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言傳身教淳樸家風 淡泊名利大醫精誠——記95歲高齡仍堅持出診的“國醫大師”張琪(下)

東北網3月21日訊(記者 杜筱)家風, 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世代沿襲的道德規範和處世言行。 每一個人都在一個具體的家庭裡長大成人, 其人格的形成與其所處的家庭環境有著必然的因果關係。 毋庸置疑, 無論是歷史上的先達賢人, 還是當代的道德模範, 無不沐浴著優秀的家風。 換言之, 一位先達賢人的身世, 往往有一個好的家庭和家族。 一位道德模範的足跡, 往往打著好家風的烙印。

國醫大師張琪

長期以來張老天天堅持晨練, 還在公園堅持了十多年的既能調和氣血, 聰耳明目, 又能鍛煉四肢關節和各個內臟器官的光浴、氣浴和風浴的“三浴功”鍛煉,

做完後精神清爽身體有力。

2010年12月張琪在書房題寫賀詞。 (資料圖)

現在, 每天早上六點左右起床, 洗漱後就會去書房練習書法, 也時常在室內散步, 直到微微汗出, 行氣活血。 空下來會聽聽京戲, 看看書,

堅持學習, 鍛煉思維, 讓大腦處於活躍狀態。 已95歲高齡的他如今身板仍然硬朗, 這與他經常保持運動不無關係。

與家人一起享受大自然。 (資料圖)

在生活中, 張琪是個儉樸隨和的人, 除了中醫以外, 什麼都可以隨便。 煙酒不沾, 飯菜隨意, 從不進補, 也不做專門的療養。

不苛求情調, 不附庸風雅, 不貪圖享受。 性格隨和, 不急不火, 很少見盛怒。 這也是他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 他強調, 人們想要長壽, 不是靠一朝一夕的調養、進補就可以做到的, 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 對於養生, 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 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 遵循科學規律, 泰然自若地調攝身心,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快樂地工作和生活。

家風如雨, 潤物無聲, 是給予後代最好的無形資產, 是留給後代豐厚的精神財富。

張琪的家風不僅言傳, 更靠身教。 他75載大醫精誠的人生, 沉澱了低調、豁達與睿智的樸實和向善的正能量, 這種樸實的正能量支撐著他的家, 也深深影響、感染著周圍所有人, 為人們樹立了大師的榜樣,

也為社會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附:“國醫大師”張琪教授簡歷

1922年, 生於河北省樂亭縣。

1928年, 在祖父文蘭公的教導下學習中醫典籍。

1938年, 隻身闖蕩東北, 從做天育堂藥店的學徒開始, 奮發苦讀。

1942年, 通過了漢醫資格考試, 取得了行醫證書。

1948年, 他以全省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中醫師證書。 1951年, 在哈爾濱市中醫進修學校脫產學習西醫一年。

1955年, 調入黑龍江省中醫進修學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前身)執教。 為培養黑龍江省的中醫骨幹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首批師資力量做出了貢獻。

1957年, 參與籌建黑龍江省祖國醫藥研究所, 並任中醫內科研究室主任, 逐漸將腎病的治療與研究作為主攻方向。

1964年, 撰寫了《脈學芻議》一書。

1964年, 去重慶參加全國腎病學術會議,

他的大會發言“慢性腎小球腎炎證治”獲得嶽美中老中醫等一致好評。

1976年, 組織人員編著出版了《中草藥》和《中醫基礎》, 為提高黑龍江省基層醫生的中醫學水準發揮了重要作用。

1978年, 參加全國科學大會。 作為寥寥無幾的中醫界代表, 決心為中醫科技事業再揚風帆。

1986年, 國家科委和衛生部確定“七五”攻關計畫, 張琪關於“中醫治療勞淋”的課題中標。

1990年8月, 張琪與鄧鐵濤、任繼學、路志正、焦樹德、巫君玉、顏德馨、裘沛然等8位名老中醫, 為加強國家中藥管理局的職能聯合致信國家主席。

1998年8月11日, 張琪與鄧鐵濤等8位名老中醫致信國務院總理, 提出發展中醫中藥, 弘揚民族瑰寶的重要性, “中醫藥學術的丟失, 將是全民族的無法挽回的損失”。 8位名老中醫的進言,被稱為“八老上書”,對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09年,張琪名醫工作室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全國先進名醫工作室”。

2009年,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聯合授予“國醫大師”稱號,黑龍江省僅此一人。

8位名老中醫的進言,被稱為“八老上書”,對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009年,張琪名醫工作室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全國先進名醫工作室”。

2009年,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聯合授予“國醫大師”稱號,黑龍江省僅此一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