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瑞金農業供給側改革給力精准扶貧

田塢村貧困戶曾石城高興地說:“我們夫妻倆僅在這裡務工, 每個月就能賺5000多元, 日子是越過越好。 ”其實, 在九豐現代高效農業園, 還有50餘戶100多名貧困人口與曾石城夫婦一樣摘掉了貧困帽子。

農業增效, 農民增收, 關鍵在於大力培育新產業, 發展新業態, 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啟動新動能。 該市按照“一村一品”要求, 在選准扶貧產業、規劃農業專案建設過程中, 樹立“園區景區化、農旅文一體化,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理念, 以土地入股、租賃等形式, 加快土地流轉, 形成產業規模經濟效益。 利用“旅遊+”“電商+”“生態+”等方式,

發展鄉村旅遊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新業態, 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並通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 構建起貧困戶與企業(公司、合作社、大戶)共用發展成果的利益聯結機制。

華屋村圍繞“紅色旅遊特色村鎮”定位, 實施土坯房改造, 拆舊建新, 留舊襯新, 美化村莊, 發展產業, 成為旅遊新村。 同時, 組建了鄉村旅遊發展公司, 發動村民把閒置房間打造成農家旅館, 開辦農家樂, 形成利益共用發展機制, 利用重要節假日策劃開展系列文化旅遊活動, 大力做旺紅色鄉村旅遊人氣。 此外, 大力發展紅色品牌農業, 對傳統養蜂產業進行包裝, 註冊“17棵松”商標, 通過農家書屋+電商, 蜂蜜迅速成為網上暢銷品。

村民還利用“紅軍村”的影響力, 發展觀光農業, 山上種植油茶、臍橙, 田裡種植大棚果蔬, 打造了初具規模的觀光農業示範園, 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步伐。

擼起袖子加油幹, 打贏脫貧攻堅戰。 該市加大改革力度, 啟動農村資源要素, 整合涉農資金, 構建金融扶貧的新模式。 據統計, 去年該市整合涉農扶貧資金6.1億元, 撬動各類金融扶貧信貸資金13.6億元, 發展油茶12.4萬畝、臍橙11萬畝、商品蔬菜14.5萬畝, 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22家、家庭農場130家, 幫助1.2萬貧困人口走上產業致富的道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