車後半部,但偶爾年輕的伊朗女子會與男友一起坐在前部車廂。

我們又到綠松石市場看了一遍。有個老闆挺熱情,用自己左右手的食指相勾跟我們說:“china and iran,brother.”讓我們倍感親切。走在街上,很多年輕人跟我們打招呼,有些還會說幾句中文,讓我們有點驚訝。當我們說出剛學的波斯語“你好”、“謝謝”的時候,他們也很吃驚。當然,也有十七八歲的年輕人,用很怪的腔調和我們打招呼,口氣裡透著一種不懷好意的味道。然後騎著摩托車,油門一轟,一溜煙不見人影了。

馬什哈德的早上起來請默克賓館的老闆幫我們叫一輛車跑馬什哈德並幫忙聯繫那邊的住宿。過了半個多小時的士來了,帶著我們朝著馬什哈德進發了。途中路過一個收費站,就一個小屋子感覺像臨時搭建的樣子,收費才5千里亞爾,的士司機拿錢給收費員,收費員沒零錢找直接免單。

的士司機按照默克賓館的安排把我們載到馬什哈德一個五星級賓館,條件相當好住的人挺多,問了一下兩人間要1千多人民幣左右,看來默克賓館的老闆真把我們當土豪了,我們可沒想過要住這麼高級的賓館。出門後有個人過來搭訕要幫我們介紹賓館,離得不遠,我們決定過去看看。這家賓館叫卡莎妮,看房間和設備還比較新,應該是新蓋的或是重新裝修的,還有一個四人間130萬里亞爾,比較乾淨,我們定了下來。賓館的電梯很小,四個人背著包進去,擠得都快抱在一起了。電梯走得很慢,開門後還有一個門要像房門推開才可以出去。因為伊朗的電梯門都沒有阻攔感應,千萬不要習慣用手腳去阻攔電梯門關閉!否則後果很悲劇。我們到房間裡把東西放下後已經快中午了,先去買了28號11點50飛沙拉子的機票.

電梯門開了之後還有一個門要推開

在街頭上看到冰淇淋,這可是鋒的最愛,一個2萬里亞爾我們各買了一個邊吃邊走。這種冰淇淋旋轉得很漂亮視覺效果很好,吃起來很清甜不膩,唯一的缺點就是個頭大吃到溶化都吃不完,最後到處滴,都滴到包上和地上了,有損個人形象。

聖陵附近,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巴紮,很大有800米長。週邊的街上有很多家綠松石店,賣的多是仿品或者優化過的,品質不高。巴紮裡面有兩層,每層三排店面,每到一定的距離隔開一下,像火車一節節車廂一樣。裡面賣著各式各樣的東西,綠松石有差的也有好的要去挑,好的價格很高,有的漫天叫價很難砍下來。逛著逛著肚子餓了,在這麼大的巴紮裡面竟然找不到一家餐館,哪怕是一家速食店,只好回頭往外走,在聖陵邊上找到一家餐廳。裡面的烤魚不錯,個挺長,味道挺香,就是有點鹹。

飯飽後,就進入了今天的重點主題——看伊瑪目禮薩聖陵。聖陵的安檢很嚴,我們把相機存了,排隊從外國人通道進去要搜身,結果因為身上還有帶電池的東西,被要求再到視窗去寄存。志帶了一壺菊花茶,安檢員沒見過被要求喝了兩次,這壺菊花茶也成了當地人眼中的焦點,有幾個人特地走過來問這是什麼,我們想來想去只能跟他們說“flower tea”。

進入廣場後,聽到一陣陣“啪啪啪”的響聲,有許多工人正在鋪地毯。廣場很大,我們四處走走拍拍,看到聖陵左側大門有很多人往裡走,我們也跟著進去。裡面還有個門,進門前要把鞋子脫下來,放進塑膠袋提著走。進門後,眼前的場景把我們震住了。天花板上有個大吊燈高高懸掛,顯得相當的精緻大氣,周圍很多鏡面和燈飾一圈一圈地密集排列相互反射,閃閃發光,讓人感覺非常的金碧輝煌,仿佛進入了金鑾寶殿。抬頭看則像是在仰望放大的星河一樣,星羅棋佈密密麻麻。再走進去看到了更多排列整齊的大吊燈和鏡面燈飾,就像一個個星系構成的宇宙一樣,更加氣勢恢宏,閃得眼睛快睜不開了。我們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根本拍不出裡面的效果。地上有很多信徒,或坐或拜,幾乎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表情非常的凝重、虔誠。有的在向長者述說,有的全神貫注地看經書,有的在進出門口的時候親吻了幾下門和牆。眼神裡充滿了感情,充滿了敬畏。眼睛看我們時沒有了大街上那些好奇的眼光。濃厚的宗教氛圍深深地震撼著我們,我們像幾個不該存在的雜質一樣遊走在他們的身邊,每一步都走得躡手躡腳,深怕觸碰了那些有堅定信仰的靈魂,聯手機拍照都有負罪感。雖然裡面很壯觀,也不敢在裡面久留了,找了一個側門走了出去。

到了外面也是一個廣場,比較小,這裡的氣氛比較輕鬆。中間有噴泉,很多人在噴泉旁邊的水龍頭洗手,這也許是禮拜前一個淨化的程式吧。地上、臺階上有很多人在休息聊天,旁邊有幾個小孩互相追逐、嘻戲,一切又回到了平實的生活。我們小坐了一下,吐吐氣放鬆心情。

再往外走,路過一個走廊,幾十米長,有很多高大的拱門。從一端 看另一端,拱門層層疊疊,有深邃感。信徒穿著黑袍慢慢走過來,徑直穿過一個個拱門,像是在穿越時空隧道一樣。在走廊的一側我們看到了聖陵古老的圍牆,和周圍的圍牆相比明顯比較滄桑,充滿了歷史感。聖陵週邊處於裝修狀態,很多地方都架著鋼架,有的在修復,有的在新建,感覺像是一環一環往外擴大。但是對舊的似乎盡可能地保存原樣或者進行保護性修復,新舊色調也比較相近,和諧共生。

穿過走廊後,我們就在大廣場的角落坐了下來,此時已近黃昏,我們靜靜地等著晚上禮拜儀式的開始。由於前面一路興奮、勞頓,這時候緩和下來已是困意十足,就各自背靠著柱子小睡了一下。醒來後,儀式還沒開始,廣場的人進進出出,數量不增不減。又等一兩個小時,人漸漸多了,我們的睡意也在一點一點地增加,實在撐不住,決定不看禮拜儀式了,往外走隨手拍了幾張照片。

早上去街上買饢,小店門口已經排了很多人。裡面的師傅有的在把米粉揉成團,看過去有點像大大的包子;有的把麵團拉長,拿到爐子烤,那個爐子比較大,像生產車間的傳送帶一樣,一圈一圈的轉直到饢成形;有的把烤好的饢拿出來遞給外面排隊的人並收錢。剛烤好的饢很燙,要放到外面的架子上冷卻一下,直到不燙手就可以拿起來吃。價格便宜得讓人難以置信,我們買了2個半快3個才收1萬里亞爾,吃起來有淡淡的烤香味。

逛了一整天的巴紮,在綠松石店挑來挑去眼睛都花了。我們總是通過一次又一次“NO”和搖頭,讓老闆拿了幾次才能看到他們的“鎮店之寶”。看完之後就緊抓不放,砍價砍到嘴麻,店裡其他較好的綠松石也被我們忽略掉,成了眼球裡虛化的背景。有時候砍不下價格,特別喜歡,怕錯過就很難遇上了,逛了一圈兩圈還是回頭把它拿下,終於淘了幾個高品質的。這邊綠松石鑲嵌大多是做成戒指,而且戒面有多大,戒托就有多大。經常在店裡看到巨大的戒指,兩個大腳趾頭塞進去都填不滿,我想這應該是給綠巨人、霸天虎準備的吧。有趣的是有些老闆不是很著急賣出去。在其中的一家店裡面,老闆是個小夥子,一邊招呼我們看綠松,一邊很興奮地看伊朗和其他國家的足球賽,還指著電視叫我們一起看。搞得我們都不好意思在那邊多呆,怕打擾他看比賽了。

午餐在聖陵附近的一個角落吃了有點像蓋澆飯的牛肉飯,味道不錯,比較適合我們的胃口,志說至今為止這是他在伊朗吃過最好的飯了。晚餐的時候,他建議去還那邊去,結果到那邊大門緊鎖沒有口福,不知道為什麼就不做生意了,搞得志一路上嗟歎不已。快8點了我們也懶得再找了,跑到昨天中午聖陵邊上吃的那家店,沒想到那家店也剛要關門,我們只好點了套餐帶回賓館。

羊頭、羊雜湯

扁扁的桃子,據說很甜

沒剝皮的開心果

通過這幾天逛巴紮找飯店的經驗,我們明白了伊朗的店不像國內天天開著,有生意就堅持做,而是一條街總會看到幾家店關著(除了特別繁華的街),這些店不是倒了,而是店老闆有可能是休息了、禮拜去了或者玩去了,反正他想關就關。很多地方關店時間比較早,開著的店一到關店時間就不做生意了開始鎖門了,不管客人來了多少。也許是相對還比較淳樸吧,感覺錢在他們心中的地位並沒有特別高。雖然他們跟國內同行相比沒有賺得那麼多,但是他們還是挺注重生活品質的。

聖陵附近的公車

打的到機場,第一次坐伊朗國內航線。飛機不大,部分人沒有按登機牌的序號去坐位子。有人占了我們的位置,空姐要我們讓位置給他們,我們拿出登機牌給她看,她還很不屑地說:“換一下有什麼關係。”直接把小馬惹火了,狠狠地回了一句:“我們就想坐自己的位置怎麼樣!”看在坐我們位置的伊朗人說話比較客氣,後面又是坐著他們的父母。最終我們還是把位置讓給了他們。可是那個空姐的口氣實在讓人難以接受,影響了我們在飛機上的心情,要是在國內直接就投訴她了。到了設拉子已經是淩晨2點多了,叫了輛的士拉到一個城裡的賓館洗洗就睡了。

快降落時拍的,夜景燈光變成跳躍的音符

機場上看到的小飛機

由於對賓館不怎麼滿意,我們早上起來就開始找別的賓館。小馬以前在設拉子住過一個民居感覺還不錯,就找到那邊去了。推門進去,環境確實不錯,但是裡面已經住滿了外國人,只剩十幾個人住的通鋪,我們決定到附近再找找。折來折去終於在另一個弄子裡面找到一個中間也有院子的民居,裡面位置相對比較空,我們挑了個四人間住了下來。

安頓下來已經是中午了,我們剛想出去吃,房東說可以幫我們做當地特色的菜。我們想隨便吃點休息一下下午早點去波斯波利斯,就點了當地的面。端上來的時候,我們覺得很特別,造型有點像蛋糕,但是吃起來卻不怎麼好吃。

下午去波斯波利斯。4個人門票總共60萬里亞爾。一進去就被左右兩個的雕像給震住了,雖然殘破卻高大雄偉,就像雄獅一樣鎮守在最前面,頭不見了依然威風凜凜。順著大路往裡走,左邊有雙向馬頭鳥嘴的神獸,看過去比較新,鋒說那是後面出土的。往右拐,看到一大片的殘留的柱子和牆壁,牆壁上有精美的壁畫,像是在向遊人訴說這裡輝煌的歷史。穿過一個石門,看到了一些排列整齊的石柱墩子,感覺就像剛打好的地基一樣。後面是大片的山,山上長了很多金黃色的草,擁簇在路邊,像是掉了穗的麥子。這些草相當應景,既高貴又荒蕪,既向我們展示了波斯波利斯的曾經的繁華也襯托了這裡被毀後的淒涼。爬著爬著我們到了一個陵墓,正對著腳下的皇城,應該是阿塔塞克西斯二世之墓,這裡應該是拍皇城全景最好的位置,我和鋒烈日的暴曬下拍了比較多的照片,其他人則跑到陵墓的平臺上躲太陽去了。

下山後,我們來到了整個皇城的最前方。這裡是波斯波利斯的精華,這裡有很多精美的壁畫,有的畫著當時人們進貢祭祀的場景,有的畫著士兵守衛的畫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獅子咬羊的畫,相當雄壯,飽經數千年風霜依然栩栩如生。沿著階梯往上走,一根根高大的柱子豎立在眼前,人站在旁邊顯得相當渺小,有些地方特別像圓明園。它們的遭遇有點相似,都地處皇宮裡面,曾經富麗堂皇,也都最終被侵略者一把火燒了,只剩下柱子和斷壁殘垣。據說這座顯赫一時的都城始建於西元前522年,建宮殿的時候所用的石料是從7公里外的一座山開採的運送過來。不知道兩千多年前沒有起重機和吊車的技術條件下是怎麼把怎麼大的柱子弄到這個地方並豎起來的,先人的智慧實在讓人敬佩。這個地方適合在黃昏拍照,夕陽照射下的壁畫和石柱更能拍出歷史的味道。可惜我們來得早了離黃昏還有兩個小時左右,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個地方。

離開之後我們到了下一個地方——納什洛斯坦帝王墓,那裡有幾個帝王墓,墓周圍為數不多的大型壁畫刻畫了帝國征服和皇家慶典的場景,在夕陽的照射下也顯得非常地雄偉壯觀。到這裡的人停留的時間不會很長,拍完照就出來了。回城的路上路過古蘭經門停下來,透過古蘭經門拍城區的燈光有不一樣的感覺。

早上我們去找傳說中的粉紅清真寺。就在我們住的民居馬路對面一條不起眼的小路裡面,相當近。門不大,看過去跟普通的清真寺沒有什麼區別,跟它在國內的名氣有點不相稱。最經典的部分在進了院子後的右手邊。已經有很多中國人在那裡了,大部分都是女生。這也難怪,這裡幾乎是國內伊朗遊記必提的地方,來伊朗旅遊的中國女生基本都會到這裡,在陽光下拍下最唯美的照片,這是她們來伊朗的動力和夢想。在裡面,陽光透過彩色拼接的玻璃照射五顏六色的地毯上,相互疊加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彩虹光芒,非常漂亮。女孩子戴上頭巾和民族風的衣服,不管是坐著還是站著,都顯得非常的雅、非常有韻味、非常的小資。只是中國人來得太多了,拍照的時候經常會拍到其他人,幾乎快到搶位置的份上了。我們一行都是男的,沒有資源可用只好“就地取材”,拍那些擺好姿勢的女生。我看到了一個很有氣質的美女,拍了兩張照片,沒想到回來後在窮遊上看到了她的遊記,一下子認出來,把照片發還給她,她就是《我經歷的伊朗——2014年國慶伊朗9日紀(完結)》的作者,大家點擊一下連結看看就知道了。快出來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女生拿著自拍神器在 拍,很好奇過去問了一下。她很樂意地介紹使用方法,演示了一下特殊的角度,還給我看拍完之後的效果。這是我在伊朗遇到最友善的中國女生,很感謝她。

出了粉紅清寺,我們開始逛巴紮。大巴紮有點像國內的農貿市場,大部分是賣各式各樣的服飾,逛的人很多。我們興趣不大買了一點青金石十一點多回到賓館。

路過一個清真寺,環境不錯,出來後要收小費,給了5萬里亞爾

清真寺裡面的伊朗蜜棗樹

地上有掉落的蜜棗,吃起來很甜不膩

住在同一家賓館的波斯女

跟老闆算了這兩天的住宿和其他費用,午餐那頓給我們算得很貴,讓我們有被宰的感覺。我們包他弟弟的車出發往伊斯法罕,出價260萬里亞爾被我們砍到200萬里亞爾。路上,司機找了家飯店吃飯,裡面佈置成森林溶洞的樣子,後面還有小花園,種著葡萄樹和一些花花草草,再加上有個蕩秋千的椅子,顯得相當小資。吃飯的人很多,還碰到了幾個中國人,看來這家店還是有點名氣的。

吃完飯繼續上路,窗外是大片的戈壁灘,上面長著像插秧一樣星星點點散佈著的小草,偶爾看到幾隻羊在吃這種草。遠處的小山脈像長城一樣一路跟隨。司機挺興奮的,開了一點音樂,跟著音樂搖擺起來。本來伊朗人不能在公共場合唱歌,因為我們是外國人,他就無所顧忌,在車上輕鬆地唱了起來

晚上我們去三十三孔橋。路上買了冰淇淋吃,甜味太重有點膩。相比這裡和設拉子,我們還是無比想念馬什哈德的冰淇淋。三十三孔橋很有情調,一排排燈亮著,遠遠看去有點像元宵節的感覺。橋上面挺寬的,人來人往,感覺像步行街一樣,很適合散步。橋下面沒有水,一大片的平地,很乾淨,涼風習習,很適合情侶約會。

吃早餐的時候,和小馬聊他在這邊發展的事。我們鼓勵他開中國餐館和中國賓館。相比中國,伊朗的飲食比較單調,一般都是牛羊雞肉拿去烤或者做成大大的漢堡和三明治。吃起來的感覺像是有熬過湯後的肉一樣,比較松失去了牛羊雞肉原來的味道。又沒有佐料配一下,吃幾頓就有點膩了。如果引進中國菜,光光牛羊雞雞肉就有很多種做法,味道也比較好,再加上別的原料,應該會受到伊朗人的歡迎,也能讓中國遊客在吃膩了當地菜後找到“救命稻草”。小馬說,現在蘭州拉麵在德黑蘭很受歡迎。伊朗人不僅喜歡那種味道,還喜歡看拉麵師傅把面拉長拍在桌子上biang biang 的聲音,感覺挺有趣。在這裡開家中國餐館生意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吃完去了對面比較近的巴紮,裡面大部分賣的是金銀首飾,個頭都比較大,按克算價格不便宜。也有比較好的綠松石,鑲上金銀以後很漂亮,但是價格也相當驚人,隨便都是5位數以上的。

下午打車去伊瑪目廣場。時間比較早沒什麼人,我們就先到圍繞廣場的大巴紮逛。裡面有很多工藝品,其中有些看過去是比較精緻的。邊走邊看,偶爾在店裡面買買東西砍砍價,時間過得很快。到了6點多我們走到廣場,發現逛了那邊久只走了圍繞廣場巴紮的八分之一,驚歎這裡的巴扎實在大得驚人!

廣場上華燈初上,當地人攜家帶口到廣場上散步,有的圍坐在地上聚餐。一對對情侶散佈在噴泉邊上、椅子上竊竊私語。也有單個人在某個角落靜靜地坐著,享受著獨有的那份安寧。一群波斯女看到我們覺得很有趣,向我們問好。我問了一下能不能拍照,她們很興奮地擺好姿勢,還提醒我們打開閃光燈多拍幾張。我們本來以為身披黑紗的波斯女都是比較嚴肅的,沒想到這麼好溝通。在附近又拍了一家母女4個人,一聽到要拍照,她們都很樂意。我們把拍完的照片給她們看,她們很開心笑得樂哈哈。沿著噴泉往前走,我們看到一對情侶坐在旁邊,很有詩情畫意。斗膽一問,他們很樂意配合我們。當我們正要拍的時候,旁邊一個女孩子叫了起來,聲音很刺耳。我們轉身一看,一個中國女孩拿著相機,像觀鳥協會在野外拍攝的姿勢一樣蹲在那邊,對著噴泉的那頭猛拍。我們離她還有一些距離,她卻一直“哎哎哎”地叫,似乎在警告我們闖入她的領地一樣。我們主動往旁邊挪一挪,她還在叫,我們索性走到另一邊去拍,但是感覺拍照的心情和氛圍已經被破壞了。拖延了一點時間,那對情侶也似乎受到了影響但是依然保持微笑,讓我們很感謝也很內疚。今天感覺很多波斯女還是樂意和遊客溝通的,只要是事先打招呼,基本都能接受拍照。

早上直奔聚禮清真寺,結果到那邊吃了閉門羹,暫時不對外開放。我們轉向下一個目標尋找伊斯法罕的大巴紮。剛開始在聚禮清真寺附近的巴紮走來走去,岔口太多找不到方向,只好問問當地人。一路沿著所指的方向走,越走越感覺陷入了迷魂陣,巴紮像是走不出去的地洞一樣,路口很多卻不見盡頭。不過,大巴紮雖然又大又長,卻很乾淨,沒有異味。巴紮的屋頂很高,有很多的視窗,便於採光和透氣。陽光透過視窗照射下來,形成了一道道神奇的光柱。走了不知道多久,突然發現周圍的商鋪越來越熟悉,原來我們又走到了昨天逛的地方——伊瑪目廣場附近的巴紮。原來我們一直尋找的大巴紮,其實是貫穿一體的,從聚禮清真寺到伊瑪目廣場的一大片都是,我們一直置身其中卻渾然不覺。

我們決定沿著伊瑪目廣場周圍的巴紮逛,繼續昨天未逛完的路線。有一家商店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在店裡看工藝品,店老闆慢悠悠的,不想把上面掛著的東西拿給我們看。他覺得上面掛著的東西跟櫃檯上的一樣,而我們則比較注重細部的差異。每看一樣東西都要我們說幾次才拿。最終我們憑著僅有的一點耐性,竟也在店裡買了幾個飾品。其他店倒是都很積極的,主動用中文招呼我們,還很熱情地請我們到店裡面去看,走之前還和我們握握手。

逛完巴紮以後,我們在附近找到四十四柱宮,門票要15萬里亞爾,聽說裡面就是看那些柱子,沒什麼特別,我們沒進去就在外面隔牆拍了幾張照片。

打的到旺克大教堂。裡面比想像的還要豪華,牆上滿滿的畫像,色彩鮮豔濃烈,再加上波斯風格的圓弧頂和裝飾,讓人感受到獨特的藝術風格。

晚餐在賓館附近找了家伊斯法罕羊肉泡饃飯店。兩種羊肉沫弄成圓形放在饢上,饢的表面還潑有藏紅花熬的湯汁,配上檸檬和薄荷,挺好吃的,就是量有點多了。我們開始吃飯的時候,有個老奶奶進店和老闆員工打了聲招呼,說了幾句。老闆和員工把她領到餐桌上,上了飯菜。我們當時以為老奶奶和我們一樣,是這裡的顧客。後來看到她吃完飯就走了,不用交錢。小馬解開了我們的疑惑,這是伊朗人熱情好客、樂於助人的表現,伊朗人經常會給弱勢群體免費提供就餐,比較富裕的人還會找個時間捐贈食物進行佈施。另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整個過程老闆和員工對待老奶奶就像對待其他顧客一樣,沒有絲毫的懈怠,很友好很自然。這在國內幾乎是不可能看到的,讓我們對伊朗人民這種高尚品德產生了崇敬之心。

如果說設拉子是一盤色彩絢麗、吸引人眼球的水果沙拉,伊斯法罕則是一杯值得慢慢品味的紅茶。我們花了2天的時間在伊斯法罕遊玩,回頭想想總覺得時間太短。伊斯法罕給我們的感覺重點不在於景色,在於人的心境和輕鬆的氛圍。如果能多一些時間,我們可以坐在三十三孔橋下閉門養神享受那習習的微風和燈光之外的靜謐;如果能多一些時間,我們可以在大巴紮悠閒自在地走走停停,慢慢欣賞那些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如果能多一些時間,我們在伊瑪目廣場接受當地人的邀請,席地而坐,和他們攀談,也可以獨自坐在噴泉旁邊發發呆。伊斯法罕的美是立體的,動靜結合的,不僅僅來自建築物、商品、光、影,也來自人。

上午坐9:15的VIP大巴去德黑蘭。候車室很乾淨弄得像咖啡廳一樣,旁邊魚缸還養著巴西龜和觀賞魚。鋒去小賣店買煙受了白眼。他跟賣煙的人說“smoking”,賣煙的人拿出一包拆過的煙,從中抽出一根。鋒說“NO”,然後指了指一包沒拆的煙。賣煙的人把那包煙拆開,從中抽出一根。鋒趕緊制止他,指向兩包完整的煙。賣煙的人終於明白了拿給他。鋒回來後很不爽,感覺莫名其妙,難道自己像只買得起一根煙的人嗎。小馬分析,中國人跟阿富汗人長得比較像,鋒有幾天沒刮鬍子了,店老闆應該把鋒當做是阿富汗人,覺得他沒錢才會這樣怠慢他。

上了大巴以後一陣驚喜,座位寬敞,國內50坐的大巴,它只設計了25座,舒適度堪比航空公務艙,腿伸直後還夠不到前面的位置。頭頂上有鏡面,可以當做自拍神器。途中吃飯,第一次喝到伊朗本地可樂,味道和可口可樂沒什麼區別。買的時候嗎,收銀員還開玩笑說不賣給我,挺有趣的。

晚上到達德黑蘭,入住大巴紮附近的賓館。找了家三明治店,選了火腿腸餡的,味道還不錯,吃了小馬點的雞肝餡挺好吃的。

可怕的羊腦,誰敢挑戰

早上,坐地鐵去薩德阿巴德宮殿。先看了皇宮御用的豪車,數量不多很精緻,還有小孩子騎的摩托車,應該是那些王子和公主小時候玩的吧。

去綠宮途中偶然看到兩門大炮,我們像發現了寶貝一樣,各種擺拍。要走的時候,小馬突然說:“你們看,那邊有架直升機!”我們回頭認真看了看,才看清楚有直升機。顏色和旁邊的樹木的色彩很接近,相當隱蔽。原來是軍事博物館。

接下來又發現了好多坦克、大炮和飛機,有的比較古老、有的比較奇特、有的比較現代。都隱蔽在樹蔭之中,像是進了叢林部隊的軍營一樣。

快到綠宮的小路上有許多綠色的石頭,我們在想這也許是綠宮成名的原因吧。按照皇宮的標準綠宮其實不算大,更像是富商的私人別墅。臥室的天花板牆壁裝飾得跟清真寺裡面一樣,貼滿玻璃,很晃眼,反射得很厲害,不知道當時國王在裡面怎麼睡得著。綠宮禁止拍照,包括手機。白宮則相對開放,可以拍照。宮外有一尊拉弓射箭的雕像,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想到成吉思汗,而鋒找了個角度則拍了一張後羿射日。兩個宮殿裡面的東西很精緻,但談不上奢華。宮外幽靜舒適的環境才是皇宮最大的特點,一路上大樹成行、錯落有致,下面有許多青青小草和枯黃的樹葉,烏鴉在林間穿梭,波斯貓在路上散步,讓人仿佛行走在山林之間。皇宮後面有座巍峨的山脈,隱隱約約地勾勒在樹林後面,有點中國水墨畫的味道

下山後,逛了山下的巴紮,買了開心果和兩條頭巾。坐地鐵到美國大使館,拍了幾張照片便回賓館了。傍晚又去那家三明治店,點了雞肝餡的。剛吃挺香的,但是餡太多了,吃到後面有點噁心了。想想要是雞肝、香腸和蔬菜各三分之一搭配起來應該會很好吃。

早上逛德黑蘭大巴紮,砍價花了很多時間,買了點東西,只逛了一小角。想買胡蘿蔔醬找不到店。吃完飯已經1點多了,把房間退了直奔機場,把原來最想看的國家珍寶館給忘了,有點遺憾。

在德黑蘭機場通關的時候,我們不小心排到伊朗人的視窗,等到注意到的時候已經排了一段時間了。往旁邊一看,伊朗人的視窗有7、8個,而外國人的視窗只有2個早已人滿為患了,而且進展緩慢。如果重新去那邊排,怕耗時太長趕不上飛機,我們就硬著頭皮在伊朗人的視窗排下去。志進去後,邊檢員跟他說了幾句話,讓他到隔壁的伊朗人視窗去辦,我們也被要求到那邊重新排隊。等到我進去以後,邊檢員也跟我說了幾句,應該是說外國人要去外國人的通道。我比劃了一下表示聽不大懂。邊檢員體諒我們的心情,就拿了章蓋了一下。用英語說了句歡迎下次再來伊朗。我頓時被他這種人性化的舉動所感動,要不是隔著窗戶,我可能會走過去跟他使勁地握握手。最終我向他點點頭表示敬意。

在全部通過之後,小馬只能送我們到這邊,我們相互依依不捨地揮手告別。在相處的這幾天裡,小馬的翻譯很專業,與伊朗人的溝通幾乎毫無障礙,而且不厭其煩。讓我們瞭解了很多,也免去了很多麻煩。我們很感謝他!希望他在伊朗能夠發展得更好!

剩下的就是安檢了。包放進去之後,有個安檢員跑過來用英語問我包裡面有沒有石頭,我一開始沒聽清楚。他就再說了幾個“stone”,然後做了個拿石頭砸腦袋的動作,發出“bong bong bong”的聲音,一下子把我整明白了。我趕緊用剛剛學會的波斯語跟他說有綠松石,然後拉開包,把那塊綠松石原石拿給他們看。他們跟我笑了一笑,很友好地說祝你旅途愉快,我也沖他們笑了笑說了聲“Thank you!”登上了飛機。就這樣,我們在伊朗的旅行圓滿結束了。

一路上我們感受著伊朗人的熱情與友好,也許對這個國家和人民只能是淺淺的瞭解,但是足夠了,留下的都是滿滿的美好回憶,一些遺憾留著下次來填補。

這個亦非東方亦非西方的神秘古國

她的面紗下究竟什麼樣?

壹行 · 伊朗 | 伊朗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神秘 | 波斯 | 熱情 | 美好

主筆:冰浪行者 細節補充:境由心生:鋒 文字修改:光合影

文章由壹行伊朗編輯整理

投稿請發至郵箱:yixingyilang@126.com

壹行 · 伊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