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論一個非標自動化機械工程師的自我修養,然而

本篇推送由 e非標 免費入駐平臺 特約播出

“高效可靠的非標加工交易平臺"

好用又可靠的交易平臺, 帶你飛帶你玩!

本文作者:梁DY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一、前言

非標自動化同業經常講, 提高自身設計水準的方法, 無非是:多看書、多看標準件、多看展會、儲備電氣知識等。

作為一個在非標行業自動化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 想在這些之外補充一些, 算是自己慢慢走來的一些經驗教訓吧。

想到哪說到哪, 抛磚引玉, 權當分享, 謹作給學生後輩參考。

二、組立的重要性

在這裡, 我首先強調‘組立’對於非標自動化機械工程師的重要性。

這裡可以分開兩點論述:

1、為什麼想獨立做大型設備的設計研發之前, 先乖乖的幹一兩年組立;

2、當你是設計研發的職責的時候, 組立對於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設計, 是專案的主腦, 組立電控所有要注意的要點, 可能存在的無法解決或者不夠穩定的技術難點, 應該都是設計要預想到的。

你應該做到提前告訴他們可能某處有一個地方你要特別注意、某處可能出現什麼問題你可以嘗試這樣那樣去的解決方案。

雖說是電控給了設備以靈魂, 但是, 所有的動作和邏輯都是設計預想好的, 你才是創造者, 電控只是用程式去實現和控制。

那麼話說回來了, 組立就是實現你預想的機構方向的佈局的人,

拋開加工的品質不談, 組立的責任心細心嚴謹技術都可能直接間接影響專案進度或者性能或者穩定性。

也許只是某個毛邊未處理, 造成你產品刮傷;也許只是靠銷的面沒貼緊, 造成你一整組工站偏了十條;

也許只是某個關鍵工件沒消磁, 造成產品取不走放不穩…這些小問題我都遇到過, 真正發現根源了處理起來快則幾分鐘慢則幾個小時, 但, 可能發現根源的過程要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周呢?

也許你足夠強到了現場掃一眼就能發現根源所在, 也許你足夠強那麼這些你會提前交待組立甚至自己重點檢查這些高危所在, 也許組立足夠給力那麼這些根本不會發生…

所以, 組立對你很重要, 組立的工作你也要相當熟悉,

直白的說:你自己組立的時候發現的缺陷和不足, 都能化成寶貴的經驗讓你設計的時候不再犯錯, 你自己組立的時候思考的邏輯和作業的手法又能讓你在設計時候多一種角度去審視。

組立真的很重要!

三、畫圖不難, 難的是為什麼要這麼畫

我經常給我帶的設計新人、組立新人講的一句話就是上面這句了。 畫圖真的不難, CAD這種簡單到極致的就不說了, 3D軟體我在學校不過入門一兩種, 畢業七年到現在是第四家公司。

每家公司我都要換3D軟體, 最開始是UG, 然後proe, 然後invertor, 現在osd, 真的一點也不難, 每次不過幾天時間就能掌握新軟體了。

過往帶新人經歷來看, 愚鈍者不過三五天一周即可2d抄圖, 三五天一周即可3d, 聰穎者一兩天就行的我也見過。

但是, 抄圖不等於設計, 會畫不代表懂。 就簡單的一個過定位, 書本知識死板枯燥但是不見得多少人能記下, 實際運用中不見得有多少人真正掌握。

我見過不計其數的已經幹了幾年設計的老鳥還在犯著過定位的錯誤, 他肯定懂得這個概念, 但實際運用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

設計背後所代表的不僅是機械知識, 也代表了相關學科知識, 更代表了無數的經驗積累。

你決定這個外形用圓的而不是方的, 當你能夠輕鬆的說服所有質疑反駁的意見的時候, 換句話說所有質疑反駁你全都已經考慮過了, 圓的就是最優解, 這時說明真正是懂得什麼叫設計。

四、經驗的積累

這個話題真是範圍太大了, 只能簡述一些自己的觀點,

見微知著!

我剛畢業的時候也特別喜歡翻FA型錄, 所以很早很早我就發現了巧妙的手指氣缸。

同時發現了一些神奇的小玩意:旋轉夾緊氣缸、增壓缸、二程(多程)氣缸、臺階銷、內牙銷、多pin插頭等等…工作中瞭解沖模、塑模、電鍍制程, 對於瞭解產品原料工藝制程、穩定性和尺寸波動特性挺有幫助, 額外的也能學而用之, 做裁切工站還有長料帶傳輸等都可拿來參考等等…

閑著蛋疼就學習電控程式設計和接線、學機器視覺實驗和程式設計寫條件寫資料庫, 這些都比不上專業的同事那麼專業, 但如何配合協同、怎樣舒服好做儘量不要彆扭難受等等…

看看日本人的美國人的德國人的設備, 有實物看實物, 有圖紙看圖紙, 能剖析動作最好,實在不行看2d圖紙也能學習標注習慣、加工水準、圖面規範…

總結:可能因人而異,我平日好奇心就比較旺盛,但私以為,想積累經驗恰恰需要這樣時時對事事都多看一眼多想一下,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日本工業,某些方面領先了十年以上,可能我這麼說有些人不高興“漲他人威風滅自己士氣”,理智點吧,幾種大規模使用的鋼材只有日本有配方,要用就必須進口,你我空口愛國有何用?

更何況自動化工業,日本技術上領先不止一點,理念也是引領亞洲潮流,再加上變態的日本人對細節的苛刻,有空多學學日本的,好處多多。

現實很殘酷!

縱使你和我一樣對於“方案一回過”有著多麼多麼美好的期盼,但是請還是做好方案被斃掉然後推翻10%~90%不等程度再重新來過的思想準備……

即使辣麼好兆頭的杯子都沒用好麼。

五、談談非標自動化行業前景

不妨拋出一個結論,在“2025工業4.0”這樣的大時代面前,除非抽身不幹或者轉行其他行業,不然除了非標自動化,還有其他的出路麼?

有人將非標自動化行業定義為“就是把國外設備當地語系化”。

“學習-模仿-創新”是一個過程,我國九十年代起步即落後的情況下,一開始只能是抄襲和模仿,但是一方面隨著國內行業十幾年的發展,某些行業某些領域已經逼近了世界主流水準。

另一方面處於國際化的大趨勢下,技術層面的東西已經不分“國內”“國外”的說法,而是“我能”“我不會”這樣的區分。

“根據客戶需求,選型、匹配”,說起來簡單,但實際做起來,難度也是相當的大。以我手頭的一個項目而言,先上圖:

這兩張是時間表,小項目:10W的售價、6周的開發週期,1個機構設計、1個電控設計、1個組裝調試共三名人力(主要是新行業+新技術=試驗機,所以投入產出比會比較不好看)。

根據我的經驗,近兩年(2014~2015),一台中大型設備開發成本就需要:120W售價、10weeks的開發週期、2機構設計1電控設計3組裝調試共七名人力。

綜上所述,恐怕不是“選型、匹配”那麼小的工作量吧!

非標自動化行業經過十多年的井噴式發展,開始走入平穩發展期,簡單來說公司間競爭激烈/人員薪酬理性客觀。

非標自動化機械工程師薪資從5K~15K都有(若是額外算上專案紅利倒是真的很可觀了),翻番倒真的不會,但是工科嘛,拋開信仰啊愛好啊情懷啊這些不提,也算是衣食無憂吧,餓不死也發不了大財。

項目紅利方面,有的公司壓根就沒有,有的公司是總售價的1%~5%做為紅利,也有的是項目利潤的特定百分點做為紅利;怎麼分紅利呢?有的是按特定的比例給相關人員,有的是給整個團隊然後自由協調分配等等不一而足。

未來的出路嘛,傳統技術崗位大抵如此——安安生生的攢經驗升級高階技術崗位/轉行管理、銷售、自己當老闆。不知您的期望或者說夢想是怎樣,安穩生活,一技傍身衣食無憂也算是一條閒逸的人生之路吧。

如果您有這方面的經驗,歡迎後臺留言分享。

能剖析動作最好,實在不行看2d圖紙也能學習標注習慣、加工水準、圖面規範…

總結:可能因人而異,我平日好奇心就比較旺盛,但私以為,想積累經驗恰恰需要這樣時時對事事都多看一眼多想一下,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日本工業,某些方面領先了十年以上,可能我這麼說有些人不高興“漲他人威風滅自己士氣”,理智點吧,幾種大規模使用的鋼材只有日本有配方,要用就必須進口,你我空口愛國有何用?

更何況自動化工業,日本技術上領先不止一點,理念也是引領亞洲潮流,再加上變態的日本人對細節的苛刻,有空多學學日本的,好處多多。

現實很殘酷!

縱使你和我一樣對於“方案一回過”有著多麼多麼美好的期盼,但是請還是做好方案被斃掉然後推翻10%~90%不等程度再重新來過的思想準備……

即使辣麼好兆頭的杯子都沒用好麼。

五、談談非標自動化行業前景

不妨拋出一個結論,在“2025工業4.0”這樣的大時代面前,除非抽身不幹或者轉行其他行業,不然除了非標自動化,還有其他的出路麼?

有人將非標自動化行業定義為“就是把國外設備當地語系化”。

“學習-模仿-創新”是一個過程,我國九十年代起步即落後的情況下,一開始只能是抄襲和模仿,但是一方面隨著國內行業十幾年的發展,某些行業某些領域已經逼近了世界主流水準。

另一方面處於國際化的大趨勢下,技術層面的東西已經不分“國內”“國外”的說法,而是“我能”“我不會”這樣的區分。

“根據客戶需求,選型、匹配”,說起來簡單,但實際做起來,難度也是相當的大。以我手頭的一個項目而言,先上圖:

這兩張是時間表,小項目:10W的售價、6周的開發週期,1個機構設計、1個電控設計、1個組裝調試共三名人力(主要是新行業+新技術=試驗機,所以投入產出比會比較不好看)。

根據我的經驗,近兩年(2014~2015),一台中大型設備開發成本就需要:120W售價、10weeks的開發週期、2機構設計1電控設計3組裝調試共七名人力。

綜上所述,恐怕不是“選型、匹配”那麼小的工作量吧!

非標自動化行業經過十多年的井噴式發展,開始走入平穩發展期,簡單來說公司間競爭激烈/人員薪酬理性客觀。

非標自動化機械工程師薪資從5K~15K都有(若是額外算上專案紅利倒是真的很可觀了),翻番倒真的不會,但是工科嘛,拋開信仰啊愛好啊情懷啊這些不提,也算是衣食無憂吧,餓不死也發不了大財。

項目紅利方面,有的公司壓根就沒有,有的公司是總售價的1%~5%做為紅利,也有的是項目利潤的特定百分點做為紅利;怎麼分紅利呢?有的是按特定的比例給相關人員,有的是給整個團隊然後自由協調分配等等不一而足。

未來的出路嘛,傳統技術崗位大抵如此——安安生生的攢經驗升級高階技術崗位/轉行管理、銷售、自己當老闆。不知您的期望或者說夢想是怎樣,安穩生活,一技傍身衣食無憂也算是一條閒逸的人生之路吧。

如果您有這方面的經驗,歡迎後臺留言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