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百歲開國將軍任榮逝世 曾舌戰朝鮮停戰談判桌

16日上午, 長江日報記者從“開國將軍”任榮子女處獲悉:“任榮同志2017年6月16日2時28分因病救治無效在武漢去世, 享年一百歲”。

任榮, 四川省蒼溪縣人, 生於1917年。 他戎馬一生戰功卓越, 經歷了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還主動請戰參加抗美援朝, 回國後, 他又請纓西藏, 在雪域高原貢獻十六年的歲月。 曾任武漢軍區副政治委員、軍區黨委常委、軍區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長江日報記者採訪到任老的兩位女兒和曾經的貼身秘書, 他們向記者回憶那位元“嚴厲的父親”, 那位“和藹可親的首長”。

全家人跟著父親走南闖北

“父親不管走到哪都種樹。 ”

昨日下午, 記者來到武昌茶港大院12號, 院落中有一座普通的兩層小樓, 任榮1980年8月來到武漢後, 一直住在這棟兩層樓的紅磚房裡。

任榮的五女兒任豔莉向長江日報記者回憶, 記事以來, 父親經常調動, 家裡人跟著他走南闖北。 “唯一牢記的就是, 父親不管走到哪, 都種樹。 ”

任豔莉印象最深刻的是, 1961年, 父親在家周圍種了大大小小的沙果樹, 成了一片果林。 “那一年大豐收!”任豔莉說, 父親種的沙果長得很茂盛, 結著密密麻麻的果子。 看得自己和弟弟簡直饞死了, “當時我和弟弟天天圍著樹轉, 就想吃樹上的沙果”。

但任老卻對他們說, “這樹上的沙果是要留著後面搬進來的首長吃, 給他們的家屬吃, 你們想吃可以,

掉在地上的你們撿起來吃”。

任豔莉和弟弟記得很清楚, 每天都眼巴巴地看著父親種的那些沙果樹, “什麼時候往地上掉果子, 我們就立馬撿起來, 沖到家裡, 用水沖一沖就吃掉, 滿口留香, 這個印象太深刻了”。

在任老武昌茶港大院家的後院, 種著他親手栽培的20多株銀杏樹, 其中最大的已有37歲。 任榮的二女兒任曉莉介紹, 父親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種果樹, 每年結的銀杏掉一地。 “父親在生前就交代我們, 以後在他墓地周圍一定要多多栽銀杏樹”。

經常在連隊蹲點

“僅有兩三個春節全家一起過”

在任曉莉印象裡, 父親特別嚴肅、嚴厲, “因為接觸少, 就不像一般的孩子, 在爸爸的背上長大”。

她說, 父親在家待的時間相當少。 “基本上回家都是看不到他的,

他經常在下面連隊裡蹲點。 父親不管在哪個地方工作, 都特別接近基層。 ”

任曉莉告訴長江日報記者, 當時她還在上小學, 很少能夠全家團圓。 尤其是家人在北京時, 任老調到西藏去了, 很少回來。

“記得很清楚, 大概僅有兩三個春節, 我們是全家一起過的。 ”任曉莉說, 那個時候大家高興極了, 子女自發排節目表演, 父親也要出個節目。 “爸爸和媽媽唱《二郎山》, 基本上每次都表演這個節目。 ”

子女結婚求分房子遭拒

“不許說自己是誰的孩子”

任曉莉回憶, 每次見到父親, 他都不厭其煩地教導我們, 好好學習, 遵守紀律, 自立自強。 暑假, 經常帶著子女到農村幹活。 住在農民家裡, 同吃同住同勞動。

“他跟我們接觸的時間少之又少,

能見到他可能是早上那一會兒, 晚上一會兒。 ”任曉莉說, 父親工作相當忙。 一回到家裡也是看檔, 子女一般不敢去打擾他。 雖然那時家裡條件相對較好, 但任老一直教導子女自立自強, 自力更生, 不能依靠他。

“父親的家規很嚴, 要求我們, 掉在桌上的飯菜必須吃掉, 碗裡都不能剩的, 盤子裡的湯菜都要吃乾淨。 ”任曉莉說, 任老要求大家每次吃完飯, 一定把桌子收拾乾淨, 自己洗碗。

任曉莉說, 自己還當過父親的下屬, 他在工作上對孩子更是嚴格:要求比其他人更努力, 更加遵守紀律。 “不許說自己是誰的女兒, 所有的髒活累活一定要搶著做”。

“當時我是醫務兵, 後來父親在視察我們醫院工作時特意囑咐:一定不允許特殊照顧我,

不許另眼對待我。 ”任曉莉說, 當時面臨結婚, 醫院正好蓋了一批房子, 住在集體宿舍的她跟任老說, 希望這次能給他們小倆口調一間獨立的屋子。

任老回答說:“你這個想法倒是很好, 以後我們會給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條件, 但是這回分房子、下回分房子也好, 在別人沒有的情況下你都不可能有。 你就不應該向我提這個要求。 ”

講述>>>

在漢住了37年

任榮總感慨

武漢日新月異

在抗美援朝6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年時, 作為親歷者的任榮曾兩度接受長江日報專訪, 將讀者帶回到那段崢嶸歲月。

不顧傷殘請戰抗美援朝

1948年10月遼沈戰役, 任榮在作戰中, 左腳前掌被炮彈炸掉一半, 不下火線。 直到1949年5月, 才丟掉雙拐。 1950年10月上旬, 得知東北軍區將抽調一批幹部到志願軍政治部工作, 時任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的任榮主動請纓,被任命為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部代部長。

2010年10月,適值抗美援朝6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長江日報記者專訪了這位元在朝鮮前線度過了14個年頭的老將軍。

1950年10月23日下午,任榮乘坐一輛美式吉普車從丹東去往朝鮮,臨出發前,組織上讓他將彭老總的俄語翻譯帶上,當時他身後的座位恰好空著,所以這位年輕英俊的翻譯與他有了同車之緣。

車開出不遠,任榮突然覺得這位翻譯的面相有點熟悉,便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起來。通過交談,任榮得知他就是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

任榮以後隔三差五地要到司令部去開會,經常遇到毛岸英,他或伏案記錄或獨坐讀書,有時還與彭老總下下象棋,但不管多忙,毛岸英都會與任榮打聲招呼。11月中旬,任榮帶著總部的幾名幹部到東線戰場,半個多月後返回總部駐地時,卻驚聞噩耗:毛岸英在敵機轟炸時犧牲。

1955年至1964年,任榮先後以志願軍政治部副部長、50軍政委、38軍政委之職兼任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中方委員。

1957年起,任榮因在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未參加軍停會工作,美方代表便對朝方代表稱:“中國不管你們了,不然任榮將軍為什麼一年沒露面了。”周恩來總理獲悉這一情況後,當即批示讓他馬上回朝鮮參加軍停會工作,任榮迅即於1958年8月返回板門店。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和朝方委員一道,就遣返戰俘、武裝挑釁、軍事人員越境、作戰物資移動等問題與對方委員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舌戰,他的口才和睿智給包括對方委員在內的參會人員留下很深印象。

與藏族孤兒40年不了情

2011年5月,在西藏和平解放60年之際,長江日報記者再度採訪了任榮,老人深情回憶起他與兩個藏族孤兒間的故事。

1972年,時任西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西藏軍區政委的任榮到尼木縣考察。一天下午,任榮正要進食堂吃晚飯,只見兩個藏族小孩呆呆地站在食堂門口,眼巴巴地望著桌上的飯菜。任榮把他們領進食堂,盛上飯菜。兩個小傢伙狼吞虎嚥,不一會兒就吃了個精光。任榮把他倆摟在懷裡,問他們叫什麼名?家住哪裡?父母是做什麼的?這一問不打緊,兩個小孩哇哇地哭起來。小女孩用不連貫的漢語一字一頓地說:“阿爸阿媽都被壞人殺死了!”

兩個孩子的父親是縣供銷社幹部,母親在家種地。暴亂分子哄搶供銷社,夫婦同暴徒們抗爭,被殘忍殺害。不滿6歲的姐姐便領著3歲的弟弟到處流浪乞討。

將軍一邊聽一邊流淚,緊緊地摟著姐弟倆說,共產黨、解放軍是你們的再生父母。“我給你倆取個名字,姐姐叫繼瓊,弟弟叫繼紅。”任榮要求尼木縣委把兩個孩子安排好。

後來,繼瓊姐弟倆多次到拉薩看望任爺爺,每次臨別,任榮都吩咐秘書送些食品和衣物。姐弟倆先後大學畢業,繼瓊成為一名教師,繼紅在尼木縣政法委工作,都成了家,有了孩子,生活幸福。一直關注他們成長的任榮,又囑咐他們努力工作,把子女培養成才。

任榮到武漢工作後,繼瓊、繼紅仍不時來電問候,向任爺爺報告自己的情況,請教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就在接受採訪前幾天,繼紅還為他兒子想考武漢大學來電諮詢老人意見。

(記者楊文平 萬強)

55歲的鄧東升是任老2001年—2007年的貼身秘書,他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任老脾氣好,是個和藹可親的人。”

鄧東升說,任老1980年到武漢後,一直住在武昌茶港大院的兩層紅磚房裡。平時喜歡看報紙、有時候寫寫毛筆字隸書。任老家裡訂了很多份報紙,他特別喜歡剪報,看到有趣的事、好文章、時事新聞等,他都會先打個勾,然後剪下來,分門別類。“每次吃完晚飯後,喜歡繞著院子裡走路,一天走個7000多步,基本上每天走”。

任老總說:武漢變化大,日新月異。暑期時,任老和鄧東升上別處避暑,回來後,任老總是感歎,武漢怎麼又變了。 (記者高萌)

網友留言致敬任老

長江日報融媒體16日在多個平臺連續報導“開國將軍”任榮去世的消息,短短半天,累計閱讀量過15萬,網友紛紛留言向任老致敬,願老將軍一路走好。

還有網友岩鹿吃草賦詩一首:將軍是名多面手,征戰建國立功勳,院中種樹展氣魄,優良家風傳正氣。

(整理 記者歐陽思隕)

時任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的任榮主動請纓,被任命為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部代部長。

2010年10月,適值抗美援朝6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長江日報記者專訪了這位元在朝鮮前線度過了14個年頭的老將軍。

1950年10月23日下午,任榮乘坐一輛美式吉普車從丹東去往朝鮮,臨出發前,組織上讓他將彭老總的俄語翻譯帶上,當時他身後的座位恰好空著,所以這位年輕英俊的翻譯與他有了同車之緣。

車開出不遠,任榮突然覺得這位翻譯的面相有點熟悉,便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起來。通過交談,任榮得知他就是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

任榮以後隔三差五地要到司令部去開會,經常遇到毛岸英,他或伏案記錄或獨坐讀書,有時還與彭老總下下象棋,但不管多忙,毛岸英都會與任榮打聲招呼。11月中旬,任榮帶著總部的幾名幹部到東線戰場,半個多月後返回總部駐地時,卻驚聞噩耗:毛岸英在敵機轟炸時犧牲。

1955年至1964年,任榮先後以志願軍政治部副部長、50軍政委、38軍政委之職兼任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中方委員。

1957年起,任榮因在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未參加軍停會工作,美方代表便對朝方代表稱:“中國不管你們了,不然任榮將軍為什麼一年沒露面了。”周恩來總理獲悉這一情況後,當即批示讓他馬上回朝鮮參加軍停會工作,任榮迅即於1958年8月返回板門店。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和朝方委員一道,就遣返戰俘、武裝挑釁、軍事人員越境、作戰物資移動等問題與對方委員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舌戰,他的口才和睿智給包括對方委員在內的參會人員留下很深印象。

與藏族孤兒40年不了情

2011年5月,在西藏和平解放60年之際,長江日報記者再度採訪了任榮,老人深情回憶起他與兩個藏族孤兒間的故事。

1972年,時任西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西藏軍區政委的任榮到尼木縣考察。一天下午,任榮正要進食堂吃晚飯,只見兩個藏族小孩呆呆地站在食堂門口,眼巴巴地望著桌上的飯菜。任榮把他們領進食堂,盛上飯菜。兩個小傢伙狼吞虎嚥,不一會兒就吃了個精光。任榮把他倆摟在懷裡,問他們叫什麼名?家住哪裡?父母是做什麼的?這一問不打緊,兩個小孩哇哇地哭起來。小女孩用不連貫的漢語一字一頓地說:“阿爸阿媽都被壞人殺死了!”

兩個孩子的父親是縣供銷社幹部,母親在家種地。暴亂分子哄搶供銷社,夫婦同暴徒們抗爭,被殘忍殺害。不滿6歲的姐姐便領著3歲的弟弟到處流浪乞討。

將軍一邊聽一邊流淚,緊緊地摟著姐弟倆說,共產黨、解放軍是你們的再生父母。“我給你倆取個名字,姐姐叫繼瓊,弟弟叫繼紅。”任榮要求尼木縣委把兩個孩子安排好。

後來,繼瓊姐弟倆多次到拉薩看望任爺爺,每次臨別,任榮都吩咐秘書送些食品和衣物。姐弟倆先後大學畢業,繼瓊成為一名教師,繼紅在尼木縣政法委工作,都成了家,有了孩子,生活幸福。一直關注他們成長的任榮,又囑咐他們努力工作,把子女培養成才。

任榮到武漢工作後,繼瓊、繼紅仍不時來電問候,向任爺爺報告自己的情況,請教工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就在接受採訪前幾天,繼紅還為他兒子想考武漢大學來電諮詢老人意見。

(記者楊文平 萬強)

55歲的鄧東升是任老2001年—2007年的貼身秘書,他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任老脾氣好,是個和藹可親的人。”

鄧東升說,任老1980年到武漢後,一直住在武昌茶港大院的兩層紅磚房裡。平時喜歡看報紙、有時候寫寫毛筆字隸書。任老家裡訂了很多份報紙,他特別喜歡剪報,看到有趣的事、好文章、時事新聞等,他都會先打個勾,然後剪下來,分門別類。“每次吃完晚飯後,喜歡繞著院子裡走路,一天走個7000多步,基本上每天走”。

任老總說:武漢變化大,日新月異。暑期時,任老和鄧東升上別處避暑,回來後,任老總是感歎,武漢怎麼又變了。 (記者高萌)

網友留言致敬任老

長江日報融媒體16日在多個平臺連續報導“開國將軍”任榮去世的消息,短短半天,累計閱讀量過15萬,網友紛紛留言向任老致敬,願老將軍一路走好。

還有網友岩鹿吃草賦詩一首:將軍是名多面手,征戰建國立功勳,院中種樹展氣魄,優良家風傳正氣。

(整理 記者歐陽思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