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部委關於印發《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農辦機〔2017〕6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農業機械化管理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廳、工業和資訊化委、農墾局、糖業發展辦公室, 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2017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 打造重要農產品糖料蔗生產保護區, 統籌推進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加快發展, 不斷提升蔗糖業發展的品質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農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等部門聯合制定了《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2017—2020年)》, 現印發給你們, 請認真貫徹落實, 積極配合聯動, 合力組織實施。

農業部辦公廳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工業和資訊化部辦公廳

2017年6月12日

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

(2017—2020年)

為貫徹2017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有關要求, 進一步加大統籌推進《糖料蔗主產區生產發展規劃(2015—2020年)》(發改農經〔2015〕1101號,以下簡稱《規劃》)實施的力度, 促進《廣西推進“雙高”基地生產全程機械化實施方案(2015—2020年)》有效落實, 提升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水準, 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行動目標

(一)總體思路

把推進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支持廣西糖業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 以推進廣西500萬畝“雙高”基地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為抓手, 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 突出重點和薄弱環節, 明確落實主體和任務責任, 加大政策支持和資源整合力度,

完善機制、形成合力, 加強監督、嚴格考核, 著力提高甘蔗機械化裝備有效供給能力, 改善甘蔗生產農機作業條件, 探索建立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體系和適合機械化生產的作業服務、加工貯運運行機制, 提高甘蔗生產機械化水準和糖業競爭力, 促進全國食糖安全水準有效提升。

(二)基本原則

1.市場主導, 政府扶持。 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 調動蔗農、服務組織、糖廠等市場主體積極性, 推動發展。 發揮政府的調控和扶持作用, 順勢而為, 破解難題, 優化和引導資源配置, 促進加快發展。

2.地方主抓, 中央支持。 地方是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的責任主體, 中央有關部門是重要的支持力量, 各方要各負其責,

加強中央部門和地方對應部門的對接, 不等不靠, 主動作為, 快出成效。

3.創新驅動, 示範引領。 把創新作為推動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的首要動力, 積極推進甘蔗機械化生產所需機具、技術、品種和機制創新, 培育創新及成果應用典型, 以點帶面, 示範帶動發展。

4.部門聯動, 增強合力。 加強國家、地方各有關部門的縱橫向溝通、協調、配合, 分工協作, 聯合施力, 有效解決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的重大問題。

(三)行動目標

樹立全產業鏈思維, 著眼以機械化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 綜合施策, 統籌解決標準蔗田建設、機具研發、良種良法推廣、機械化生產體系構建、儲運壓榨等各環節的突出問題, 支持推動廣西500萬畝“雙高”基地實現全程機械化。

到2020年(即2020/2021年榨季, 下同), 500萬畝“雙高”基地糖料蔗生產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80%, 其中機耕、機種、機收水準分別達到98%、85%、50%。 機械化中耕培土水準達到70%。 帶動蔗區收穫機械化率提高到16%。

二、主要任務

實施“五大行動”, 明確責任部門, 推進中央有關部門聯動, 支持、推動地方相關工作深入有效開展, 破解制約發展難題, 實現機械化發展目標。

(一)土地整治推進行動。 落實《規劃》, 安排基地建設資金, 加快推進500萬畝基地建設, 及時協調解決基地建設佈局遇到的問題, 引導土地流轉連片, 開展土地平整, 清理田間電線杆和石塊等障礙, 完善田間排灌系統, 建設田間機耕道和機庫棚(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

推動統籌各管道資金整合, 引導土地整治、農業綜合開發、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種子工程、高標準農田等工程項目支援基地建設(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經司, 財政部農業司、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 農業部計畫司)。 創新基地建設專案管理, 出臺專案管理相關細則, 實現建成基地蔗田“上圖入庫”(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廳)。

(二)機具研發供給行動。 落實《中國製造2025》有關部署, 實施《農機裝備發展行動方案(2016—2025》(工信部聯裝〔2016〕413號), 將甘蔗收穫機列為實施重點, 加快產業化進程;支持若干家標杆企業或聯合體, 承擔甘蔗收穫機研發及產業化任務(負責單位: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司, 農業部農機化司,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將甘蔗收穫機作為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的重點方向,統籌各種政策資源,支持產業化及應用(負責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協調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智慧農機裝備”專項“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穫技術與裝備研發”專案,加快甘蔗收穫技術與裝備研發(負責單位:農業部科教司、農機化司)。加強機具選型鑒定,有針對性地開展試驗驗證,及時回饋資訊,優化機具配套方案,促進企業提高機具的適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局,農業部農機化司)。開展甘蔗收穫機行業調研,及時瞭解行業運行情況,把握發展動態,研究提出改進的措施建議(負責單位: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

(三)農機農藝融合推進行動。依託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專案,建設一批全程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基地,開展不同品種、種植模式及配套機具和機械化技術的對比試驗,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優選全程機械化生產方案,研究總結甘蔗機械化生產經營管理成功模式,為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提供可學習借鑒的樣板(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農機局,農業部農機化司)。選育推廣一批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品種,開展綠色高產創建,實現基地良種良法基本全覆蓋(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糖業發展辦公室,農業部科教司、種植業司、種子局)。統籌安排相關資金,支持適合機械化作業糖料蔗良種繁育和推廣(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發揮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農業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指導組作用,研究完善甘蔗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範,加強技術指導,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標準化(負責單位:農業部科教司、農機化司,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局)。

(四)榨糖企業前處理工藝改造行動。適應甘蔗切段式收穫的要求,支持、指導榨糖企業卸蔗平臺和蔗槽等前處理工藝及設備的升級改造(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組織制修訂機收甘蔗入廠收購標準,確保切段式甘蔗24小時內入廠壓榨,為解決甘蔗機械化聯合收穫提供保障;指導糖廠改善農務管理,完善機收作業調度,探索建立機收與糖廠加工的有效銜接機制(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

(五)重大技術推廣行動。支援廣西開展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創建,大力推廣機械化深松整地、種植、中耕培土、收穫等技術;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甘蔗收穫機實行敞開補貼;支援開展農機深松整地、報廢更新工作;完善推廣農機金融租賃支援方式,加快成果轉化(負責單位:農業部農機化司、財務司,財政部農業司,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傾斜支援廣西甘蔗機械化生產職業農民培訓,符合條件的均納入培訓計畫,為農機化技術應用提供人才支撐(負責單位:農業部科教司、農機化司,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農機局)。搭建交流合作平臺,舉辦甘蔗機械化供需交流活動,促進技術、人才、經驗交流,推動甘蔗機械化發展(負責單位: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

《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2017—2020年)》目標任務落實計畫表見附件。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完善中央和地方相關部門聯合工作機制,建立推進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聯合工作辦公室由農業部農機化司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農經司組成,負責日常工作,組織有關會議、開展專題調研,研究提出支持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的政策建議;加強對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的指導和服務,協調落實國家對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的有關扶持政策;研究解決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中的其他重要問題。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司(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有關廳(局、委、辦)配合聯合工作辦公室工作,按職責和分工,研究落實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相互對接聯動,形成推進合力。

(二)建立工作進展報告制度。各單位要按照本方案任務分工,密切跟蹤和及時瞭解任務落實進展情況,於每季度和年度結束10個工作日前將進展情況報送至聯合工作辦公室組成單位。聯合工作辦公室組成單位分別按職能按季編發動態簡報,聯合編制年度報告。

(三)開展實施情況評估。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好做法、好經驗,發揮好典型引領作用。加強監督,嚴格考核,適時對本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及時研判發展形勢。評估採取聯合工作辦公室綜合評估或委託協力廠商機構評估的方法進行。廣西有關部門也要適時對《廣西推進“雙高”基地生產全程機械化實施方案(2015—2020年)》實施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情況,適時調整完善目標任務和推進的政策措施,確保各項任務如期完成、各項目標如期實現。

附件:《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2017—2020)》目標任務落實計畫表

農業部農機化司,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將甘蔗收穫機作為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的重點方向,統籌各種政策資源,支持產業化及應用(負責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協調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智慧農機裝備”專項“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穫技術與裝備研發”專案,加快甘蔗收穫技術與裝備研發(負責單位:農業部科教司、農機化司)。加強機具選型鑒定,有針對性地開展試驗驗證,及時回饋資訊,優化機具配套方案,促進企業提高機具的適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局,農業部農機化司)。開展甘蔗收穫機行業調研,及時瞭解行業運行情況,把握發展動態,研究提出改進的措施建議(負責單位: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

(三)農機農藝融合推進行動。依託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專案,建設一批全程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基地,開展不同品種、種植模式及配套機具和機械化技術的對比試驗,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優選全程機械化生產方案,研究總結甘蔗機械化生產經營管理成功模式,為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提供可學習借鑒的樣板(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農機局,農業部農機化司)。選育推廣一批適合機械化作業的品種,開展綠色高產創建,實現基地良種良法基本全覆蓋(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糖業發展辦公室,農業部科教司、種植業司、種子局)。統籌安排相關資金,支持適合機械化作業糖料蔗良種繁育和推廣(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發揮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農業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指導組作用,研究完善甘蔗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範,加強技術指導,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標準化(負責單位:農業部科教司、農機化司,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局)。

(四)榨糖企業前處理工藝改造行動。適應甘蔗切段式收穫的要求,支持、指導榨糖企業卸蔗平臺和蔗槽等前處理工藝及設備的升級改造(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組織制修訂機收甘蔗入廠收購標準,確保切段式甘蔗24小時內入廠壓榨,為解決甘蔗機械化聯合收穫提供保障;指導糖廠改善農務管理,完善機收作業調度,探索建立機收與糖廠加工的有效銜接機制(負責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糖業發展辦公室)。

(五)重大技術推廣行動。支援廣西開展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創建,大力推廣機械化深松整地、種植、中耕培土、收穫等技術;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甘蔗收穫機實行敞開補貼;支援開展農機深松整地、報廢更新工作;完善推廣農機金融租賃支援方式,加快成果轉化(負責單位:農業部農機化司、財務司,財政部農業司,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機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傾斜支援廣西甘蔗機械化生產職業農民培訓,符合條件的均納入培訓計畫,為農機化技術應用提供人才支撐(負責單位:農業部科教司、農機化司,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農機局)。搭建交流合作平臺,舉辦甘蔗機械化供需交流活動,促進技術、人才、經驗交流,推動甘蔗機械化發展(負責單位: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

《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2017—2020年)》目標任務落實計畫表見附件。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完善中央和地方相關部門聯合工作機制,建立推進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聯合工作辦公室由農業部農機化司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農經司組成,負責日常工作,組織有關會議、開展專題調研,研究提出支持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的政策建議;加強對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的指導和服務,協調落實國家對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的有關扶持政策;研究解決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中的其他重要問題。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司(局)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有關廳(局、委、辦)配合聯合工作辦公室工作,按職責和分工,研究落實推進甘蔗生產機械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相互對接聯動,形成推進合力。

(二)建立工作進展報告制度。各單位要按照本方案任務分工,密切跟蹤和及時瞭解任務落實進展情況,於每季度和年度結束10個工作日前將進展情況報送至聯合工作辦公室組成單位。聯合工作辦公室組成單位分別按職能按季編發動態簡報,聯合編制年度報告。

(三)開展實施情況評估。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好做法、好經驗,發揮好典型引領作用。加強監督,嚴格考核,適時對本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及時研判發展形勢。評估採取聯合工作辦公室綜合評估或委託協力廠商機構評估的方法進行。廣西有關部門也要適時對《廣西推進“雙高”基地生產全程機械化實施方案(2015—2020年)》實施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情況,適時調整完善目標任務和推進的政策措施,確保各項任務如期完成、各項目標如期實現。

附件:《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2017—2020)》目標任務落實計畫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