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有書雷文濤:共讀場景化一年聚粉1000萬(演講實錄)

【 以下為演講實錄節選 】

雷文濤:今天很高興能到北大的百周年紀念講堂和大家做分享!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一千萬粉絲的聚集之道。 我給自己貼上三個標籤, 第一, 有書的創始人;第二, 十年的創業者, 堅持下來為自己的信念和夢想堅持不懈;第三, 在 2016 年被評為北京市的金牌閱讀推廣人, 有書得到全社會的認可, 我引以為豪。

有書在 2016 年突破了一千萬的粉絲, 但其實探索從十年前就開始了。

當時做的中華英才實驗室, 和現在的有書性質類似, 都是希望通過引導個人的自主學習、群體的互助學習, 學習知識技能。 這是有書的種子。

2014 年到 2015 年底, 我們探索了不下 12 種模式, 從工具型產品到高校讀書會, 做了不下 10 個產品。 兩年的時間, 積累了不到 10 萬的用戶。 但早期 10 萬粉絲非常寶貴, 是我們的天使用戶, 接下來有書的爆發很大程度是這批天使粉絲帶動的。

但是工具型產品有著天然缺陷, 尤其是圍繞著閱讀的工具型產品, 存在場景缺失等問題。 其次, 使用頻次非常低, 一兩個星期才會想起一次, 很難達成交易。 我們會想, 如果有一千萬用戶, 市場就能火爆了, 大家就能互相交談起來。 怎樣到達這個狀態, 其實很難, 這是 2015 年底我們探索的最重要的經驗和教訓總結。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進行了場景化的設計, 通過共讀場景的設計讓大家參與進來, 每週共讀一本書, 每週寫一篇讀書筆記。 通過場景化的設計, 把讀書這個相對低頻的事情變成了一個高頻的動作。

用戶活躍度非常高的核心原因就是有共同的場景, 共同閱讀、規律性閱讀, 是我們的核心經驗。

2016 年的時候, 我們做了非常深入的思考, 做一個文化類的產品, 情懷是核心競爭力。 一定要找到能打動我們自己的點, 才能產生打動人心的效果, 最後才是全社會的傳播。

當時做了這樣幾個方面的探索, 有了三個發現。

第一是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 想讀書的人特別的多有超過 65%, 但是真正愛讀書, 規律性閱讀的人, 可能只有 5% 的比例。 這是一個很嚴峻的現實, 想和行動有很大的差別。

第二個發現是源於探究為什麼這麼多的人不愛讀書?不愛讀書的原因, 恰恰是沒有讀過幾本好書。 如果做一件事情, 帶動大家開始讀幾本好書, 或許書友就會養成閱讀的習慣, 改變他的生活狀態, 基於這個點開始了共讀計畫。

第三個發現是在移動互聯網的場景下, 可以構建一個壓力和激勵的回饋系統, 説明人們克服閱讀的惰性。 壓力是怎麼形成的?發現制定的目標沒有完成會形成壓力。 我們還需要激勵, 激勵是怎麼形成的?閱讀完,完成目標之後,有書的系統會給大家積分、等級的提升,還會展示筆記,成就感是巨大的。

通過產品化工作,很好的實現了用戶流轉。在有書的平臺裡面,60% 的書友是能夠堅持下來的。

這是我們的三個發現,在三個發現的基礎上提出了有書項目的理念,有書是一種狀態,這個狀態可以讓我們保持持續學習,每天進步。每天進步一點的時間福利,會讓每個人變得越來越優秀。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要有這種像孩子一般成長的意願和精神。泰戈爾說過,人是一個孩子,他的力量就是成長的力量。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持這種力量。

正是基於這三個發現,我們開始了有書共讀,並且在後續的發展中獲得了裂變式的發展,這個裂變是怎麼實現的?接下來的幾個方面是我第一次對外講的,把我的核心技巧分享給大家。

基於內容的裂變之道,一句話,還是要形成口碑,書友願意自主分享這是根本之道。具體邏輯有兩個基本的模型,一個是漏斗,一個是喇叭。PC 互聯網時代,講行銷都講漏斗效應,就是轉換率每經一些環節都會有一些流失。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則有天然的傳播效應。如果說喇叭擴散效應,能夠贏過漏斗的衰減效應,它就會形成一個正回饋,裂變就會形成。

最早的時候有書的內容其實做得並不好,但是在後面的工作中,我們越來越重視內容,形成了自己內容的運營策略。

■第一,形成一個平衡的內容策略。

有書作為一個知識型的自媒體,內容一定要有深度,如果沒有深度,和我們的主旨是相違背的。但是如果所有的內容都是艱澀的內容,我們聚集的使用者就到不了千萬級。

■第二,要不斷的去做細分的內容,滿足個性化需要。

當我們做一個百萬級的使用者產品的時候,做一個點就行了。但是一旦用戶到了千萬級,任何一個點也很難滿足所有人群的需要,這時候就要做細分領域的內容。有書推出了英語的共讀,國學的共讀,親子的共讀,以及高校的共讀。這一系列的共讀,滿足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書友的需求。我們在這些細分領域,積累了大量學習願望特別強烈的書友。

■第三,就是要基於內容形成傳播鏈。

有三個要點,第一要輸出優質的內容。第二要把傳播的觸點做到最佳化。第三,在運營的策略上適當的引發傳播裂變。關鍵的傳播觸點上要非常清晰、鮮明的傳達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讓使用者一眼看到就能夠識別我們,能夠認可我們,他不用太猶豫就能夠加入進來。

■ 第一,我們宣導書友之間,書友和有書之間的關係,是朋友的關係。

我們處理書友需求的時候,是傾聽而不迎合,陪伴但不強制,所以我們是一個非常自由開放的平臺,這是第一點。

■ 第二,我們強調共同的社群價值觀。

所有書友都相信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每天應該進步一點,這是社群的價值觀。

■ 第三,在社群的運營過程中一定要有破冰這一環。

書友要相互認識和瞭解,進群的第一個動作是大家互相介紹。我們也會從書友裡面選擇熱心的書友成為班長。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現在有超過 4 萬個群,有書來進行官方的管理肯定是管不過來的,所以都是自組織,把許可權下放給我們的書友。每個群都有班長,班長再組建組長,通過這個形式組織大家一起來讀書分享。

在社群的運營過程中,我們也從書友的心聲當中得到很多回饋,從中洞察很多需求點。在這種互動式的關係裡面,我們創業項目的發展就能形成一種進化式發展,要觀察,就可能得到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

在 10 年、20 年前想改變社會,需要很強的背景,從上到下才能推動根本性的改變。但是在這個時代只要找到一個很小的切點,付諸行動,就會源源不斷的有人參與進來。

有書在每個環節都有人幫助我們,這是時代的力量,是大家支持的力量。在 2017 年希望能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各個層面的,以及我們資源的對接和資本的支持。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謝謝大家!

激勵是怎麼形成的?閱讀完,完成目標之後,有書的系統會給大家積分、等級的提升,還會展示筆記,成就感是巨大的。

通過產品化工作,很好的實現了用戶流轉。在有書的平臺裡面,60% 的書友是能夠堅持下來的。

這是我們的三個發現,在三個發現的基礎上提出了有書項目的理念,有書是一種狀態,這個狀態可以讓我們保持持續學習,每天進步。每天進步一點的時間福利,會讓每個人變得越來越優秀。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要有這種像孩子一般成長的意願和精神。泰戈爾說過,人是一個孩子,他的力量就是成長的力量。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持這種力量。

正是基於這三個發現,我們開始了有書共讀,並且在後續的發展中獲得了裂變式的發展,這個裂變是怎麼實現的?接下來的幾個方面是我第一次對外講的,把我的核心技巧分享給大家。

基於內容的裂變之道,一句話,還是要形成口碑,書友願意自主分享這是根本之道。具體邏輯有兩個基本的模型,一個是漏斗,一個是喇叭。PC 互聯網時代,講行銷都講漏斗效應,就是轉換率每經一些環節都會有一些流失。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則有天然的傳播效應。如果說喇叭擴散效應,能夠贏過漏斗的衰減效應,它就會形成一個正回饋,裂變就會形成。

最早的時候有書的內容其實做得並不好,但是在後面的工作中,我們越來越重視內容,形成了自己內容的運營策略。

■第一,形成一個平衡的內容策略。

有書作為一個知識型的自媒體,內容一定要有深度,如果沒有深度,和我們的主旨是相違背的。但是如果所有的內容都是艱澀的內容,我們聚集的使用者就到不了千萬級。

■第二,要不斷的去做細分的內容,滿足個性化需要。

當我們做一個百萬級的使用者產品的時候,做一個點就行了。但是一旦用戶到了千萬級,任何一個點也很難滿足所有人群的需要,這時候就要做細分領域的內容。有書推出了英語的共讀,國學的共讀,親子的共讀,以及高校的共讀。這一系列的共讀,滿足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書友的需求。我們在這些細分領域,積累了大量學習願望特別強烈的書友。

■第三,就是要基於內容形成傳播鏈。

有三個要點,第一要輸出優質的內容。第二要把傳播的觸點做到最佳化。第三,在運營的策略上適當的引發傳播裂變。關鍵的傳播觸點上要非常清晰、鮮明的傳達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讓使用者一眼看到就能夠識別我們,能夠認可我們,他不用太猶豫就能夠加入進來。

■ 第一,我們宣導書友之間,書友和有書之間的關係,是朋友的關係。

我們處理書友需求的時候,是傾聽而不迎合,陪伴但不強制,所以我們是一個非常自由開放的平臺,這是第一點。

■ 第二,我們強調共同的社群價值觀。

所有書友都相信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每天應該進步一點,這是社群的價值觀。

■ 第三,在社群的運營過程中一定要有破冰這一環。

書友要相互認識和瞭解,進群的第一個動作是大家互相介紹。我們也會從書友裡面選擇熱心的書友成為班長。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現在有超過 4 萬個群,有書來進行官方的管理肯定是管不過來的,所以都是自組織,把許可權下放給我們的書友。每個群都有班長,班長再組建組長,通過這個形式組織大家一起來讀書分享。

在社群的運營過程中,我們也從書友的心聲當中得到很多回饋,從中洞察很多需求點。在這種互動式的關係裡面,我們創業項目的發展就能形成一種進化式發展,要觀察,就可能得到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

在 10 年、20 年前想改變社會,需要很強的背景,從上到下才能推動根本性的改變。但是在這個時代只要找到一個很小的切點,付諸行動,就會源源不斷的有人參與進來。

有書在每個環節都有人幫助我們,這是時代的力量,是大家支持的力量。在 2017 年希望能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各個層面的,以及我們資源的對接和資本的支持。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謝謝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